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面子.关系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建构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3No.7

Jul.2012

人情、面子、关系: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建构

常雅慧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人情、面子、关系”作为一系列本土概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为每个人所熟知,有效地描述了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形塑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行动逻辑,也日趋成为一种解释中国日常笔者认为,“人情”“关系”、是“面子”派生出的两个概念,而“面子”在中国的实真实社会建构的框架与视角。

际用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语言结构能力。翟学伟提出的“个人地位”(personalstatus)一词,可以较完整、准确、学术性地表达出面子、人情、关系这些日常生活概念的含义,本文借助“个人地位”这一概念探讨“面子、人情、关系”对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影响:认为中国人个体行动逻辑现如下特征:(1)遇事喜欢托关系、讲人情;(2)人情交往必须要面子、争面子;(3)未雨绸缪,善做人情投资;中国人群体互动逻辑具有个别化倾向。

关键词:人情;面子;关系;个人地位;行动逻辑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171-03

源,它扮演着中国人人际互动纽带与准则的角色。在日常社会交往中,人情并非仅停留于抽象的行为规范,而是具体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源,如金钱、礼品、机会或允诺,逐渐成为中国人人际互动中不可回避的要素,甚至转向压迫人们的意志自由。

“人情、关系、面子”是一系列很本土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它形象地描述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探讨“人情、关系、面子”等的内涵及其建立与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把握中国人社会交往的范式。

一、“人情、关系、面子”的构念化综述

“人情、关系、面子”这三个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时时提及的概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是社会科学各领域中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然而,正由于这些概念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当研究者试图对其加以界定,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时,才发现异常艰难。其原因在于这三个概念的应用甚广,含义丰富,加之人们普遍不假思索地惯用之,使得难以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2.关系

最早对关系进行构念化研究的学者是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差序格局”概念。他认为中国人人际交往模式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特色,即以自我为中心,把与自己有交往互动的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若干个同心圆圈,从内至外关系依次递减,对不同关系的人施用不同的交往法则,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个别主义”的特点[3]。此后,黄光国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认为中国人在进行资源交换时,其基本历程的文化特点,在于注重“关系判断”。他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情感性、工具性和混合性,人们往往会依对方所归属类别,按照相应法则与之交往[4]。

综上所述,由费孝通到黄光国的关系构念化,均以关系分类为基础,以探讨关系分类与交往型式的连接为主题,针对不同关系分类的人施用不同的交往法则的互动模式,让我们意识到人际交往的基本层面:工具及感情,以及交往法则中可能包含的内容。

1.人情

人情是一个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术语。翟学伟指出,中国人际关系的概念由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其中“人情”是其核心,指包含血缘关系和伦理思想而延伸的人际交换行为[1]。李伟民认为“人情”具有三种含义:人之情感、人与人互动中交换的资源以及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准则,即人与人相处之道[2]。

可见,中国人所讲的“人情”既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社会情感,也是一种可被用于人际交换的资

3.面子

-171-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3No.7

Jul.2012

人情、面子、关系: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建构

常雅慧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人情、面子、关系”作为一系列本土概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为每个人所熟知,有效地描述了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形塑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行动逻辑,也日趋成为一种解释中国日常笔者认为,“人情”“关系”、是“面子”派生出的两个概念,而“面子”在中国的实真实社会建构的框架与视角。

际用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语言结构能力。翟学伟提出的“个人地位”(personalstatus)一词,可以较完整、准确、学术性地表达出面子、人情、关系这些日常生活概念的含义,本文借助“个人地位”这一概念探讨“面子、人情、关系”对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影响:认为中国人个体行动逻辑现如下特征:(1)遇事喜欢托关系、讲人情;(2)人情交往必须要面子、争面子;(3)未雨绸缪,善做人情投资;中国人群体互动逻辑具有个别化倾向。

关键词:人情;面子;关系;个人地位;行动逻辑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171-03

源,它扮演着中国人人际互动纽带与准则的角色。在日常社会交往中,人情并非仅停留于抽象的行为规范,而是具体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源,如金钱、礼品、机会或允诺,逐渐成为中国人人际互动中不可回避的要素,甚至转向压迫人们的意志自由。

“人情、关系、面子”是一系列很本土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它形象地描述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探讨“人情、关系、面子”等的内涵及其建立与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把握中国人社会交往的范式。

