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幽默的能力跟什么有关?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缺乏幽默感,成了许多人的共识,对此我向来不甚赞同。在欧风美雨浸染前,中国人的性格的确是内敛的,甚至是闭塞的,但在文化体系内部来观察,国人早就养成了一套能自洽的幽默的法道。

在林语堂巧妙地将文言文里的“幽默”与西文humor结合前,“幽默”另有所指,源出屈原《九章·怀沙》所言“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林语堂显然是采用了音译法,但也不能说其不形象贴切,这两个字确有诙谐圆润之功效,让人看到humor便能自然联想到古人的“笑话”。

但在古代瀚如烟海的典籍里,留给笑声的空间近乎逼仄,几乎没有哪位知名学者愿意为此话题专门著述,甚至做一文章。正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爱“笑”,便容易留下中国读书人不苟言笑甚至呆滞木讷的印象。其实,孔老夫子的幽默水平一点不亚于西方人文滥觞时期的古希腊圣贤们,“孔子曾经被人描述成一个道貌岸然、规行矩步的学究,其实,他根本不是那种人”(林语堂语),只是后世的徒子徒孙们不对用政治权力和知识权力来异化夫子,让他的影响愈发面目可憎起来。

而读书人不爱谈笑话,的确是个传统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千年来的小农经济让人的思维局限在田间垄上,对渺远的问题缺乏想象力,直到明代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后,笑话才从纯粹的街谈巷议变成了一些有奇情幽趣的读书人的另类选择。

尽管如此,读书人对待幽默的态度,依有圣贤要求的“过犹不及”的心态。周作人在《苦茶庵笑话选》里,游走在幽默形态的“驳正”与“俗说”之间,仍在试图寻觅一个中庸平衡的姿态,其中的节制意味不言而喻。

而西方现代文化里,对幽默并无节制的要求,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放浪形骸。这大概是和其生成便与市民社会的发展有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和拉伯雷就在借助戏谑的骑士和夸张的巨人形象来表达幽默、讽刺的效果了。西方人的幽默感似乎是天生的,这或许源自其文化基因,毕竟从源头上看,他们就是推崇个人主义和民间力量的。

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西方人的幽默几乎皆由民间社会来展现,现代性诞生后,这个自下而上的幽默生态蔓延到了整个阶层,并被上流社会、知识阶层所容纳,最终登堂入室,既是下里巴人,又是阳春白雪。而在同时期的中国,似乎只能从《笑林广记》这样来自民间的作品里,窥见一点当时的民风民俗。

《笑林广记》的文学格调不高,自其诞生之初便不为庙堂之上的文人雅士所不喜。从章节上看,“一古艳(官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便知其讽刺对象多为迂腐的读书人、穷人、地位低贱的人、文化边缘人等。

不管今日学者如何为《笑林广记》的文学史地位称颂,也不能改变它是一部以低俗笑话、荤段子居多的文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料”,但谈不上多有深意。这是为何?

因为《笑林广记》一类的作品,本来就不是给上流社会阅读的,而是供民间百姓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的。不难想象,在沉重的农业劳动和劳累的商贩活动中,有这样的生活佐料是多么重要,这让生活不再乏味,也正是有它,更多历史上无法留名的小人物也进入后世的视野,尽管其往往是可笑乃至拙劣的。

而在今日,能展现幽默,则已成了个人魅力的体现,所谓“有趣”,背后乃“有料”,如果没有智慧光芒的闪现,幽默便会流于低俗,插科打诨只是技巧,而体谅他人、自嘲的胸襟却是根本。恰如林语堂所言,“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我一直相信,创造幽默的能力,大抵是跟一个人的情商、度量乃至智商有关的,在化解尴尬、圆润理事的技巧里,幽默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这是社交中的润滑剂,是独处自居时的调味酱,甚至是折射复杂人性的照妖镜。

文/黄帅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缺乏幽默感,成了许多人的共识,对此我向来不甚赞同。在欧风美雨浸染前,中国人的性格的确是内敛的,甚至是闭塞的,但在文化体系内部来观察,国人早就养成了一套能自洽的幽默的法道。

在林语堂巧妙地将文言文里的“幽默”与西文humor结合前,“幽默”另有所指,源出屈原《九章·怀沙》所言“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林语堂显然是采用了音译法,但也不能说其不形象贴切,这两个字确有诙谐圆润之功效,让人看到humor便能自然联想到古人的“笑话”。

但在古代瀚如烟海的典籍里,留给笑声的空间近乎逼仄,几乎没有哪位知名学者愿意为此话题专门著述,甚至做一文章。正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爱“笑”,便容易留下中国读书人不苟言笑甚至呆滞木讷的印象。其实,孔老夫子的幽默水平一点不亚于西方人文滥觞时期的古希腊圣贤们,“孔子曾经被人描述成一个道貌岸然、规行矩步的学究,其实,他根本不是那种人”(林语堂语),只是后世的徒子徒孙们不对用政治权力和知识权力来异化夫子,让他的影响愈发面目可憎起来。

而读书人不爱谈笑话,的确是个传统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千年来的小农经济让人的思维局限在田间垄上,对渺远的问题缺乏想象力,直到明代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后,笑话才从纯粹的街谈巷议变成了一些有奇情幽趣的读书人的另类选择。

