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6卷 第 2期  20 07年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 EA   I RES AR(   E : AND  H l DEVEL P砸 NT  0l

Vo . 6 No 2 I2   .  Ap .2 0   r 07

国 内生态 足 迹 模 型 研 究 进 展 与启 示 

章锦 河  ,张 捷2  

(. I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 0 ; . 4 0 0 2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 系, 京 2 0 9 ) 南 1 0 3  摘要 :生态足 迹模 型是 一种有效 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 法。国内生态足迹研 究 自2 0 开始迅速展 开。根据  0 0年

目前 国内生态足迹研 究的 15篇论文 , 国 内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回顾 与展 望。 目前 , 7 对 国内生态足 迹研究 已从 引进  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 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 阶段 , 究 内容主要 集 中于模型 述评、 同区域 尺度 以及 特定产 业/ 研 不 部  门的生态足迹 实证 分析 3个方 面。最后 , 生态足迹研 究的 时间尺度 、 从 空间尺度、 究内容与研 究方法等 4个方 面对  研 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展望 , 以期推动我 国生态足迹模型 的应 用研 究与可持 续发展研 究。   关 键 词 :生态足迹 ; 生态包袱 ; 生态不平等交换; 循环经济 ;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 2   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3 3 2 0 )20 9 —7 0 32 6 {0 7 0  0 00 

1 引言   

若没有经济 和社会 方 面的进 步 , 就不 可能有 完美  社会 发展 的基本 部分 , 不可 能有可 持续 的经济 与社  就 会进步 ( 朱迪 ・ 丽丝 ,90 _ 。随着 经 济和 社会 的进  1 9 )1 J

识。  

态承载力 (cl i l aai ) eo gc   pc y 进行 比较 , o ac t 评估 人类对 生 

态系统的影 响 , 测度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的方法。  

生态 足迹 模 型 最 早 是 由加 拿 大 生 态 经 济 学 家  生 Wakmae等加 以完善 。生态 足迹模 型 以其理 论 、 ce gl   方法 的创新性 以及 实践 的可操 作性 , 成为 资源 开发与  日趋完 善 , 国 内, 在 生态 足迹 概念 与模 型 自 2 0 0 0年被 

引入 国内 , 相关 研究 迅速 展 开。根据对 C KI N 中国学 

的环境政策 ; 不充分 考虑环 境并把 它看 成是经 济与  Wia R e 等 在 19 年 提出 , 若 l m  es l i 92 并在 19 由其博 士  9 6年

步。 谋求人 口 、 资源 、 环境 与发展 的和谐 , 成为全球 的共  环境保护研究 中 的前 沿领 域 。在 国外 , 态足迹 研究

  生

由于人类出 于维持 自身生存 和社 会发展 的本 能 ,   不断与 自然环境发 生着各 种各样 的联 系和相 互作 用 ,  

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 VI P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人地关系的存 在是人 类生 存及其社 会 发展所 必需 , 人  据库“ 生态 足迹 ” “ 、 生态 占用 ” 篇 名/ ( 关键 词倩 要 ) 的  地关系的和谐是 可持续发展 的本 质与要求 。基 于人类  交互检 索(0 5年 l 月 7 1 , 国内已公 开发表相  20 1   目前 3)

本身所具有 的生产者 与消 费者 的双重 身份 , 地关 系  人

关论文 1 5 , 7 篇 根据对 C KI N 中国优 秀博 硕士 学位 论 

可以集中体现 在人 类生产 活动 和生 活活动 2个方 面。 文全文数据库 的检索 ,   以生态 足迹 为题 的硕博 士论 文  由于人类 生产与 生活活动都要从 自然界 中获取生存与  有 4篇 , 生态足迹的研究 日益受到 国内学 者关注 , 论文 

发展所需 的产品和服务 , 以均对地球 自然生态 系统产  所 数量逐年快速增长 , 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 。  

生影响。因此 , 测量人类对 自然生态消费的需求 与 自然 

所能提供 的生态供给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 足迹 (cl i lotr t就 是通 过测 定一 定  eo g a f pi ) o c  o n

2 研究 阶段 

生态足迹概念作 为 可持续 发展定 量 方法 的一种 ,   区域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 自然资源消费量 以及 吸纳  于 20 00年之 后引 入 中 国[ 7, 2 ] 曾被 翻译 为 生态 基 区, -   人类产生的废弃 物所需 的生物生产性 土地 (ioi l   b l cl o gay 也被 翻译 为生态 占用 、 生态 痕迹 、 生态 脚 印 、 生态空 间  pout eae) rdc v  a面积大小 , i r 与给定 的一定人 E 区域 的生  l 占用 、 生态踩 占等 。由于生态 足迹 一方 面体现 了人类 

活动对 生态环 境 的压 力 , 另一 方 面体现 了生态 环境对 

收稿 日 :2 0 — 3 O ;修 回日期 :2O 一 6 6 期 06 0 一 1 06 O —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0 7 0 0 ; 4 3 13 )安徽 省教 

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5 J 1 )人 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  20K 07 ; 基地重大项 目( 0 5 K 6 Z   2 OS O 6 D)

人类活 动的支持 能力 , 用较广 。2 0 应 0 4年 4月在沈 阳 

举行 的第一届 “ 环境指标 : 生态包袱 与生态足迹两岸学 

术交流会 ” 促 进 了生 态 足迹 模 型在 国内 的研 究 和应  ,

用 。但与国外相 比

, 内应 用滞后 4 国 ~5年 , 应用 方 向 

作者简介 :章锦河 (9 0 , , 17 一)男 安徽望 江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 

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 旅游生态学研究,Emal hn j h8 8 ( - i zagi e 1 @  ) n

2 3 n t  6 . e。

主要集 中于全 国尺度 以及 各类 生态脆弱区 的可持续发 

展度量 , 其他方面的应 用研究相对较少 L 。 8    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 型研 究进 展与启示 

・9  ・ 1  

目前 , 国内生态 足迹 研究 已从介 绍 引进 的初期 阶  段 (00 2 0 ) 过 渡到 了大量 应 用研究 的发 展 阶段  20 - 02 , (0 3 ) 2 0 - 。在 研究 方法 、 研究 尺度 、 研究 领域 、 相关 政  策响应分析等方 面 , 国内开展 的生态 足迹 研究 已取得  明显进展 。从 图 1 可见 ,0 0 2 0 2 0 - 0 2年生态 足迹研 究  论文数量少 、 幅小 ,0 3年 以后论 文数量 大 幅上 升 , 增 20   表 明生态足迹研究是一个前沿领域。  

3 研究 内容 

们 

∞  

∞ 坫 加 5    0

根据对 目前 已检索 到 的 15篇相 关 研究论 文 , 7 分  析发现 目前国 内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 3个方 面  ( 2, 图 )即模型述评 、 尺度足迹研究与特定行 业邻 门足  迹分析 。  

3 1 生态足 迹模 型述评  .

船 

模型述评 的文章 合计 占 目前研究论 文 的 3 . %, 13   主要集 中于介绍生态 足迹概 念 、 模型 与计算 方法 , 悟  生态 

2  

足迹与 可持续发展 的测度 , 生态足迹 的优缺 点 , 生态足  国 

迹研究 进展综 述等方 面。其 中, 中民 、 徐 杨开忠 、 张志  有  强、 李利锋等 [ J   学者 以其敏锐 的学术感知 , 生态足    对 关 迹模型 的引入 、 介绍是 国内兴起 生态足迹研究 的基 础 。态    

足  王书华 、 毛汉英 等 (0 2 _分 析 了生态 足迹模 型 产生  20 ) J 9 世  舔 生 

内 

的背景 、 理论 、 计算方法 、 优缺点 等 , 指出该模型具 有概 

年份 

念形象性 、 内涵 丰富性 、 度新颖 性 、 际可 操作性 等  角 实 偏 向性 、 静态性 、 忽视污染的生态影 响等方面 的不 足之 

  熬{ 槎氢 究 肭  

皲  

图 1 国 内有关生态足迹  研究论文 时间分布 (00 0 5 1 ) 2 0  ̄2 0 .1 

F g 1 Th   iti u in o   o s i  i .  e d srb t   fd me t o c

优点 , 同时也指 出 了其 与传统 经济 指标 相脱 离的 生态  容  处 。

蒋 依 依 、 王仰 麟 等 ( 04 [ 龙 爱 华 、 志 强 等  20 ) 引, 张 量  (0 4 【 J尹璇 、 20 ) , 加 倪晋仁等 (0 4 【J也对 国内生态皿臀  2 0 )¨ , 足 

35   3  0

p pr ite cl i fopit(0 0 0 5 1 ) aesO    o g ̄ o tr lh e o n 2 0  ̄2 0 .1 

扑 

搬 

\  

2  5 2  0

咖I  

卿杈 

1  5 鏊

1  0 5   0  

袄 

趔 

皿 

剞 

F g 2 T e r sa dac n e ta d q a t y c mp r o   ft e p p r   i d me t  c l gc lf o p i tt e i  i .   h  e e r   o tn   n   u n i   o a i n o  h   a e s Ol o s i e o o i  o t rn  h s t s   c a s

迹研究进行 了评介与综述 。   李明月 、 江华 (0 5 _ J 究了生 态足迹模 型的假  2 0 ) 研 1 设 条件存在 的缺 陷 , 出 了 目前国 内学 者在模 型应 用  指 与计算过程 中出现 的偏 差。常斌 、 熊利 亚 (0 5 _ _ 2 0 )1 提    3 出运用 R S和 GI 技术分析生态 足迹 。顾晓薇 、 S 王青等 

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 了生态足迹计算  建立

矩阵 , 并选取了广州 、 宁波 、 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 

例研究 。   32 不同尺度的生态足迹 分析  .

不 同尺度和不同区域的生态足迹分 析是 目前 国内  生态足迹实证 研究 的主 要 内容 与领域 , 论文数 比例达  6 .7 包括 国家 、 、 县 、 08 %, 省 市、 镇等尺度 。  

(0 5 _J 出以“ 2 0 )1提   国家公 顷” n m2 为计量 单位计 算  (h )

城市生态足迹的模型 , g m  n m 两种方 法分别  用 h 和     h

对沈 阳市 2 0 年生态 足迹进行 了计算 , 01 并说 明 g m2 h  

和 n m 两种方 法 的异 同。杜斌 、 h  张坤 民等 (0 4 L J 2 0 )1  5

() 1 国家尺 度。徐 中 民等 (0 2 20 ) 计 算 了  2 0 ,0 3 [  J

中国 19 年人均 生态 足迹 1 3 6 m2人 均生态 承载  99 .2   , h

设计 了城 市生态 足迹计 算方法 , 过对城 市物质 和能  通

源消费的分析 , 按照耕地 、 牧地 、 林地 、 石能源用地 、 化 建  筑用地和水域等 土地 类型 以及食 物、 宅 、 通 、 品、 住 交 商  

力 0 6 1 m2人均生态赤字 0 6 5 m2中 国的生态足  .8  , h .4  , h 迹 已经超出其 生态 承载力 的 9 %。与世 界 19 4 9 7年人  均生态

承载力 2 m ( h 2 已扣除 1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面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2  

地域研究与开发 

8 4% 。 9.  

