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爱]说课稿

《家人的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

一、说教材、学生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平常和理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感知爱

1. 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父母的爱作铺垫。

2. 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

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1.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2.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 表达、升华爱

1.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2. 让学生在>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3.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 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 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 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备课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

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谢谢大家!

《家人的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

一、说教材、学生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平常和理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感知爱

1. 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父母的爱作铺垫。

2. 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

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1.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2.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 表达、升华爱

1.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2. 让学生在>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3.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 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 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 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备课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

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1.家人的爱
  • 1.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是快乐的. 2.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3.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细腻关怀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重点: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2.懂得家 ...

  • 温州一家人1- 36集
  • 2013版,高清播放加速100% 温州一家人 国语 全36集 主演:李立群殷桃张译类别:历史家庭剧情 简介:故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率先吹绿了中国南方,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放,家住瑞安古树村的周老顺召开家庭会议,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一是卖掉房子让13岁的女儿阿雨 1 ...

  • 每日一贴1
  • 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情. (戴尔 卡耐基)2010-12-26 每日一贴----与圣丽莎家人分享: 千万记住一点,做任何事情的时间都是能挤出来的.(新东方集 团董事长 俞敏洪)2010-12-27 每日一贴----与圣丽莎家人分享: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技 ...

  • 主题活动策划
  • 主题活动策划:我的家人 一.主题活动设计意图: 孩子门市上帝派来的天使,而孩子的家人是天使们的守护者.爱.温暖.信任.责任...全部包含在其中.根据幼儿的特点,充分利用孩子与家人共处,孩子对自己至亲的了解,用孩子本能对家人的爱,以此来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且对于大班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由此确立了主题 ...

  •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与家人说说心里话2]教学设计
  • 品德与社会<与家人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 (二)能力目标 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主动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家庭 ...

  • 一年级下册思品教案_(1-4)我的一家人
  • 第一课 我的一家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关心.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三.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 ...

  • [家人的爱]自用教案
  •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2.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真正的.无私的爱. 3. ...

  • [亲亲热热一家人]第一课
  • 第三单元:2<亲亲热热一家人> 教材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体验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应该不是难事. 但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 爱却很少会懂得感恩.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家人的爱.懂得要 关心体贴家人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课时 1.了解自己 ...

  • 客家人迁徙南洋论略
  • 客家是中国历史上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向长江以南迁徙的汉人中形成的一支民系.他们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我国南方广大的深山密林地区,是泥土气十足的山里人.为什么后来(主要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能迅速而快节奏地离开大陆乡土迁往南洋各地(大批的客家人迁往台湾.海南也在此前后)乃至全球各大洲,被 ...

  • 家人的爱教案
  • <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