尽管如此,读书人对待幽默的态度,依有圣贤要求的“过犹不及”的心态。周作人在《苦茶庵笑话选》里,游走在幽默形态的“驳正”与“俗说”之间,仍在试图寻觅一个中庸平衡的姿态,其中的节制意味不言而喻。

而西方现代文化里,对幽默并无节制的要求,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放浪形骸。这大概是和其生成便与市民社会的发展有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和拉伯雷就在借助戏谑的骑士和夸张的巨人形象来表达幽默、讽刺的效果了。西方人的幽默感似乎是天生的,这或许源自其文化基因,毕竟从源头上看,他们就是推崇个人主义和民间力量的。

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西方人的幽默几乎皆由民间社会来展现,现代性诞生后,这个自下而上的幽默生态蔓延到了整个阶层,并被上流社会、知识阶层所容纳,最终登堂入室,既是下里巴人,又是阳春白雪。而在同时期的中国,似乎只能从《笑林广记》这样来自民间的作品里,窥见一点当时的民风民俗。

《笑林广记》的文学格调不高,自其诞生之初便不为庙堂之上的文人雅士所不喜。从章节上看,“一古艳(官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便知其讽刺对象多为迂腐的读书人、穷人、地位低贱的人、文化边缘人等。

不管今日学者如何为《笑林广记》的文学史地位称颂,也不能改变它是一部以低俗笑话、荤段子居多的文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料”,但谈不上多有深意。这是为何?

因为《笑林广记》一类的作品,本来就不是给上流社会阅读的,而是供民间百姓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的。不难想象,在沉重的农业劳动和劳累的商贩活动中,有这样的生活佐料是多么重要,这让生活不再乏味,也正是有它,更多历史上无法留名的小人物也进入后世的视野,尽管其往往是可笑乃至拙劣的。

而在今日,能展现幽默,则已成了个人魅力的体现,所谓“有趣”,背后乃“有料”,如果没有智慧光芒的闪现,幽默便会流于低俗,插科打诨只是技巧,而体谅他人、自嘲的胸襟却是根本。恰如林语堂所言,“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我一直相信,创造幽默的能力,大抵是跟一个人的情商、度量乃至智商有关的,在化解尴尬、圆润理事的技巧里,幽默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这是社交中的润滑剂,是独处自居时的调味酱,甚至是折射复杂人性的照妖镜。

文/黄帅


相关内容

  •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1~3
  •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笔记:(简介) 1.解读比信息更重要--ABC理论 2.成功的特质:(1)自信--自我实现的预言(2)好奇心--提问 3.最好的学习是教 4.学期结束时,不要问知道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什么.(行动和改变更重要) 5.做减法比做加法让心灵成长更快 第二课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笔 ...

  • 让幽默走进物理课堂
  • 让幽默走进物理课堂 [摘要]教学幽默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 ...

  • 怎样培养幽默感
  • 怎样培养幽默感 有人说幽默感是天生的,一般人学不来:不过我以为,幽默感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方法得宜,工夫下的深,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手! 如何培养幽默感呢?培养幽默感最好先从笑话入门.先听别人说笑话,再广为收集笑话,当然,所收集的一定是要那些曾经使你发笑的笑话.等到收集够多了(至少百篇以上),再分类,并详 ...

  •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2011-2012(一)口语表达--幽默 0902第五小组
  • 2011年12月02日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2011_2012  第五讲口语表达--幽默 0902第五组 一,幽默的概念 1,基本定义: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2,<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 ...

  • 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幽默
  • 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幽默 内容提要:综艺节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所关注和喜爱的节目之一,同时也造就了一群活跃于电视荧屏为大家所熟知的综艺节目主持人.这些综艺节目主持人对于综艺节目中最重要的因素---幽默的把握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风格迥异,良莠不齐.这些差异体现了主持人的素质,决定了节目的效果,也影响着 ...

  • 自我实现的人的19个特征
  • 特征1.对现实的感知 这种能力被注意到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判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他们作:勾一类人,似乎能比其他人更迅速:更正确地看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他们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似乎总是比常人更高. 自我实现者可以比大多数人更轻而易举地从一般.抽象和各 ...

  • 口才修养的四要素
  •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艺术,不需要任何帮衬,可以催人泪下,可以催人奋进,是什么? 一是语言: 语言能够穿透人的心灵, 语言能让你随之而兴奋, 随之而低沉, 随之而义气勃发, 随之而消极乃至痛苦. 还有一种艺术,就是音乐,它同样也不需要任何帮衬,它同样可以用声音让你的情绪随之而 波动. 当语言和音乐组合到 ...

  • 著名教师谈语文(张悦群)
  • 著名教师谈语文(张悦群) 2012-11-9 浏览() [大 中 小] http://zxyw.jssjys.com/Html/Article/601/ 编辑:张悦群 孙绍振 林可夫 潘新和 陈日亮 俞发亮 王立根 [ 转引自:新课程教学网 ] 孙绍振谈语文 ●苏俄式的语文课本,以语言与文学分成两门 ...

  •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阅读答案
  •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闻先生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