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论研究

第一章第三节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三)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 1、汉语字词的具象性

⏹ 2、汉语语法的“人治”性 王力:西方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顶 峰 飘 红 旗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 3、汉语交际的整体思维 中国人:“毕业班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美国人:“毕业班的汤姆在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自主学习 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

⏹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

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二章 语文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自学)

●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哲学思想、教学论、心理学、语文学为理论基础,针对具体教学对象,预先对语文教学系统各要素——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方式、教学环境等作合理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1)认知目标

● 知识 领会

● 分析 综合 运用 评价

(2)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

● 接受

● 反应

● 价值判断

● 组织

● 个性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知觉;

● 准备;

● 有指导的反应;

● 机械练习;

● 复杂的外显反应;

● 适应;

● 创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 态度

● 动作技能

● 言语信息

● 智力技能

● 认知策略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要求

● 1、依纲缘本,确定教学目标

● 语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2、要求:简明+清晰

● 简明

● 陆继椿 “一课一得,得得相联”

● 清晰

《狼和鹿》的第一条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注意„葱、染、凯、捕‟的正确书写。学会多音字„泊、提、倒‟的不同读音及意思,理解„毒手、消退、暗算、祸首、功臣‟这些词语在课文里的意思

把目标告诉学生

● 魏书生的做法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ABCD表述法)

● 1、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注意与“教学要求”的区别

“教学要求”如:

“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深入思考”、

“结合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2、B即Behavior,意为“行为”

● 结果性目标陈述

●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3、C即Condition,意为“条件”

● “借助汉语拼音……”,“结合上下文……”,“在45分钟内能……”,“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课堂讨论时,能……”等等

4、D即Degree,意为“程度”

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 叙顺序及语言特点。

● (A) (C) ( D ) ( B ) 每个学生都要能用三种以上不同的开头结尾法根据提供的一则材料写记叙文。

● (A) (D) (C) (B)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其主要内容。

二、组织语文教学内容

●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内容

● 1、教语文还是“教课文”?

●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园 !

2、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

(1)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指向:言语形式

● (2)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抓住三个基本点

语言训练点

● 《伯牙绝弦》

● 峨峨;两个“善”

● 具有隐含意义的词语:绝、高山、流水

● 疑难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能力培养点

● 贾志敏《卖鱼的人》

●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

方法习得点

● “抓住关键信息理解内容”

● 王崧舟《与象共舞》 “没有距离”

● 薛法根《和时间赛跑》

第三章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 凯洛夫教学结构模式 红领巾教学法 新时期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探索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凯洛夫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红领巾教学法

⏹ 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当时在该校指导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教授也应邀参加。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的一

段。

⏹ 北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依据普希金的意见对《红领巾》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5月27日在北师大女附中再次试教。试教共用了四节课,

第一节介绍课文来源,学生讲述故事,教师补充;第二节范读全文,分析课文,学生划出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上列出人物性格表;第三节划分段落,写段落大意;第四节讲写作技巧,文体特点,学生朗读。四节课每节都是由学生先讲,再由教师引导、启发,最后概括总结,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红领巾教学模式

⏹ 7月,《人民教育》发表了叶苍岑教授的《从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普希金的意见和中文系学生试教的经过和体会。

⏹ 在“五个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范读,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

新时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 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 洪镇涛:五环节教学法

六部课堂教学法

⏹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 ⏹ ⏹ ⏹ ⏹

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

⏹ 三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四式:教读式、自读式、复读式、练习式 ⏹

第四章 阅读教学

提问的“四度”

⏹ 1、难度 2、精度 3、角度 钱梦龙讲“孀”字 4、坡度

坡度

⏹ 《祝福》

阅读教学

⏹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

一、阅读的性质 ⏹

⏹ 《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

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

⏹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构成: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

力、评价能力。

⏹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欣赏能力 4、评价能力 (二)教给阅读方法 三)培养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读书动笔的习惯 3、看“前言”、“目录”、“阅读提示”的习惯 4、踏踏实实完成练习的习惯 (四)培养阅读的兴趣

第五节 阅读技巧教学

• 朗读教学

•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 1、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 • 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3、朗读可以丰富语言仓库。

二、朗读训练的内容

• (一)重音

• 1、重音的类别

• (1)习惯重音

• 如:

• 孩子 姑娘 学生 打扮 小鸟 子弹 大车 一家子 茉莉花 • 艺术品 刹那间 岂有此理

• 习惯重音比较简单,大多不需要具体分析和改变,但有时候也要注意随着词义的变化而改变。如:

• 大意 人家 对头 大姑娘

• (2)语意重音:语意重音就是依据某句话本身的含义所确定的重音。

• 例:我知道他会唱歌。

• (3)感情重音:为了表现心理状态、表达感情的重音就叫感情重音。如:

• 真没想到啊,他怎么会这样呢?

• 别做梦了,同志!