第2 6卷 

积 ) 比, 相 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 占全球 人均生态承载力 

的 6 %。19 年 中国的生态 承载 力仅相 当于其 足迹  6 99 的 5 %。从 资源利用 的角度来看 , 1 能源用地 占整个足  迹的 4 %, 8 生态 足迹分析 中的能源用地代 表了在可持  续方 式下支持 当前 的能源消 费所需要 的土地 面积 , 反  映中国的经 济结 构 中工业 的生产 已经 占据 较 高 的 比  例。所计算的 3 1个省 ( 市 ) 除江西 、 区、 中, 云南 、 藏  西 外, 其余 2 8个省都存在 不同程度 的生态赤字。   刘宇辉 ( 0 4 2 0 )   , 算 了 中 国 16 ~  20 ,05 【 " 计 91 2 0 年时 间序列的生态 足迹 , 01 分析 了中国人 地协调 度  演变趋势。资源供需水 平 的数 量变化从 总量来 看 , 过 

去4 0年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有所上升 , 生态 

陈 六君 、 毛谭 等 (0 4 E 计 算 了 16 ~19 20 )  J 9 1 9 9年  中国的资源生态 足迹 , 并根 据资 源生态 足迹增长 率和 

G P增长率数据 , 了历年 的资源生态 足迹 弹性系  D 计算

数, 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样 , 的资源 生态足迹弹  历年

性系数波动很 大 。16 ~1 9 年 期间 , 源生态 足迹  9 1 99 资

弹性系数的平均值在 0 5 . 左右 , 这说 明平均来讲 , 增加  1 %的 G P产 出需要 增加 0 5 D . %的资源 消费 。假定未  来的资源生态 足迹弹性 系数维 持在 0 5左右 , 么如  . 那 果要在 未来实现 8 %的经济增长率 , 要实现 4 就需 %的  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率 。  

() 2 区域尺度。省 、 、 、 市 县 镇等 区域 尺度的生态足  迹研究 论 文 数 量 分 别 占生 态 足迹 研 究 论 文 总 数 的 

足迹 以较快 的速度 上升 , 其年均增长速度 为 3 4 生  . %,

态承载力 年均增长 速度 为 0 9 , . % 总生 态足 迹 的增长  明显快 于总生态承 载力 的增长。从人均水 平来 看 , 受  人 口增长速度 和总量非 均衡发展 影 响, 态承载力 和  生

1 .6 2 .2 7 8 %和 0 8 %。由于获取资料的  8 2 %,5 2 %, .3 .7 相对容易 , 、 省 市生态 足迹 的研究多 , 、 尺度 的生  而县 镇 态足迹分析少 。总体上生态足迹研究的案例 区呈现 两 

大特点 : 一是 经济相对 落后 , 态环境脆 弱 的区域 , 生 如  西部地 区 、 北 干旱 区、 牧

交错 带 、 西 农 山地 生态 区等。   二是经济发达 的城市 区域 , 北京 、 海 、 如 上 南京 、 门、 澳  

生态足迹呈现相反变化趋势。人均生态承载 力先下降 

后轻微 回升。1 7 98年可 以被看 作是 中国生态 系统 的 

转折点 , 国经济发 展 由存在 生态盈 余转入 在生态 赤  中 字下运行 。在所计 算 的年份 中 ,9 1 16 年是 中国生态 系  统最稳定 的时候 , 人均生 态盈余 高达 0 6 6 8 m , .7 5 h 2 生 

态足迹不足生态承载力 的 5 . %, 19 2 8 而 9 6年生态赤 字 

广州 、 苏锡 常等地 区 ( 1 。但 是有 关我 国东 、 西  表 ) 中、

部地 区生态足迹 的横 向比较研究 缺乏。   郭秀锐 、 居荣 、 杨 毛显 强 (0 3 _ J 2 0 )2 以广州 市为 案  0

最高 , 到 0 5 9 9h 2 生 态足 迹 超过 生 态 承 载力  达 . 9   m , 0

6 . %, 6 7 如果 从生 态安全 起见 , 扣除 1 %生 态承 载力  2

例, 估算 2 0 0 0年广州 市的生态 足迹 , 并分 析 了 19 ~ 95  

2 0 间广州生 态足迹 动态 变化 过程 。2 0 00年 0 0年广州  市 生 态 足 迹 为2. h 2 人 , 5r / n 当地 生 态 承 载 力 为 0 2 . 

以保 护生物多样性 , 那么生态超载的程度则 更高 , 达到 

表 l 我国东、 西部代 表性城 市的生态足迹 比较  中、

Ta .   C mp rs n o  c lg c l o t rn     眦 Ch n s  y ia   i e   fCh n Se s 。mi d e a d we tp r   b1 o a i   fe o o ia   o p i ti o f n i e et p c lct so   i a’ a t i d l  n   s  a t

说 明: 根据表中所 涉及 的文献整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9 ・ 3  

h 2 ̄ , m / 生态 足迹是生态承载力 的 1 . 。近 5年 间  2 5倍

万元 G P生态足迹逐年 下降 , 人均生态 足迹略有上  D 但 升, 总体上经济发 展方 式正逐 步 由粗 放 型转变 为集约  型 。闵庆文 、 卫 东等 (0 3 _ 以浙 江省仙 居 县 为  余 2 0 )2  ,

展 了旅游生态 足迹模 型研究领域 。   () 2 采矿生 态包 袱。 由于大多数 工业产 品 的主要  物质组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 因此 , 研究 矿产 资源开  发 的生态包袱具有重要 意义 。王 青 、 丁一 (0 5 _J 20 )2 以  6

例, 利用统计调查和 问卷调查资料 , 分别计算 了城乡居  民生 活消费 的生态 系统 占用

情况 。计 算表 明 , 地城  该

市居 民的生 活消费所 占用 的生态 系统是农村居 民所 占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 , 算其 19 -2 0 计 9 1 0 0年 

的生态包袱 。结果表 明 ,00年平 均 1 铁原矿 、 20   t 精矿  和成 品矿 的非 生 物性 生 态包袱 分 别 为 1 2 , . 0和  .84 4 3 1 t水生态包袱分别为 0 5 , .7和 4 8 t .9 , .8 5 7 .2 。全 国  铁矿石非生物性生态包袱在整体上有较 明显 的下降趋  势, 但重点铁矿 山原矿 的这 一指标 略有上 升 。研究 结  果对进一步计算 我 国钢 铁产 品 的生 态包袱 , 以及对 其  他 国家计算其进 口的中国钢铁产品所对应 的非 直接投 

用 的 17 .3倍 , 差异最大的是草 地 , 其次是水 域 、 建筑用 

地、 化石能源和耕地 , 对于林地的 占用则是农村 居 民大  于城市居 民。杨海 林 、 宁丰 收 、 霞 (0 5 _J 游 2 0 )  将生 态  2 足迹方法应用 于小 城镇 发展 可持续性 的定 量测度 , 对 

重庆市 巴南 区南 泉镇 2 0 的生态 足迹 进行 了实证  02年 计算研究 ,02年生态足迹需求为 1 19 r /k 生态  20 .2 hn ) , 2

供给为 0 7 8 m2人 , .3  / 人均生 态足 迹赤字 0 3 1 r / h .9  n / h 2  人, 生态足迹利用系数为 15 0  .3 。

3 3 特定产业/ . 部门生态足迹分 析 

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 3 交通 生态 足迹 。为 了反映 城市不 同交 通工具  对 自然生态环境 产生的压力 和影响程度 , 梁勇 、 成升魁  等(0 5 _J 算了 2 0 2 0 )2计   0 2年北京 市公共 电汽车 、 地铁 、   轻轨 、 出租 车 、 小公共 汽车和私 家车等 主要交通工具 的  生态 占用 。结果 表明 : 家车生态 占用约为 7 2 ×1  私 .7 0 h 2出租车生态 占用 约为 2 4 ×1  r , r, n .2 0 h 2公共 电汽车  n 生态 占用约为 15 ×1  r2小公共 汽车生态 占用约  .9 0 hn , 为 0 7 ×1  r , .1 0 h 2地铁生态 占用 约为 0 3 ×1  r , n .2 0 hn   2 轻轨生态 占用 约为 0 2 .3×1  m2 0 h 。私家 车 的人 均生 

国内有关生态足迹的分析 开始 逐渐深入 。在研究  内容和问题分析范 围 的拓 展上 , 内研究 者提 出并计  国 算分析 了如“ 旅游生 态足迹 ” “ 、生态 足迹 空间 扩散 ” 等  概念[ ;   开展 了小 尺度 、 特定产 业 或部 门 的生态 足迹  研究 , 如旅游 业 、 采矿业 、 交通 运输业 、 学校 、 出

口贸  进 易 、 目、 项 土地规划 、 荒漠化等 。   () 1旅游生 态 足迹 。章锦 河 、 张捷 (0 4 _J 2 0 ) 3根据  2 旅游者的生态 消费及 结构特 征 , 出 了旅 游生态 足迹  提

态 占用是公共 汽车人 均生态 占用 的 5 6 。这 证实  .7倍

私 家车对生态环境 的威胁和压力 比公共交通 工具对生  态环境 的威胁和压力大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 , 适度  限制发展私人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  选择 。何玉宏 、 永珍 等 (0 5 _J 为 , 国轿 车保  刘 20 )8 2认 中 有量在高速增长 , 轿车进入家庭在拉动 内需 、 带动经 济  发展 的同时 , 带来 了生态环 境 问题 。通 过轿 车 的生  也 态包袱和生态足 迹分析 , 出轿 车进入 家庭 的环境 负  指 荷不能超过环境 的承 载力 。 目前 , 轿车平 均 每辆每 公  里的生态 足迹为 0 0 0 7  1 hn , . 0 0 1   r2每人 每公 里 的生  0g

态足迹为 0 0 0 4    h 2  .0  5 2 m 。 0 5g

的概念 , 构建 了旅 游 生 态 足 迹 模 型 。计 算 并 分 析 了 

20 年 黄山市游 客 的旅游 生态 足 迹 、 迹效 率 、 02 足 旅游 

对环境 的影 响及其生态责任空间扩散尺度 与程度 。指 

出黄山市游 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 0 1 6 r , 当  .0 h 2是 n

地居 民年人均 生态足 迹 的 9倍 , 对黄 山市生 态赤 字贡 

献为 4 .0 单 位 旅 游 生态 足迹 产 值 为 64美 元/ 8 4 %, 8   h 2旅游生态足迹 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 的区  r, n

际转移 与生态影 响 的区际扩 散 , 旅游业 发展 具有全 球  性生态影响 的特征 。黄山市旅游生态足迹空 间尺度的  扩散影响 , 即旅游生态足迹的区 内、 区际 以及全球 的分 

( 学 校 生 态 足 迹 。蒋 莉 、 治 谏 、 兴 菊  4) 陈 沈 (0 5 _J 过实地 问卷调 查 , 20 )2通 9 运用 自下而上 法收集 资  料, 计算 兰州大 学 ( 盘旋 路校 区)0 3年 的生态 足迹 。 20   计 算结果 为 : 均生态 足迹 0 82 m2男 、 人 .9   , 女生 的人均  h 生 态足迹分别为 0 96 m 和 0 7 8 m2按学历统计 , .7 h 2 .8 h ,  

本 科生 的人 均 生态 足迹 为 0 8 0h , 士研 究生 为  .8   m2硕

割比例分别 为 7 %,4 , %, 即为维 持 黄 山市 游  2 2% 4 也 客的正常旅游 活动 , 每位 游客 需要 黄 山市 提供 0 0 6 . 7 

h n 该市 区域外( r2 中国大陆境 内) 提供

00 5 r2全球  .2 h , n

( 中

国以外 ) 供 0 042 r2 提 .0  4h 的生 物 生 产性 土 地 面  n 积 。席建超 、 葛全 胜(0 4 等[  2 0 ) 2 对北 京市海 外旅游者  4 J 旅游消费生态 占用 作 了探 讨 , 为北京 市海外 旅游者  认 每次来京旅行人 均生态 占用 为 0 05 7 r2约 占该市  .9 8 hn , 现有城镇居 民年人均生 态 占用 的 5 %。另外 , 章锦 河 、   张捷 (0 5 _ 20 )  以九寨 沟为例 , 2 构建基『 于旅游 生态足迹 

0 8 1 m2博士研究 生为 1 12 m 。这些数据 与全 国  .5  , h .0 h 2

或者西部 的人 均生态 足迹 相 比明显偏低 , 但总生态 足  迹 为 4 1 . h 2是校园面积的 7 . 倍 。 19 3 m , 37  

() 5 贸易生 态 足迹 。陈丽 萍 、 忠 直 ( 0 5 _  杨 2 0 ) 0选  3 J

效率的 自然保护 区居 民生 态补偿标 准 的测度模 型 , 拓 

取 了中国主要 出 口商 品 5 , 6种 主要进 口商 品 2 , 9种 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4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 2 卷  6

