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速测定

实验一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快速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

土壤机械分析即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在土壤中各级大小不同颗粒的相对含量,一般用百分率表示,以烘干土为基础。土攘不同颗粒具有不同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在土壤中所引起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都不一致。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状况以及植物生长条件,都显著受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原 理

土壤经过分散处理后,制成悬液,根据司笃克斯定律

各级土粒在悬液中按土粒直径大小,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沉降,造成悬液中的密度不断改变,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特制的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中的密度,按后边公式计算各级土粒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土壤比重计是把比重计的刻度换算成1000m1悬液中悬浮土粒的克数,比重计上的读数,即为土粒的克数。

三、测定步骤

(一)土壤悬液的制备:悬液中的土粒必须是单粒存在的,因此制成悬液前要经过土壤的分散处理,根据不同的土壤,选用不同的分散剂。我省多为石灰性土壤,六偏磷酸钠(NaPO3)6是常用的土壤分散剂。加分散剂后,再经一定时间内揉磨,土壤基本得到分散。

在粗天平上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克,倒入500m1有柄大蒸发皿中,用量筒量取0.5N(NaPO3)630m1,缓缓加入使呈糊状(一般先加20m1,余量可在研磨后再加入),用皮头玻棒仔细研磨土15~20分钟,使土粒充分分散,然后用软水将土样冲洗入1000mI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

(二)用土壤比重计测定土壤各粒级%:将土壤悬液放置一合适地方,用搅拌棒上下搅动一分钟(上下约30次),搅拌时上达液面,下至筒底,以使土粒均匀分布,取出搅拌棒,立即记取时间,保持静置,在规定时间前20秒,将比重

计轻轻放入悬液(勿使左右摇摆)到时间读取读数、记录。读完后,随即取出比重计,并测定悬液的温度、记录,然后再用搅拌棒搅拌悬液(方法同前),按规定时间作下一次的测定(方法同前)。

四、结果记录及计算

计 算:

(1) 将风干土样重换算成烘干样品重:

(2)对比重计读数进行必要的校正计算:

比重计校正度数= 比重计读数 + 温度校正值-分散剂校正值

物理性砂粒(>0.01mm)% = 100 - 物理性粘粒

根据各级土粒的含量,查阅土壤机械组成分类表,得出该土壤质地名称。 温度校正值可查甲种土壤比重计温度校正表。

甲 种 比 重 计 的 温 度 校 正 值

卡 钦 斯 基 土 壤 质 地 分 类 表

国 际 制 土 壤 质 地 分 类 表

五、试剂及仪器

(1)0.5N (NaPO3)6:称(NaPO3)6 51.8克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用2% Na2CO3调整pH值8~9。

(2)软水:将200ml左右的2% Na2CO3溶液加入15000ml自来水中静置一夜澄清后,取上部澄清液,即软水。

(3)仪器:台秤、比重计、温度计、沉降筒、烧杯、搅拌棒、皮头玻棒、有柄蒸发皿。

实验一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快速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

土壤机械分析即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在土壤中各级大小不同颗粒的相对含量,一般用百分率表示,以烘干土为基础。土攘不同颗粒具有不同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在土壤中所引起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都不一致。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状况以及植物生长条件,都显著受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原 理

土壤经过分散处理后,制成悬液,根据司笃克斯定律

各级土粒在悬液中按土粒直径大小,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沉降,造成悬液中的密度不断改变,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特制的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中的密度,按后边公式计算各级土粒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土壤比重计是把比重计的刻度换算成1000m1悬液中悬浮土粒的克数,比重计上的读数,即为土粒的克数。

三、测定步骤

(一)土壤悬液的制备:悬液中的土粒必须是单粒存在的,因此制成悬液前要经过土壤的分散处理,根据不同的土壤,选用不同的分散剂。我省多为石灰性土壤,六偏磷酸钠(NaPO3)6是常用的土壤分散剂。加分散剂后,再经一定时间内揉磨,土壤基本得到分散。

