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由于_与_因为_的差异

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

李晋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因为”本文从“由于”与不大能相互替换的现象出发,寻找二者的差异。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因果配位的制约基本上是刚性的,具体表现为:当

“因为”Q”“Q,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有“因为P,因为P”两种序列,而“由于”则只有“由于P,

Q”一种序列。其余三种因素的制约则多是柔性的,具体表现为:“因为”比“由于”更主观、更适宜于强化、衔接指向更多样,这些差异造成了二者使用上的倾向性。

关键词“由于”“因为”因果配位主观

〇引言

“由于”和“因为”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的原因连词,常常可以相互替换。如:

①(1)由于联系密切,感情融洽,军队和地方的许多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1’)因为联系密切,感情融洽,军队和地方的许多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2),许多人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2’)北隆宾馆的服务员们由于忙于接待工作,许多人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但有时,又不大能替换。如:

(3)沙特队虽然出线渺茫,但还有一线生机,因为论实力我认为还是沙特队第一。

(3’)*沙特队虽然出线渺茫,但还有一线生机,由于论实力我认为还是沙特队第一。关于二者的差异,刘楚群(2002)、屈哨兵(2002)、邢福义(2002)等已有研究。刘楚群(2002)认为从语表形式看,差别主要表现在它们所连接的原因句在整个复句中句法位置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别是由两词深层的语义差别决定的:“因为”连接因果复句时比“由

有更强的逻辑联系性;语义上的差别也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语用价值。屈哨兵于”

(2002)认为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话者态度的不同,说话人在使用“由于”句时对所叙述的事实或事件抱有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不太认同的或非肯定的态度;而在使用“因为”句时,则不带有这种消极意义。邢福义(2002)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句子的细微差异主

本文得到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65)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①*年教师基金项目(111097)的资助。感谢《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9000万字)。除特别说明,本文语料来自“国家语委平衡语料库”

490

“由于”“由于”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句具有比“因为”句更强的理据性;第二,句包含比

“因为”“由于”句更多的断定性;第三,句带上比“因为”句更明显的书面论说性。

上述成果大大深化了“由于”与“因为”的对比研究,具有显著的启发意义。正如邢福义(2002)中所言:复句研究中,辨析同义关联标志的语义语用差异性,是个大难题。上述研究所显示的观点分歧,或许正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试图从“由于”与“因为”不大能相互替换的现象出发,寻找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

一因果配位

因果配位,指原因分句与结果分句的先后位置。一般而言,基本的配位方式有两种:原因分句在前,结果分句在后;或者结果分句在前,原因分句在后。配位方式不同,表现的推理

的推理模式,先果后因表现的是“由果溯因”的模式也不同。先因后果表现的是“由因推果”

推理模式。可见,虽然都是释因纪效,形式序列的差异揭示了认知方式的差异。

“因为”上述两种配位方式,都具有。如:

(4)一本放在书架上多日无人问津的书,因为报刊上作了介绍,一下子便售缺了。

(5)中国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中,新西兰队的主力中锋9号伍丁·史蒂夫没有出场

因为他已经先后两次被黄牌警告过了。比赛,

“因为”例(4)中,引导的原因分句“报刊上作了介绍”在前,结果分句“一下子便售缺

了”在后。例(5)与之相反。

当“由于”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只有先因后果这种配位方式,如:

(6)由于校舍和师资不足,有些初中毕业生不能升高中。

“由于”例(6)中,是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且是先因后果。“由于”也可用于先果后因,

。如:不过这时“由于”不能是光杆形式,而应为带标记形式,常见的是“是由于”

(7)黄金生产发展这样快,是由于全面实行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如果把“是由于”中的标记“是”去掉,句子可说度明显下降,如:

②)?黄金生产发展这样快,(7’由于全面实行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因为”Q”“Q,可见,当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有“因为P,因为P”两种序列,而

“由于”Q”“因为”“由于”则只有“由于P,一种序列。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均属于前置连词,

“因为”(刘丹青,不过,由“Q,因为P”的存在可知,比“由于”更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

2003:69),与储泽祥和陶伏平(2008)的结论相同。所以,当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先

③,因后果配位方式中的“因为”有可能替换为“由于”而先果后因配位方式中的“因为”则不

。试比较例(4)与(4’)、):例(5)与(5’大能替换为“由于”