据涵盖了海关进 出 口主要商 品中几乎全部 的初级生 物 

产品和能源产 品。利用 生态 足迹 法对 1 9 -2 0 9 1 0 3年 

1 内( 0年 和全 国平均水 平 相 比) 经济 资源 承载 力呈现  出减小趋势 , 即相对贫困状态 , 这是该 区土地荒漠化发  生 的社会经济根源 。  

中国海关进 出 口主要商 品中携带的生态 足迹进行 了计  算 。结果表 明, 国对外贸易量 的增 长使 总输入 、 我 总输  出的均衡生态 足迹均呈 现 出上 升趋势 , 总输入 的增  且 长幅度 明显大于总输出。进 出 口结构 的转变使 生态足  迹净输入不 断增 长 ,9 5之前 , 19 生态 足迹 的净 输入 为 

4 研究启示 

目前 ,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取得 了可喜进 展 , 但与国 

外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对 国内生态足 迹研究 的 

回顾 , 比照国外生态足迹前沿研究领域与动态 , 后国  今

赤字 ,9 6之后 盈余 , 19 每年 盈余 的部 分相 当于 从其 他 

贸易国获得生 产 性土地 面积 , 大 了 中国 的“ 济 版  扩 经

内生态足迹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应在 以下 4个 方面加 大 

力度 。  

图” 缓解了国 内供需结构矛盾 , 国内经济更加 繁荣 , , 使  

人 民得到更 多的实 惠。我 国从贸易中获得 的生态足迹 

( ) 时 间尺度 上 , 1在 加大 生 态足 迹 时 间序列 的研  究, 揭示 区域生态 足迹变 化特 征与 区域 发展演 化 的内  在互动机制及其与 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对应耦合关系 。  

余 , 有利 于保护 国内的资源存量 , 促进 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  

( ) 目生 态 足 迹。宋 巍 巍 、 年 丰、 鸿 宇  6项 刘 谢 (0 5 [ ] 出了 以污染和 消费生 态足迹 相 耦合 的综  20 ) 1 3提

() 2 在空间尺度上 , 大对不 同经 济发展 水平的 中  加

国东 、 西部地区 , 、 、 中、 大 中 小城市 , 城市 与乡村等 的生  态足迹实证 比较研究 , 分析生态足迹 的结 构层次性 、 效  率差异性 、 时间动 态 性 、 间 叠加 性及 其 空 间扩散 性  空 等, 揭示 区域发展与 区际 、 际乃 至全球 的关 系 , 讨  洲 探 区域 生态足迹 外溢与 转移 的空间 分割尺度 与程度 , 建  立区域发展的生态伦 理公 平下 的生态 足迹 “ 标值” 更  , 好 地揭示 区域发展与 区际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内在 

关 系。  

合生态足迹法 , 出 了相应 的计算 清单及 对项 目生态  列

环境影 响分析 的框架 。分析评价南水北调 对襄 樊市生  态赤字影响 的结果是 : 目前 , 襄樊市人均综合生 态足迹  为 13 0 g m2人均生 态容量 为 0 73 g r ; 均  .2 8 h , . 1 2 hn 人 2

生态赤字为 0 6 7 g m2 .0 6 h 。中线调水将 使襄樊市人 均 

综合生态足迹 增至 1 3 4 g m , 高 0 0 3 gh , .2 6 h 2升 .0 8 m2  

人均生态容量 降至 0 7 1  hn , .0  g r2降低 0 0 1   h , 6 .1  g m2 6   

人均生态 赤字增 至 0 6 3 g r , .2 0 hn 升高 0 05 g m2 2 .1 4 h 。   ( 土 地 规 划 与 生 态 足 迹 。 赖 力 、 贤 金  7) 黄 (0 5 E ] 20 )2 3 采用 生态 足迹分 析法对 全 国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的 目标进 行 了评 价。认 为 2 0 0 0年 由于土地 利用 

() 3 在研究 内容上 , 一方面应加 强生态足迹与生态  补偿 、 生态足迹 与生态安 全 、 生态 足迹与 环境 伦理 、 生  态足迹 的时间序列 、 生态足迹 的不 同空间尺度 比较 、 废  弃物 的生态足迹 、 区域 发展容量 限制 因子 、 环经济 的  循 生态足迹研究等 ; 另一 方面应加强不 同消费模式 、 消费 

结构 的控制不力直接导致 中国人均生态供 给较规划预 

期值少 0 8 如果 按照 目前 土地利 用现 状 的趋势 演  . %,

变下去 , 预计到 2 1 年 , 0 0 预期将 比规划 目标减少 2 7   .%

的生态供给 , 却增加 15 %的生态赤字 。 .3   () 8 荒漠 化 与生 态足 迹 。王 学全 、 琦 (0 5 _ _ 卢 20 )3 3  计算 了青海省共和县 2 0 0 2年人

均生态足迹供给 10 6 .5  hn , r 人均生态足迹为 162 r2生态赤字 0 6 6 r2 2 .6 hn , .0 h 。 n 

水平 、 消费文化 背景下 的生态 足迹 与区域 可持续发 展 

的关 系 , 国际贸易 、 国内贸易 等引起 的生态足迹 区际转  移与生态责 任 区际扩散 , 源 、 能 交通 、 水产 业 、 工业 、 农 

业、 旅游业等特定行业与部 门的生态足迹等 的研究 , 不 

断拓展生态足迹 的研究领域 。  

共和县荒漠化 发展是 生态 足迹扩大 的结果 之一 , 一  另

方面荒漠 化扩张减小 了共和 县的生 态承载力 , 荒漠化 

() 4 在研究方法上 , 一方面应加 强对生态足迹计算 

方法 的改进 , 区域公顷 、 如 产量因子 、 均衡 因子 、 土地类 

发展对共 和县生态赤字起到 2个方面 的作用 。孙兆敏  等(0 5 [ 阐明 了西 部地 区农业 生态足 迹及 该 区生  20 ) 圳

态足迹承载力下 降 的原 因, 并提 出该 区发展苜蓿 人工  草地 , 改善农业生 态环境 , 提高农业 生态足 迹承 载力 ,  

型、 贸易调整 、 能源 消耗 、 废弃 物 吸纳等计算 方 面的完 

善; 另一方 面生态足 迹分析 法应 与其 它 能反映社 会经 

济方面 的度量 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指标相 结合 , 立基  建

于生态足迹 的 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指标 体 系与 分析框  架, 大力开展 H N P h ma  p pi i     t r — A P (u n pr r t no n  i   a o ao f e p ma r rdci ) ypo ut n分析 , o 加强基于 PO sp yi ln u—u— lT ( hs a i t t c  p o  

p t al ) u  b s 而非 MI T ( o e r  p t up tal ) t e O sm nt yi u- tu t e 方  a n o  bs

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宋轩 、 杜丽平 ( 05 _ J 20 )3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 为例 , 分析 了荒 漠化地 区的生态 压  力和 承 载 力 。该 旗 2 0 0 0年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需 求 为  2 3 6   n, .0 4 r 生态 承载 力 为 1 6 7  r , h2 . 4  hn 生态 赤 字 为  5 2

0 69 h   .5 0 m 。并且 相对经 济资 源承载 力也 较低 , 近  在

法的生态 足迹 、 生态包袱研究 , 推动区域与全球 的可持 

续发展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 型研究进展 与启 示 

・9 ・ 5  

参考文献 :  

[ ] 朱迪 ・ 1 丽丝 .自然资源 : 分配 、 经济学与政策 [ .蔡运  M] 龙 , .北京 : 译 商务 印书馆 ,

0 2 5 7  2 0 .6 . [ ] 徐 中民 . 2 可持续发展定 量研究 的几种新 方法评 介 [] J.   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 ,0 0 1( )6 —6 . 2 0 ,0 2 :0 4  [ ] 徐中民 , 3 张志强 .可 持续发 展定 量指标 体 系的分 类 和  评价[] J .西北 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0 , 6 ,0 0 3  

( )8 4 :2—8 . 7  

国经济增 长中 的生 态 制约 [ ] J .中国人 口 ・ 源与环  资

境 ,0 4 1 ( )5 ~5 . 2 0 ,4 5 :3 7 

[O  郭秀 锐 , 2] 杨居荣 , 显强 .城 市生 态足 迹计 算 与分析  毛

— —

以广州 为例 [] J .地 理研 究 ,0 3 2 ( ) 6 4— 2 0 ,2 5 :5  

6 2  6 .

[ 1  闵庆文 , 2] 余卫 东 , 成升魁 , .仙居县城 乡居 民消费差  等 异 的生态足迹分 析 [] 城 市环境 与城市 生态 ,0 3  J. 20 ,

1( )8 6 4 :6—8 . 8 

[2  杨海林 , 丰收 , 2] 宁 游霞 .小城 镇发 展可持 续性 定量 测  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 重庆工商 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学 

版)2 0 ,2 3 :5 ,0 5 2 ()2 3—2 6  5.

[ ] 徐 中民 , 国栋 , 志强 .生态 足迹方 法 : 4 程 张 可持 续性 定  量研究 的新 方 法 [ ] 生 态学 报 , 0 1 2 ( ) 18   J. 2 0 , 1 9 : 44—

19   4 3.

[3  章锦河 , 2] 张捷 .旅游生态足迹模 型及黄 山市实证分 析  [] 地 理学报 ,0 4 5 ( )7 3 7 . J. 2 0 ,9 5 :6 —7 1   [4  席建超 , 2] 葛全胜 , 成升魁 , . 游消费生 态 占用初 探  等 旅

— —

[ ] 张志 强 , 中民 , 国栋 .生态足 迹的概念 及计算模 型  5 徐 程

[] 生态经济 ,001(0 : — 0 J. 20 , 1)8 1 . 6  

[ ] 杨开忠 , 咏 , 6 杨 陈洁 . 生态足迹分 析理论 与方 法 [] 地  J.

球科学进展 ,0 0 1 ( )6 0—6 6  2 0 ,5 6 :3 3.

以北京 市海外入境旅游 者为 例 [] J .自然资源 学 

报 ,0 4 1 ( )2 4 2 . 2 0 ,92 :2 —2 9 

[] 李利锋 , 7 成升 魁 .生态 占用——衡 量 可持续 发展 的新  指标 [] J .自然资 源学报 ,0 0 1 ( )3 5 8 . 2 0 ,54 :7 —3 2  [] 蒋依依 , 8 王仰 麟 ,卜 国 , .国内外生 态足 迹模 型应  心 等 用的回顾 与展 望[]地理 科学进 展 ,0 5 2 ( ) 1   J. 2 0 ,4 2 :3—

2 . 3 

[ 5  章 锦河 , 2

] 张捷 , 梁  林 , 等.九寨沟旅游生 态足迹 与生  态补偿分析 [ ] J .自然 资源 学报 ,0 5 2 ( ) 7 5— 20 ,0 5 :3  

7 4. 4  

[6  王青 , 2] 丁~ , 晓薇 , .中国铁矿资 源开发 中的生态  顾 等 包袱 [] J .资源科学 ,0 5 2 ()2—7  2 0 ,7 1 : . [7  梁勇 , 2] 成升 魁 , 闵庆 文 .城市 交通 生态 占用 研究——  以北京 市 为例 [ ] J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  

2 0 ,5 3 :8 0 5 3 ()4 4—4 8  8.

[ ] 王书华 , 9 毛汉英 , 王忠静 . 态足迹研究 的 国内外近期  生 进展[] J .自然 资源学报 ,0 2 1 ( )7 6 8 . 2 0 ,7 6 :7 —7 2  [O 龙爱华 , 志强 , 1] 张 苏志 勇.生 态足 迹评介 及 国际研 究  前沿 [] J .地球 科学进展 ,0 4 1 ( )9 1 8 . 2 0 ,9 6 :7 —9 1  

[8  何玉宏 , 2] 刘永 珍 , 蒋玲 .轿 车进入 家庭 的生态 包袱 及  对 策[] 综合运输 ,0 5 2 ( )3 J. 2 0 ,74 :4—3 . 7  [9  蒋莉 , 2] 陈治谏 , 兴菊 .兰州 大学 ( 沈 盘旋 路校 区 )0 3 2 0  年生 态 足 迹 调 查 分 析 [ ] J .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 ,  

2 0 , 12 :2—8 . 05 2 ( )8 5  

[1 尹璇 , 1] 倪晋仁 , 苓 . 毛小 生态足迹 研究 述评 [] 国 J.中  

人 口・ 资源与环境 ,0 4 1 ( )4 —5 . 2 0 ,4 5 :5 2 

[2 李明月 , 1] 江华 .生态足迹分析模 型的假设 条件缺 陷及  应用偏差[ ] 农业 现代 化研 究 ,0 5 2 ( )6 . J. 2 0 ,6 1 : —9   [3 常斌 , 1] 熊利亚 .基 于 R S和 GI S的生 态足 迹分 析 [ ] J.  

