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美育

教学中的美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实施美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综合作用。因此,在小学实施美育,绝不单纯是音乐、美术课的任务,各科教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强化基础教育中的整体作用。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中的美

数学中存在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一提到数学美,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的黄金分割;那被誉为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那200多年来使多少科学家为之倾倒,竞相攀登,而至今仍未摘取下来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因此,认为只有高深的数学领域,才能体味到数学的美,只有数学家才能追求数学美。小学数学是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从而无美可谈,加之小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也无法领略和追求数学中的美。其实不然,正像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名言所说的那样,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稍加深入的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简洁与灵巧,对称与和谐,想象的丰富,逻辑的严谨等等无一不蕴于小学数学之中。

1. 简洁与灵巧的美

简洁性是美的特征,简洁是数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美感之一。小学数学中简洁灵巧的美到处可见。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学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也只有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是全世界儿童都能认识的。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记出无限多的数,用加、减、乘、除4个符号,就能准确的描述客观世界中四大基本数量关系。这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借七个音符能谱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上口成诵的“九九”歌诀,语言的精炼,形式的整齐,增一字嫌多,而减一字则感不足,这种洗练的简洁,真可与但丁的诗句相媲美。小学数学中的简洁美还表现为构思的灵巧和方法的简捷。从三年级开始陆续学习的凑整简算法和利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就是最好的例证。至于利用乘法使加法运算变得如此简单可行,更是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简捷和灵巧。只要一提起在孩子们中间传为佳话的高斯求和问题: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更是令人为这构思的巧妙和方法的简捷而拍案叫绝,顿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另外在解答应用题时,当你在迷宫般的数量关系中独辟蹊径,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解法,你会感到豁然开朗,恰似文学中那种奇峰骤起的飞来之笔,使人领略到一种不期而遇的美感。

2.对称与和谐的美

对称与和谐都是形式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匀称、协调、平衡的美感。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提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可以说是一句千古名言,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圆的这种对称美,被广泛地应用与多种图示,通过这种直观的美感,形象地说出很多道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美的熏陶。小学数学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中,还表现在一些运算和数表中。例如,加法和乘法就具有对称美, a+b 与a×b 是简单的对称式。正是这种对称美,揭示了加法和乘法的可交换性,从而归纳出重要的运算律——交换律。又如,在珠算加法练习中,先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对称数112211,然后连续加11次,算盘上就会出现优美的对称数1234321。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中还到处可以感受到和谐与平衡的美,从第一册教材开始,就利用图形向学生呈现出对应的知识,直观地说明一样多就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它给人们以和谐平衡的美感;相反不对应就会失掉平衡。简单应用题中的“求比多”,“求比少”都是由于失掉平衡而造成的。我们从教材中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直观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寻求这类问题的解答,必须首先寻求一样多,用对应带来的平衡解决不对应造成的不平衡,从而建构新的和谐,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3.深刻丰富的内在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它的三大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数学的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中的这种内在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虽然小学数学的内容在许多方面还是比较直观和具体,逻辑结构还不够严密,实际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但是作为整个数学的基础,仍不失其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并且这种美在小学数学中俯拾即是。

试看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其形式之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然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却适用于任何三角形。而且以此为根据,又可以推出所有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高度的抽象和应用的广泛,不正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在美吗?又如,认数教学,整数部分的四个循环各有重点,螺旋上升;小数,分数,各分两段,互相促进,逐步深化,其结构之严谨,可谓是尽善尽美。再如,在分数运算教学中,由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乘法也可以转换为除法,乘和除的界限消除了。在“倒数”这个条件下,乘和除这一对矛盾达到了辩证的统一。在讲述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时,教材都运用了变圆为方的辩证思想,这一切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数学思辩的魅力,这种内在的美有如音乐中感人肺腑的优美旋律一样,久久地在胸中萦绕,升华。