(4’)一本放在书架上多日无人问津的书,由于报刊上作了介绍,一下子便售缺了。

“由于”,“由于”,有时,用于先果后因,并没有带标记“是”但是不难体会,之前有一个“是”如:“运②

”抵国外港口的一批中国化工产品被退了回来,仅仅由于提货单上的产品名称与合同上的不一致。如果把

“由于”之前的“仅仅”去掉,句子的可说度仍明显下降。

③,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二者的成功替换还受制于其他因素。

491

(5’)?中国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中,新西兰队的主力中锋9号伍丁·史蒂夫没有出

场比赛,由于他已经先后两次被黄牌警告过了。

这种配位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用“因为”而不用“由于”回答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显然这种一问一答的因果配位方式是先果后因。如:

(8)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是危险的,因为它给侵略者以很好的借口。

二主客观性

沈家煊(2003)把复句分为“行、知、言”三域。李晋霞和刘云(2004)把“行域”归入“客,,观域”把“知域”和“言域”归入“主观域”并通过随机调查100例的方式,说明“既然”比“由于”主观。这里,笔者同样随机调查了100例“因为”句,以考察“因为”在主客观性上的表现。在100例中,有63例用于行域。如:

(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只上了一年职工学校,后来因为家庭生活困

难,到一家小杂货店当了学徒。

有36例既可以理解为用于知域,又可以理解为用于言域。如:

(10)今天上午他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对本报记者说:“我想,这将更激励和刺激中国棋手

本届大赛第三轮6月1日将在中国北京进行,为了广大的中国棋去拼搏。因为,

”迷,我们也要打好这次在东京的前两轮比赛。

(11)要和整党工作结合进行,因为落实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

有关系。

例(10)中,结果分句“我想,这将更激励和刺激中国棋手去拼搏”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分句推

“我想”理出的言者(speaker)的一种主观认识,即为其形式标志;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言者对

未来事态的一种断言,即也可看作是一种言语行为。同理,例(11)中,结果分句“要和整党工作结合进行”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分句推理出的言者的一种主观认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要”是其形式标志。言者的一种建议或命令,

还有1例可以理解为“行、知、言”三域:

(12)中国队的左树声因为在香港比赛时被警告过一次、对新西兰第二场比赛又被警

告,因此十八日的比赛他就不能出场。

例(12)中,结果分句“十八日的比赛他就不能出场”可以理解为行域,表示将来要发生的事件,又可以理解为知域,表示言者对未来事态的一种主观推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言域,表示言者对未来事态的一种主观断言。

100例“因为”如果不计可有“行、知、言”三种理解方式的最后1例,句中,客观域(即行

域)63例,主观域(即知域和言域)36例。这一结果可与李晋霞和刘云(2004)对“由于”的

句中,客观域88例,主观域12例,并且其中调查结果作一对比。随机调查的100例“由于”

“因为”有9例也可理解为客观域。不难看出,比“由于”更倾向于用于主观域。

“因为”比“由于”更主观,其形式证据主要有三类:

(一)结果分句中出现表示言者主观态度的形式标记,、如例(13)中的“显然”例(14)中

、,,,的“最有可能”例(15)中的“必须”例(16)中的“似乎”例(17)中的“一定”例(18)中的

“认为”,。例(19)中的“深信”

492

(13)这种看法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们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他们忽视了言语

和语言的关系。

(14)伊拉克利翁和“法老城”的其它城市最有可能是毁于大地震,因为从海底保存完好

的建筑残骸来看,多数的房子和墙倒向一个方向。

(15)右倾保守思想必须破除,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实际。

(16)时至今日,理论界这桩公案似乎又有复议的必要,因为事实上,在国营经济内部,

亏损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仍然是拥有资产所有权的国家。

(17)同样,我们用讲抽象理论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定不会

有多少效果,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那些高深的道德概念。

(18)我们认为,“领导者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命题的提出,确实使我们的

因为这个命题告诉我们,这种矛盾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双方在国家头脑大为清醒,

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19)我深信机器不能具有维纳所谓的独创性,而且它不能超过人的智力,因为机器不

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

(二)结果分句中出现言者标记,,。如上面例(18)中的“我们”例(19)中的“我”

(三)原因分句可以表示虚拟原因。“因为”引导的原因分句可以表示一种言者假设的情况。如:

(20)因为如果科威特队败给中国队,以一胜一负两场共得两分的地位去迎接今后的四

就需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拼搏,所以这场球它意在确保不输的前提下拔城场比赛,

而归。

(21)因为万一以后与房东发生争执或纠纷,租约就是打官司的法律依据,所以租房子

必须签租约。

④(22)因为即使我和他分手了,我对他的人格仍然抱有信心,所以我能冷静。

“万一”“即使”上述三例中“因为”引导的都是虚拟原因,这可从原因分句中的“如果”

