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

1.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密度 B.自然条件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

3.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较快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①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 ②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③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④改革开放在沿海起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西部经济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矿产资源短缺 B.能源资源短缺C.水资源短缺 D.人才、技术和资金匮乏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5~6题。

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

较大比重

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

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8.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

A.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B.农副产品生产、流

通和加工基地

C.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D.中国对外经贸和海洋开发基地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

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12~14题。

12.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14.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

读15.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

16.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的

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

17.为了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①资源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劳动密集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8.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19.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宜耕荒地广阔——热量B.草原广阔——森林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土地广阔—水

21.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 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④中部崛起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需要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

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4~26题。

2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5.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6.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27.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

28.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

29.西部大开发的主体范围是

A.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 B.西部经济地带和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

C.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和内蒙古

D.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东部地带的广西

30.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______℃,而松嫩平原则在________℃,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 松嫩平原则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3)长江三角洲由于人们长期的耕作改造而形成肥沃的________(土壤),松嫩平原________(土壤)分布广泛。

(4)由于热量差异,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____________。

(5)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31.

(1)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海南岛

(2)该地区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种气候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__。

(4)写出两种影响该地区局部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____。

3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________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

(4)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

1.答案 A

解析 A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B选项中重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于中部经济地带;C选项中的合肥及D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意。

2.答案 C

解析 识记内容的考查,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答案 C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课本的识记内容,相对于中、西部以上四点都是其发展快的原因。

4.答案 C

解析 对于中、西部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就是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

5.答案 C

解析 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6.答案 A

解析 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答案 7.C 8.D

解析 解读此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及每条折线代表的变化规律。分析一个地区能源自给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能源蕴藏量;二是能源的消费量。第7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项。第8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项。

9.答案 D

解析 东部地带的发展方向是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的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的基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还应该大力开拓新技术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10.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11.答案 B

解析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12.答案 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13.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14.答案 C

解析 ①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较缺乏。 答案 15.B 16.B 17.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第1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地区的4倍多,但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的近2倍。第16题,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近,但东部地

区的GDP是中部的2倍多。第17题,东部地带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资源、劳动力丰富,为实现优势互补,所以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应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8.答案 A

解析 南方热量丰富,在工业结构上“北重南轻”,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于北方商品粮基地。

19.答案 B

解析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不能将高污染工业向西部迁移,因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20. D

解析 西部地区热量充足,但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广阔的土地不能有效地利用,西部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答案 21.D

解析 中部崛起利于缓解农业矛盾,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

答案 22..B 23.B

解析 分析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区1995年与1985年相比,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森林覆盖率下降较多,从而可推出,由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粮食亩产量由此下降。答案 24.A 25.B 26.B

解析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所以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需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答案 27.C

解析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 28.C

解析 铁路等交通设施是联系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纽带,发达的交通运输可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29. D

30.答案 (1)14~16 0~6 纬度位置 (2)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 (3)水稻土 黑土 (4)一年两到三熟 一年一熟 (5)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解析 本题考查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由图看出,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松嫩平原则在0~6℃之间,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其他小题可以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进行解答。

31.答案 (1)C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油菜 甘蔗 (4)台风、伏旱、梅雨、洪涝等(任意写两种)

解析 该题通过读图表分析资料入手,采取排除法可推出C项正确。因为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5℃~22℃,所以A、B、D三项都可排除。南方低山丘陵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农业发展优势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该区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该区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较多。

方法技巧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系能否完整而准确解答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图、表材料及设问要求,要注意把握其关键信息。例如本题题干中“年平均气温14.5℃~22℃”等就提供了地区范围这一关键信息,从而为正确解答设问提供了前提。

32.答案 (1)西部 中部 东部 ② ③ ①(2)出口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

(3)乙 ① ②(4)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第(1)题,图甲中的曲线反映的是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可以代表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GDP可以代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第(2)题,国际化可以通过对外开放程度来反映。第(3)题,城市化水平可以通过三次产业构成来反映,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第一产业比重越小,城市化水平越高。第(4)题,两图中的信息均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素。

1.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密度 B.自然条件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

3.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较快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①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 ②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③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④改革开放在沿海起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西部经济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矿产资源短缺 B.能源资源短缺C.水资源短缺 D.人才、技术和资金匮乏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5~6题。

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

较大比重

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

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8.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

A.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B.农副产品生产、流

通和加工基地

C.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D.中国对外经贸和海洋开发基地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

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12~14题。

12.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14.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

读15.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

16.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的

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

17.为了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①资源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劳动密集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8.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19.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宜耕荒地广阔——热量B.草原广阔——森林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土地广阔—水

21.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 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④中部崛起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需要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

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4~26题。

2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5.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6.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27.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

28.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

29.西部大开发的主体范围是

A.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 B.西部经济地带和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

C.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和内蒙古

D.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东部地带的广西

30.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______℃,而松嫩平原则在________℃,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 松嫩平原则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3)长江三角洲由于人们长期的耕作改造而形成肥沃的________(土壤),松嫩平原________(土壤)分布广泛。

(4)由于热量差异,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____________。

(5)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31.