另外还要看到数学中深刻丰富的内在美,不仅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即表现

了人在数学中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而这些可贵的品质,是要从小培养和造就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的追求,在难题面前毫不畏缩地勇于攀登时,不正是数学美的力量的真实写照吗?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

既然在小学数学中蕴涵着如此众多的美的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我们知道,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利用生动的直观,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再从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它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象的运用,绝不仅限于算式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使认知的效果与情感的陶冶两败俱伤。从这里我们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了。

2. 加强美育,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领域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首先,正确的学习目的是重要的,但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树立,不能依靠空洞地说教,特别对少年儿童来说更是这样。而审美教育则能启迪孩子的心灵,从而引起精神上的升华。如果我们能经常结合数学中美的形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形成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然而劳动是美的本源,当我们带领学生经过艰苦的智力活动认识了一条规律,解决了一个难题以后,学生们就会尝到艰苦劳动的甘苦,感到美的愉快和享受,这是对学习的最好报偿;这种报偿,又反过来推动着学习。美育的这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对事业产生炽烈的热爱,产生勇往直前,不怕苦难的坚强意志,很多学生正是由此而深深地爱上了数学,甚至为此奋斗终生。

其次,美育也能提高学习兴趣。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形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

于提高学习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表面上看,数学学习要跟一些数字和算式打交道,确实是枯燥无味。但是何以有那么多数学家孜孜不倦的埋头于数学和符号的海洋;又何以有那么多学生深深地迷恋上数学呢?美的吸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与小学生来说,他们受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面对审美对象往往很难形成理想的审美感,很难把审美客体的真正含义充分体味出来。因此对于我们在第一个问题中所阐述的小学数学中的简洁与灵巧的美,对称与和谐的美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在美,学生很难自发地去发现它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挖掘这些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看到数学中内蕴的那种特有的美的品质。 最后,美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作业不整洁、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而感到苦恼,甚至批评、发火都无济与事。但是,在审美教育的推动下,这些问题就会得到圆满地解决。薄本整齐,字迹工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本身就是一种美,批阅这样的作业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还经常看到小学生的作业不留天地,左右不空格,中线歪斜,两边不对称,题与题之间不打横线,密密麻麻一大片,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审美教育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从实施美育如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以期达到教书育人,使学生终身收益的目的。

3. 培养学生创造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前所未有,不同凡俗,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说过,任何形式的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然而选择是可以多种多样的,究竟哪一条好呢?当然有赖与一个人的学科知识的经验,但是对美的追求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彭加勒的这一论断在高深的科学研究中是正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正确的。例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训练学生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对于一道缺少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有时学生会想出各式各样的填法,在这许多填法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新颖的、课本上不曾出现的填法,并且是那样的贴切、适当,这正说明学生是在对美的追求中,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至于高年级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更是培养创造美感,发展学生能力的好形式。

再如,讲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来计算,把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把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等,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萌动,这种创造美感的追求必将大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常此以往,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就会不满足于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刻意追求解法的优化,结论的美化,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小学数学中的思考题以及数学课外活动的某些资料,同样是培养创造美感,发展学生能力的好教材。例如,三阶幻方绝妙的排列规律,一笔画的奥秘,韩信点兵的诀窍等等,无不以它诱人的美感,点燃起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这一切充分说

明,审美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多么重要了!

目前学校的美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探讨。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教学中的美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实施美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综合作用。因此,在小学实施美育,绝不单纯是音乐、美术课的任务,各科教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强化基础教育中的整体作用。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中的美

数学中存在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一提到数学美,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的黄金分割;那被誉为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那200多年来使多少科学家为之倾倒,竞相攀登,而至今仍未摘取下来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因此,认为只有高深的数学领域,才能体味到数学的美,只有数学家才能追求数学美。小学数学是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从而无美可谈,加之小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也无法领略和追求数学中的美。其实不然,正像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名言所说的那样,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稍加深入的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简洁与灵巧,对称与和谐,想象的丰富,逻辑的严谨等等无一不蕴于小学数学之中。