• 2、重音的位置

• (1)并列性重音

•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 • (2)对比性重音

• 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 (3)呼应性重音

•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4)递进性重音

•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 (5)转折性重音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6)强调性重音

• 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 (7)比喻性重音

• 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呢,早就像开了无数的小沟……那些苍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

• (8)拟声性重音

•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 (9)肯定性重音

•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 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 (10)反义性重音

•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

• 3、重音的读法

• (1)强中加强法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 • (2)低中渐高法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3)快中显慢法

• 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头,向周爷爷默哀。

• (4)实中转虚法

•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 (5)连中有停法

•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二)停连

• 1、停连的重要性

•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 首先,从生理上来讲,由人的呼吸量决定,不可能一口气把一篇作品读完,总有换气的时候,还要对气息进行调节。因此,需要停连。 • 其次,是为了表达意思和情感的需要。

• 2、停顿的类别

• (1)结构停顿

• 第一,在通篇的大结构中,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在总题与分题之间,都需要停顿,这种停顿大都较长;

• 第二,在一句话的小结构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之间的关联,有的时候比较紧密,有的比较疏远,凡是关联较为疏远的地方大都需要停顿,词组之间即使关联较紧密也可稍作停顿,但却极短。 • 第三,标点符号大都需要停顿,停顿的长短一般是:顿号<逗号<

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句号

• 例:请你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还是快一点离开我吧。你只要想想这些死了的人就该胆寒了。

• (2)语意停顿

•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

• 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 (3)心理停顿

• ①她什么时候来过?

• 昨天,——不,让我想想,——好象是前天。

• ②这件事费了那么大周转,难道说就这么算了?难道说——好吧,算了就算了吧!

• ③我说的这事,你可别告诉别人,听说他——(忽然门一响,作较长停顿,一看是风,没人进来,接着又讲)另有所爱了! • 《动物世界》

• 在冰冷的北极

• 《有的人》

•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

• 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3、连贯

•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她讪讪地缩了缩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 • (三)语调

• 1、高升调:先低后高,语气上扬,一般表示兴奋、惊喜,探寻、疑难、热情、鼓动、号召和语意未完的感情。

• 奋斗吧,成才的路就在你的脚下!

• 怎么?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家呀!

• 2、降抑调:先高后低,语气肯定,一般表示冷静、自信、坚定和话语结束的意味。如:

• 他认准了一条路,就要走到底。

• 3、曲折调:这种语调的开头和结尾都比较低,中间升高,整个句子的语调曲折变化,一般表示意在言外、语意委婉、怀疑讽刺、一语双关等意味,感情比较复杂。

• 婚姻“自主”么?不见得。现在,有些年轻人很希望父母“包办”婚姻。 • 混?不错,这个字很传神,很有时代特征。

• 这个难题,有个人可以帮你解决。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4、平直调: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适于庄重、平静地表述语意,也用来表示哀伤、冷淡和厌恶的情绪。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5、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 (四)语速

• 根据文章表达感情的不同,对语速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表达深沉

的感情,语速应适当放慢。如: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与舒缓相对的是急促。如下面这段,表达沉痛、愤激的心情,就应该读得急促一点:

•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 在递进关系的排比句中,也适宜采用这种急促的读法。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都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

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宜快速朗读。

•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滟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 寻梦?撑一支长篙,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满载一船星辉,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 •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五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 一、写作教学的理念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作了如下建议: •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

•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 写作的性质

•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 2、写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 3、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 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 1、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3、提倡自由表达、个性化写作。

• 4、主张真实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二、写作教学的目标

•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目标:

•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 普通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目标:

•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

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三、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 一、现状素描:学生作文不容乐观

• (一)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二)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假话、套话很常见

• “现在的小学生作文,都是说真话来(入学),说假话走(毕业)。” • 《我的妈妈》

• 《美丽的松花江》

(三)作文形式和语言表达存在着较多问题

• 语言是一种艺术, 而教师便天天和这门艺术打交道的人。吕叔湘先生又曾经指出: “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艺术。”由此看来语文课堂中的语言便是一种艺术中的艺术了。如何才能将这门艺

术中的艺术精彩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堂上将姿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紧密的结合起来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语文学科是一门相当注重的情感交流的学科,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对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同时更重要是懂得使用精彩、生动的有声语言提高课程的效率,比如:幽默诙谐的语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让适当姿体语言在适当的时候来辅助有声语言,可以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二、理性反思:作文教学为何成为“老大难”

• (一)作文学习比口语习得难得多

• 学习机制上的差异

•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 学习途径上的差异

• 语言要求上的差异

• 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

(二)写作教学观念的错位

• “真写”与“假写”的错位

• “习作”和“发表”的错位

(三)作文教学“怎么教”:问题重重

• 1、作文命题存在问题 中国的作文题目:旧——《一个最熟悉的人》《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爸爸妈妈》《向大家介绍我》《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 新——《 生活如歌 》《给刘翔哥哥的一封信 》《跳动的音乐 》

《地震 《阳光总在风雨后 》《虚伪》《我的老师》《新学期的打算》

• 美国的作文题目:“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写一份报告)

2、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3、作文批改存在问题

• (1)无的放矢

• (2)偏否定化

(3)格式化或雷同化

(4)复杂化或简单化

• (5)不够规范

• A.“动作神态写的不错”“心里活动描写少了些”“过度自然”(错字) • B.“与本篇习作的联系不大,可以不写。”“你善于流露自己的真感,这更为你的习作增添了灵性。”(用词不当)

4、作文教学试图走捷径

• 捷径1:背范文

• 《小学生优秀作文》、《作文指导》、《作文大全》《百家作文指导》、《作文辅导》、《小学一流作文》、《小学生百篇作文题选》、《作文辞典》、《作文技巧千百例》、《小学生作文》、《怎样写

作文》、《怎样写日记》、《小学生作文精选》、《作文一百篇》、《作文二百篇》、《小学生十五种文体》、《教你写作文》 捷径2:给提纲填空

捷径3:让家长辅导

捷径4:利用多媒体教室

第二节 写作动力的培养

• 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表达的欲望

• 其一,作文很有趣,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其二,作文很有用,要让学生用好作文