(1)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海南岛

(2)该地区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种气候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__。

(4)写出两种影响该地区局部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____。

3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________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

(4)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

1.答案 A

解析 A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B选项中重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于中部经济地带;C选项中的合肥及D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意。

2.答案 C

解析 识记内容的考查,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答案 C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课本的识记内容,相对于中、西部以上四点都是其发展快的原因。

4.答案 C

解析 对于中、西部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就是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

5.答案 C

解析 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6.答案 A

解析 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答案 7.C 8.D

解析 解读此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及每条折线代表的变化规律。分析一个地区能源自给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能源蕴藏量;二是能源的消费量。第7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项。第8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项。

9.答案 D

解析 东部地带的发展方向是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的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的基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还应该大力开拓新技术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10.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11.答案 B

解析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12.答案 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13.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14.答案 C

解析 ①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较缺乏。 答案 15.B 16.B 17.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第1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地区的4倍多,但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的近2倍。第16题,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近,但东部地

区的GDP是中部的2倍多。第17题,东部地带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资源、劳动力丰富,为实现优势互补,所以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应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8.答案 A

解析 南方热量丰富,在工业结构上“北重南轻”,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于北方商品粮基地。

19.答案 B

解析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不能将高污染工业向西部迁移,因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20. D

解析 西部地区热量充足,但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广阔的土地不能有效地利用,西部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答案 21.D

解析 中部崛起利于缓解农业矛盾,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

答案 22..B 23.B

解析 分析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区1995年与1985年相比,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森林覆盖率下降较多,从而可推出,由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粮食亩产量由此下降。答案 24.A 25.B 26.B

解析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所以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需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答案 27.C

解析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 28.C

解析 铁路等交通设施是联系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纽带,发达的交通运输可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29. D

30.答案 (1)14~16 0~6 纬度位置 (2)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 (3)水稻土 黑土 (4)一年两到三熟 一年一熟 (5)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解析 本题考查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由图看出,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松嫩平原则在0~6℃之间,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其他小题可以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进行解答。

31.答案 (1)C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油菜 甘蔗 (4)台风、伏旱、梅雨、洪涝等(任意写两种)

解析 该题通过读图表分析资料入手,采取排除法可推出C项正确。因为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5℃~22℃,所以A、B、D三项都可排除。南方低山丘陵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农业发展优势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该区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该区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较多。

方法技巧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系能否完整而准确解答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图、表材料及设问要求,要注意把握其关键信息。例如本题题干中“年平均气温14.5℃~22℃”等就提供了地区范围这一关键信息,从而为正确解答设问提供了前提。

32.答案 (1)西部 中部 东部 ② ③ ①(2)出口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

(3)乙 ① ②(4)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第(1)题,图甲中的曲线反映的是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可以代表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GDP可以代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第(2)题,国际化可以通过对外开放程度来反映。第(3)题,城市化水平可以通过三次产业构成来反映,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第一产业比重越小,城市化水平越高。第(4)题,两图中的信息均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素。


相关内容

  • 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 作者:鄢飞 科技管理研究 2015年12期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5.17.015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5)17-0082-07 修回日期:2014-10-18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较快,对经济的促进作 ...

  • _广东省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 0卷第1 期第3 2014年1月 国际经贸探索 30N o. 1Vol. J A N . 2014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广东省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杨友孝,陈文良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东广州51000 ...

  • 基于区域差异特征的区域发展政策选择
  • 2007年第6期经济经纬 ECONOMICSURVEYNo. 6 2007 基于区域差异特征的区域发展政策选择 刘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200237) 摘 要: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 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 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 ...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 任 凤,李豫新,付金存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对1995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产业分解,探讨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19 ...

  • 1-1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doc
  •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时间: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第二.三节 备课组长:丁明萍 主备人:雷俊英 组员:晁秀澜,杜永萍,马海娟,张国春,杨淑英,吴生文 教学目标 1. 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

  • 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以及成因研究
  • 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以及成因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王 璐 王 利 [1] 区域经济差异通常是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根据[摘要] 这个定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于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

  • 云南省GDP的空间分布特征
  •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教 师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2012年 12月 22 日 云南省GDP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分析 周菊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9级 2009022106) 教师:杨中保 摘 要:以云南省16个地( 市) .州为区域研究的对象, 再以2010年云南省各地 ...

  • 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并能说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 2. 掌握并能懂得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各项表现及特征 3. 懂得并能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众多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 ...

  • 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协调发展
  •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14-02 摘 要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符合市场经济中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器,另一方面,它会加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 ...

  •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 杨村一中 金玉玲 指导教师: 宋印海 顾启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