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afb570100e2n1.html?tj=1
这几天,余秋雨身陷捐款门。这位自称从不上网的大师,除了恼羞成怒,在网上撰文咒骂“余古肖沙”外,还忘不了继续借网络为自己脸上贴金。今天,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他为已故导演谢晋写的碑文手稿影印件。但余大师的书法龙飞凤舞、繁简杂陈、自成一体,我还真的有些看不清楚,索性细细揣摩、连猜带蒙,将此手稿录为印刷体,以便于仔细学习(括号内的字是看不懂猜的):
謝晉導演浙江上虞人氏東晉謝安謝玄之後也 以晉為名以銘根器 悠悠千年果然承其先祖創拓之勝引領中國電影事業而氣象萬千畢生辛勞汗水無盡悲歡膠片辨善惡於大地投思索於歷史追人性於血火問正義於困頓且大多熔入中國女性之忠貞婉淑而感動遐邇後人若問在封閉年月鑿得天光誰為最答曰謝晉也再問在復甦時代振聾發聵誰為最答曰謝晉也謝晉作品潤澤中國三代此地塋丘足可笑對蒼原
遵照謝晉遺囑謝氏家人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邀(請)謝晉生前至友韓美林設計此碑余秋雨撰文并書於乙丑年仲夏
余秋雨碑文手稿
但是,仔细看过此碑文,不禁让我大拍鼠标垫!这篇大作格式混乱不堪,内容哗众取宠,文字更是诘屈聱牙甚至不通。现在,让我们从头到尾欣赏一下这篇大作:
首先,余秋雨写的碑文,应属于墓志铭,但不仅无标题,也无逝者生卒年。这完全不符合墓志铭的书写规范。
余秋雨开篇写道:“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我们知道,谢玄是谢安的侄子,写了谢安,有何必要再写谢玄?而写了是“谢玄之后”,严格说就不应该是谢安之后(谢安并非谢玄的直系,谢玄生父是谢奕),硬要写两代先人也应该写“东晋谢奕谢玄之后也”。缺少历史知识的人没准儿会以为谢安、谢玄是一对伉俪!不过还好,余秋雨没有写上:“东晋谢安谢玄谢灵运之后也”!
接着,余秋雨判定谢晋“以晋为名以铭根器”。看来余秋雨这个共产党员真的是一心向佛了——他在这里卖弄了一个佛教名词“根器”。不过,余秋雨对佛学也是不懂装懂,又卖弄错了!他显然把“根器”理解成了“把根留住”的“根”,即“根脉”或“血统”,自认为“以铭根器”就是“永志不忘根脉”。实际上,在佛教用语中,“根器”指人的禀赋、气质。谢晋“以晋为名”,的确是为了念念不忘祖上是晋代名人,但余秋雨这么一解释,岂不成了“谢晋念念不忘自己有禀赋、气质”?这说法不是对谢晋的莫大侮辱吗!
再看:“毕生辛劳汗水无尽悲欢胶片”,这“悲欢胶片”是什么玩意儿?现在开始时兴数字电影了,以后余秋雨再写某个导演的墓志铭说不定会出现“悲欢磁带”、“悲欢硬盘”或者“悲欢存储卡”吧?
“后人若问在封闭年月凿得天光谁为最答曰谢晋也。再问在复苏时代振聋发聩谁为最答曰谢晋也”。余秋雨这样无限拔高谢晋,把他封为“封闭年月凿得天光”的“之最”,那就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是思想上的先行者,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谢晋在九泉之下能心安理得吗?我不想指责一位逝者,但有必要澄清事实:
谢晋的确拍摄了《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不错的电影,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文革中他也拍摄了《海港》、《磐石湾》、《春苗》等极左影片。要知道,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文艺界95%以上的名人都被打倒了,而谢晋不仅不被批判还能极为风光地拍电影,其政治地位是不得了的!其中《春苗》还给邓小平带来很大麻烦——因为邓小平看这部电影时中途有事退场,后来成了四人帮攻击邓小平“右倾翻案”的一条主要罪状(说邓小平拂袖而去,并连说“极左,极左”。但后来邓小平说是有人催他开紧急会,他一边退场一边说“就走,就走”,哪里敢说“极左,极左”!)。此外,他还导演了两部直接歌颂上海四人帮的文革电影《盛大的节日》和《占领颂》。特别是《占领颂》,直接表现了王洪文登上历史舞台的“光荣历史”。在1976年拍摄期间,“四人帮”被捕,这两部影片随之停拍(我们不禁为谢导捏一把汗)。
作为一位主要靠技术吃饭的导演,当时屈服于四人帮的淫威,拍摄一些为极左路线唱赞歌的电影,我们可以原谅他甚至理解他,但怎能称谢晋是“封闭年代”“凿得天光”第一人?不要说我们还有张志新、顾准、遇罗克,就是上海那些拒绝与四人帮合作的导演又怎么算?联想到余秋雨自称文革中不仅没有参加上海市委写作组,反而是在做“文化重建工作”的谎言,如果我们说余秋雨是借谢导自况,怕也不是没有根据吧?需要说明的是,谢晋从未颠倒黑白试图洗刷自己文革中的历史,说明他是一个老实人,这与余秋雨是完全不相同的。
至于“在复苏时代振聋发聩谁为最答曰谢晋也”,也不值一驳。难道余秋雨要把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的首功归于谢晋?正像谢晋为四人帮拍的那些电影主要是依据别人写的剧本而非自己原创,所以我们不必揪住不放一样,他后来拍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也是先有别人“振聋发聩”的小说和剧本后有电影,我们尽可以赞扬他再创作的艺术造诣,但不能把解放思想“最”字号的功劳算到他的头上。
最后,墓志铭的落款一定要有明确的成文日期,但余秋雨却像画扇面一样,仅署了个“乙丑年仲夏”!要知道,碑文是要镂之于石,留存千古的,可是这“乙丑年”是60年一个循环,若干年后,读碑文的人哪里知道是哪一个乙丑年写的?其实,古代的碑文一般采用朝代+皇朝+年次,或皇帝年号+天干地支,或皇朝+年次+天干地支的计年方法,以避免年代的混淆;而现代碑文一般都采用公元纪年,年代就更加明确了。可是,余秋雨明明是半瓶醋却要附庸风雅,偏要用天干地支却又不得要领,结果是弄巧成拙!