• 1、倡导情趣作文

• 2、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 3、让作文满足交际需求

•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我们不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可达到的最终目的,相反,有意识地使一个人不论是写还是说的方面做到语言的规范化,那就给了他一种能够支配自己命运的、没有任何技巧可以与之伦比的力量。”

• (1)自我倾吐

• (2)自我应用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用

• 魏书生的做法

• 4、先放后收

• 二、教文和育人相统一

• 1、假话套话流行

• 2、缺乏求实精神和踏实作风

• 3、思想庸俗

• (二)把教作文和教做人统一起来

• 韩愈《答李翊书》: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华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 魏书生老师的做法:

• 1、育人寓于写日记之中

• 写两个“自我”的日记。《两个戴明峰》、《两个周继明》 • 有时请学生写《我心中公与私的对话》、《勤与懒的对话》、《善良与邪恶的对话》、《我心中的天平》、《我心中上帝与魔鬼的斗争》

• 自我与别人的关系。《尊人者人尊之》、《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记长不记短》、《记恩不记仇》、《隐恶扬善》、《为别人吃亏是福》、《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责己严,责人宽》

• 教育学生爱自己的母亲。《妈妈笑了》、《我为母亲做了什么》、《替母亲分忧解愁》

•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让学生写《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上的变化》、《我心中的共产主义》、《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我为祖国做了什么》、《替祖国母亲分忧解愁》、《谈责任感》。 • 2、育人寓于作文之中

• 学生看问题常常是一点论,要么全好,要么全坏。于是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得与失》。

• 每年都让学生写《谈过犹不及》、《谈适度》

•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实际出发》、《再谈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不做风派》、《不看别人脸色,要服从真理》。

• 为了让学生认识做实事的重要性。《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干实事,心里才踏实》、《做一件好事胜过喊一百句口号》、《做实干家,不做空想家》

• 赞美身边的人和事。《炉长》、《我们的班长》、《替班长分忧解愁》。《售货员的笑容》、《三伏天的炼钢工人》、《雪夜哨兵》。

第三节 写作能力体系及其训练

• 一、写作能力的构成

• 基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

• 专门能力: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

• 二、写作基本能力及其训练

• (一)观察力

• 1、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 所谓观察的条理性,就是指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 2、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 所谓观察的敏锐性,就是洞幽析微,善于观察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

或容易被忽略的那些东西。

•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 所谓观察的精确性,就是观察得仔细确切,不遗漏,不歪曲。 • 4、培养观察的主动性

• (二)思维力

• 思维力指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对事物获得本质认识的能力。写作通常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认识融入写作中。

• 写作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归纳思维训练、演绎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顿悟思维训练等。

• 1、发散思维训练

• 发散思维: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

• 东施效颦的故事

• 世界球王贝利的故事

• 2、辐合思维训练

• 将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信息加以改组,从多种多样的观点、意见、方案中选择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佳答案。

• (1)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 (2)人无完人,不能只看一面

• (3)见人有难,不能袖手旁观

• (4)对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 (5)学习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 “28响”之迷

第三节 写作能力体系及其训练

• 一、写作能力的构成

• 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

• 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

二、写作专门能力的训练

• (一)审题能力的培养

• 1、初高中生审题能力的特征

• 2、审题能力的训练

• (1)帮助学生明确审题的要求

• 审题四“明确”:明确体裁、明确题材,明确人称,明确行文要求。 • (2)教给学生审准题眼的方法

• 判断分析法

• 位置确定法

• (3)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题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 (4)训练从材料中正确提炼观点的能力

• ①摘录关键词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水 灵动 聪慧

• 山 沉稳 敦厚

• ②题目的限制性和题目的启发性

• ③类比填充

• 据传,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股灵泉,能神奇地治好各种疾病。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但穿着考究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当地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伶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一条新腿吗?”退伍军人转过身对他们说:“不,我知道我的那条腿永远也不可能再拥有了,我只想告诉上帝,没有一条腿后,我的日子仍然充满了生机。”的确,人的一生总会失去许多,但同时也会拥有许多;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而失去呢?面对失去的事实,你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 A.退伍军人失去一条腿,日子仍然充满生机

• 我(他,她)如果失去健康(友谊、亲情等),生活也应该充满阳光

• B.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失去许多也不能悲观沮丧

• (二)立意能力的培养

• 1、引导学生表现真性情

• 李贽:“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方卫平)

• 2、讲清立意的要求

• (1)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立意方法、立意能力低下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表达一种观点、一种见解、一种思想或者说抒发一种感情,这种观点、思想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 (2)讲清立意的要求

• 立意有一般要求和高层次要求。

• 一般要求:正确;鲜明;集中

• 高层次要求:高、新、巧

• 3、采用多种方法训练立意能力

• (1)浓缩法。

• (2)多角度求异法

• 东施效颦的故事

• (3)比较法

• “28响”之迷

• (4)逆向求异法

•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 (三)选材能力的培养

• 1、培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 劳斯托夫已经完全忘记了捷尼索夫,他不愿任何人占他的先,抛下皮外衣,踮着脚跑过那个暗黑的大舞厅,一切照旧:有原先的几张老牌桌,有原先的带罩子的灯架;但是什么人已经看见那个小主人,他还未到客厅,一种东西就像一股旋风一般从一道旁门飞出,开始拥抱他,吻他。一个又一个同样的生物从第二个和第三个门口跳出来;更多的拥抱,更多的吻,更多的叫喊,和欢喜的眼泪。他分辨不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纳塔莎,哪个是别加了。人人在同时又叫喊,又说话,又吻他。……

