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读孙瑞雪《爱和自由》

事情总是这样,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很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很不容易。就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具体怎么去爱孩子,比如说教育缺乏耐心、按照自己的意志约束孩子的生活。对于这些行为,与其说是在照料孩子,不如说是在照顾自己心理抽象的需求。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针对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精要地阐述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这些关于“爱”孩子的观点引入对传统父母“教”孩子的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未来社会培养新儿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孙瑞雪是中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在国内外幼儿教育界颇具声望。从1998年起为《银川日报》“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蒙特梭利教育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此书就源于她的一部演讲稿。

二、内容简述

“精神胚胎”——作者开篇就提到儿童是带着自己的内心需求来到这个世界的,这种内在的潜能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儿童始于一无所有,但依据着自身内驱力独自发展,这种自由的发展会让孩子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就是他们的发展轨道,而这也是属于“儿童的理性”,这种理性的过程

是自然的和创造性的,也就是“精神胚胎”经由儿童的体验而变成儿童生活的实体化过程,而“强行灌输”则会使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遭到破坏,他的整个发展都不正常了,包括智力,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从理解到自由——作者指出,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0-6岁的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孩子自己,一旦他的敏感期到了,他就会产生兴趣,重复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并在逐渐的感知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并由此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实际上就剥夺了儿童在思想上的独立,这种剥夺将使孩子的思想压抑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状态。所以父母必须摆脱这种好控制和压制他人的习惯,保持耐性,要确保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的成长。只要爱儿童,父母就会理解儿童,就会给儿童自由。从理解到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的成长条件。

创造快乐的环境——儿童内在存在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快乐的环境。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儿童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儿童小的时候,也正好是他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建构时期,在这个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责任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保护儿童内在的动机不受干扰和破坏,从而发挥出他们的潜能!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这种爱的环境下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

三、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强调的是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才会培养人格独立、心智健全的孩子。不可否认,这种新的观点和理念对当今社会儿童发展培养的重大意义,只要推行到位,必能影响深远。但笔者以为,就本书而言,仍存在以下瑕疵不容忽略:

(一)书中大多数的篇幅都是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的一个中国化的解说和发展的实例,并没有太多自己的见解,或创新的内容。对于蒙特梭利教育观点的中国化宣传,照搬较多,缺乏批判性的眼光。由于本书是源于演讲稿的整编,所以不免会出现很多论题重复出现的现象,给人感觉较烦琐,重点不突出,缺乏整体的逻辑性。

(二)过分强调无区别的自由,对父母具体的引导太少。虽然书中很多关于爱和自由的论证使很多父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但具体的指导较少,而且过分强调自由,在父母的正确引导做法方面理论较少。同时,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的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等6个子要素,在家庭环境的创造方面父母还无法把握。

(三)对于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推行,现实条件考虑得过于简单。这种教育理论的阐述对象除了教师,主要还是家长,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是这种理论的推崇者,因而在现行教育思维向爱和自由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较大的思想阻碍。而作者的理论推行与案例,又大多来自蒙氏幼儿园中,很少从普通家庭的具体实行中引证。又比如对于留守儿童这一中国特有的环境,推行蒙氏教育尚有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读孙瑞雪《爱和自由》

事情总是这样,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很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很不容易。就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具体怎么去爱孩子,比如说教育缺乏耐心、按照自己的意志约束孩子的生活。对于这些行为,与其说是在照料孩子,不如说是在照顾自己心理抽象的需求。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针对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精要地阐述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这些关于“爱”孩子的观点引入对传统父母“教”孩子的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未来社会培养新儿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孙瑞雪是中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在国内外幼儿教育界颇具声望。从1998年起为《银川日报》“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蒙特梭利教育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此书就源于她的一部演讲稿。

二、内容简述

“精神胚胎”——作者开篇就提到儿童是带着自己的内心需求来到这个世界的,这种内在的潜能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儿童始于一无所有,但依据着自身内驱力独自发展,这种自由的发展会让孩子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就是他们的发展轨道,而这也是属于“儿童的理性”,这种理性的过程