八戒山人读后感
【可圈可点】善哉谢老“致仕”“封閉年月”即“鑿得天光”!哀哉谢老“圆寂塔”长存“悲歡膠片”!竟遭此下下品充数之“滥(竽、语、鱼、余,皆可通假)”强充为盖棺“三代”,岂敢论定“復甦”耶?阴曹地府“安”、“玄”二大“根器”之合二为一後,其“安祖”可得安息乎?其“玄祖”能不玄思乎?其先祖“谁为最”?无可“告”也,无可“咬”也。噫吁嘘唏危乎高哉“祖”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歌赛,待“悬奖”或可获知,且“虚拟”“构想”懵他个“马背上的黄帝时代”或“战国孔子时代”,“八九不离十”即可“功德圆满”此地塋丘足可笑對蒼原耶?!何须“三代”轮回,只待六十年后“乙丑”又“復甦”一条赖汉!
【九天安玄子赞曰】满口忽悠护佑言,一把阿谀烂鱼泪。马屁牛皮懵佛头,安祖玄祖谁为最?
#【语文乐土】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afb570100e2n1.html?tj=1
这几天,余秋雨身陷捐款门。这位自称从不上网的大师,除了恼羞成怒,在网上撰文咒骂“余古肖沙”外,还忘不了继续借网络为自己脸上贴金。今天,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他为已故导演谢晋写的碑文手稿影印件。但余大师的书法龙飞凤舞、繁简杂陈、自成一体,我还真的有些看不清楚,索性细细揣摩、连猜带蒙,将此手稿录为印刷体,以便于仔细学习(括号内的字是看不懂猜的):
謝晉導演浙江上虞人氏東晉謝安謝玄之後也 以晉為名以銘根器 悠悠千年果然承其先祖創拓之勝引領中國電影事業而氣象萬千畢生辛勞汗水無盡悲歡膠片辨善惡於大地投思索於歷史追人性於血火問正義於困頓且大多熔入中國女性之忠貞婉淑而感動遐邇後人若問在封閉年月鑿得天光誰為最答曰謝晉也再問在復甦時代振聾發聵誰為最答曰謝晉也謝晉作品潤澤中國三代此地塋丘足可笑對蒼原
遵照謝晉遺囑謝氏家人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邀(請)謝晉生前至友韓美林設計此碑余秋雨撰文并書於乙丑年仲夏
余秋雨碑文手稿
但是,仔细看过此碑文,不禁让我大拍鼠标垫!这篇大作格式混乱不堪,内容哗众取宠,文字更是诘屈聱牙甚至不通。现在,让我们从头到尾欣赏一下这篇大作:
首先,余秋雨写的碑文,应属于墓志铭,但不仅无标题,也无逝者生卒年。这完全不符合墓志铭的书写规范。
余秋雨开篇写道:“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我们知道,谢玄是谢安的侄子,写了谢安,有何必要再写谢玄?而写了是“谢玄之后”,严格说就不应该是谢安之后(谢安并非谢玄的直系,谢玄生父是谢奕),硬要写两代先人也应该写“东晋谢奕谢玄之后也”。缺少历史知识的人没准儿会以为谢安、谢玄是一对伉俪!不过还好,余秋雨没有写上:“东晋谢安谢玄谢灵运之后也”!