上看出。虚拟事件是言者主观假定的,并没有在客观世界中发生,所以虚拟事件的主观性高于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事件。“因为”可以虚拟事件作为原因,说明其主观性较高。而“由于”则常以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事件为原因。如:

(23)由于过去过惯了舒适的生活,缺乏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力,一部分青工产生了失落

感和消极情绪,有的还出了问题,学了坏。

,也正因为如此,例(20)—(22)中的“因为”若替换为“由于”句子会变得不大通顺。如:

(20’)?由于如果科威特队败给中国队,以一胜一负两场共得两分的地位去迎接今后的

四场比赛,就需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拼搏,所以这场球它意在确保不输的前提下拔

城而归。

(21’)?由于万一以后与房东发生争执或纠纷,租约就是打官司的法律依据,所以租房

子必须签租约。

上述三例语料经过了笔者的改动,真实语料均为先果后因配位方式。为了方便下文“因为”替换④

“由于”,为特作改动。

493

(22’)?由于即使我和他分手了,我对他的人格仍然抱有信心,所以我能冷静。

“由总之,相比较而言,上述主观标记更多见于“因为”复句。需要说明的是,总的来看,

于”和“因为”在主客观性上的差异是“量”的不同,而非“质”的区别,是柔性的,而非刚性

,而不优选“由于”但并不能说主观域的“因的。可以预测在表现主观域时人们优选“因为”

,):为”不能替换为“由于”如可以把例(19)变换为(19’

(19’)由于机器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所以)我深信机器不能具有维纳所谓

的独创性,而且它不能超过人的智力。

三语用强化

语用强化指原因分句和结果分句中,谁被突出强调。一般而言,一句话的常规信息模式是由旧到新。无标记的“由于”复句因采用先因后果的配位方式,所以突出结果,如例(23);而无标记的“因为”复句因可采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两种配位方式,所以既可以突出结果,如例(1),又可以突出原因。如:

(24)这种计划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依据了,因为,第一,市场已经基本上成为资源配

置的主体;第二,已经不可能下达计划指标由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去执行。

“因为”例(24)中,引导的是一个复句形式,包含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从实际语料

“因为”引导的部分在结构上还可以更复杂,在线性序列上还可以更长。这符合复杂结看,

(方梅,2005)。构置于句末的“重心在尾原则”

“因为”“因这种语用强化带给“由于”的影响是:在采用相同因果配位方式的前提下,

分句受关注的程度会大于“由于”分句。这种论断的形式依据是:当原因需要强化时,表为”

(5000万字)示强调的焦点标记更多地是用在“因为”之前。笔者在“国家语委分词语料库”

、20120个“由于”,“是”中搜索到19930个“因为”并进一步搜索了“正”这些焦点标记在“因

“由于”163个,“正由于”59个,“是因为”619个,“是前的分布情况。数据为:“正因为”为”

70个。可见,“因为”由于”更多地与焦点标记共现。

。如:屈哨兵(2002)发现,广告语用“因为”不用“由于”

(25)因为拥有而美丽。(服装广告用语)

——风味绝佳。(压力炸锅广告用语)(26)因为有了压力炸锅—⑤

“由于”广告语对“因为”的选择,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过,观察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这

“因为有了压力炸锅”但原因分句“因为拥有”两例广告语虽然采用了先因后果的配位方式,

也是言者想要突出强调的,因为广告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正因为如此,

,。上述广告语选用“因为”而不选用“由于”

四衔接指向

衔接指向,指连词在语篇连贯中是承前性质的,还是启后性质的。由于因果配位方式的

“由于”不同,在无标记状态下,是启后性质的,如例(1);“因为”则既可以启后,如例(2),又

可以承前,如例(5)。

例(25)(26)来自屈哨兵(2002)。⑤

494

“因为”衔接指向的差异给“由于”带来的影响是:“由于”通常用于句内,是复句关联词

语,而“因为”既可以用于句内,也可以用于句外,即:“因为”既是复句关联词语,又是语篇衔

无需多说。下面是“因为”充当语篇衔接词语的例子:接词语。二者是复句关联词语,

(27)儒学是一种将血缘宗法关系社会化的伦理精神。这种家族主义伦理与广泛的家

家庭亲情与伦理推动着人们将外在的道德庭联系对市场经济起重大作用。因为,

义务自愿地转化为内在的责任感,并进而升华为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且以家庭

为中心的情感关系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延伸拓展成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并由此而

产生文化上的凝聚力、渗透力与相溶力等,可在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中创造举

世瞩目的业绩。

例(27)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可见“因为”是语篇衔接词语。“因为”充当语篇衔接词