• ……

• 桑尼亚、纳塔莎、别加、安娜、米哈伊罗夫娜、菲拉、老伯爵都来搂抱他,男女家奴们都叫着、嘔着、啊着,聚在客厅里。 • 别加抱着他的腿不断地喊道:“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 心理学实验

• 作文素描训练

• (2)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

• (3)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 赞可夫 “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

个十分惊人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这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许多谜。跨出第一步吧……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

• “在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们。为了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这对篝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有所不同的时候。

• “这就是获得独创性的方法,

• “并且,他还告诉我这样的真理:全世界没有两粒砂、两个苍蝇、两只手或两只鼻子是绝对相同的,所以他一定要我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并和同种类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有所不同。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店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店和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的手法描绘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形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

• (4)培养观察的主动性

•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 3、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

• 重庆刘淑蓉老师的作文选材“方法链”:纪实法——联想法——移植法——虚构法。

• 纪实法

• 联想法

• 移植法。“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 虚构法。

• 其一是本无现存材料可纪实、可联想、可移植,完全根据事物当前发展的趋势或以当前事理为基点,凭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写。

• 其二是有一定事实,但材料不够或情节不动人或主题不深刻,需要添枝加叶,升华主题,这时就可以虚构。

• 其三是有真人真事,但真人真事中有不理想的成分,需要保留理想的部分,去掉不理想的部分,重新合情合理地虚构一部分来充实。 • 1、初中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特征

• 其一,不知怎样谋篇布局;其二,逻辑紊乱,段落层次不清;其三,没有过渡与照应。

• 2、高中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特征

• 3、中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

• (1)强调模仿,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结构模式。

• 第一,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刘知己),“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 第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写作文,有一个从阅读向写作发展的过程,即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写作的过程。初中

一、二年级,以模仿作文为主;到初二、三年级,同样是模仿作文,却有不少创新内容。

• 第三,据申继亮的研究,凡是谋篇布局这一项目得分较高的作文,都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结构模式,显然,这是模仿的结果。

记人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身份

• 开头 外貌

• 品格

•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一

• 主体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二

•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三

• 或重复品格

• 结尾 或赞扬品格

• 或引申品格

叙事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 或交代事件背景

• 开头 或交代事件缘由

• 或交代事件时间、地点

事件开端

• 主体 事件发展

• 事件结局

• 或揭示意义

• 结尾 或事尽言止

• 或令人寻味

• (2)讲清楚过渡和照应的作用和方式

• 过渡的方式:①词语式。②句子式。包括顺向过渡和逆向过渡两类。③段落式。

• 照应的方式:

• ①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 ②内容上的前后配合。

• ③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

照应

•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一边走一边丢沙包,不小心沙包掉到了地上。我正要弯腰捡起来,忽然发现地下撒了一行白米。抬一看,前面有一位老大爷正背着米往前走,连米袋裂了也不知道。我连忙追上去从书包里拿出针线,帮老大爷把米袋缝好。老爷爷夸我是个好孩子。

• [修改稿]有一天放学回家,我一边走,一边丢着刚刚在手工课上缝好的沙包。抛着抛着,一不小心沙包掉到了地上。我正要

捡起来,忽然发现地上有一行米粒。抬头一看,原来前面有一位老大爷正背着一袋米往前走。连米袋裂了口子也不知道。哈,我的针线活功夫可派上用场了!我连忙追上去,从书包里拿出针线,帮老大爷把米袋缝好。老大爷连声夸奖我是个好孩子。

(3)讲清开头结尾的要求和方法

• 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地去寻找它。” • 开头的要求

• ①切题。

• ②新颖

• ③简洁

• ④自然

• 看见“母亲”这个名词,任何人都会激动。那心儿为温暖、爱恋和柔情所笼罩,时时想要对人讲一讲母亲的慈爱,她的养育的恩情。然而“母亲”这一词对于我,却是联系着悲痛和哀愁,每当想到它,便感到窒息的痛苦,因为我实在不能忘却我最亲爱的母亲和她的悲惨的一生。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开头的方法

• 开门见山法

• 纡徐起笔法

• 交代解释法

• 环境描写法

• 侧面落笔法

• 设问质疑法

• 先下定义法

• 抒发感情法

结尾的要求

• ①要点明题旨,不要含糊肤浅;• ②要简洁扼要,不要画蛇添足;• ③要含蓄有味,不要过于直露;• ④要新颖独到,不要落入俗套结尾的方法

• 显志点题法

• 希望召唤法

• 警句哲理法

• 归纳总结法

• 议论发问法

• 意尽言止法

• 余音绕梁法

第一章第三节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三)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 1、汉语字词的具象性

⏹ 2、汉语语法的“人治”性 王力:西方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顶 峰 飘 红 旗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 3、汉语交际的整体思维 中国人:“毕业班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美国人:“毕业班的汤姆在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自主学习 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

⏹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

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二章 语文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自学)

●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哲学思想、教学论、心理学、语文学为理论基础,针对具体教学对象,预先对语文教学系统各要素——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方式、教学环境等作合理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1)认知目标