在粗天平上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克,倒入500m1有柄大蒸发皿中,用量筒量取0.5N(NaPO3)630m1,缓缓加入使呈糊状(一般先加20m1,余量可在研磨后再加入),用皮头玻棒仔细研磨土15~20分钟,使土粒充分分散,然后用软水将土样冲洗入1000mI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

(二)用土壤比重计测定土壤各粒级%:将土壤悬液放置一合适地方,用搅拌棒上下搅动一分钟(上下约30次),搅拌时上达液面,下至筒底,以使土粒均匀分布,取出搅拌棒,立即记取时间,保持静置,在规定时间前20秒,将比重

计轻轻放入悬液(勿使左右摇摆)到时间读取读数、记录。读完后,随即取出比重计,并测定悬液的温度、记录,然后再用搅拌棒搅拌悬液(方法同前),按规定时间作下一次的测定(方法同前)。

四、结果记录及计算

计 算:

(1) 将风干土样重换算成烘干样品重:

(2)对比重计读数进行必要的校正计算:

比重计校正度数= 比重计读数 + 温度校正值-分散剂校正值

物理性砂粒(>0.01mm)% = 100 - 物理性粘粒

根据各级土粒的含量,查阅土壤机械组成分类表,得出该土壤质地名称。 温度校正值可查甲种土壤比重计温度校正表。

甲 种 比 重 计 的 温 度 校 正 值

卡 钦 斯 基 土 壤 质 地 分 类 表

国 际 制 土 壤 质 地 分 类 表

五、试剂及仪器

(1)0.5N (NaPO3)6:称(NaPO3)6 51.8克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用2% Na2CO3调整pH值8~9。

(2)软水:将200ml左右的2% Na2CO3溶液加入15000ml自来水中静置一夜澄清后,取上部澄清液,即软水。

(3)仪器:台秤、比重计、温度计、沉降筒、烧杯、搅拌棒、皮头玻棒、有柄蒸发皿。


相关内容

  • 土壤抗蚀性研究方法
  •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内对于土壤抗蚀性已经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土壤抗蚀性就是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因子,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定量可测定的指标.结合数学方法来量化土壤抗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评价一个地区土壤抗蚀性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土壤 ...

  • 四川不同城市园林土壤的性状分析
  • 第25卷 第1期2004年 3月四川林业科技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5, No. 1Mar. , 2004 四川不同城市园林土壤的性状分析 尹幸福, 陈修富, 邓涤生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四川都江堰 ...

  • 重金属土地污染
  • 2014/5/19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的议题 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及复垦耕地质量监测 1 2 3 4 耕地/土壤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剖析 耕地质量等级诊断-存储-评价技术方法 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特征 美国土壤污染修复的超级基金 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赵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土地学会常 ...

  • 土壤盐分计对土壤中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 土壤盐分计对土壤中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是用一定的水土比例和在一定时间内浸提出来的土壤中所含有的水溶性盐分.分析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阴.阳离子组成,和由此确定的盐分类型和含量,可以判断土壤的盐渍状况和盐分动态,因为土壤所含的可溶性盐分达一定数量后,会直接影响作物的发芽和正常生长.当然,盐 ...

  • 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研究方法综述_寇小华
  • 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研究方法综述 寇小华1*王文2郑国权1 (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文章阐述了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入渗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土壤水分入 土壤水 ...

  • 土壤肥料学习题a
  • <土壤学>试题 土壤肥料练习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 ...

  • 车辆地面力学课程报告
  • 太原科技大学 2012学年第 2 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 核 科 目:车辆地面力学 学生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工程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 姓 名:刘利宝 学 号:s20110146 车辆地面力学课程报告 课程学习需重点搞清楚的问题: 1.车辆地面力学主要研究的 ...

  • 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 第11卷 第4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 ol. 11, No. 4, 1998 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管东生 1) 何坤志 陈玉娟 2) 1)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系, 广州 510275; 2) ...

  • 土壤肥力测定实验方案
  • 土壤肥力调查实验方案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