1. 简洁与灵巧的美

简洁性是美的特征,简洁是数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美感之一。小学数学中简洁灵巧的美到处可见。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学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也只有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是全世界儿童都能认识的。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记出无限多的数,用加、减、乘、除4个符号,就能准确的描述客观世界中四大基本数量关系。这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借七个音符能谱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上口成诵的“九九”歌诀,语言的精炼,形式的整齐,增一字嫌多,而减一字则感不足,这种洗练的简洁,真可与但丁的诗句相媲美。小学数学中的简洁美还表现为构思的灵巧和方法的简捷。从三年级开始陆续学习的凑整简算法和利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就是最好的例证。至于利用乘法使加法运算变得如此简单可行,更是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简捷和灵巧。只要一提起在孩子们中间传为佳话的高斯求和问题: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更是令人为这构思的巧妙和方法的简捷而拍案叫绝,顿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另外在解答应用题时,当你在迷宫般的数量关系中独辟蹊径,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解法,你会感到豁然开朗,恰似文学中那种奇峰骤起的飞来之笔,使人领略到一种不期而遇的美感。

2.对称与和谐的美

对称与和谐都是形式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匀称、协调、平衡的美感。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提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可以说是一句千古名言,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圆的这种对称美,被广泛地应用与多种图示,通过这种直观的美感,形象地说出很多道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美的熏陶。小学数学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中,还表现在一些运算和数表中。例如,加法和乘法就具有对称美, a+b 与a×b 是简单的对称式。正是这种对称美,揭示了加法和乘法的可交换性,从而归纳出重要的运算律——交换律。又如,在珠算加法练习中,先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对称数112211,然后连续加11次,算盘上就会出现优美的对称数1234321。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中还到处可以感受到和谐与平衡的美,从第一册教材开始,就利用图形向学生呈现出对应的知识,直观地说明一样多就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它给人们以和谐平衡的美感;相反不对应就会失掉平衡。简单应用题中的“求比多”,“求比少”都是由于失掉平衡而造成的。我们从教材中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直观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寻求这类问题的解答,必须首先寻求一样多,用对应带来的平衡解决不对应造成的不平衡,从而建构新的和谐,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3.深刻丰富的内在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它的三大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数学的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中的这种内在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虽然小学数学的内容在许多方面还是比较直观和具体,逻辑结构还不够严密,实际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但是作为整个数学的基础,仍不失其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并且这种美在小学数学中俯拾即是。

试看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其形式之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然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却适用于任何三角形。而且以此为根据,又可以推出所有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高度的抽象和应用的广泛,不正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在美吗?又如,认数教学,整数部分的四个循环各有重点,螺旋上升;小数,分数,各分两段,互相促进,逐步深化,其结构之严谨,可谓是尽善尽美。再如,在分数运算教学中,由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乘法也可以转换为除法,乘和除的界限消除了。在“倒数”这个条件下,乘和除这一对矛盾达到了辩证的统一。在讲述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时,教材都运用了变圆为方的辩证思想,这一切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数学思辩的魅力,这种内在的美有如音乐中感人肺腑的优美旋律一样,久久地在胸中萦绕,升华。

另外还要看到数学中深刻丰富的内在美,不仅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即表现

了人在数学中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而这些可贵的品质,是要从小培养和造就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的追求,在难题面前毫不畏缩地勇于攀登时,不正是数学美的力量的真实写照吗?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

既然在小学数学中蕴涵着如此众多的美的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我们知道,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利用生动的直观,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再从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它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象的运用,绝不仅限于算式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使认知的效果与情感的陶冶两败俱伤。从这里我们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了。

