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四条经络

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美容美体常用腧穴:

中府 云门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二、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合谷 阳溪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入小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首腹里向下到气冲处与前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膑,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经足背,进入足第2趾外侧端(厉兑)。

经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承泣 四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头维 膺窗 乳根 梁门 天枢 水道 归来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丰隆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膝股部内侧肿胀、厥冷等病证。

3. 常用腧穴:

隐白 三阴交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大横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极泉 神门

1.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缺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项、五官病证、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养老 天宗 颧髎 听宫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3. 常用腧穴:

睛明 攒竹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承扶 殷门 委阳 委中 膏肓 神堂 志室 合阳 承筋 承山 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

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直行之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涌泉

九、手厥阴心包经

1.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胃、神志病证。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痛、癫狂、昏迷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内关 劳宫

十、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

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部病证和热病。如偏头痛、胁肋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中渚 外关 支沟 肩髎 翳风 角孙 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 常用腧穴: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风池 肩井 京门 带脉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十二、足厥阴肝经

1.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 常用腧穴:

大敦 章门 期门

十三、督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尾骶、腰背、颈项、头面、鼻口部的正中线上。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穴。

十四、任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会阴、腹、胸、颈、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24穴

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美容美体常用腧穴:

中府 云门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二、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合谷 阳溪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入小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首腹里向下到气冲处与前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膑,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经足背,进入足第2趾外侧端(厉兑)。

经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承泣 四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头维 膺窗 乳根 梁门 天枢 水道 归来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丰隆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膝股部内侧肿胀、厥冷等病证。

3. 常用腧穴:

隐白 三阴交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大横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极泉 神门

1.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缺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项、五官病证、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养老 天宗 颧髎 听宫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3. 常用腧穴:

睛明 攒竹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承扶 殷门 委阳 委中 膏肓 神堂 志室 合阳 承筋 承山 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

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直行之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涌泉

九、手厥阴心包经

1.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胃、神志病证。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痛、癫狂、昏迷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内关 劳宫

十、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

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部病证和热病。如偏头痛、胁肋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 常用腧穴:

中渚 外关 支沟 肩髎 翳风 角孙 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 常用腧穴: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风池 肩井 京门 带脉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十二、足厥阴肝经

1.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 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 常用腧穴:

大敦 章门 期门

十三、督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尾骶、腰背、颈项、头面、鼻口部的正中线上。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穴。

十四、任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会阴、腹、胸、颈、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24穴


相关内容

  • 创客的路迹
  • 一路行来,创心不已--初涉的两部开发等 只要你有想法,现代的技术都能使其实现,人人都有想法,將奇葩的想法变为现实,如何变现不是大多数人能如愿的,但是,现代技术可將各种技术各种工具形成不同模块,我们只需將其简单组合就能实现你的功能.变现你的想法,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创建"多维工作室" ...

  • 筋膜学与针灸经络-针灸师-培训资源-培训平台-中国教育网络联盟
  • 筋膜学与针灸经络 发布时间:2009-02-14 来源:网友提供 一.引言 中国传统医学有2500多年的历史,先人们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 ...

  • 健身气功对人体脾胃的保健作用
  • 中医学认:人体脾脏居于中,五行属土,其功能作用是主运化.升清.统血.四肢及肌肉,并协助肾脏转化水湿胃腑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及通降.化生精微.脾.胃互为表里,功能配合,形成了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气血通过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而运输通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以此维持人体 ...

  • 09经络的作用
  • 经络的作用 <灵枢·经脉>指出:"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气血的基本作用: 所以能处理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 ...

  • 中医院经络保健知识讲座
  • 中医经络保健知识讲座 嘉禾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周小平主讲 一.经络简介 什么是经络,从字义上讲:经有途径(道路)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简单的说,所谓经络,就是人身上一条一条的内部脏腑和体表相联贯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使人体通行气血的通道,它不是单纯的血管,从功能上来说,它是血管 ...

  • [中医经络学概论]
  • <中医电疗---中医现代化概论> 伟大的祖国生活着一代又一代智慧而勤劳的人民,作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就是他们在几千年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类中医经络古远文明.当近代西方诞生了现代科学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些人们早已习为为常的东西,比如中医.针灸.阴阳五行等,竟与现代科学迥然不同,甚至格 ...

  • 中医经络与健康 论文
  • 论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经络穴位健康说普遍获得科学证实,加深了西方人对经络学的高度兴趣.西方医学在急救.手术.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值得肯定.现代疾病主流乃各种慢性病,以西医治疗方法必需一辈子吃药,却无法痊愈.而药物毒性又造成复杂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其实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可 ...

  • [转载]人体左右阴阳和经络左右半身管理的特性初探
  • [转载]人体左右阴阳和经络左右半身管理的特性初探 黄沙 1,人身左血右气, 一些老中医的观点,意谓人身左半身阴血为主,右半身阳气为主 2,人身左阳右阴, 内经的观点,"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3,人身左父右 ...

  • 经络及经络养生
  • 编者按:"儿行千里母担忧",莘莘学子留学海外,身心健康是国内亲人最为牵挂的内容之一.为海外学子能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本刊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专家,为大家详解有关中医学基本知识.饮食养生.经络及经络养生,以及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知识,为大家的健康生活作贴心指导.本期深入浅出 ...

  • 谈学习中医经络实用点穴疗法课程的体会
  • 谈学习中医经络实用点穴疗法课程的体会 本学期学习了蔡洪光的<实用经络点穴疗法>,受益匪浅.经络点穴疗法确实是中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它流传于民间,简便经济,适应证广,疗效快而显著,特别是没有副作用.对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也有意想不到的奇效.<实用经络点穴疗法>全面地介绍了经络点穴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