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观察”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新语文读本教材也围绕这个专题,编排了六篇课文,分别是《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拉上窗帘》和《来自橘子的创意》。这六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具体事例中的发现与启示。这些文章都与我们人教版教材的专题紧密配合,展现了我们身边许多事物的无穷奥妙,引领着我们去感受作者观察思考的过程和了解所发现的神奇秘密。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 在感受作者有趣的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 分享孩子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孩子们,你们知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生:聪明、智商高、博学多才„„) 大家说的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些不是决定科学家成功的关键。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成功的事例说明,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出示课题:观察)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种下一棵“知识树”(在黑板上张贴“树干”)。让我们用智慧来浇灌这棵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努力,这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二、主题回顾

1.在课本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学生回忆,老师用课件出示四篇文章的课题。)

2.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从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以怎样的观察态度与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花钟》认真;《蜜蜂》试验;《玩出了名堂》思考;《找骆驼》细节)

3.同学们这些精彩的发言就像是在给我们的“知识树”添枝加叶,看!(师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和“果实”—课文主题。)

三、阅读概览

1. 课内的四篇文章已让我们的“知识树”绿树成荫,相信我们《新语文读本》中选取的文章更能让我们的树花繁叶茂。(课件出示其中的四篇文章标题《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生齐读课题。)

2. 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的《阅读浏览表》,小组间交流讨论,看看这些文章中,主人公是在进行怎样的观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师巡视)

阅读浏览表:题目\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螳螂》法布尔

《植物“自卫”之谜》佚名

《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编者整理

《怪物吓不了他》叶永烈

3. 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提炼出有关观察的主题词。(师生共同总结,生上讲台贴上主题词,完成知识树。)

4. 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这棵“知识树”已是枝繁叶茂了。我们来看看她结出了些什么果实吧!这里既有观察的方法,也有观察的态度。你们真是太棒了!

四、片段分享

1. 读了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文中那些特别精彩的的句子犹如一颗颗的明珠,看哪些孩子寻得的明珠最多最闪亮,请孩子们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体会,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分享你阅读时所运用的方法。

2. 生读,师指导或一起读。

3. 同学们真是有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这样的阅读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快乐,而且给你们带来了收获。

五、精彩赏析

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精彩的观察片段。

总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发现,你们不仅仅学会了观察,而且大家还集体创作了一篇生动的观察作文呢!

六、主题拓展

1.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是你推开的第一扇窗。因为观察,才能感受大自然的花香鸟语,因为观察,我们的生活才拥有七色阳光。孩子们,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写一写,然后

在班上来交流,看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

2. 小结:孩子们,有了你们的精彩表现,我们的“知识树”已是枝叶繁茂、生意盎然。我们再次来一起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挑生)

七、板书设计

观察观察方法观察态度

儿童诗五首

柯岩《钓鱼》

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

林武宪《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要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张金美《梦》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梦像一滴雨,从天上掉下来,想去捧他,他已经着地了。

梦像一阵风,从远方吹过来,想捉住他,他已经离开了。

高洪波《懒的辩护》

我最不愿意洗碗,妈妈说我手懒,我顶害怕珠算,爸爸说我心懒。

可是他们不明白,懒,是一切发明之源。为了当上发明家,我才故意这般懒。

懒得挑水的人,发明了自来水管;懒点蜡烛的人,发明了电灯电线。

懒得上楼梯的人,把电梯装进高楼;懒得扇扇子的人,叫电扇不停地旋转„„

《瞌睡虫》(台湾陈木城)

一条条瞌睡虫

徐徐缓缓慢慢爬进我的耳中 老师的声音变的朦朦胧胧, 悄悄爬上眉间额头和鼻孔, 老师请原谅我我眼皮越来越重 都爬满了瞌睡虫。

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观察”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新语文读本教材也围绕这个专题,编排了六篇课文,分别是《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拉上窗帘》和《来自橘子的创意》。这六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具体事例中的发现与启示。这些文章都与我们人教版教材的专题紧密配合,展现了我们身边许多事物的无穷奥妙,引领着我们去感受作者观察思考的过程和了解所发现的神奇秘密。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 在感受作者有趣的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 分享孩子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孩子们,你们知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生:聪明、智商高、博学多才„„) 大家说的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些不是决定科学家成功的关键。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成功的事例说明,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出示课题:观察)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种下一棵“知识树”(在黑板上张贴“树干”)。让我们用智慧来浇灌这棵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努力,这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二、主题回顾