Jun l f egahcl c ne,0 5 1 ( )4 —5 . orao  orp i   i cs2 0 ,5 1 :4 2    G aSe

[O  陈丽萍 , 3] 杨忠直 .中国进 出 口贸易 中的生态 足迹 [ ] J.   世 界经 济研究 ,05 2 ( )8 1 2 0 ,1 5 : ~1 .   [ 1  宋巍 巍 , 年 丰 , 3] 刘 谢鸿 宇 .基 于综合生 态 足迹 的项 目   生态环境影 响分 析研究 []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 ( 市  J. 城

科学版 )2 0 ,2 1 :5—8 . ,0 5 2 ( )8 9  

[4 顾 晓薇 , 1] 王青 , 刘建兴 , .基于“ 等 国家公 顷” 算城 市  计 生态 足迹 的新 方 法 [ ] J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2 0 ,64 :9 —2

8  ,0 5 2 ( )2 5 9 .

[5 杜斌 , 1] 张坤民 , 温宗 国, . 市生态足迹 计算 方法 的  等 城

[2  赖力 , 3] 黄贤金 . 国土地 利用总体 规划 目标 的生态足  全 迹评价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0 5 2 ( )6 J. 2 0 ,12 :6—7 . 1   [3  王学全 , 3] 卢琦 . 生态足迹 理论 在青海省 共和县荒 漠化  自然资本核算 中的应用 [ ] J .林业 科学 ,0 5 4 ( ) 20 ,1 3 :  

1 2—1 . 8 

设计与案例 [] 清华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学 版 ) 20 , , 04 

4 ( )17 —17 . 4 9 : 11 1 4 

[6 徐 中民, 1] 陈东 景 , 志强 , .中国 19 张 等 9 9年 的生 态足  迹分析 [] J .土壤学报 ,0 2 3 ( )4 1 4 5 2 0 ,9 3 :4 — 4 .   [7 刘 宇 辉 .中 国 1 6 ~2 0 1] 9 1 0 1年人 地 协 调度 演变 分 析 

— —

[4  孙兆敏 , 志宽 , 3] 贾 尚爱军 , . 部地 区生 态足迹 与苜  等 西 蓿草 产 业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 J .中 国 生态 农 业 学 报 ,  

2 0 ,3 1 :6 —13  0 5 1 ( )1 0 6 .

基 于生态足迹模 型 的研究 [ ] 济地 理 ,0 5  J .经 20 ,

2 ( )2 9 2 . 5 2 :1 —2 2 

[8 刘宇辉 , 1] 彭希哲 .中 国历年生态 足迹计算 与发展 可持  续性评估 [] J .生态学报 ,0 4 2 (0 :2 7 2 2  2 0 ,4 1 )2 5 —2 6 . [9 陈六君 , 1] 毛谭 , 为 , 刘 等.生态 足迹 的实证 分析—— 中 

[5  宋 轩 , 3] 杜丽平 .荒漠化地 区生 态足迹及相 对经济 资源  承载力分析—— 以科尔 沁左翼后 旗为例 [ ] J .河南 农 

业 大学学报 ,0 5 3 ( )5 —5 . 2 0 ,9 1 : 1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 6卷 

Pr g e s a   m plc to  n o r s   nd I ia i n i   Do e tc Re e r h o Ec l g c lFo t r ntM o e   m s i  s a c   n  o o i a  o p i   d l

Z HANG  i— e .Z Jn h   HANG  i2 Je 

( . ol eo 1 Clg  e fNain lT ri ra  t a  er oil o t

Reo r e  n   o rs ,An u   r l Un v r i   s u c s d T u im a h iNo ma   i e st y, ^ 2 10 “ 4 0 0,C i a; hn  

2 Dea t n    b na dR

8 “ s c ne Na jn   i ri Na j g 2 0 9 ,C ia) . p rme t f Ura  n   舳 船   i c , nig Unv s y, ni   10 3 hn   o Se e t n

A src :E o gclo tr tE ) o e ia   ot t n  f cie a     aue uti bly “ F   btat cl i   opi ( F m d ls ni r   de et   yt mesr  sa a it . E ” o af n     mp a a n f vw o s n i

mo e  a  en ito u e  o Chn  rm  0 0 y a ,sn et e d l sb e  n r cd t  iafo 2 0   e r ic h n,t ed metcrsa c   n eoo i lf trn   h d h   o si e e rh o   c lgc  o p t a i

mo e  a  e n c rid o   n   d  o   rg es To a ,d me t  t d   n t e eoo ia o t rn  d e  d l s b e  a re   n a d ma es me po rs . d y o s i su y o  h  c lgclf p tmo l h c i

man yfc si h e  ee rh f ls h eaeeoo i l o t rn  d e p ri m e t c lgcl o t r t  ・ il o u nt rersa c  i d ,t e  r c l c   e s g a f p itmo l p as a e n ,eoo ia f p i sa     n s

scae   t  i ee trgo sa d s e i   d sr .B sd o  h  e i i  eal h   t td metca he e  o itdwi df rn  e in  n  p ca i u ti h f ln s e a e   n t erve n d ti t el e   o s i c iv . w  s as  

me t n  r n ir  fo esa  td ,t i p p rt ik  h tt ef rh rrsa c   r  fe oo ia o trn  n sa d fo t so  v ressu y hs a e hn st a h  u t e ee rh wo k o  c l c f p t e   g l i

mo e h udsrn t e    o rap csa  s : n    ac lt n eoo ia f trn  i  e e , oe po et e d l o l te g h n i fu  s e t tl t o ei c luai  c lgc l o p itt s n a e s o   mesrs t x lr h   i

w  t e  h  c lgc l o trn  ds san bed v lp n ;t    o c mp eeoo ia o trn  fdf  a b wen t eeoo ia  p ta  u tia l e e me t wo i t o a  c l clf p to  i e f i n   o s r g i ・ frn   i n in rgo s h e    ob o d n t ea pi t n i n i n n ,sca a de o o cfed ;f u    ee tdme so  e in ;t rei t r a e  h  p l a i  n e vr me t o il n  c n mi ils o ri s c o o   s

t  d i   d i rv  h  c l ia f t r tmo e    ia rs ac . omo f a   yn mp o et eeoo c l o p n   d li Chn  ee r h  g   i n Ke   r s e lgc l o trn ;e lgc l u k a k;e lgc l   n q a x h n e ic lt e e n my  ywo d : c o ia  o f p t c o i   c sc i o ar o c o i l u eu l ca ay e g ;cruai  c o ; v o s san bed v lp n   u tia l  e eo me t

. 

( 上接第 5 1页 )  

[2  周 绍森 , 1] 王志 国 , 德 龙 .“ 胡 中部塌 陷 ” 中部 崛起  与 [] J .南昌大学 学报 ,0 3 3 ()5 —6 . 2 0 ,4 6 :4 0   [3 朱英 明 . 1] 城市 群经济空 间分析 [ .北京 : M] 科学 出版 

社 ,0 4 8 —9 . 2 0 .6 4 

M] [5  湖南地 图出版社 .中国公路 营运里程地 图册 [ .长  1]

沙: 湖南地 图出版社 ,0 4 7 —7 . 2 0 .8 9 

刘继 生 .区域 交通 网络分 形 的 D M 特 征  B [6  陈 彦光 , 1]

— —

交通 网络 L pai al a c n分形性质的实证 研究 [] 地  J.

理科学 ,9 9 1 ( ) 14 1 . 19 ,9 2 :1 —1 8  

[ ] 毛蒋兴 , 邕健 , 1 4 何 周素红 . 结合部地 区高速公路产 业一   经济带规划研究 [] 地 域研究 与开发 ,0 5 2 ( ) J. 2 0 ,4 4 :  

4 7—5   0.

[7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 省统计 年鉴 2 0 [ ] 京 : 1] 0 4 Z .北 中 

国统计 出版社 ,0 .8 . 2 0 3 6  4

Rea ins i   e we n Le e  fUr a ia i n l to h p b t e   v lo   b n z to   n   g r a   t r   n ci

iy o  heCe r lPli Ciis a d Hi h o d Newo k Co ne tv t   ft   nta  an  te  

LI ANG  u k  u Li— e ,,NI Z i u  U  h — i h

( n n U i ri a. P yR s rhIs tt o Y l w R vrC vl a i  n   Hea   nv s y,   Ke e a c nt ue e t e i f el o i   iiz t na d e i o S s ia l D vl me t b C l g  E vrn n n   ln ig, i g 4 5 0 , ia   ut n be ee p n ; . l eo n o me t dP a nn Kaf   7 0 1 C n ) a   o o e f i a n e h

Ab t c : Th   a e n lsst ed v lp e t d t ec re t i ain o  ehg wa  rfi ewok a d s r t a ep p ra y e h  e e m n    h  u r n  t t   f h   ih y taf n t r  n   a o n a su o t c

t eu b n zt n b t e  9 4 a d2 0  n teC n rl anCi e n   e st erlt n hpb t e  h   ih   h   r a iai   wen 1 9  n  0 4 i h   e ta  i  t a ds k  h  eai s i  ewe n tehg . o e Pl i s e o wa   ewo k c n et i  n   r a i t n lv l n t i e in.a d d a  h   n ls n t a o h o hm   a   yn t r   n ci t a d u b n z i   e   hsr o o v y ao e i g n   rwst ec cu i  h tb t  ft e h o o s

t erm ak bel e rrlt n hp rg deso h  i  e i  rt es ail r .I  rv  h ttemahm ai h  e r a l n  ea i s i e a ls f et ia o r t mes r o  h  p t   i s e as e e s tpo e t a h   t e t. s  

c   d e fl e rr lt n hp p o o e   yCh n Ya — u n   o n yC    p l  nt er i yc mm u ia  l a mo l   n a  eai s i  rp s db   e   n g a n t l a b a pi i h  al o i o g o n e d e wa   o nc ・ t n n t r   ay i u l  a  es i bef r h  ih ytaf   ewo k i

  ewo ka lssb tas c nb  ut l o   ehg wa  rfi n t r .Un e   emak teo o  o d ・ o n o a   t c d rt   r e c n myc n i h  

t n,tetaf   ewo k a d ub nz t n aet esn h o i dd v lp n   n   t al  r mo in h  ea  i o h  rfi n t r  n   r a i i  r h  y c r nz   e eo me ta d mu u l p o t ,t erl. c ao e y o

t n hpi t n e  a iual . i s i  sr g rp r c lry  o s o t Ke   r s hg wa   ewo k;u b nz t n;t eC n rl an Ci e  ywo d : ih yn t r ra i i a o h   e ta  i  ts Pl 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6卷 第 2期  20 07年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 EA   I RES AR(   E : AND  H l DEVEL P砸 NT  0l

Vo . 6 No 2 I2   .  Ap .2 0   r 07

国 内生态 足 迹 模 型 研 究 进 展 与启 示 

章锦 河  ,张 捷2  

(. I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 0 ; . 4 0 0 2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 系, 京 2 0 9 ) 南 1 0 3  摘要 :生态足 迹模 型是 一种有效 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 法。国内生态足迹研 究 自2 0 开始迅速展 开。根据  0 0年

