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粮库改造三年规划纲要》梳理
及核心理念
一、《智能化粮库改造三规划纲要》的梳理
1、背景
(1)中储粮智能化粮库改造工作于2011年开始试点,取得了经验,找准了问题。
(2)2013年11月开始,总公司集中推广智能化粮库建设。
(3)智能化粮库改造突破了仓储管理智能化的概念,扩展为:“支持总公司、分公司对粮库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控,实现粮库经营管理信息化”。
(4)根据粮库的性质和管理层次,智能化粮库改造的具体要求。 ①中心库(398家)全面改造;
②分库(453家)以出入库、仓储信息、数量、质量的过程管控为主;
③代储库(896家)以强化账实相符为目的。
2、指导思想
(1)智能化粮库改造的核心目标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两个确保”的保障程度。
(2)要在中储粮信息化系统的框架内进行智能化粮库改造。
(3)统一模块设计,分类实施,公开招标,标准化推广。
3、设计理念
(1)总公司: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层级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设计框架为:建成一个数据中心,研发八类应用系统,优化三大支撑体系,实现集团在线监测。总公司要建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并发展成云计算中心;研发或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八类应用系统;优化内外广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支撑集团管控,利用信息网络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
(2)粮库:管理信息化(企业资源、经营过程全覆盖),仓储智能化(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办公自动化(实现信息广泛、全面、迅速、共享),决策科学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风险提示)。
4、设计方案
(1)智能出入库系统。引入RFID、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电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库环节数量、质量数据控制信息化,形成《粮食出入仓作业单》。
(2)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手持机采集,手写板签名、视频、音频、IC 卡等手段,实现仓储保管作业流程信息化,形成“四单”。
(3)粮情监测系统。粮情监测系统采集粮温、仓温、外温、仓湿、外湿、虫害等数据,实现远程监管、粮情预警、异常空仓预
警、异常满仓预警、粮情发展趋势预测等功能,为总公司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的依据,为储粮科技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仓内真实可靠的粮情监测数据是进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空调控温的前置条件。
(4)数量监测系统。通过仓内外摄像头监测粮食动态,仓内激光测绘、雷达测绘、压力传感器结合,自动计算粮食数量。
(5)智能安防系统。通过多方位视频采集,实现关键位置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保存现场证据。
(6)集成控制平台。库区内的粮情、安防、数量监测、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设备统一接口,实现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双向数据交互。
(7)资金管理系统。
(8)智能通风系统。依托粮情远程监管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储粮通风作业自动化、远程化。
(9)智能气调系统。通过在线检测与分析,实现氮气充气、环流、补气等作业过程远程无线自动控制,达到气调杀虫、气调防虫、气调保鲜储藏自动化。
(10)智能烘干系统。
5、实施计划及进度
(1)计划
从2014 年开始到2016年底,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直属库的智能化粮库改造,并争取完成分库和代储库的建设。
(2)实施
2014年已经完成100家直属库。
二、《智能化粮库改造三规划纲要》核心理念表述
1、智能化粮库的概念
(1)核心目标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两个确保”的保障程度。
(2)业务方面由“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为全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粮库”。
(3)由仅在粮库层面实施的“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为面向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员工层面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粮库层面便于经营管理;三是总公司、分公司层面实施“人、财、物集中管控”。
2、设计理念
(1)总公司: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层级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设计框架为:建成一个数据中心,研发八类应用系统,优化三大支撑体系,实现集团在线监测。总公司要建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并发展成云计算中心;研发或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八类应用系统;优化内外广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支撑集团管控,利用信息网络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可参照中储粮九个文件汇编第100页的图)
(2)粮库:管理信息化(企业资源、经营过程全覆盖),仓储智能化(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办公自动化(实现信息广泛、全面、迅速、共享),决策科学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风险提示)。
3、在粮库层面的功能模块