是自然的和创造性的,也就是“精神胚胎”经由儿童的体验而变成儿童生活的实体化过程,而“强行灌输”则会使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遭到破坏,他的整个发展都不正常了,包括智力,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从理解到自由——作者指出,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0-6岁的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孩子自己,一旦他的敏感期到了,他就会产生兴趣,重复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并在逐渐的感知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并由此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实际上就剥夺了儿童在思想上的独立,这种剥夺将使孩子的思想压抑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状态。所以父母必须摆脱这种好控制和压制他人的习惯,保持耐性,要确保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的成长。只要爱儿童,父母就会理解儿童,就会给儿童自由。从理解到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的成长条件。

创造快乐的环境——儿童内在存在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快乐的环境。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儿童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儿童小的时候,也正好是他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建构时期,在这个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责任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保护儿童内在的动机不受干扰和破坏,从而发挥出他们的潜能!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这种爱的环境下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

三、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强调的是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才会培养人格独立、心智健全的孩子。不可否认,这种新的观点和理念对当今社会儿童发展培养的重大意义,只要推行到位,必能影响深远。但笔者以为,就本书而言,仍存在以下瑕疵不容忽略:

(一)书中大多数的篇幅都是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的一个中国化的解说和发展的实例,并没有太多自己的见解,或创新的内容。对于蒙特梭利教育观点的中国化宣传,照搬较多,缺乏批判性的眼光。由于本书是源于演讲稿的整编,所以不免会出现很多论题重复出现的现象,给人感觉较烦琐,重点不突出,缺乏整体的逻辑性。

(二)过分强调无区别的自由,对父母具体的引导太少。虽然书中很多关于爱和自由的论证使很多父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但具体的指导较少,而且过分强调自由,在父母的正确引导做法方面理论较少。同时,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的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等6个子要素,在家庭环境的创造方面父母还无法把握。

(三)对于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推行,现实条件考虑得过于简单。这种教育理论的阐述对象除了教师,主要还是家长,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是这种理论的推崇者,因而在现行教育思维向爱和自由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较大的思想阻碍。而作者的理论推行与案例,又大多来自蒙氏幼儿园中,很少从普通家庭的具体实行中引证。又比如对于留守儿童这一中国特有的环境,推行蒙氏教育尚有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相关内容

  •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一书从2000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修订到第四版了,每一次的再版,在销量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孙瑞雪的演讲实录,开始的时候,由家长们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在家长内部和网上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整理,出版成书,出版10多年来 ...

  •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 篇一: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像书中最后一段所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更多文章上太原幼儿园哈福屋国际蒙特梭利幼 ...

  •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孙瑞雪的教育机构,捧回<爱与自由>的书读了.随后又读到了她的<完整的成长>,似乎是续上了,更完整的了解了她的理论与实践. 孙瑞雪说:我们是搞儿童教育的,但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成人的了解和研究.因为,如果我们不成长,我们无法了 ...

  • 19 第一场雪
  • 师: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样?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非常迷人,使 ...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 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读<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有感 现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也不仅仅是师爱的无私奉献,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去唤醒孩子们的灵魂,去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推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变革.在品读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之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 ...

  •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一场雪
  • 第一场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 ...

  •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
  •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 这场讲座真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一开场的舞台剧直指心灵,中间穿插着妈妈们上台的配合表演和一些精彩的影视片段,方式新颖而易于理解!之前我已经看过二遍<爱和自由>这本书,没想到这场讲座带来的更丰盛.更深刻,讲座既有精华的提升,也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 ...

  •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读后感
  •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读后感 奎聚中学 八年级六班 姜芳馨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腊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腊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花被纯黄,有浓香,为名贵品种."我原以为做一株腊梅很快乐,可是读了<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后,我 ...

  • 天府雪·瑞雪
  • 俗话说的好,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后是丰年,今天,在寒流袭击天府之国,早晨,寒风呼啸,我一出门,便打了个寒颤,寒风如刀削般吹向行人,使他们猝不及防,不久,地上湿了,先前,人们以为是下雨,当我们仰望天空,想看看"真相"时,才回过神来"哦,下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