目前 国内生态足迹研 究的 15篇论文 , 国 内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回顾 与展 望。 目前 , 7 对 国内生态足 迹研究 已从 引进  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 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 阶段 , 究 内容主要 集 中于模型 述评、 同区域 尺度 以及 特定产 业/ 研 不 部  门的生态足迹 实证 分析 3个方 面。最后 , 生态足迹研 究的 时间尺度 、 从 空间尺度、 究内容与研 究方法等 4个方 面对  研 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展望 , 以期推动我 国生态足迹模型 的应 用研 究与可持 续发展研 究。   关 键 词 :生态足迹 ; 生态包袱 ; 生态不平等交换; 循环经济 ;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 2   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3 3 2 0 )20 9 —7 0 32 6 {0 7 0  0 00 

1 引言   

若没有经济 和社会 方 面的进 步 , 就不 可能有 完美  社会 发展 的基本 部分 , 不可 能有可 持续 的经济 与社  就 会进步 ( 朱迪 ・ 丽丝 ,90 _ 。随着 经 济和 社会 的进  1 9 )1 J

识。  

态承载力 (cl i l aai ) eo gc   pc y 进行 比较 , o ac t 评估 人类对 生 

态系统的影 响 , 测度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的方法。  

生态 足迹 模 型 最 早 是 由加 拿 大 生 态 经 济 学 家  生 Wakmae等加 以完善 。生态 足迹模 型 以其理 论 、 ce gl   方法 的创新性 以及 实践 的可操 作性 , 成为 资源 开发与  日趋完 善 , 国 内, 在 生态 足迹 概念 与模 型 自 2 0 0 0年被 

引入 国内 , 相关 研究 迅速 展 开。根据对 C KI N 中国学 

的环境政策 ; 不充分 考虑环 境并把 它看 成是经 济与  Wia R e 等 在 19 年 提出 , 若 l m  es l i 92 并在 19 由其博 士  9 6年

步。 谋求人 口 、 资源 、 环境 与发展 的和谐 , 成为全球 的共  环境保护研究 中 的前 沿领 域 。在 国外 , 态足迹 研究

  生

由于人类出 于维持 自身生存 和社 会发展 的本 能 ,   不断与 自然环境发 生着各 种各样 的联 系和相 互作 用 ,  

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 VI P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人地关系的存 在是人 类生 存及其社 会 发展所 必需 , 人  据库“ 生态 足迹 ” “ 、 生态 占用 ” 篇 名/ ( 关键 词倩 要 ) 的  地关系的和谐是 可持续发展 的本 质与要求 。基 于人类  交互检 索(0 5年 l 月 7 1 , 国内已公 开发表相  20 1   目前 3)

本身所具有 的生产者 与消 费者 的双重 身份 , 地关 系  人

关论文 1 5 , 7 篇 根据对 C KI N 中国优 秀博 硕士 学位 论 

可以集中体现 在人 类生产 活动 和生 活活动 2个方 面。 文全文数据库 的检索 ,   以生态 足迹 为题 的硕博 士论 文  由于人类 生产与 生活活动都要从 自然界 中获取生存与  有 4篇 , 生态足迹的研究 日益受到 国内学 者关注 , 论文 

发展所需 的产品和服务 , 以均对地球 自然生态 系统产  所 数量逐年快速增长 , 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 。  

生影响。因此 , 测量人类对 自然生态消费的需求 与 自然 

所能提供 的生态供给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 足迹 (cl i lotr t就 是通 过测 定一 定  eo g a f pi ) o c  o n

2 研究 阶段 

生态足迹概念作 为 可持续 发展定 量 方法 的一种 ,   区域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 自然资源消费量 以及 吸纳  于 20 00年之 后引 入 中 国[ 7, 2 ] 曾被 翻译 为 生态 基 区, -   人类产生的废弃 物所需 的生物生产性 土地 (ioi l   b l cl o gay 也被 翻译 为生态 占用 、 生态 痕迹 、 生态 脚 印 、 生态空 间  pout eae) rdc v  a面积大小 , i r 与给定 的一定人 E 区域 的生  l 占用 、 生态踩 占等 。由于生态 足迹 一方 面体现 了人类 

活动对 生态环 境 的压 力 , 另一 方 面体现 了生态 环境对 

收稿 日 :2 0 — 3 O ;修 回日期 :2O 一 6 6 期 06 0 一 1 06 O —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0 7 0 0 ; 4 3 13 )安徽 省教 

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5 J 1 )人 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  20K 07 ; 基地重大项 目( 0 5 K 6 Z   2 OS O 6 D)

人类活 动的支持 能力 , 用较广 。2 0 应 0 4年 4月在沈 阳 

举行 的第一届 “ 环境指标 : 生态包袱 与生态足迹两岸学 

术交流会 ” 促 进 了生 态 足迹 模 型在 国内 的研 究 和应  ,

用 。但与国外相 比

, 内应 用滞后 4 国 ~5年 , 应用 方 向 

作者简介 :章锦河 (9 0 , , 17 一)男 安徽望 江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 

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 旅游生态学研究,Emal hn j h8 8 ( - i zagi e 1 @  ) n

2 3 n t  6 . e。

主要集 中于全 国尺度 以及 各类 生态脆弱区 的可持续发 

展度量 , 其他方面的应 用研究相对较少 L 。 8    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 型研 究进 展与启示 

・9  ・ 1  

目前 , 国内生态 足迹 研究 已从介 绍 引进 的初期 阶  段 (00 2 0 ) 过 渡到 了大量 应 用研究 的发 展 阶段  20 - 02 , (0 3 ) 2 0 - 。在 研究 方法 、 研究 尺度 、 研究 领域 、 相关 政  策响应分析等方 面 , 国内开展 的生态 足迹 研究 已取得  明显进展 。从 图 1 可见 ,0 0 2 0 2 0 - 0 2年生态 足迹研 究  论文数量少 、 幅小 ,0 3年 以后论 文数量 大 幅上 升 , 增 20   表 明生态足迹研究是一个前沿领域。  

3 研究 内容 

们 

∞  

∞ 坫 加 5    0

根据对 目前 已检索 到 的 15篇相 关 研究论 文 , 7 分  析发现 目前国 内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 3个方 面  ( 2, 图 )即模型述评 、 尺度足迹研究与特定行 业邻 门足  迹分析 。  

3 1 生态足 迹模 型述评  .

船 

模型述评 的文章 合计 占 目前研究论 文 的 3 . %, 13   主要集 中于介绍生态 足迹概 念 、 模型 与计算 方法 , 悟  生态 

2  

足迹与 可持续发展 的测度 , 生态足迹 的优缺 点 , 生态足  国 

迹研究 进展综 述等方 面。其 中, 中民 、 徐 杨开忠 、 张志  有  强、 李利锋等 [ J   学者 以其敏锐 的学术感知 , 生态足    对 关 迹模型 的引入 、 介绍是 国内兴起 生态足迹研究 的基 础 。态    

足  王书华 、 毛汉英 等 (0 2 _分 析 了生态 足迹模 型 产生  20 ) J 9 世  舔 生 

内 

的背景 、 理论 、 计算方法 、 优缺点 等 , 指出该模型具 有概 

年份 

念形象性 、 内涵 丰富性 、 度新颖 性 、 际可 操作性 等  角 实 偏 向性 、 静态性 、 忽视污染的生态影 响等方面 的不 足之 

  熬{ 槎氢 究 肭  

皲  

图 1 国 内有关生态足迹  研究论文 时间分布 (00 0 5 1 ) 2 0  ̄2 0 .1 

F g 1 Th   iti u in o   o s i  i .  e d srb t   fd me t o c

优点 , 同时也指 出 了其 与传统 经济 指标 相脱 离的 生态  容  处 。

蒋 依 依 、 王仰 麟 等 ( 04 [ 龙 爱 华 、 志 强 等  20 ) 引, 张 量  (0 4 【 J尹璇 、 20 ) , 加 倪晋仁等 (0 4 【J也对 国内生态皿臀  2 0 )¨ , 足 

35   3  0

p pr ite cl i fopit(0 0 0 5 1 ) aesO    o g ̄ o tr lh e o n 2 0  ̄2 0 .1 

扑 

搬 

\  

2  5 2  0

咖I  

卿杈 

1  5 鏊

1  0 5   0  

袄 

趔 

皿 

剞 

F g 2 T e r sa dac n e ta d q a t y c mp r o   ft e p p r   i d me t  c l gc lf o p i tt e i  i .   h  e e r   o tn   n   u n i   o a i n o  h   a e s Ol o s i e o o i  o t rn  h s t s   c a s

迹研究进行 了评介与综述 。   李明月 、 江华 (0 5 _ J 究了生 态足迹模 型的假  2 0 ) 研 1 设 条件存在 的缺 陷 , 出 了 目前国 内学 者在模 型应 用  指 与计算过程 中出现 的偏 差。常斌 、 熊利 亚 (0 5 _ _ 2 0 )1 提    3 出运用 R S和 GI 技术分析生态 足迹 。顾晓薇 、 S 王青等 

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 了生态足迹计算  建立

矩阵 , 并选取了广州 、 宁波 、 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 

例研究 。   32 不同尺度的生态足迹 分析  .

不 同尺度和不同区域的生态足迹分 析是 目前 国内  生态足迹实证 研究 的主 要 内容 与领域 , 论文数 比例达  6 .7 包括 国家 、 、 县 、 08 %, 省 市、 镇等尺度 。  

(0 5 _J 出以“ 2 0 )1提   国家公 顷” n m2 为计量 单位计 算  (h )

城市生态足迹的模型 , g m  n m 两种方 法分别  用 h 和     h

对沈 阳市 2 0 年生态 足迹进行 了计算 , 01 并说 明 g m2 h  

和 n m 两种方 法 的异 同。杜斌 、 h  张坤 民等 (0 4 L J 2 0 )1  5

() 1 国家尺 度。徐 中 民等 (0 2 20 ) 计 算 了  2 0 ,0 3 [  J

中国 19 年人均 生态 足迹 1 3 6 m2人 均生态 承载  99 .2   , h

设计 了城 市生态 足迹计 算方法 , 过对城 市物质 和能  通

源消费的分析 , 按照耕地 、 牧地 、 林地 、 石能源用地 、 化 建  筑用地和水域等 土地 类型 以及食 物、 宅 、 通 、 品、 住 交 商  

力 0 6 1 m2人均生态赤字 0 6 5 m2中 国的生态足  .8  , h .4  , h 迹 已经超出其 生态 承载力 的 9 %。与世 界 19 4 9 7年人  均生态

承载力 2 m ( h 2 已扣除 1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面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2  

地域研究与开发 

8 4% 。 9.  