● 知识 领会

● 分析 综合 运用 评价

(2)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

● 接受

● 反应

● 价值判断

● 组织

● 个性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知觉;

● 准备;

● 有指导的反应;

● 机械练习;

● 复杂的外显反应;

● 适应;

● 创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 态度

● 动作技能

● 言语信息

● 智力技能

● 认知策略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要求

● 1、依纲缘本,确定教学目标

● 语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2、要求:简明+清晰

● 简明

● 陆继椿 “一课一得,得得相联”

● 清晰

《狼和鹿》的第一条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注意„葱、染、凯、捕‟的正确书写。学会多音字„泊、提、倒‟的不同读音及意思,理解„毒手、消退、暗算、祸首、功臣‟这些词语在课文里的意思

把目标告诉学生

● 魏书生的做法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ABCD表述法)

● 1、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注意与“教学要求”的区别

“教学要求”如:

“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深入思考”、

“结合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2、B即Behavior,意为“行为”

● 结果性目标陈述

●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3、C即Condition,意为“条件”

● “借助汉语拼音……”,“结合上下文……”,“在45分钟内能……”,“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课堂讨论时,能……”等等

4、D即Degree,意为“程度”

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 叙顺序及语言特点。

● (A) (C) ( D ) ( B ) 每个学生都要能用三种以上不同的开头结尾法根据提供的一则材料写记叙文。

● (A) (D) (C) (B)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其主要内容。

二、组织语文教学内容

●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内容

● 1、教语文还是“教课文”?

●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园 !

2、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

(1)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指向:言语形式

● (2)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抓住三个基本点

语言训练点

● 《伯牙绝弦》

● 峨峨;两个“善”

● 具有隐含意义的词语:绝、高山、流水

● 疑难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能力培养点

● 贾志敏《卖鱼的人》

●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

方法习得点

● “抓住关键信息理解内容”

● 王崧舟《与象共舞》 “没有距离”

● 薛法根《和时间赛跑》

第三章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 凯洛夫教学结构模式 红领巾教学法 新时期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探索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凯洛夫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红领巾教学法

⏹ 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当时在该校指导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教授也应邀参加。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的一

段。

⏹ 北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依据普希金的意见对《红领巾》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5月27日在北师大女附中再次试教。试教共用了四节课,

第一节介绍课文来源,学生讲述故事,教师补充;第二节范读全文,分析课文,学生划出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上列出人物性格表;第三节划分段落,写段落大意;第四节讲写作技巧,文体特点,学生朗读。四节课每节都是由学生先讲,再由教师引导、启发,最后概括总结,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红领巾教学模式

⏹ 7月,《人民教育》发表了叶苍岑教授的《从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普希金的意见和中文系学生试教的经过和体会。

⏹ 在“五个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范读,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

新时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 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 洪镇涛:五环节教学法

六部课堂教学法

⏹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 ⏹ ⏹ ⏹ ⏹

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

⏹ 三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四式:教读式、自读式、复读式、练习式 ⏹

第四章 阅读教学

提问的“四度”

⏹ 1、难度 2、精度 3、角度 钱梦龙讲“孀”字 4、坡度

坡度

⏹ 《祝福》

阅读教学

⏹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

一、阅读的性质 ⏹

⏹ 《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

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

⏹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构成: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

力、评价能力。

⏹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欣赏能力 4、评价能力 (二)教给阅读方法 三)培养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读书动笔的习惯 3、看“前言”、“目录”、“阅读提示”的习惯 4、踏踏实实完成练习的习惯 (四)培养阅读的兴趣

第五节 阅读技巧教学

• 朗读教学

•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 1、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 • 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3、朗读可以丰富语言仓库。

二、朗读训练的内容

• (一)重音

• 1、重音的类别

• (1)习惯重音

• 如:

• 孩子 姑娘 学生 打扮 小鸟 子弹 大车 一家子 茉莉花 • 艺术品 刹那间 岂有此理

• 习惯重音比较简单,大多不需要具体分析和改变,但有时候也要注意随着词义的变化而改变。如:

• 大意 人家 对头 大姑娘

• (2)语意重音:语意重音就是依据某句话本身的含义所确定的重音。

• 例:我知道他会唱歌。

• (3)感情重音:为了表现心理状态、表达感情的重音就叫感情重音。如:

• 真没想到啊,他怎么会这样呢?

• 别做梦了,同志!

• 2、重音的位置

• (1)并列性重音

•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 • (2)对比性重音

• 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 (3)呼应性重音

•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4)递进性重音

•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 (5)转折性重音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6)强调性重音

• 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 (7)比喻性重音

• 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呢,早就像开了无数的小沟……那些苍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

• (8)拟声性重音

•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 (9)肯定性重音

•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 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 (10)反义性重音

•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

• 3、重音的读法

• (1)强中加强法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 • (2)低中渐高法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3)快中显慢法

• 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头,向周爷爷默哀。

• (4)实中转虚法

•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 (5)连中有停法

•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二)停连

• 1、停连的重要性

•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 首先,从生理上来讲,由人的呼吸量决定,不可能一口气把一篇作品读完,总有换气的时候,还要对气息进行调节。因此,需要停连。 • 其次,是为了表达意思和情感的需要。

• 2、停顿的类别

• (1)结构停顿

• 第一,在通篇的大结构中,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在总题与分题之间,都需要停顿,这种停顿大都较长;

• 第二,在一句话的小结构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之间的关联,有的时候比较紧密,有的比较疏远,凡是关联较为疏远的地方大都需要停顿,词组之间即使关联较紧密也可稍作停顿,但却极短。 • 第三,标点符号大都需要停顿,停顿的长短一般是:顿号<逗号<

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句号

• 例:请你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还是快一点离开我吧。你只要想想这些死了的人就该胆寒了。

• (2)语意停顿

•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

• 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 (3)心理停顿

• ①她什么时候来过?