2. 加强美育,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领域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首先,正确的学习目的是重要的,但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树立,不能依靠空洞地说教,特别对少年儿童来说更是这样。而审美教育则能启迪孩子的心灵,从而引起精神上的升华。如果我们能经常结合数学中美的形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形成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然而劳动是美的本源,当我们带领学生经过艰苦的智力活动认识了一条规律,解决了一个难题以后,学生们就会尝到艰苦劳动的甘苦,感到美的愉快和享受,这是对学习的最好报偿;这种报偿,又反过来推动着学习。美育的这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对事业产生炽烈的热爱,产生勇往直前,不怕苦难的坚强意志,很多学生正是由此而深深地爱上了数学,甚至为此奋斗终生。

其次,美育也能提高学习兴趣。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形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

于提高学习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表面上看,数学学习要跟一些数字和算式打交道,确实是枯燥无味。但是何以有那么多数学家孜孜不倦的埋头于数学和符号的海洋;又何以有那么多学生深深地迷恋上数学呢?美的吸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与小学生来说,他们受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面对审美对象往往很难形成理想的审美感,很难把审美客体的真正含义充分体味出来。因此对于我们在第一个问题中所阐述的小学数学中的简洁与灵巧的美,对称与和谐的美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在美,学生很难自发地去发现它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挖掘这些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看到数学中内蕴的那种特有的美的品质。 最后,美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作业不整洁、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而感到苦恼,甚至批评、发火都无济与事。但是,在审美教育的推动下,这些问题就会得到圆满地解决。薄本整齐,字迹工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本身就是一种美,批阅这样的作业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还经常看到小学生的作业不留天地,左右不空格,中线歪斜,两边不对称,题与题之间不打横线,密密麻麻一大片,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审美教育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从实施美育如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以期达到教书育人,使学生终身收益的目的。

3. 培养学生创造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前所未有,不同凡俗,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说过,任何形式的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然而选择是可以多种多样的,究竟哪一条好呢?当然有赖与一个人的学科知识的经验,但是对美的追求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彭加勒的这一论断在高深的科学研究中是正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正确的。例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训练学生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对于一道缺少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有时学生会想出各式各样的填法,在这许多填法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新颖的、课本上不曾出现的填法,并且是那样的贴切、适当,这正说明学生是在对美的追求中,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至于高年级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更是培养创造美感,发展学生能力的好形式。

再如,讲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来计算,把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把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等,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萌动,这种创造美感的追求必将大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常此以往,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就会不满足于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刻意追求解法的优化,结论的美化,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小学数学中的思考题以及数学课外活动的某些资料,同样是培养创造美感,发展学生能力的好教材。例如,三阶幻方绝妙的排列规律,一笔画的奥秘,韩信点兵的诀窍等等,无不以它诱人的美感,点燃起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这一切充分说

明,审美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多么重要了!

目前学校的美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探讨。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 教育部要求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 教育部要求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强化美育薄弱环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10 20:0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分享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胡浩)教育部10日召开座谈 ...

  • 姚宅小学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 姚宅小学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和< ...

  •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美』的种子
  •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农村教学美育素质教育,伴随时代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提高,农村美育逐渐成为培养与发展人类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没能力,审关情趣,审关自觉性,体会意境,感知形象.它对于人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应遵循中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挖掘农村中学语文教材内容 ...

  • 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 育儿初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章程第条,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 ...

  • 三觉中心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 三觉中心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三觉中心校 2016.03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

  • 学校美育工作调研报告
  • 学校美育教育调研报告 多年来,我校的美育教育工作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武都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文件,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终于建筑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美育教育之路. 一.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高举邓小平理念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三个代表& ...

  • 小学美育课程自查报告
  • ** 美育课程建设自查报告 多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终于走出了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美育之路.现对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自查总结如下: 一.工作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学 ...

  • 让本土美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 让本土美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郁山中心校 凌云 摘要:陶冶学生情操为素质教育所提倡,结合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地方文化的美育资源,将身边的美育资源融入教学中,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既传承了美育资源,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而让美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是最好的途径. 关键词:盐丹文化美育资源 ...

  • 教师在美育中的作用
  • [关键词] 美育:特点: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18―02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 ...

  • 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 摘 要: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教学质量 语文美育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