第2 6卷 

积 ) 比, 相 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 占全球 人均生态承载力 

的 6 %。19 年 中国的生态 承载 力仅相 当于其 足迹  6 99 的 5 %。从 资源利用 的角度来看 , 1 能源用地 占整个足  迹的 4 %, 8 生态 足迹分析 中的能源用地代 表了在可持  续方 式下支持 当前 的能源消 费所需要 的土地 面积 , 反  映中国的经 济结 构 中工业 的生产 已经 占据 较 高 的 比  例。所计算的 3 1个省 ( 市 ) 除江西 、 区、 中, 云南 、 藏  西 外, 其余 2 8个省都存在 不同程度 的生态赤字。   刘宇辉 ( 0 4 2 0 )   , 算 了 中 国 16 ~  20 ,05 【 " 计 91 2 0 年时 间序列的生态 足迹 , 01 分析 了中国人 地协调 度  演变趋势。资源供需水 平 的数 量变化从 总量来 看 , 过 

去4 0年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有所上升 , 生态 

陈 六君 、 毛谭 等 (0 4 E 计 算 了 16 ~19 20 )  J 9 1 9 9年  中国的资源生态 足迹 , 并根 据资 源生态 足迹增长 率和 

G P增长率数据 , 了历年 的资源生态 足迹 弹性系  D 计算

数, 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样 , 的资源 生态足迹弹  历年

性系数波动很 大 。16 ~1 9 年 期间 , 源生态 足迹  9 1 99 资

弹性系数的平均值在 0 5 . 左右 , 这说 明平均来讲 , 增加  1 %的 G P产 出需要 增加 0 5 D . %的资源 消费 。假定未  来的资源生态 足迹弹性 系数维 持在 0 5左右 , 么如  . 那 果要在 未来实现 8 %的经济增长率 , 要实现 4 就需 %的  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率 。  

() 2 区域尺度。省 、 、 、 市 县 镇等 区域 尺度的生态足  迹研究 论 文 数 量 分 别 占生 态 足迹 研 究 论 文 总 数 的 

足迹 以较快 的速度 上升 , 其年均增长速度 为 3 4 生  . %,

态承载力 年均增长 速度 为 0 9 , . % 总生 态足 迹 的增长  明显快 于总生态承 载力 的增长。从人均水 平来 看 , 受  人 口增长速度 和总量非 均衡发展 影 响, 态承载力 和  生

1 .6 2 .2 7 8 %和 0 8 %。由于获取资料的  8 2 %,5 2 %, .3 .7 相对容易 , 、 省 市生态 足迹 的研究多 , 、 尺度 的生  而县 镇 态足迹分析少 。总体上生态足迹研究的案例 区呈现 两 

大特点 : 一是 经济相对 落后 , 态环境脆 弱 的区域 , 生 如  西部地 区 、 北 干旱 区、 牧

交错 带 、 西 农 山地 生态 区等。   二是经济发达 的城市 区域 , 北京 、 海 、 如 上 南京 、 门、 澳  

生态足迹呈现相反变化趋势。人均生态承载 力先下降 

后轻微 回升。1 7 98年可 以被看 作是 中国生态 系统 的 

转折点 , 国经济发 展 由存在 生态盈 余转入 在生态 赤  中 字下运行 。在所计 算 的年份 中 ,9 1 16 年是 中国生态 系  统最稳定 的时候 , 人均生 态盈余 高达 0 6 6 8 m , .7 5 h 2 生 

态足迹不足生态承载力 的 5 . %, 19 2 8 而 9 6年生态赤 字 

广州 、 苏锡 常等地 区 ( 1 。但 是有 关我 国东 、 西  表 ) 中、

部地 区生态足迹 的横 向比较研究 缺乏。   郭秀锐 、 居荣 、 杨 毛显 强 (0 3 _ J 2 0 )2 以广州 市为 案  0

最高 , 到 0 5 9 9h 2 生 态足 迹 超过 生 态 承 载力  达 . 9   m , 0

6 . %, 6 7 如果 从生 态安全 起见 , 扣除 1 %生 态承 载力  2

例, 估算 2 0 0 0年广州 市的生态 足迹 , 并分 析 了 19 ~ 95  

2 0 间广州生 态足迹 动态 变化 过程 。2 0 00年 0 0年广州  市 生 态 足 迹 为2. h 2 人 , 5r / n 当地 生 态 承 载 力 为 0 2 . 

以保 护生物多样性 , 那么生态超载的程度则 更高 , 达到 

表 l 我国东、 西部代 表性城 市的生态足迹 比较  中、

Ta .   C mp rs n o  c lg c l o t rn     眦 Ch n s  y ia   i e   fCh n Se s 。mi d e a d we tp r   b1 o a i   fe o o ia   o p i ti o f n i e et p c lct so   i a’ a t i d l  n   s  a t

说 明: 根据表中所 涉及 的文献整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9 ・ 3  

h 2 ̄ , m / 生态 足迹是生态承载力 的 1 . 。近 5年 间  2 5倍

万元 G P生态足迹逐年 下降 , 人均生态 足迹略有上  D 但 升, 总体上经济发 展方 式正逐 步 由粗 放 型转变 为集约  型 。闵庆文 、 卫 东等 (0 3 _ 以浙 江省仙 居 县 为  余 2 0 )2  ,

展 了旅游生态 足迹模 型研究领域 。   () 2 采矿生 态包 袱。 由于大多数 工业产 品 的主要  物质组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 因此 , 研究 矿产 资源开  发 的生态包袱具有重要 意义 。王 青 、 丁一 (0 5 _J 20 )2 以  6

例, 利用统计调查和 问卷调查资料 , 分别计算 了城乡居  民生 活消费 的生态 系统 占用

情况 。计 算表 明 , 地城  该

市居 民的生 活消费所 占用 的生态 系统是农村居 民所 占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 , 算其 19 -2 0 计 9 1 0 0年 

的生态包袱 。结果表 明 ,00年平 均 1 铁原矿 、 20   t 精矿  和成 品矿 的非 生 物性 生 态包袱 分 别 为 1 2 , . 0和  .84 4 3 1 t水生态包袱分别为 0 5 , .7和 4 8 t .9 , .8 5 7 .2 。全 国  铁矿石非生物性生态包袱在整体上有较 明显 的下降趋  势, 但重点铁矿 山原矿 的这 一指标 略有上 升 。研究 结  果对进一步计算 我 国钢 铁产 品 的生 态包袱 , 以及对 其  他 国家计算其进 口的中国钢铁产品所对应 的非 直接投 

用 的 17 .3倍 , 差异最大的是草 地 , 其次是水 域 、 建筑用 

地、 化石能源和耕地 , 对于林地的 占用则是农村 居 民大  于城市居 民。杨海 林 、 宁丰 收 、 霞 (0 5 _J 游 2 0 )  将生 态  2 足迹方法应用 于小 城镇 发展 可持续性 的定 量测度 , 对 

重庆市 巴南 区南 泉镇 2 0 的生态 足迹 进行 了实证  02年 计算研究 ,02年生态足迹需求为 1 19 r /k 生态  20 .2 hn ) , 2

供给为 0 7 8 m2人 , .3  / 人均生 态足 迹赤字 0 3 1 r / h .9  n / h 2  人, 生态足迹利用系数为 15 0  .3 。

3 3 特定产业/ . 部门生态足迹分 析 

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 3 交通 生态 足迹 。为 了反映 城市不 同交 通工具  对 自然生态环境 产生的压力 和影响程度 , 梁勇 、 成升魁  等(0 5 _J 算了 2 0 2 0 )2计   0 2年北京 市公共 电汽车 、 地铁 、   轻轨 、 出租 车 、 小公共 汽车和私 家车等 主要交通工具 的  生态 占用 。结果 表明 : 家车生态 占用约为 7 2 ×1  私 .7 0 h 2出租车生态 占用 约为 2 4 ×1  r , r, n .2 0 h 2公共 电汽车  n 生态 占用约为 15 ×1  r2小公共 汽车生态 占用约  .9 0 hn , 为 0 7 ×1  r , .1 0 h 2地铁生态 占用 约为 0 3 ×1  r , n .2 0 hn   2 轻轨生态 占用 约为 0 2 .3×1  m2 0 h 。私家 车 的人 均生 

国内有关生态足迹的分析 开始 逐渐深入 。在研究  内容和问题分析范 围 的拓 展上 , 内研究 者提 出并计  国 算分析 了如“ 旅游生 态足迹 ” “ 、生态 足迹 空间 扩散 ” 等  概念[ ;   开展 了小 尺度 、 特定产 业 或部 门 的生态 足迹  研究 , 如旅游 业 、 采矿业 、 交通 运输业 、 学校 、 出

口贸  进 易 、 目、 项 土地规划 、 荒漠化等 。   () 1旅游生 态 足迹 。章锦 河 、 张捷 (0 4 _J 2 0 ) 3根据  2 旅游者的生态 消费及 结构特 征 , 出 了旅 游生态 足迹  提

态 占用是公共 汽车人 均生态 占用 的 5 6 。这 证实  .7倍

私 家车对生态环境 的威胁和压力 比公共交通 工具对生  态环境 的威胁和压力大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 , 适度  限制发展私人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  选择 。何玉宏 、 永珍 等 (0 5 _J 为 , 国轿 车保  刘 20 )8 2认 中 有量在高速增长 , 轿车进入家庭在拉动 内需 、 带动经 济  发展 的同时 , 带来 了生态环 境 问题 。通 过轿 车 的生  也 态包袱和生态足 迹分析 , 出轿 车进入 家庭 的环境 负  指 荷不能超过环境 的承 载力 。 目前 , 轿车平 均 每辆每 公  里的生态 足迹为 0 0 0 7  1 hn , . 0 0 1   r2每人 每公 里 的生  0g

态足迹为 0 0 0 4    h 2  .0  5 2 m 。 0 5g

的概念 , 构建 了旅 游 生 态 足 迹 模 型 。计 算 并 分 析 了 

20 年 黄山市游 客 的旅游 生态 足 迹 、 迹效 率 、 02 足 旅游 

对环境 的影 响及其生态责任空间扩散尺度 与程度 。指 

出黄山市游 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 0 1 6 r , 当  .0 h 2是 n

地居 民年人均 生态足 迹 的 9倍 , 对黄 山市生 态赤 字贡 

献为 4 .0 单 位 旅 游 生态 足迹 产 值 为 64美 元/ 8 4 %, 8   h 2旅游生态足迹 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 的区  r, n

际转移 与生态影 响 的区际扩 散 , 旅游业 发展 具有全 球  性生态影响 的特征 。黄山市旅游生态足迹空 间尺度的  扩散影响 , 即旅游生态足迹的区 内、 区际 以及全球 的分 

( 学 校 生 态 足 迹 。蒋 莉 、 治 谏 、 兴 菊  4) 陈 沈 (0 5 _J 过实地 问卷调 查 , 20 )2通 9 运用 自下而上 法收集 资  料, 计算 兰州大 学 ( 盘旋 路校 区)0 3年 的生态 足迹 。 20   计 算结果 为 : 均生态 足迹 0 82 m2男 、 人 .9   , 女生 的人均  h 生 态足迹分别为 0 96 m 和 0 7 8 m2按学历统计 , .7 h 2 .8 h ,  

本 科生 的人 均 生态 足迹 为 0 8 0h , 士研 究生 为  .8   m2硕

割比例分别 为 7 %,4 , %, 即为维 持 黄 山市 游  2 2% 4 也 客的正常旅游 活动 , 每位 游客 需要 黄 山市 提供 0 0 6 . 7 

h n 该市 区域外( r2 中国大陆境 内) 提供

00 5 r2全球  .2 h , n

( 中

国以外 ) 供 0 042 r2 提 .0  4h 的生 物 生 产性 土 地 面  n 积 。席建超 、 葛全 胜(0 4 等[  2 0 ) 2 对北 京市海 外旅游者  4 J 旅游消费生态 占用 作 了探 讨 , 为北京 市海外 旅游者  认 每次来京旅行人 均生态 占用 为 0 05 7 r2约 占该市  .9 8 hn , 现有城镇居 民年人均生 态 占用 的 5 %。另外 , 章锦 河 、   张捷 (0 5 _ 20 )  以九寨 沟为例 , 2 构建基『 于旅游 生态足迹 

0 8 1 m2博士研究 生为 1 12 m 。这些数据 与全 国  .5  , h .0 h 2

或者西部 的人 均生态 足迹 相 比明显偏低 , 但总生态 足  迹 为 4 1 . h 2是校园面积的 7 . 倍 。 19 3 m , 37  

() 5 贸易生 态 足迹 。陈丽 萍 、 忠 直 ( 0 5 _  杨 2 0 ) 0选  3 J

效率的 自然保护 区居 民生 态补偿标 准 的测度模 型 , 拓 

取 了中国主要 出 口商 品 5 , 6种 主要进 口商 品 2 , 9种 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4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 2 卷  6

据涵盖了海关进 出 口主要商 品中几乎全部 的初级生 物 

产品和能源产 品。利用 生态 足迹 法对 1 9 -2 0 9 1 0 3年 

1 内( 0年 和全 国平均水 平 相 比) 经济 资源 承载 力呈现  出减小趋势 , 即相对贫困状态 , 这是该 区土地荒漠化发  生 的社会经济根源 。  

中国海关进 出 口主要商 品中携带的生态 足迹进行 了计  算 。结果表 明, 国对外贸易量 的增 长使 总输入 、 我 总输  出的均衡生态 足迹均呈 现 出上 升趋势 , 总输入 的增  且 长幅度 明显大于总输出。进 出 口结构 的转变使 生态足  迹净输入不 断增 长 ,9 5之前 , 19 生态 足迹 的净 输入 为 