。语时,通常都采用先果后因的配位方式。所以,语篇衔接词语“因为”不大能替换为“由于”

五结语

“由于”与“因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当连词是光杆形式时,因果配位方式对二者选用的制约基本上是刚性的。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对二者选用的制约则多是柔性的,表现在:“因为”比“由于”更主观、更适宜于强化、衔接指向更多样,这些差异造成了二者使用上的倾向性。

参考文献

储泽祥

李晋霞,《中国语文》陶伏平(2008)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第5期。刘)“由于”《中国语文》云(2004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梅(2005)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

)“因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刘楚群(2002和“由于”差异初探,第1期。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刘丹青(2003北京:商务印书馆。

)“由于”《中国语文》屈哨兵(2002句的语义偏向,第1期。

,《中国语文》沈家煊(2003)复句三域“行、知、言”第3期。

)“由于”《中国语文》邢福义(2002句的语义偏向辨,第4期。

OntheDifferencesBetweenYóuyúandYīnwéi

LiJinxia

AbstractInviewofthefactthatyóuyú(由于)andyīnwéi(因为)arenotinterchangeableinpracticaluse,thispaperattemptstofindthedifferencesofthetwo.Asaresult,thefollowingfourdifferencesofthetwohavebeenspecified:1)Thatintheorderofthecausalclauseandtheconsequenceclause;2)Thatintheiroccurrenceinthesubjectiveorobjectivedomain;3)Thatinpragmaticintensification,i.e.whethertheyfocusoncauseorconsequence;and4)Thatincohe-sionofreference.Thefirstdifferenceisbasicallyimpermeable,specificallyspeaking,thecausal

495

clausebeginningwithyīnwéicaneitherprecedeorfollowtheconsequenceclause,whereasthatbeginningwithyóuyúalwaysprecedestheconsequenceclause.However,theotherdifferencesareratherflexible,i.e.comparedwithyóuyú,yīnwéiappearsmoresubjectiveinnature,easiertobeintensifiedandmorediverseincohesionofreference.Allthesedifferencesleadtothedifferenttendencyofyóuyúandyīnwéiinpracticaluse.

Keywords

作者简介

李晋霞,女,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通讯地址: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yóuyúandyīnwéi,orderofcausalclauseandconsequenceclause,subjectivity

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教授逝世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明扬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1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胡明扬先生1925年出生于浙江海盐,

1949年至1952年先后在南京军管会、外交部等处从事外事、外交工作。1952年调入中

1979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历任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国人民大学任教,留学

语文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外语言文生汉语教研室主任、

化学院名誉院长等职。1980年起,相继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1993年至1996年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1991年至1998年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

胡明扬先生20世纪50年代起在吕叔湘先生的指导下从事语言研究,自1955年

起,在《中国语文》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汉语方言、语言学、汉语语法等方面的论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语言理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近代汉语、社会语言学、词典学、语

、《语法和语法体系》、《北京话言教学等领域成就卓著,影响广泛,著有《语言和语言学》

、《北京话研究》(主编)、《词类问题考察》(主编)、《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语初探》

以及数量众多的重要论文,并有《格辨》等重要译著。言学习散论》

胡明扬先生是有重要影响的当代语言学家,他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他的逝世是语言学界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要的贡献,

对胡明扬教授的逝世,本刊表示沉痛哀悼!

496

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

李晋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因为”本文从“由于”与不大能相互替换的现象出发,寻找二者的差异。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因果配位的制约基本上是刚性的,具体表现为:当

“因为”Q”“Q,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有“因为P,因为P”两种序列,而“由于”则只有“由于P,

Q”一种序列。其余三种因素的制约则多是柔性的,具体表现为:“因为”比“由于”更主观、更适宜于强化、衔接指向更多样,这些差异造成了二者使用上的倾向性。

关键词“由于”“因为”因果配位主观

〇引言

“由于”和“因为”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的原因连词,常常可以相互替换。如:

①(1)由于联系密切,感情融洽,军队和地方的许多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1’)因为联系密切,感情融洽,军队和地方的许多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2),许多人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2’)北隆宾馆的服务员们由于忙于接待工作,许多人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但有时,又不大能替换。如:

(3)沙特队虽然出线渺茫,但还有一线生机,因为论实力我认为还是沙特队第一。

(3’)*沙特队虽然出线渺茫,但还有一线生机,由于论实力我认为还是沙特队第一。关于二者的差异,刘楚群(2002)、屈哨兵(2002)、邢福义(2002)等已有研究。刘楚群(2002)认为从语表形式看,差别主要表现在它们所连接的原因句在整个复句中句法位置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别是由两词深层的语义差别决定的:“因为”连接因果复句时比“由