• 昨天,——不,让我想想,——好象是前天。

• ②这件事费了那么大周转,难道说就这么算了?难道说——好吧,算了就算了吧!

• ③我说的这事,你可别告诉别人,听说他——(忽然门一响,作较长停顿,一看是风,没人进来,接着又讲)另有所爱了! • 《动物世界》

• 在冰冷的北极

• 《有的人》

•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

• 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3、连贯

•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她讪讪地缩了缩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 • (三)语调

• 1、高升调:先低后高,语气上扬,一般表示兴奋、惊喜,探寻、疑难、热情、鼓动、号召和语意未完的感情。

• 奋斗吧,成才的路就在你的脚下!

• 怎么?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家呀!

• 2、降抑调:先高后低,语气肯定,一般表示冷静、自信、坚定和话语结束的意味。如:

• 他认准了一条路,就要走到底。

• 3、曲折调:这种语调的开头和结尾都比较低,中间升高,整个句子的语调曲折变化,一般表示意在言外、语意委婉、怀疑讽刺、一语双关等意味,感情比较复杂。

• 婚姻“自主”么?不见得。现在,有些年轻人很希望父母“包办”婚姻。 • 混?不错,这个字很传神,很有时代特征。

• 这个难题,有个人可以帮你解决。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4、平直调: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适于庄重、平静地表述语意,也用来表示哀伤、冷淡和厌恶的情绪。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5、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 (四)语速

• 根据文章表达感情的不同,对语速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表达深沉

的感情,语速应适当放慢。如: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与舒缓相对的是急促。如下面这段,表达沉痛、愤激的心情,就应该读得急促一点:

•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 在递进关系的排比句中,也适宜采用这种急促的读法。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都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

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宜快速朗读。

•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滟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 寻梦?撑一支长篙,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满载一船星辉,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 •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五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 一、写作教学的理念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作了如下建议: •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

•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 写作的性质

•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 2、写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 3、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 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 1、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3、提倡自由表达、个性化写作。

• 4、主张真实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二、写作教学的目标

•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目标:

•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 普通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目标:

•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

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三、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 一、现状素描:学生作文不容乐观

• (一)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二)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假话、套话很常见

• “现在的小学生作文,都是说真话来(入学),说假话走(毕业)。” • 《我的妈妈》

• 《美丽的松花江》

(三)作文形式和语言表达存在着较多问题

• 语言是一种艺术, 而教师便天天和这门艺术打交道的人。吕叔湘先生又曾经指出: “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艺术。”由此看来语文课堂中的语言便是一种艺术中的艺术了。如何才能将这门艺

术中的艺术精彩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堂上将姿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紧密的结合起来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语文学科是一门相当注重的情感交流的学科,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对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同时更重要是懂得使用精彩、生动的有声语言提高课程的效率,比如:幽默诙谐的语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让适当姿体语言在适当的时候来辅助有声语言,可以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二、理性反思:作文教学为何成为“老大难”

• (一)作文学习比口语习得难得多

• 学习机制上的差异

•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 学习途径上的差异

• 语言要求上的差异

• 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

(二)写作教学观念的错位

• “真写”与“假写”的错位

• “习作”和“发表”的错位

(三)作文教学“怎么教”:问题重重

• 1、作文命题存在问题 中国的作文题目:旧——《一个最熟悉的人》《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爸爸妈妈》《向大家介绍我》《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 新——《 生活如歌 》《给刘翔哥哥的一封信 》《跳动的音乐 》

《地震 《阳光总在风雨后 》《虚伪》《我的老师》《新学期的打算》

• 美国的作文题目:“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写一份报告)

2、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3、作文批改存在问题

• (1)无的放矢

• (2)偏否定化

(3)格式化或雷同化

(4)复杂化或简单化

• (5)不够规范

• A.“动作神态写的不错”“心里活动描写少了些”“过度自然”(错字) • B.“与本篇习作的联系不大,可以不写。”“你善于流露自己的真感,这更为你的习作增添了灵性。”(用词不当)

4、作文教学试图走捷径

• 捷径1:背范文

• 《小学生优秀作文》、《作文指导》、《作文大全》《百家作文指导》、《作文辅导》、《小学一流作文》、《小学生百篇作文题选》、《作文辞典》、《作文技巧千百例》、《小学生作文》、《怎样写

作文》、《怎样写日记》、《小学生作文精选》、《作文一百篇》、《作文二百篇》、《小学生十五种文体》、《教你写作文》 捷径2:给提纲填空

捷径3:让家长辅导

捷径4:利用多媒体教室

第二节 写作动力的培养

• 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表达的欲望

• 其一,作文很有趣,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其二,作文很有用,要让学生用好作文

• 1、倡导情趣作文

• 2、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 3、让作文满足交际需求

•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我们不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可达到的最终目的,相反,有意识地使一个人不论是写还是说的方面做到语言的规范化,那就给了他一种能够支配自己命运的、没有任何技巧可以与之伦比的力量。”

