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6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专题训练(2)

读懂古诗(六)

第五课时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专题训练(2)

一、复习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内容

二、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1)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2)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分)

(2)有人说“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交融)。请做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读懂古诗(六)参考答案 1、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1)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

(2)“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4、(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1分)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1分)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1分),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词人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世界。(3分)

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

读懂古诗(六)参考答案 1、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1)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

(2)“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4、(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1分)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1分)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1分),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词人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世界。(3分)

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

读懂古诗(六)

第五课时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专题训练(2)

一、复习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内容

二、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1)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2)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分)

(2)有人说“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交融)。请做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读懂古诗(六)参考答案 1、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1)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

(2)“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4、(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1分)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1分)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1分),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词人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世界。(3分)

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

读懂古诗(六)参考答案 1、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1)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

(2)“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4、(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1分)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1分)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1分),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词人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世界。(3分)

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


相关内容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2010年是广东进入新课程的第六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考过了三届,全国步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广东新课程高考的"导向性原则"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

  •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一.学情现状分析 2014年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面对目前这种状况,作为语文教师需自我检讨和深刻反思,我们要找准和中考目标的差距.同时,通过对每次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书写不工整,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为此,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九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应以"夯实基础"为根本,以&qu ...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第二学期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 第二学期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简析:   本班有学生39名,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3000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 ...

  • 新课程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一、总教学要求和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如何应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的重要性
  • 如何应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的重要性 作者:王妍青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如何应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的重要性:西宁市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新的课程对初三复习课提出教学与教师符合教学实际要求教学,尤其是通过总结几年的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本人认为初三的语文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如陈冶可.黄钿钿.吴若琪--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如金日成.黄苏淇.刘启静(刘启静与金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