有更强的逻辑联系性;语义上的差别也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语用价值。屈哨兵于”

(2002)认为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话者态度的不同,说话人在使用“由于”句时对所叙述的事实或事件抱有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不太认同的或非肯定的态度;而在使用“因为”句时,则不带有这种消极意义。邢福义(2002)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句子的细微差异主

本文得到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65)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①*年教师基金项目(111097)的资助。感谢《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9000万字)。除特别说明,本文语料来自“国家语委平衡语料库”

490

“由于”“由于”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句具有比“因为”句更强的理据性;第二,句包含比

“因为”“由于”句更多的断定性;第三,句带上比“因为”句更明显的书面论说性。

上述成果大大深化了“由于”与“因为”的对比研究,具有显著的启发意义。正如邢福义(2002)中所言:复句研究中,辨析同义关联标志的语义语用差异性,是个大难题。上述研究所显示的观点分歧,或许正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试图从“由于”与“因为”不大能相互替换的现象出发,寻找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

一因果配位

因果配位,指原因分句与结果分句的先后位置。一般而言,基本的配位方式有两种:原因分句在前,结果分句在后;或者结果分句在前,原因分句在后。配位方式不同,表现的推理

的推理模式,先果后因表现的是“由果溯因”的模式也不同。先因后果表现的是“由因推果”

推理模式。可见,虽然都是释因纪效,形式序列的差异揭示了认知方式的差异。

“因为”上述两种配位方式,都具有。如:

(4)一本放在书架上多日无人问津的书,因为报刊上作了介绍,一下子便售缺了。

(5)中国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中,新西兰队的主力中锋9号伍丁·史蒂夫没有出场

因为他已经先后两次被黄牌警告过了。比赛,

“因为”例(4)中,引导的原因分句“报刊上作了介绍”在前,结果分句“一下子便售缺

了”在后。例(5)与之相反。

当“由于”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只有先因后果这种配位方式,如:

(6)由于校舍和师资不足,有些初中毕业生不能升高中。

“由于”例(6)中,是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且是先因后果。“由于”也可用于先果后因,

。如:不过这时“由于”不能是光杆形式,而应为带标记形式,常见的是“是由于”

(7)黄金生产发展这样快,是由于全面实行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如果把“是由于”中的标记“是”去掉,句子可说度明显下降,如:

②)?黄金生产发展这样快,(7’由于全面实行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因为”Q”“Q,可见,当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有“因为P,因为P”两种序列,而

“由于”Q”“因为”“由于”则只有“由于P,一种序列。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均属于前置连词,

“因为”(刘丹青,不过,由“Q,因为P”的存在可知,比“由于”更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

2003:69),与储泽祥和陶伏平(2008)的结论相同。所以,当以光杆形式引导原因分句时,先

③,因后果配位方式中的“因为”有可能替换为“由于”而先果后因配位方式中的“因为”则不

。试比较例(4)与(4’)、):例(5)与(5’大能替换为“由于”

(4’)一本放在书架上多日无人问津的书,由于报刊上作了介绍,一下子便售缺了。

“由于”,“由于”,有时,用于先果后因,并没有带标记“是”但是不难体会,之前有一个“是”如:“运②

”抵国外港口的一批中国化工产品被退了回来,仅仅由于提货单上的产品名称与合同上的不一致。如果把

“由于”之前的“仅仅”去掉,句子的可说度仍明显下降。

③,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二者的成功替换还受制于其他因素。

491

(5’)?中国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中,新西兰队的主力中锋9号伍丁·史蒂夫没有出

场比赛,由于他已经先后两次被黄牌警告过了。

这种配位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用“因为”而不用“由于”回答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显然这种一问一答的因果配位方式是先果后因。如:

(8)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是危险的,因为它给侵略者以很好的借口。

二主客观性

沈家煊(2003)把复句分为“行、知、言”三域。李晋霞和刘云(2004)把“行域”归入“客,,观域”把“知域”和“言域”归入“主观域”并通过随机调查100例的方式,说明“既然”比“由于”主观。这里,笔者同样随机调查了100例“因为”句,以考察“因为”在主客观性上的表现。在100例中,有63例用于行域。如:

(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只上了一年职工学校,后来因为家庭生活困

难,到一家小杂货店当了学徒。

有36例既可以理解为用于知域,又可以理解为用于言域。如:

(10)今天上午他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对本报记者说:“我想,这将更激励和刺激中国棋手

