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郭桂芝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疑问。

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产生疑问:为什么将军刚刚还在疑虑重重,最后却充满信心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 品读文本,感知形象——不怕牺牲。

根据学生的汇报导出“冻死的老战士”这一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冻疆”、“一动不动”、“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单薄破旧”、“贴”等词语来感知这位老战士不怕牺牲的形象。

三、 自读自悟,感受心情——十分愤怒。

“将军看到眼前这位冻僵的老红军后,他有什么反应?”我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抓住将军的神态和语言来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及内心世界。

四、展开想象,反刍形象——无私奉献。

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听到战士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要问军需处长吗?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五、展开想象,再感心情——崇敬热爱。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六、激情朗诵,解读丰碑——精神永存。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丰碑”的含义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经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我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想象,两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

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因为时代久远,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方面觉得做得还不够。通过这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了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学设计要精彩,老师要投入,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精彩。

2011-4-22

《丰碑》教学反思

郭桂芝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疑问。

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产生疑问:为什么将军刚刚还在疑虑重重,最后却充满信心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 品读文本,感知形象——不怕牺牲。

根据学生的汇报导出“冻死的老战士”这一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冻疆”、“一动不动”、“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单薄破旧”、“贴”等词语来感知这位老战士不怕牺牲的形象。

三、 自读自悟,感受心情——十分愤怒。

“将军看到眼前这位冻僵的老红军后,他有什么反应?”我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抓住将军的神态和语言来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及内心世界。

四、展开想象,反刍形象——无私奉献。

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听到战士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要问军需处长吗?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五、展开想象,再感心情——崇敬热爱。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六、激情朗诵,解读丰碑——精神永存。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丰碑”的含义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经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我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想象,两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

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因为时代久远,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方面觉得做得还不够。通过这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了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学设计要精彩,老师要投入,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精彩。

2011-4-22


相关内容

  • 丰碑教学反思徐靓
  • 小班化背景下主体性课堂的教学反思 --鄂教版第十册<丰碑> 徐靓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小组 ...

  •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2丰碑3-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2丰碑3人教版 xiaoxue.xuekeedu.com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 ...

  • 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 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篇一: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 ...

  • 丰碑-教案
  •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 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理解丰碑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体会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教 ...

  • 五下教学反思
  •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 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 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 ...

  • [丰碑]说课稿
  • <丰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上的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二.说 教学目标.重 ...

  • 军需处长说课
  • <军需处长>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要通过孩子的语文实践来感悟本文,但每堂课要有侧重,可以立一个主题,<丰碑>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可以情感体验为主题. 2.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文章,一定要让 ...

  • 14.[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adoc
  • <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河源市源城区金沟湾小学 李后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 [刘胡兰]说课
  • <刘胡兰>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城区二十九校,我们团队赛课的课题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刘胡兰>.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五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华罗庚回国的故事.民族习俗.儿童节日生活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