(1)智能出入库系统。可考虑有选择的展示:RFID、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电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实物的图片,实现出入库环节数量、质量数据控制信息化,形成《粮食出入仓作业单》。
(2)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手持机采集,手写板签名、视频、音频、IC 卡等手段,实现仓储保管作业流程信息化,形成“四单”。
(3)粮情监测系统。粮情监测系统采集粮温、仓温、外温、仓湿、外湿、虫害等数据,实现远程监管、粮情预警、异常空仓预警、异常满仓预警、粮情发展趋势预测等功能,为总公司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的依据,为储粮科技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仓内真实可靠的粮情监测数据是进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空调控温的前置条件。
(4)数量监测系统。通过仓内外摄像头监测粮食动态,仓内激光测绘、雷达测绘、压力传感器结合,自动计算粮食数量。
(5)智能安防系统。通过多方位视频采集,实现关键位置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保存现场证据。
(6)集成控制平台。库区内的粮情、安防、数量监测、智能通
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设备统一接口,实现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双向数据交互。
(7)资金管理系统。(可链接到《关于印发总公司完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内容)
(8)智能通风系统。依托粮情远程监管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储粮通风作业自动化、远程化。
(9)智能气调系统。通过在线检测与分析,实现氮气充气、环流、补气等作业过程远程无线自动控制,达到气调杀虫、气调防虫、气调保鲜储藏自动化。
(10)智能烘干系统。
4、根据粮库的性质、管理层次、业务需要,智能化粮库改造的系统模块配置有不同的要求,按模块齐备程度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代储库以强化账实相符为目的(896家)。配备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
第二层次:分库以出入库、仓储信息、数量、质量的过程管控为主(453家)。配备智能出入库系统、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
第三层次:中心库全面改造(398家)。配备智能出入库系统、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集成控制平台。
第四层次:中心库自主提高。根据粮库所在的地域生态特征,以提高储粮品质为目的,选配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气调系统和智
能烘干系统。
5、实施计划及进度
(1)计划
从2014 年开始到2016年底,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直属库的智能化粮库改造,并争取完成分库和代储库的建设。
(2)实施
2014年已经完成100家直属库。
《智能化粮库改造三年规划纲要》梳理
及核心理念
一、《智能化粮库改造三规划纲要》的梳理
1、背景
(1)中储粮智能化粮库改造工作于2011年开始试点,取得了经验,找准了问题。
(2)2013年11月开始,总公司集中推广智能化粮库建设。
(3)智能化粮库改造突破了仓储管理智能化的概念,扩展为:“支持总公司、分公司对粮库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控,实现粮库经营管理信息化”。
(4)根据粮库的性质和管理层次,智能化粮库改造的具体要求。 ①中心库(398家)全面改造;
②分库(453家)以出入库、仓储信息、数量、质量的过程管控为主;
③代储库(896家)以强化账实相符为目的。
2、指导思想
(1)智能化粮库改造的核心目标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两个确保”的保障程度。
(2)要在中储粮信息化系统的框架内进行智能化粮库改造。
(3)统一模块设计,分类实施,公开招标,标准化推广。
3、设计理念
(1)总公司: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层级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设计框架为:建成一个数据中心,研发八类应用系统,优化三大支撑体系,实现集团在线监测。总公司要建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并发展成云计算中心;研发或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八类应用系统;优化内外广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支撑集团管控,利用信息网络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
(2)粮库:管理信息化(企业资源、经营过程全覆盖),仓储智能化(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办公自动化(实现信息广泛、全面、迅速、共享),决策科学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风险提示)。
4、设计方案
(1)智能出入库系统。引入RFID、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电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库环节数量、质量数据控制信息化,形成《粮食出入仓作业单》。
(2)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手持机采集,手写板签名、视频、音频、IC 卡等手段,实现仓储保管作业流程信息化,形成“四单”。
(3)粮情监测系统。粮情监测系统采集粮温、仓温、外温、仓湿、外湿、虫害等数据,实现远程监管、粮情预警、异常空仓预
警、异常满仓预警、粮情发展趋势预测等功能,为总公司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的依据,为储粮科技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仓内真实可靠的粮情监测数据是进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空调控温的前置条件。
(4)数量监测系统。通过仓内外摄像头监测粮食动态,仓内激光测绘、雷达测绘、压力传感器结合,自动计算粮食数量。