本届大赛第三轮6月1日将在中国北京进行,为了广大的中国棋去拼搏。因为,

”迷,我们也要打好这次在东京的前两轮比赛。

(11)要和整党工作结合进行,因为落实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

有关系。

例(10)中,结果分句“我想,这将更激励和刺激中国棋手去拼搏”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分句推

“我想”理出的言者(speaker)的一种主观认识,即为其形式标志;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言者对

未来事态的一种断言,即也可看作是一种言语行为。同理,例(11)中,结果分句“要和整党工作结合进行”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分句推理出的言者的一种主观认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要”是其形式标志。言者的一种建议或命令,

还有1例可以理解为“行、知、言”三域:

(12)中国队的左树声因为在香港比赛时被警告过一次、对新西兰第二场比赛又被警

告,因此十八日的比赛他就不能出场。

例(12)中,结果分句“十八日的比赛他就不能出场”可以理解为行域,表示将来要发生的事件,又可以理解为知域,表示言者对未来事态的一种主观推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言域,表示言者对未来事态的一种主观断言。

100例“因为”如果不计可有“行、知、言”三种理解方式的最后1例,句中,客观域(即行

域)63例,主观域(即知域和言域)36例。这一结果可与李晋霞和刘云(2004)对“由于”的

句中,客观域88例,主观域12例,并且其中调查结果作一对比。随机调查的100例“由于”

“因为”有9例也可理解为客观域。不难看出,比“由于”更倾向于用于主观域。

“因为”比“由于”更主观,其形式证据主要有三类:

(一)结果分句中出现表示言者主观态度的形式标记,、如例(13)中的“显然”例(14)中

、,,,的“最有可能”例(15)中的“必须”例(16)中的“似乎”例(17)中的“一定”例(18)中的

“认为”,。例(19)中的“深信”

492

(13)这种看法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们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他们忽视了言语

和语言的关系。

(14)伊拉克利翁和“法老城”的其它城市最有可能是毁于大地震,因为从海底保存完好

的建筑残骸来看,多数的房子和墙倒向一个方向。

(15)右倾保守思想必须破除,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实际。

(16)时至今日,理论界这桩公案似乎又有复议的必要,因为事实上,在国营经济内部,

亏损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仍然是拥有资产所有权的国家。

(17)同样,我们用讲抽象理论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定不会

有多少效果,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那些高深的道德概念。

(18)我们认为,“领导者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命题的提出,确实使我们的

因为这个命题告诉我们,这种矛盾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双方在国家头脑大为清醒,

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19)我深信机器不能具有维纳所谓的独创性,而且它不能超过人的智力,因为机器不

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

(二)结果分句中出现言者标记,,。如上面例(18)中的“我们”例(19)中的“我”

(三)原因分句可以表示虚拟原因。“因为”引导的原因分句可以表示一种言者假设的情况。如:

(20)因为如果科威特队败给中国队,以一胜一负两场共得两分的地位去迎接今后的四

就需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拼搏,所以这场球它意在确保不输的前提下拔城场比赛,

而归。

(21)因为万一以后与房东发生争执或纠纷,租约就是打官司的法律依据,所以租房子

必须签租约。

④(22)因为即使我和他分手了,我对他的人格仍然抱有信心,所以我能冷静。

“万一”“即使”上述三例中“因为”引导的都是虚拟原因,这可从原因分句中的“如果”

上看出。虚拟事件是言者主观假定的,并没有在客观世界中发生,所以虚拟事件的主观性高于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事件。“因为”可以虚拟事件作为原因,说明其主观性较高。而“由于”则常以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事件为原因。如:

(23)由于过去过惯了舒适的生活,缺乏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力,一部分青工产生了失落

感和消极情绪,有的还出了问题,学了坏。

,也正因为如此,例(20)—(22)中的“因为”若替换为“由于”句子会变得不大通顺。如:

(20’)?由于如果科威特队败给中国队,以一胜一负两场共得两分的地位去迎接今后的

四场比赛,就需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拼搏,所以这场球它意在确保不输的前提下拔

城而归。

(21’)?由于万一以后与房东发生争执或纠纷,租约就是打官司的法律依据,所以租房

子必须签租约。

上述三例语料经过了笔者的改动,真实语料均为先果后因配位方式。为了方便下文“因为”替换④

“由于”,为特作改动。

493

(22’)?由于即使我和他分手了,我对他的人格仍然抱有信心,所以我能冷静。

“由总之,相比较而言,上述主观标记更多见于“因为”复句。需要说明的是,总的来看,

于”和“因为”在主客观性上的差异是“量”的不同,而非“质”的区别,是柔性的,而非刚性

,而不优选“由于”但并不能说主观域的“因的。可以预测在表现主观域时人们优选“因为”