1.在课本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学生回忆,老师用课件出示四篇文章的课题。)

2.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从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以怎样的观察态度与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花钟》认真;《蜜蜂》试验;《玩出了名堂》思考;《找骆驼》细节)

3.同学们这些精彩的发言就像是在给我们的“知识树”添枝加叶,看!(师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和“果实”—课文主题。)

三、阅读概览

1. 课内的四篇文章已让我们的“知识树”绿树成荫,相信我们《新语文读本》中选取的文章更能让我们的树花繁叶茂。(课件出示其中的四篇文章标题《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生齐读课题。)

2. 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的《阅读浏览表》,小组间交流讨论,看看这些文章中,主人公是在进行怎样的观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师巡视)

阅读浏览表:题目\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螳螂》法布尔

《植物“自卫”之谜》佚名

《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编者整理

《怪物吓不了他》叶永烈

3. 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提炼出有关观察的主题词。(师生共同总结,生上讲台贴上主题词,完成知识树。)

4. 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这棵“知识树”已是枝繁叶茂了。我们来看看她结出了些什么果实吧!这里既有观察的方法,也有观察的态度。你们真是太棒了!

四、片段分享

1. 读了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文中那些特别精彩的的句子犹如一颗颗的明珠,看哪些孩子寻得的明珠最多最闪亮,请孩子们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体会,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分享你阅读时所运用的方法。

2. 生读,师指导或一起读。

3. 同学们真是有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这样的阅读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快乐,而且给你们带来了收获。

五、精彩赏析

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精彩的观察片段。

总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发现,你们不仅仅学会了观察,而且大家还集体创作了一篇生动的观察作文呢!

六、主题拓展

1.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是你推开的第一扇窗。因为观察,才能感受大自然的花香鸟语,因为观察,我们的生活才拥有七色阳光。孩子们,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写一写,然后

在班上来交流,看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

2. 小结:孩子们,有了你们的精彩表现,我们的“知识树”已是枝叶繁茂、生意盎然。我们再次来一起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挑生)

七、板书设计

观察观察方法观察态度

儿童诗五首

柯岩《钓鱼》

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

林武宪《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要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张金美《梦》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梦像一滴雨,从天上掉下来,想去捧他,他已经着地了。

梦像一阵风,从远方吹过来,想捉住他,他已经离开了。

高洪波《懒的辩护》

我最不愿意洗碗,妈妈说我手懒,我顶害怕珠算,爸爸说我心懒。

可是他们不明白,懒,是一切发明之源。为了当上发明家,我才故意这般懒。

懒得挑水的人,发明了自来水管;懒点蜡烛的人,发明了电灯电线。

懒得上楼梯的人,把电梯装进高楼;懒得扇扇子的人,叫电扇不停地旋转„„

《瞌睡虫》(台湾陈木城)

一条条瞌睡虫

徐徐缓缓慢慢爬进我的耳中 老师的声音变的朦朦胧胧, 悄悄爬上眉间额头和鼻孔, 老师请原谅我我眼皮越来越重 都爬满了瞌睡虫。


相关内容

  • 群文阅读教案[爱]-1
  • 三年级上册的八单元教案<爱的奉献> [本组单元说明] 本单元在语文教材中选有4篇课文.这些文章围绕"爱的奉献" 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充满友爱的鼓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残疾女孩的 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的谦让与合作中获得成功:圣诞节前 夕,金吉亚给予了陌生女孩盼望已久 ...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增加阅读数量, ...

  • 我与"群文阅读"一起成长
  • 我与"群文阅读"一起成长 第二实验小学 黄小艳 群文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 ...

  •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即将群文阅读用于日常课内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 ...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8-01 新课标要求,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需要达到405万字,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 ...

  •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五单元 第一阶段 整体预习 第一课时 单元目标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目的是对第一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 ...

  • 层层推进,立体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 众所周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培养并提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实生活中,日益恶化的环境,随意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题学习第三单元拓展阅读课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通相关文章. 2. 理解文中重点段落,感受春天的美丽. 3. 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句段. 教学流程: 一. 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感受秋天,请大家拿出主体丛书,自主读一读"秋韵如诗"单 ...

  • [我们的错误]说课稿(1)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统整,群文练能 --<我们的错误>说课稿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小学 杨旭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在践行顶层设计,落实三性课堂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直躬耕于"单元统整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即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单元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