• (1)自我倾吐

• (2)自我应用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用

• 魏书生的做法

• 4、先放后收

• 二、教文和育人相统一

• 1、假话套话流行

• 2、缺乏求实精神和踏实作风

• 3、思想庸俗

• (二)把教作文和教做人统一起来

• 韩愈《答李翊书》: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华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 魏书生老师的做法:

• 1、育人寓于写日记之中

• 写两个“自我”的日记。《两个戴明峰》、《两个周继明》 • 有时请学生写《我心中公与私的对话》、《勤与懒的对话》、《善良与邪恶的对话》、《我心中的天平》、《我心中上帝与魔鬼的斗争》

• 自我与别人的关系。《尊人者人尊之》、《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记长不记短》、《记恩不记仇》、《隐恶扬善》、《为别人吃亏是福》、《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责己严,责人宽》

• 教育学生爱自己的母亲。《妈妈笑了》、《我为母亲做了什么》、《替母亲分忧解愁》

•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让学生写《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上的变化》、《我心中的共产主义》、《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我为祖国做了什么》、《替祖国母亲分忧解愁》、《谈责任感》。 • 2、育人寓于作文之中

• 学生看问题常常是一点论,要么全好,要么全坏。于是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得与失》。

• 每年都让学生写《谈过犹不及》、《谈适度》

•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实际出发》、《再谈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不做风派》、《不看别人脸色,要服从真理》。

• 为了让学生认识做实事的重要性。《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干实事,心里才踏实》、《做一件好事胜过喊一百句口号》、《做实干家,不做空想家》

• 赞美身边的人和事。《炉长》、《我们的班长》、《替班长分忧解愁》。《售货员的笑容》、《三伏天的炼钢工人》、《雪夜哨兵》。

第三节 写作能力体系及其训练

• 一、写作能力的构成

• 基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

• 专门能力: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

• 二、写作基本能力及其训练

• (一)观察力

• 1、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 所谓观察的条理性,就是指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 2、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 所谓观察的敏锐性,就是洞幽析微,善于观察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

或容易被忽略的那些东西。

•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 所谓观察的精确性,就是观察得仔细确切,不遗漏,不歪曲。 • 4、培养观察的主动性

• (二)思维力

• 思维力指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对事物获得本质认识的能力。写作通常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认识融入写作中。

• 写作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归纳思维训练、演绎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顿悟思维训练等。

• 1、发散思维训练

• 发散思维: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

• 东施效颦的故事

• 世界球王贝利的故事

• 2、辐合思维训练

• 将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信息加以改组,从多种多样的观点、意见、方案中选择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佳答案。

• (1)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 (2)人无完人,不能只看一面

• (3)见人有难,不能袖手旁观

• (4)对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 (5)学习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 “28响”之迷

第三节 写作能力体系及其训练

• 一、写作能力的构成

• 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

• 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

二、写作专门能力的训练

• (一)审题能力的培养

• 1、初高中生审题能力的特征

• 2、审题能力的训练

• (1)帮助学生明确审题的要求

• 审题四“明确”:明确体裁、明确题材,明确人称,明确行文要求。 • (2)教给学生审准题眼的方法

• 判断分析法

• 位置确定法

• (3)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题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 (4)训练从材料中正确提炼观点的能力

• ①摘录关键词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水 灵动 聪慧

• 山 沉稳 敦厚

• ②题目的限制性和题目的启发性

• ③类比填充

• 据传,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股灵泉,能神奇地治好各种疾病。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但穿着考究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当地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伶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一条新腿吗?”退伍军人转过身对他们说:“不,我知道我的那条腿永远也不可能再拥有了,我只想告诉上帝,没有一条腿后,我的日子仍然充满了生机。”的确,人的一生总会失去许多,但同时也会拥有许多;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而失去呢?面对失去的事实,你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 A.退伍军人失去一条腿,日子仍然充满生机

• 我(他,她)如果失去健康(友谊、亲情等),生活也应该充满阳光

• B.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失去许多也不能悲观沮丧

• (二)立意能力的培养

• 1、引导学生表现真性情

• 李贽:“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方卫平)

• 2、讲清立意的要求

• (1)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立意方法、立意能力低下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表达一种观点、一种见解、一种思想或者说抒发一种感情,这种观点、思想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 (2)讲清立意的要求

• 立意有一般要求和高层次要求。

• 一般要求:正确;鲜明;集中

• 高层次要求:高、新、巧

• 3、采用多种方法训练立意能力

• (1)浓缩法。

• (2)多角度求异法

• 东施效颦的故事

• (3)比较法

• “28响”之迷

• (4)逆向求异法

•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 (三)选材能力的培养

• 1、培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 劳斯托夫已经完全忘记了捷尼索夫,他不愿任何人占他的先,抛下皮外衣,踮着脚跑过那个暗黑的大舞厅,一切照旧:有原先的几张老牌桌,有原先的带罩子的灯架;但是什么人已经看见那个小主人,他还未到客厅,一种东西就像一股旋风一般从一道旁门飞出,开始拥抱他,吻他。一个又一个同样的生物从第二个和第三个门口跳出来;更多的拥抱,更多的吻,更多的叫喊,和欢喜的眼泪。他分辨不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纳塔莎,哪个是别加了。人人在同时又叫喊,又说话,又吻他。……

• ……

• 桑尼亚、纳塔莎、别加、安娜、米哈伊罗夫娜、菲拉、老伯爵都来搂抱他,男女家奴们都叫着、嘔着、啊着,聚在客厅里。 • 别加抱着他的腿不断地喊道:“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 心理学实验