4 研究启示 

目前 ,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取得 了可喜进 展 , 但与国 

外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对 国内生态足 迹研究 的 

回顾 , 比照国外生态足迹前沿研究领域与动态 , 后国  今

赤字 ,9 6之后 盈余 , 19 每年 盈余 的部 分相 当于 从其 他 

贸易国获得生 产 性土地 面积 , 大 了 中国 的“ 济 版  扩 经

内生态足迹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应在 以下 4个 方面加 大 

力度 。  

图” 缓解了国 内供需结构矛盾 , 国内经济更加 繁荣 , , 使  

人 民得到更 多的实 惠。我 国从贸易中获得 的生态足迹 

( ) 时 间尺度 上 , 1在 加大 生 态足 迹 时 间序列 的研  究, 揭示 区域生态 足迹变 化特 征与 区域 发展演 化 的内  在互动机制及其与 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对应耦合关系 。  

余 , 有利 于保护 国内的资源存量 , 促进 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  

( ) 目生 态 足 迹。宋 巍 巍 、 年 丰、 鸿 宇  6项 刘 谢 (0 5 [ ] 出了 以污染和 消费生 态足迹 相 耦合 的综  20 ) 1 3提

() 2 在空间尺度上 , 大对不 同经 济发展 水平的 中  加

国东 、 西部地区 , 、 、 中、 大 中 小城市 , 城市 与乡村等 的生  态足迹实证 比较研究 , 分析生态足迹 的结 构层次性 、 效  率差异性 、 时间动 态 性 、 间 叠加 性及 其 空 间扩散 性  空 等, 揭示 区域发展与 区际 、 际乃 至全球 的关 系 , 讨  洲 探 区域 生态足迹 外溢与 转移 的空间 分割尺度 与程度 , 建  立区域发展的生态伦 理公 平下 的生态 足迹 “ 标值” 更  , 好 地揭示 区域发展与 区际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内在 

关 系。  

合生态足迹法 , 出 了相应 的计算 清单及 对项 目生态  列

环境影 响分析 的框架 。分析评价南水北调 对襄 樊市生  态赤字影响 的结果是 : 目前 , 襄樊市人均综合生 态足迹  为 13 0 g m2人均生 态容量 为 0 73 g r ; 均  .2 8 h , . 1 2 hn 人 2

生态赤字为 0 6 7 g m2 .0 6 h 。中线调水将 使襄樊市人 均 

综合生态足迹 增至 1 3 4 g m , 高 0 0 3 gh , .2 6 h 2升 .0 8 m2  

人均生态容量 降至 0 7 1  hn , .0  g r2降低 0 0 1   h , 6 .1  g m2 6   

人均生态 赤字增 至 0 6 3 g r , .2 0 hn 升高 0 05 g m2 2 .1 4 h 。   ( 土 地 规 划 与 生 态 足 迹 。 赖 力 、 贤 金  7) 黄 (0 5 E ] 20 )2 3 采用 生态 足迹分 析法对 全 国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的 目标进 行 了评 价。认 为 2 0 0 0年 由于土地 利用 

() 3 在研究 内容上 , 一方面应加 强生态足迹与生态  补偿 、 生态足迹 与生态安 全 、 生态 足迹与 环境 伦理 、 生  态足迹 的时间序列 、 生态足迹 的不 同空间尺度 比较 、 废  弃物 的生态足迹 、 区域 发展容量 限制 因子 、 环经济 的  循 生态足迹研究等 ; 另一 方面应加强不 同消费模式 、 消费 

结构 的控制不力直接导致 中国人均生态供 给较规划预 

期值少 0 8 如果 按照 目前 土地利 用现 状 的趋势 演  . %,

变下去 , 预计到 2 1 年 , 0 0 预期将 比规划 目标减少 2 7   .%

的生态供给 , 却增加 15 %的生态赤字 。 .3   () 8 荒漠 化 与生 态足 迹 。王 学全 、 琦 (0 5 _ _ 卢 20 )3 3  计算 了青海省共和县 2 0 0 2年人

均生态足迹供给 10 6 .5  hn , r 人均生态足迹为 162 r2生态赤字 0 6 6 r2 2 .6 hn , .0 h 。 n 

水平 、 消费文化 背景下 的生态 足迹 与区域 可持续发 展 

的关 系 , 国际贸易 、 国内贸易 等引起 的生态足迹 区际转  移与生态责 任 区际扩散 , 源 、 能 交通 、 水产 业 、 工业 、 农 

业、 旅游业等特定行业与部 门的生态足迹等 的研究 , 不 

断拓展生态足迹 的研究领域 。  

共和县荒漠化 发展是 生态 足迹扩大 的结果 之一 , 一  另

方面荒漠 化扩张减小 了共和 县的生 态承载力 , 荒漠化 

() 4 在研究方法上 , 一方面应加 强对生态足迹计算 

方法 的改进 , 区域公顷 、 如 产量因子 、 均衡 因子 、 土地类 

发展对共 和县生态赤字起到 2个方面 的作用 。孙兆敏  等(0 5 [ 阐明 了西 部地 区农业 生态足 迹及 该 区生  20 ) 圳

态足迹承载力下 降 的原 因, 并提 出该 区发展苜蓿 人工  草地 , 改善农业生 态环境 , 提高农业 生态足 迹承 载力 ,  

型、 贸易调整 、 能源 消耗 、 废弃 物 吸纳等计算 方 面的完 

善; 另一方 面生态足 迹分析 法应 与其 它 能反映社 会经 

济方面 的度量 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指标相 结合 , 立基  建

于生态足迹 的 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指标 体 系与 分析框  架, 大力开展 H N P h ma  p pi i     t r — A P (u n pr r t no n  i   a o ao f e p ma r rdci ) ypo ut n分析 , o 加强基于 PO sp yi ln u—u— lT ( hs a i t t c  p o  

p t al ) u  b s 而非 MI T ( o e r  p t up tal ) t e O sm nt yi u- tu t e 方  a n o  bs

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宋轩 、 杜丽平 ( 05 _ J 20 )3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 为例 , 分析 了荒 漠化地 区的生态 压  力和 承 载 力 。该 旗 2 0 0 0年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需 求 为  2 3 6   n, .0 4 r 生态 承载 力 为 1 6 7  r , h2 . 4  hn 生态 赤 字 为  5 2

0 69 h   .5 0 m 。并且 相对经 济资 源承载 力也 较低 , 近  在

法的生态 足迹 、 生态包袱研究 , 推动区域与全球 的可持 

续发展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章锦河等 :国内生态足迹模 型研究进展 与启 示 

・9 ・ 5  

参考文献 :  

[ ] 朱迪 ・ 1 丽丝 .自然资源 : 分配 、 经济学与政策 [ .蔡运  M] 龙 , .北京 : 译 商务 印书馆 ,

0 2 5 7  2 0 .6 . [ ] 徐 中民 . 2 可持续发展定 量研究 的几种新 方法评 介 [] J.   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 ,0 0 1( )6 —6 . 2 0 ,0 2 :0 4  [ ] 徐中民 , 3 张志强 .可 持续发 展定 量指标 体 系的分 类 和  评价[] J .西北 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0 , 6 ,0 0 3  

( )8 4 :2—8 . 7  

国经济增 长中 的生 态 制约 [ ] J .中国人 口 ・ 源与环  资

境 ,0 4 1 ( )5 ~5 . 2 0 ,4 5 :3 7 

[O  郭秀 锐 , 2] 杨居荣 , 显强 .城 市生 态足 迹计 算 与分析  毛

— —

以广州 为例 [] J .地 理研 究 ,0 3 2 ( ) 6 4— 2 0 ,2 5 :5  

6 2  6 .

[ 1  闵庆文 , 2] 余卫 东 , 成升魁 , .仙居县城 乡居 民消费差  等 异 的生态足迹分 析 [] 城 市环境 与城市 生态 ,0 3  J. 20 ,

1( )8 6 4 :6—8 . 8 

[2  杨海林 , 丰收 , 2] 宁 游霞 .小城 镇发 展可持 续性 定量 测  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 重庆工商 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学 

版)2 0 ,2 3 :5 ,0 5 2 ()2 3—2 6  5.

[ ] 徐 中民 , 国栋 , 志强 .生态 足迹方 法 : 4 程 张 可持 续性 定  量研究 的新 方 法 [ ] 生 态学 报 , 0 1 2 ( ) 18   J. 2 0 , 1 9 : 44—

19   4 3.

[3  章锦河 , 2] 张捷 .旅游生态足迹模 型及黄 山市实证分 析  [] 地 理学报 ,0 4 5 ( )7 3 7 . J. 2 0 ,9 5 :6 —7 1   [4  席建超 , 2] 葛全胜 , 成升魁 , . 游消费生 态 占用初 探  等 旅

— —

[ ] 张志 强 , 中民 , 国栋 .生态足 迹的概念 及计算模 型  5 徐 程

[] 生态经济 ,001(0 : — 0 J. 20 , 1)8 1 . 6  

[ ] 杨开忠 , 咏 , 6 杨 陈洁 . 生态足迹分 析理论 与方 法 [] 地  J.

球科学进展 ,0 0 1 ( )6 0—6 6  2 0 ,5 6 :3 3.

以北京 市海外入境旅游 者为 例 [] J .自然资源 学 

报 ,0 4 1 ( )2 4 2 . 2 0 ,92 :2 —2 9 

[] 李利锋 , 7 成升 魁 .生态 占用——衡 量 可持续 发展 的新  指标 [] J .自然资 源学报 ,0 0 1 ( )3 5 8 . 2 0 ,54 :7 —3 2  [] 蒋依依 , 8 王仰 麟 ,卜 国 , .国内外生 态足 迹模 型应  心 等 用的回顾 与展 望[]地理 科学进 展 ,0 5 2 ( ) 1   J. 2 0 ,4 2 :3—

2 . 3 

[ 5  章 锦河 , 2

] 张捷 , 梁  林 , 等.九寨沟旅游生 态足迹 与生  态补偿分析 [ ] J .自然 资源 学报 ,0 5 2 ( ) 7 5— 20 ,0 5 :3  

7 4. 4  

[6  王青 , 2] 丁~ , 晓薇 , .中国铁矿资 源开发 中的生态  顾 等 包袱 [] J .资源科学 ,0 5 2 ()2—7  2 0 ,7 1 : . [7  梁勇 , 2] 成升 魁 , 闵庆 文 .城市 交通 生态 占用 研究——  以北京 市 为例 [ ] J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  

2 0 ,5 3 :8 0 5 3 ()4 4—4 8  8.

[ ] 王书华 , 9 毛汉英 , 王忠静 . 态足迹研究 的 国内外近期  生 进展[] J .自然 资源学报 ,0 2 1 ( )7 6 8 . 2 0 ,7 6 :7 —7 2  [O 龙爱华 , 志强 , 1] 张 苏志 勇.生 态足 迹评介 及 国际研 究  前沿 [] J .地球 科学进展 ,0 4 1 ( )9 1 8 . 2 0 ,9 6 :7 —9 1  

[8  何玉宏 , 2] 刘永 珍 , 蒋玲 .轿 车进入 家庭 的生态 包袱 及  对 策[] 综合运输 ,0 5 2 ( )3 J. 2 0 ,74 :4—3 . 7  [9  蒋莉 , 2] 陈治谏 , 兴菊 .兰州 大学 ( 沈 盘旋 路校 区 )0 3 2 0  年生 态 足 迹 调 查 分 析 [ ] J .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 ,  

2 0 , 12 :2—8 . 05 2 ( )8 5  

[1 尹璇 , 1] 倪晋仁 , 苓 . 毛小 生态足迹 研究 述评 [] 国 J.中  

人 口・ 资源与环境 ,0 4 1 ( )4 —5 . 2 0 ,4 5 :5 2 

[2 李明月 , 1] 江华 .生态足迹分析模 型的假设 条件缺 陷及  应用偏差[ ] 农业 现代 化研 究 ,0 5 2 ( )6 . J. 2 0 ,6 1 : —9   [3 常斌 , 1] 熊利亚 .基 于 R S和 GI S的生 态足 迹分 析 [ ] J.  