(5)智能安防系统。通过多方位视频采集,实现关键位置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保存现场证据。
(6)集成控制平台。库区内的粮情、安防、数量监测、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设备统一接口,实现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双向数据交互。
(7)资金管理系统。
(8)智能通风系统。依托粮情远程监管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储粮通风作业自动化、远程化。
(9)智能气调系统。通过在线检测与分析,实现氮气充气、环流、补气等作业过程远程无线自动控制,达到气调杀虫、气调防虫、气调保鲜储藏自动化。
(10)智能烘干系统。
5、实施计划及进度
(1)计划
从2014 年开始到2016年底,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直属库的智能化粮库改造,并争取完成分库和代储库的建设。
(2)实施
2014年已经完成100家直属库。
二、《智能化粮库改造三规划纲要》核心理念表述
1、智能化粮库的概念
(1)核心目标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两个确保”的保障程度。
(2)业务方面由“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为全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粮库”。
(3)由仅在粮库层面实施的“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为面向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员工层面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粮库层面便于经营管理;三是总公司、分公司层面实施“人、财、物集中管控”。
2、设计理念
(1)总公司: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层级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设计框架为:建成一个数据中心,研发八类应用系统,优化三大支撑体系,实现集团在线监测。总公司要建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并发展成云计算中心;研发或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八类应用系统;优化内外广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支撑集团管控,利用信息网络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可参照中储粮九个文件汇编第100页的图)
(2)粮库:管理信息化(企业资源、经营过程全覆盖),仓储智能化(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办公自动化(实现信息广泛、全面、迅速、共享),决策科学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风险提示)。
3、在粮库层面的功能模块
(1)智能出入库系统。可考虑有选择的展示:RFID、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电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实物的图片,实现出入库环节数量、质量数据控制信息化,形成《粮食出入仓作业单》。
(2)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手持机采集,手写板签名、视频、音频、IC 卡等手段,实现仓储保管作业流程信息化,形成“四单”。
(3)粮情监测系统。粮情监测系统采集粮温、仓温、外温、仓湿、外湿、虫害等数据,实现远程监管、粮情预警、异常空仓预警、异常满仓预警、粮情发展趋势预测等功能,为总公司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的依据,为储粮科技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仓内真实可靠的粮情监测数据是进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空调控温的前置条件。
(4)数量监测系统。通过仓内外摄像头监测粮食动态,仓内激光测绘、雷达测绘、压力传感器结合,自动计算粮食数量。
(5)智能安防系统。通过多方位视频采集,实现关键位置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保存现场证据。
(6)集成控制平台。库区内的粮情、安防、数量监测、智能通
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设备统一接口,实现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双向数据交互。
(7)资金管理系统。(可链接到《关于印发总公司完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内容)
(8)智能通风系统。依托粮情远程监管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储粮通风作业自动化、远程化。
(9)智能气调系统。通过在线检测与分析,实现氮气充气、环流、补气等作业过程远程无线自动控制,达到气调杀虫、气调防虫、气调保鲜储藏自动化。
(10)智能烘干系统。
4、根据粮库的性质、管理层次、业务需要,智能化粮库改造的系统模块配置有不同的要求,按模块齐备程度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代储库以强化账实相符为目的(896家)。配备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
第二层次:分库以出入库、仓储信息、数量、质量的过程管控为主(453家)。配备智能出入库系统、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
第三层次:中心库全面改造(398家)。配备智能出入库系统、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集成控制平台。
第四层次:中心库自主提高。根据粮库所在的地域生态特征,以提高储粮品质为目的,选配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气调系统和智
能烘干系统。
5、实施计划及进度
(1)计划
从2014 年开始到2016年底,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直属库的智能化粮库改造,并争取完成分库和代储库的建设。
(2)实施
2014年已经完成100家直属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