接着,余秋雨判定谢晋“以晋为名以铭根器”。看来余秋雨这个共产党员真的是一心向佛了——他在这里卖弄了一个佛教名词“根器”。不过,余秋雨对佛学也是不懂装懂,又卖弄错了!他显然把“根器”理解成了“把根留住”的“根”,即“根脉”或“血统”,自认为“以铭根器”就是“永志不忘根脉”。实际上,在佛教用语中,“根器”指人的禀赋、气质。谢晋“以晋为名”,的确是为了念念不忘祖上是晋代名人,但余秋雨这么一解释,岂不成了“谢晋念念不忘自己有禀赋、气质”?这说法不是对谢晋的莫大侮辱吗!
再看:“毕生辛劳汗水无尽悲欢胶片”,这“悲欢胶片”是什么玩意儿?现在开始时兴数字电影了,以后余秋雨再写某个导演的墓志铭说不定会出现“悲欢磁带”、“悲欢硬盘”或者“悲欢存储卡”吧?
“后人若问在封闭年月凿得天光谁为最答曰谢晋也。再问在复苏时代振聋发聩谁为最答曰谢晋也”。余秋雨这样无限拔高谢晋,把他封为“封闭年月凿得天光”的“之最”,那就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是思想上的先行者,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谢晋在九泉之下能心安理得吗?我不想指责一位逝者,但有必要澄清事实:
谢晋的确拍摄了《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不错的电影,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文革中他也拍摄了《海港》、《磐石湾》、《春苗》等极左影片。要知道,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文艺界95%以上的名人都被打倒了,而谢晋不仅不被批判还能极为风光地拍电影,其政治地位是不得了的!其中《春苗》还给邓小平带来很大麻烦——因为邓小平看这部电影时中途有事退场,后来成了四人帮攻击邓小平“右倾翻案”的一条主要罪状(说邓小平拂袖而去,并连说“极左,极左”。但后来邓小平说是有人催他开紧急会,他一边退场一边说“就走,就走”,哪里敢说“极左,极左”!)。此外,他还导演了两部直接歌颂上海四人帮的文革电影《盛大的节日》和《占领颂》。特别是《占领颂》,直接表现了王洪文登上历史舞台的“光荣历史”。在1976年拍摄期间,“四人帮”被捕,这两部影片随之停拍(我们不禁为谢导捏一把汗)。
作为一位主要靠技术吃饭的导演,当时屈服于四人帮的淫威,拍摄一些为极左路线唱赞歌的电影,我们可以原谅他甚至理解他,但怎能称谢晋是“封闭年代”“凿得天光”第一人?不要说我们还有张志新、顾准、遇罗克,就是上海那些拒绝与四人帮合作的导演又怎么算?联想到余秋雨自称文革中不仅没有参加上海市委写作组,反而是在做“文化重建工作”的谎言,如果我们说余秋雨是借谢导自况,怕也不是没有根据吧?需要说明的是,谢晋从未颠倒黑白试图洗刷自己文革中的历史,说明他是一个老实人,这与余秋雨是完全不相同的。
至于“在复苏时代振聋发聩谁为最答曰谢晋也”,也不值一驳。难道余秋雨要把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的首功归于谢晋?正像谢晋为四人帮拍的那些电影主要是依据别人写的剧本而非自己原创,所以我们不必揪住不放一样,他后来拍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也是先有别人“振聋发聩”的小说和剧本后有电影,我们尽可以赞扬他再创作的艺术造诣,但不能把解放思想“最”字号的功劳算到他的头上。
最后,墓志铭的落款一定要有明确的成文日期,但余秋雨却像画扇面一样,仅署了个“乙丑年仲夏”!要知道,碑文是要镂之于石,留存千古的,可是这“乙丑年”是60年一个循环,若干年后,读碑文的人哪里知道是哪一个乙丑年写的?其实,古代的碑文一般采用朝代+皇朝+年次,或皇帝年号+天干地支,或皇朝+年次+天干地支的计年方法,以避免年代的混淆;而现代碑文一般都采用公元纪年,年代就更加明确了。可是,余秋雨明明是半瓶醋却要附庸风雅,偏要用天干地支却又不得要领,结果是弄巧成拙!
八戒山人读后感
【可圈可点】善哉谢老“致仕”“封閉年月”即“鑿得天光”!哀哉谢老“圆寂塔”长存“悲歡膠片”!竟遭此下下品充数之“滥(竽、语、鱼、余,皆可通假)”强充为盖棺“三代”,岂敢论定“復甦”耶?阴曹地府“安”、“玄”二大“根器”之合二为一後,其“安祖”可得安息乎?其“玄祖”能不玄思乎?其先祖“谁为最”?无可“告”也,无可“咬”也。噫吁嘘唏危乎高哉“祖”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歌赛,待“悬奖”或可获知,且“虚拟”“构想”懵他个“马背上的黄帝时代”或“战国孔子时代”,“八九不离十”即可“功德圆满”此地塋丘足可笑對蒼原耶?!何须“三代”轮回,只待六十年后“乙丑”又“復甦”一条赖汉!
【九天安玄子赞曰】满口忽悠护佑言,一把阿谀烂鱼泪。马屁牛皮懵佛头,安祖玄祖谁为最?
#【语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