,):为”不能替换为“由于”如可以把例(19)变换为(19’

(19’)由于机器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所以)我深信机器不能具有维纳所谓

的独创性,而且它不能超过人的智力。

三语用强化

语用强化指原因分句和结果分句中,谁被突出强调。一般而言,一句话的常规信息模式是由旧到新。无标记的“由于”复句因采用先因后果的配位方式,所以突出结果,如例(23);而无标记的“因为”复句因可采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两种配位方式,所以既可以突出结果,如例(1),又可以突出原因。如:

(24)这种计划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依据了,因为,第一,市场已经基本上成为资源配

置的主体;第二,已经不可能下达计划指标由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去执行。

“因为”例(24)中,引导的是一个复句形式,包含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从实际语料

“因为”引导的部分在结构上还可以更复杂,在线性序列上还可以更长。这符合复杂结看,

(方梅,2005)。构置于句末的“重心在尾原则”

“因为”“因这种语用强化带给“由于”的影响是:在采用相同因果配位方式的前提下,

分句受关注的程度会大于“由于”分句。这种论断的形式依据是:当原因需要强化时,表为”

(5000万字)示强调的焦点标记更多地是用在“因为”之前。笔者在“国家语委分词语料库”

、20120个“由于”,“是”中搜索到19930个“因为”并进一步搜索了“正”这些焦点标记在“因

“由于”163个,“正由于”59个,“是因为”619个,“是前的分布情况。数据为:“正因为”为”

70个。可见,“因为”由于”更多地与焦点标记共现。

。如:屈哨兵(2002)发现,广告语用“因为”不用“由于”

(25)因为拥有而美丽。(服装广告用语)

——风味绝佳。(压力炸锅广告用语)(26)因为有了压力炸锅—⑤

“由于”广告语对“因为”的选择,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过,观察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这

“因为有了压力炸锅”但原因分句“因为拥有”两例广告语虽然采用了先因后果的配位方式,

也是言者想要突出强调的,因为广告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正因为如此,

,。上述广告语选用“因为”而不选用“由于”

四衔接指向

衔接指向,指连词在语篇连贯中是承前性质的,还是启后性质的。由于因果配位方式的

“由于”不同,在无标记状态下,是启后性质的,如例(1);“因为”则既可以启后,如例(2),又

可以承前,如例(5)。

例(25)(26)来自屈哨兵(2002)。⑤

494

“因为”衔接指向的差异给“由于”带来的影响是:“由于”通常用于句内,是复句关联词

语,而“因为”既可以用于句内,也可以用于句外,即:“因为”既是复句关联词语,又是语篇衔

无需多说。下面是“因为”充当语篇衔接词语的例子:接词语。二者是复句关联词语,

(27)儒学是一种将血缘宗法关系社会化的伦理精神。这种家族主义伦理与广泛的家

家庭亲情与伦理推动着人们将外在的道德庭联系对市场经济起重大作用。因为,

义务自愿地转化为内在的责任感,并进而升华为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且以家庭

为中心的情感关系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延伸拓展成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并由此而

产生文化上的凝聚力、渗透力与相溶力等,可在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中创造举

世瞩目的业绩。

例(27)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可见“因为”是语篇衔接词语。“因为”充当语篇衔接词

。语时,通常都采用先果后因的配位方式。所以,语篇衔接词语“因为”不大能替换为“由于”

五结语

“由于”与“因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当连词是光杆形式时,因果配位方式对二者选用的制约基本上是刚性的。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对二者选用的制约则多是柔性的,表现在:“因为”比“由于”更主观、更适宜于强化、衔接指向更多样,这些差异造成了二者使用上的倾向性。

参考文献

储泽祥

李晋霞,《中国语文》陶伏平(2008)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第5期。刘)“由于”《中国语文》云(2004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梅(2005)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

)“因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刘楚群(2002和“由于”差异初探,第1期。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刘丹青(2003北京:商务印书馆。