Jun l f egahcl c ne,0 5 1 ( )4 —5 . orao  orp i   i cs2 0 ,5 1 :4 2    G aSe

[O  陈丽萍 , 3] 杨忠直 .中国进 出 口贸易 中的生态 足迹 [ ] J.   世 界经 济研究 ,05 2 ( )8 1 2 0 ,1 5 : ~1 .   [ 1  宋巍 巍 , 年 丰 , 3] 刘 谢鸿 宇 .基 于综合生 态 足迹 的项 目   生态环境影 响分 析研究 []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 ( 市  J. 城

科学版 )2 0 ,2 1 :5—8 . ,0 5 2 ( )8 9  

[4 顾 晓薇 , 1] 王青 , 刘建兴 , .基于“ 等 国家公 顷” 算城 市  计 生态 足迹 的新 方 法 [ ] J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2 0 ,64 :9 —2

8  ,0 5 2 ( )2 5 9 .

[5 杜斌 , 1] 张坤民 , 温宗 国, . 市生态足迹 计算 方法 的  等 城

[2  赖力 , 3] 黄贤金 . 国土地 利用总体 规划 目标 的生态足  全 迹评价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0 5 2 ( )6 J. 2 0 ,12 :6—7 . 1   [3  王学全 , 3] 卢琦 . 生态足迹 理论 在青海省 共和县荒 漠化  自然资本核算 中的应用 [ ] J .林业 科学 ,0 5 4 ( ) 20 ,1 3 :  

1 2—1 . 8 

设计与案例 [] 清华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学 版 ) 20 , , 04 

4 ( )17 —17 . 4 9 : 11 1 4 

[6 徐 中民, 1] 陈东 景 , 志强 , .中国 19 张 等 9 9年 的生 态足  迹分析 [] J .土壤学报 ,0 2 3 ( )4 1 4 5 2 0 ,9 3 :4 — 4 .   [7 刘 宇 辉 .中 国 1 6 ~2 0 1] 9 1 0 1年人 地 协 调度 演变 分 析 

— —

[4  孙兆敏 , 志宽 , 3] 贾 尚爱军 , . 部地 区生 态足迹 与苜  等 西 蓿草 产 业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 J .中 国 生态 农 业 学 报 ,  

2 0 ,3 1 :6 —13  0 5 1 ( )1 0 6 .

基 于生态足迹模 型 的研究 [ ] 济地 理 ,0 5  J .经 20 ,

2 ( )2 9 2 . 5 2 :1 —2 2 

[8 刘宇辉 , 1] 彭希哲 .中 国历年生态 足迹计算 与发展 可持  续性评估 [] J .生态学报 ,0 4 2 (0 :2 7 2 2  2 0 ,4 1 )2 5 —2 6 . [9 陈六君 , 1] 毛谭 , 为 , 刘 等.生态 足迹 的实证 分析—— 中 

[5  宋 轩 , 3] 杜丽平 .荒漠化地 区生 态足迹及相 对经济 资源  承载力分析—— 以科尔 沁左翼后 旗为例 [ ] J .河南 农 

业 大学学报 ,0 5 3 ( )5 —5 . 2 0 ,9 1 : 1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 ・ 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 6卷 

Pr g e s a   m plc to  n o r s   nd I ia i n i   Do e tc Re e r h o Ec l g c lFo t r ntM o e   m s i  s a c   n  o o i a  o p i   d l

Z HANG  i— e .Z Jn h   HANG  i2 Je 

( . ol eo 1 Clg  e fNain lT ri ra  t a  er oil o t

Reo r e  n   o rs ,An u   r l Un v r i   s u c s d T u im a h iNo ma   i e st y, ^ 2 10 “ 4 0 0,C i a; hn  

2 Dea t n    b na dR

8 “ s c ne Na jn   i ri Na j g 2 0 9 ,C ia) . p rme t f Ura  n   舳 船   i c , nig Unv s y, ni   10 3 hn   o Se e t n

A src :E o gclo tr tE ) o e ia   ot t n  f cie a     aue uti bly “ F   btat cl i   opi ( F m d ls ni r   de et   yt mesr  sa a it . E ” o af n     mp a a n f vw o s n i

mo e  a  en ito u e  o Chn  rm  0 0 y a ,sn et e d l sb e  n r cd t  iafo 2 0   e r ic h n,t ed metcrsa c   n eoo i lf trn   h d h   o si e e rh o   c lgc  o p t a i

mo e  a  e n c rid o   n   d  o   rg es To a ,d me t  t d   n t e eoo ia o t rn  d e  d l s b e  a re   n a d ma es me po rs . d y o s i su y o  h  c lgclf p tmo l h c i

man yfc si h e  ee rh f ls h eaeeoo i l o t rn  d e p ri m e t c lgcl o t r t  ・ il o u nt rersa c  i d ,t e  r c l c   e s g a f p itmo l p as a e n ,eoo ia f p i sa     n s

scae   t  i ee trgo sa d s e i   d sr .B sd o  h  e i i  eal h   t td metca he e  o itdwi df rn  e in  n  p ca i u ti h f ln s e a e   n t erve n d ti t el e   o s i c iv . w  s as  

me t n  r n ir  fo esa  td ,t i p p rt ik  h tt ef rh rrsa c   r  fe oo ia o trn  n sa d fo t so  v ressu y hs a e hn st a h  u t e ee rh wo k o  c l c f p t e   g l i

mo e h udsrn t e    o rap csa  s : n    ac lt n eoo ia f trn  i  e e , oe po et e d l o l te g h n i fu  s e t tl t o ei c luai  c lgc l o p itt s n a e s o   mesrs t x lr h   i

w  t e  h  c lgc l o trn  ds san bed v lp n ;t    o c mp eeoo ia o trn  fdf  a b wen t eeoo ia  p ta  u tia l e e me t wo i t o a  c l clf p to  i e f i n   o s r g i ・ frn   i n in rgo s h e    ob o d n t ea pi t n i n i n n ,sca a de o o cfed ;f u    ee tdme so  e in ;t rei t r a e  h  p l a i  n e vr me t o il n  c n mi ils o ri s c o o   s

t  d i   d i rv  h  c l ia f t r tmo e    ia rs ac . omo f a   yn mp o et eeoo c l o p n   d li Chn  ee r h  g   i n Ke   r s e lgc l o trn ;e lgc l u k a k;e lgc l   n q a x h n e ic lt e e n my  ywo d : c o ia  o f p t c o i   c sc i o ar o c o i l u eu l ca ay e g ;cruai  c o ; v o s san bed v lp n   u tia l  e eo me t

. 

( 上接第 5 1页 )  

[2  周 绍森 , 1] 王志 国 , 德 龙 .“ 胡 中部塌 陷 ” 中部 崛起  与 [] J .南昌大学 学报 ,0 3 3 ()5 —6 . 2 0 ,4 6 :4 0   [3 朱英 明 . 1] 城市 群经济空 间分析 [ .北京 : M] 科学 出版 

社 ,0 4 8 —9 . 2 0 .6 4 

M] [5  湖南地 图出版社 .中国公路 营运里程地 图册 [ .长  1]

沙: 湖南地 图出版社 ,0 4 7 —7 . 2 0 .8 9 

刘继 生 .区域 交通 网络分 形 的 D M 特 征  B [6  陈 彦光 , 1]

— —

交通 网络 L pai al a c n分形性质的实证 研究 [] 地  J.

理科学 ,9 9 1 ( ) 14 1 . 19 ,9 2 :1 —1 8  

[ ] 毛蒋兴 , 邕健 , 1 4 何 周素红 . 结合部地 区高速公路产 业一   经济带规划研究 [] 地 域研究 与开发 ,0 5 2 ( ) J. 2 0 ,4 4 :  

4 7—5   0.

[7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 省统计 年鉴 2 0 [ ] 京 : 1] 0 4 Z .北 中 

国统计 出版社 ,0 .8 . 2 0 3 6  4

Rea ins i   e we n Le e  fUr a ia i n l to h p b t e   v lo   b n z to   n   g r a   t r   n ci

iy o  heCe r lPli Ciis a d Hi h o d Newo k Co ne tv t   ft   nta  an  te  

LI ANG  u k  u Li— e ,,NI Z i u  U  h — i h

( n n U i ri a. P yR s rhIs tt o Y l w R vrC vl a i  n   Hea   nv s y,   Ke e a c nt ue e t e i f el o i   iiz t na d e i o S s ia l D vl me t b C l g  E vrn n n   ln ig, i g 4 5 0 , ia   ut n be ee p n ; . l eo n o me t dP a nn Kaf   7 0 1 C n ) a   o o e f i a n e h

Ab t c : Th   a e n lsst ed v lp e t d t ec re t i ain o  ehg wa  rfi ewok a d s r t a ep p ra y e h  e e m n    h  u r n  t t   f h   ih y taf n t r  n   a o n a su o t c

t eu b n zt n b t e  9 4 a d2 0  n teC n rl anCi e n   e st erlt n hpb t e  h   ih   h   r a iai   wen 1 9  n  0 4 i h   e ta  i  t a ds k  h  eai s i  ewe n tehg . o e Pl i s e o wa   ewo k c n et i  n   r a i t n lv l n t i e in.a d d a  h   n ls n t a o h o hm   a   yn t r   n ci t a d u b n z i   e   hsr o o v y ao e i g n   rwst ec cu i  h tb t  ft e h o o s

t erm ak bel e rrlt n hp rg deso h  i  e i  rt es ail r .I  rv  h ttemahm ai h  e r a l n  ea i s i e a ls f et ia o r t mes r o  h  p t   i s e as e e s tpo e t a h   t e t. s  

c   d e fl e rr lt n hp p o o e   yCh n Ya — u n   o n yC    p l  nt er i yc mm u ia  l a mo l   n a  eai s i  rp s db   e   n g a n t l a b a pi i h  al o i o g o n e d e wa   o nc ・ t n n t r   ay i u l  a  es i bef r h  ih ytaf   ewo k i

  ewo ka lssb tas c nb  ut l o   ehg wa  rfi n t r .Un e   emak teo o  o d ・ o n o a   t c d rt   r e c n myc n i h  

t n,tetaf   ewo k a d ub nz t n aet esn h o i dd v lp n   n   t al  r mo in h  ea  i o h  rfi n t r  n   r a i i  r h  y c r nz   e eo me ta d mu u l p o t ,t erl. c ao e y o

t n hpi t n e  a iual . i s i  sr g rp r c lry  o s o t Ke   r s hg wa   ewo k;u b nz t n;t eC n rl an Ci e  ywo d : ih yn t r ra i i a o h   e ta  i  ts Pl i


相关内容

  • 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方法综述_基于内容分析法
  • 资源 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专辑 Special edition 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方法综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 ■ 李华姣/安海忠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2.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 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 ...

  •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 第./卷第.期!地理学报 23456789:;?@A 章锦河D; SD6@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 BC-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 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 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16D1Z@PT 游生态足迹 ...

  • 甘南牧区人文因素对环境的影响_赵雪雁
  • 第65卷第11期 2010年11月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 ol.65, No.11Nov., 2010 甘南牧区人文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赵雪雁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以生态足迹作为测度环境影响的指标,在计算1980-2007年甘 ...

  •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陈 烈1,李瑞霞1,王峰玉2 1.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15 摘要: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家庭消费等 ...

  • 1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作者:陈柳钦 来源: 添加日期:10年12月13日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列维模型.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 ...

  •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20卷 第1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0 No. 1 2010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郝 翠 李洪远 孟伟庆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30071) 1 * 摘要 ...

  • 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探讨
  • 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探讨 朱从旭1,刘贵芬2,张云峰2 2.莱芜市环境保护局,(1.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 山东莱芜271100:山东莱芜271100) 本文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的摘要:为了便于对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和测度, 实际情况,探讨了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 ...

  • [区域旅游规划]教学大纲
  • <区域旅游规划>教学大纲 (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使用) 课程编号:07100780 课程名称:区域旅游规划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28 实验(实践)学时:8 学分:2 先修课程:旅游资源学 一.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保证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

  • 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压力
  •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 f Eco l ogy 2009, 28(5) :943-949 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压力 (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沈阳110004) * 顾晓薇 王 青 冯 民 于宏民 张 波 王忠鑫 摘 要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沈阳市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