一、“人情、关系、面子”的构念化综述

“人情、关系、面子”这三个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时时提及的概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是社会科学各领域中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然而,正由于这些概念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当研究者试图对其加以界定,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时,才发现异常艰难。其原因在于这三个概念的应用甚广,含义丰富,加之人们普遍不假思索地惯用之,使得难以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2.关系

最早对关系进行构念化研究的学者是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差序格局”概念。他认为中国人人际交往模式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特色,即以自我为中心,把与自己有交往互动的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若干个同心圆圈,从内至外关系依次递减,对不同关系的人施用不同的交往法则,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个别主义”的特点[3]。此后,黄光国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认为中国人在进行资源交换时,其基本历程的文化特点,在于注重“关系判断”。他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情感性、工具性和混合性,人们往往会依对方所归属类别,按照相应法则与之交往[4]。

综上所述,由费孝通到黄光国的关系构念化,均以关系分类为基础,以探讨关系分类与交往型式的连接为主题,针对不同关系分类的人施用不同的交往法则的互动模式,让我们意识到人际交往的基本层面:工具及感情,以及交往法则中可能包含的内容。

1.人情

人情是一个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术语。翟学伟指出,中国人际关系的概念由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其中“人情”是其核心,指包含血缘关系和伦理思想而延伸的人际交换行为[1]。李伟民认为“人情”具有三种含义:人之情感、人与人互动中交换的资源以及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准则,即人与人相处之道[2]。

可见,中国人所讲的“人情”既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社会情感,也是一种可被用于人际交换的资

3.面子

-171-


相关内容

  • 村庄结构分化及其社会治理特征
  • 20144村庄结构分化及其社会治理特征 王会*[提要]由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分化及阶层分化的程度不同,不同区域村庄内部形成了不同的阶层社会结构.分化程度高的富裕村庄,阶层结构多元化,阶层差距拉大,阶层矛盾.阶层利益复杂化;中度分化村庄则资源有限,社会性竞争异常激烈;以偏远地区为代表的低度分化村庄阶层结 ...

  • 熟人社会的治理
  • 贺雪峰 草根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60pskdocImg_0_xyz 乡村治理 - 贺雪峰首页 360pskdocImg_1_xyz 熟人社会的治理 2009-06-23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57&a ...

  • 中国式送礼
  • 中国式送礼 (2012110722 商晓磊) 摘要 本文从一个社会事件入手,对送礼文化的的起源以及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简单探究了中国式送礼的相关心理学原因. 引言 送礼这种行为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中都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人际交往行为,但是送礼之于礼仪之邦的中国又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 ...

  • 应星: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
  • 来源:社会学研究2010.5 摘要:传统中国人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愿或不敢去撕破脸面.直面冲突吗?忍耐和掩饰矛盾真的是传统中国人之间惯常的相处之道吗? *本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弱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06JA840020)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也得到中国政 ...

  • 扎根理论简介
  •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 ...

  • 关于祭祖的文献综述
  • 祭祖的文献回顾和理论视角 关于仪式的功能.仪式与社会网络的研究 作为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对图腾崇拜仪式的分析更是别具特色,影响深远,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及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给予了重要的借鉴.他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对宗教仪 ...

  •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南京大学 翟学伟教授 本课程的设置有八年时间,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开设的一门研究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中国有社会学系的学校中开设的唯一一门关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专门性主题研究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介绍和讨论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交往方式,重点是从本土研究的 ...

  • 当代中国道德生活困境的生活秩序溯源
  • 当代中国道德生活困境的生活秩序溯源 鲁芳,冯小娟 摘要:当代中国道德生活面临诸多问题,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没有完全成为有效的生活秩序,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些生活秩序却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违背.其原因在于:道德要求泛化.道德空场的存在以及多元文化并存使社会主义道德的秩序性转化受阻:制度设计不足,尤其是制度执 ...

  • 李祖佩:李氏族谱
  • 一 对于瓦房村李氏来说,2009年的一件大事是有了成册的族谱,书名为<李氏族谱:二支·友德>.始祖子信公迁居瓦房至今已有六百年余年,人口繁衍众多,各支脉若仍续于一部则难度极大且不便寻阅.本次族谱重建是按照老谱中四支而分支续修,每支一部,四部族谱合在一起即为李氏全谱.瓦房村李氏族谱即为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