)“由于”《中国语文》屈哨兵(2002句的语义偏向,第1期。

,《中国语文》沈家煊(2003)复句三域“行、知、言”第3期。

)“由于”《中国语文》邢福义(2002句的语义偏向辨,第4期。

OntheDifferencesBetweenYóuyúandYīnwéi

LiJinxia

AbstractInviewofthefactthatyóuyú(由于)andyīnwéi(因为)arenotinterchangeableinpracticaluse,thispaperattemptstofindthedifferencesofthetwo.Asaresult,thefollowingfourdifferencesofthetwohavebeenspecified:1)Thatintheorderofthecausalclauseandtheconsequenceclause;2)Thatintheiroccurrenceinthesubjectiveorobjectivedomain;3)Thatinpragmaticintensification,i.e.whethertheyfocusoncauseorconsequence;and4)Thatincohe-sionofreference.Thefirstdifferenceisbasicallyimpermeable,specificallyspeaking,thecausal

495

clausebeginningwithyīnwéicaneitherprecedeorfollowtheconsequenceclause,whereasthatbeginningwithyóuyúalwaysprecedestheconsequenceclause.However,theotherdifferencesareratherflexible,i.e.comparedwithyóuyú,yīnwéiappearsmoresubjectiveinnature,easiertobeintensifiedandmorediverseincohesionofreference.Allthesedifferencesleadtothedifferenttendencyofyóuyúandyīnwéiinpracticaluse.

Keywords

作者简介

李晋霞,女,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通讯地址: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yóuyúandyīnwéi,orderofcausalclauseandconsequenceclause,subjectivity

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教授逝世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明扬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1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胡明扬先生1925年出生于浙江海盐,

1949年至1952年先后在南京军管会、外交部等处从事外事、外交工作。1952年调入中

1979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历任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国人民大学任教,留学

语文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外语言文生汉语教研室主任、

化学院名誉院长等职。1980年起,相继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1993年至1996年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1991年至1998年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

胡明扬先生20世纪50年代起在吕叔湘先生的指导下从事语言研究,自1955年

起,在《中国语文》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汉语方言、语言学、汉语语法等方面的论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语言理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近代汉语、社会语言学、词典学、语

、《语法和语法体系》、《北京话言教学等领域成就卓著,影响广泛,著有《语言和语言学》

、《北京话研究》(主编)、《词类问题考察》(主编)、《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语初探》

以及数量众多的重要论文,并有《格辨》等重要译著。言学习散论》

胡明扬先生是有重要影响的当代语言学家,他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他的逝世是语言学界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要的贡献,

对胡明扬教授的逝世,本刊表示沉痛哀悼!

496


相关内容

  • 统一品牌策略与差异品牌策略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从统一品牌策略与差异品牌策略的不同概念理解入手,详细阐述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品牌策略的采用,将对企业.产品以及代表具体产品的品牌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作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统一品牌与差异品牌各自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两种品牌策略对企业的形象与特质.产品的类型与特点以及品牌自身所产生的特色产生怎样 ...

  • 差异和平等--兼论法律上的平等
  • ・5・ 理论法前沿 差异和平等 --兼论法律上的平等 严存生 摘要:"平等"是现代文明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但对它的理解却颇有争议,包括法律 上的平等.人与人的差异显示了平等观念的核心--人权,人权的基本要求是人格的独立和 与此适应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不能把平等理解为无差异或 ...

  • 关于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和分析
  • 关于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和分析 关键词:成长期.技术先行.物理差异.SWOT.行业结构 内容摘要:手机行业快速的发展与厂商日趋激烈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个以技术先行,管理后行的行业,任何一个手机厂商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那么他的营销战略与企业的运营链都将失效,手机行业的发展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而它的 ...

  • 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
  • 2006年第4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4Dec.,2006第5卷总第20期 JournalofAnhuiBusiness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 V01.5GeneralNo.20 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 黄义兵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芜 ...

  • 商务谈判论文
  •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现代商务谈判>结课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 影响与对策 姓 名 储 涛 学 号 [1**********] 所属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班 级 093会计8班 授课教师 刘晶晶 摘要:各个国家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伦理与法 ...

  •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2章 消费者选择)
  •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一篇 产品市场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 ...

  • 中日文化差异
  • 中日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点.其特点都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中国自古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民族复杂,文化多元.这些造就了中国人的个性,谁都无法逃避.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古代史来都是个首屈一指的强国.因此中国人有着自大甚至是自恋的心理.对外没有危机感和压 ...

  • 品牌差异化
  • 品牌差异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品牌差异化(Brand Differentiation) 目录 [] ∙ 1 什么是品牌差异化 ∙ ∙ 3 品牌差异化定位 ∙ [编辑] 什么是品牌差异化 品牌差异化是指是指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 ...

  •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 ****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学生姓名: * * * ______ 指导老师: * * * ______ 所在分院: * * * * ______ 专 业: 财务管理 ______ 班 级: **** ______ 二 〇 一 五 年 三月 摘要 一个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