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目标:
1、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馆、克、杰、盗、闯、熄、厨、喝、司”,认识一个多音字“喝”,学写8个会写字“烛、街、蜡、骗、闯、危、苍、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在60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站。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了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烛”字,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指名认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词语“蜡烛、旅馆、街上、强盗、骗过、闯进、熄灭、厨房、危机、摇曳、苍白、司令、从容、镇静、生死攸关”,开火车认读。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出示7个会写字,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老师指导写字,学生在本上练习书写。
5、给会写字组词,并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三、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理清层次。
1、再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指名总结短意,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交代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拿走了烛台。
板书设计:
15、生死攸关的烛光
烛 街 蜡 骗 闯 危 苍 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明确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沉重的优秀品质,会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品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2、 指名读课文。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二、 学习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 生:我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 齐读第二自然段,师: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这3人
是什么关系?
4、 生: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
——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师:“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生:“德国强盗”指的是德军,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法国人对他们的憎恨。
5、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说说博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师生合作探究。
A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B 、“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C 、“这时候,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里去捡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外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
D 、“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三、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心理描写的句子,启发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
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板书设计:
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灯 吹熄蜡烛
雅克 ——借口搬柴
杰奎琳 ——推说睡觉
端走烛台拿走烛台 勇敢 从容
15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目标:
1、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馆、克、杰、盗、闯、熄、厨、喝、司”,认识一个多音字“喝”,学写8个会写字“烛、街、蜡、骗、闯、危、苍、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在60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站。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了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烛”字,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指名认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词语“蜡烛、旅馆、街上、强盗、骗过、闯进、熄灭、厨房、危机、摇曳、苍白、司令、从容、镇静、生死攸关”,开火车认读。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出示7个会写字,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老师指导写字,学生在本上练习书写。
5、给会写字组词,并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三、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理清层次。
1、再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指名总结短意,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交代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拿走了烛台。
板书设计:
15、生死攸关的烛光
烛 街 蜡 骗 闯 危 苍 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明确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沉重的优秀品质,会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品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2、 指名读课文。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二、 学习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 生:我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 齐读第二自然段,师: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这3人
是什么关系?
4、 生: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
——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师:“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生:“德国强盗”指的是德军,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法国人对他们的憎恨。
5、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说说博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师生合作探究。
A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B 、“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C 、“这时候,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里去捡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外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
D 、“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三、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心理描写的句子,启发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
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板书设计:
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灯 吹熄蜡烛
雅克 ——借口搬柴
杰奎琳 ——推说睡觉
端走烛台拿走烛台 勇敢 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