• 作文素描训练

• (2)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

• (3)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 赞可夫 “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

个十分惊人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这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许多谜。跨出第一步吧……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

• “在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们。为了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这对篝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有所不同的时候。

• “这就是获得独创性的方法,

• “并且,他还告诉我这样的真理:全世界没有两粒砂、两个苍蝇、两只手或两只鼻子是绝对相同的,所以他一定要我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并和同种类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有所不同。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店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店和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的手法描绘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形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

• (4)培养观察的主动性

•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 3、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

• 重庆刘淑蓉老师的作文选材“方法链”:纪实法——联想法——移植法——虚构法。

• 纪实法

• 联想法

• 移植法。“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 虚构法。

• 其一是本无现存材料可纪实、可联想、可移植,完全根据事物当前发展的趋势或以当前事理为基点,凭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写。

• 其二是有一定事实,但材料不够或情节不动人或主题不深刻,需要添枝加叶,升华主题,这时就可以虚构。

• 其三是有真人真事,但真人真事中有不理想的成分,需要保留理想的部分,去掉不理想的部分,重新合情合理地虚构一部分来充实。 • 1、初中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特征

• 其一,不知怎样谋篇布局;其二,逻辑紊乱,段落层次不清;其三,没有过渡与照应。

• 2、高中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特征

• 3、中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

• (1)强调模仿,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结构模式。

• 第一,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刘知己),“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 第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写作文,有一个从阅读向写作发展的过程,即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写作的过程。初中

一、二年级,以模仿作文为主;到初二、三年级,同样是模仿作文,却有不少创新内容。

• 第三,据申继亮的研究,凡是谋篇布局这一项目得分较高的作文,都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结构模式,显然,这是模仿的结果。

记人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身份

• 开头 外貌

• 品格

•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一

• 主体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二

• 照应品格典型言行三

• 或重复品格

• 结尾 或赞扬品格

• 或引申品格

叙事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 或交代事件背景

• 开头 或交代事件缘由

• 或交代事件时间、地点

事件开端

• 主体 事件发展

• 事件结局

• 或揭示意义

• 结尾 或事尽言止

• 或令人寻味

• (2)讲清楚过渡和照应的作用和方式

• 过渡的方式:①词语式。②句子式。包括顺向过渡和逆向过渡两类。③段落式。

• 照应的方式:

• ①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 ②内容上的前后配合。

• ③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

照应

•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一边走一边丢沙包,不小心沙包掉到了地上。我正要弯腰捡起来,忽然发现地下撒了一行白米。抬一看,前面有一位老大爷正背着米往前走,连米袋裂了也不知道。我连忙追上去从书包里拿出针线,帮老大爷把米袋缝好。老爷爷夸我是个好孩子。

• [修改稿]有一天放学回家,我一边走,一边丢着刚刚在手工课上缝好的沙包。抛着抛着,一不小心沙包掉到了地上。我正要

捡起来,忽然发现地上有一行米粒。抬头一看,原来前面有一位老大爷正背着一袋米往前走。连米袋裂了口子也不知道。哈,我的针线活功夫可派上用场了!我连忙追上去,从书包里拿出针线,帮老大爷把米袋缝好。老大爷连声夸奖我是个好孩子。

(3)讲清开头结尾的要求和方法

• 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地去寻找它。” • 开头的要求

• ①切题。

• ②新颖

• ③简洁

• ④自然

• 看见“母亲”这个名词,任何人都会激动。那心儿为温暖、爱恋和柔情所笼罩,时时想要对人讲一讲母亲的慈爱,她的养育的恩情。然而“母亲”这一词对于我,却是联系着悲痛和哀愁,每当想到它,便感到窒息的痛苦,因为我实在不能忘却我最亲爱的母亲和她的悲惨的一生。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开头的方法

• 开门见山法

• 纡徐起笔法

• 交代解释法

• 环境描写法

• 侧面落笔法

• 设问质疑法

• 先下定义法

• 抒发感情法

结尾的要求

• ①要点明题旨,不要含糊肤浅;• ②要简洁扼要,不要画蛇添足;• ③要含蓄有味,不要过于直露;• ④要新颖独到,不要落入俗套结尾的方法

• 显志点题法

• 希望召唤法

• 警句哲理法

• 归纳总结法

• 议论发问法

• 意尽言止法

• 余音绕梁法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堂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科研课题分类研究选题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科研课题分类研究选题 (试行稿) 科研课题分类研究选题(试行稿)是以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的,各类又包含若干细目.这个分类选题仅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各学会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参照本分类,自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各地注意收集"试行稿"的修订意见, ...

  • 全国教育类报刊分类目录
  • 全国教育类报刊分类 一.综合类 (一)国家级(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邮发代号 报刊名称 刊 期 省 份 种 类 1- 10 中国教育报 日报 北京 报纸 1-192 中国教师报 周报 北京 报纸 2- 5 人民教育 半月刊 北京 杂志 2-256 教学与研究 月刊 2-277 教育研究 月刊 2-9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初中英语"问题诊断课"实验研究 初中英语交际互动反馈式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教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行动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 ...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MA 教育理论 MA1 教育研究 MA11 教育改革(教材改革及分析) MA111 教学计划 MA112 课程标准 ·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的框架设想>的思考/李世杰.候万胜.吴卫国//<中学教研(数学)>2003.3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