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的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8.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75%;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3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97%和289.17%;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下发政策文件,妥善处理了就业援助证申领、公益性岗位管理等一些突出问题。出台了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一年来,全市使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88亿元,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3040 个,主城区申领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13444人、3941.01万元。
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至年末,全市共消除“零就业”家庭2264户,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全市有287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列入考核社区总数的60%,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30%以上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目标,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春风行动爱心奖(项目奖)”。
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招聘活动。组织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参加在郑州举行的“xx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围绕“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主题,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围绕“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主题,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春风行动”;围绕“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扶持政策,开拓就业天地”主题,联合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开展杭州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举办“杭州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杭州市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在杭部队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
进一步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训练,提供见习岗位3710个,发放见习训练生活补贴37.76万元。在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4所高校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与团市委、市工商联、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xx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举办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推荐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专场洽谈会。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在全市农村开展劳动力资源补充调查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调查。继续落实农村劳动者职介补贴政策。建德、桐庐、淳安等县(市)积极推行在中心镇建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一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3.36%。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保险覆盖面、受益率进一步扩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扩面力度。至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59.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参保25.07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7.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参保24.7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7.74万人,净增参保29.2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0.09万人,净增参保24.32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1.64万人,净增参保69.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5.64万人,净增参保26.75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3.23亿元,支付75.83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能力从xx年的18.37个月增长到21.32个月。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明显提高,至年末,市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从xx年底的1186.29元增加到1342.43元;最低养老金从xx年的863.50元增加到920.77元。从9月1日起,杭州市区失业保险金计发标准按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80%确定,由原来每月525元调整到680元。失土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至年末,全市有33.14万名失土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及享受各类生活补贴,其中参加征地农转非“双低”养老保险4.85万人。
出台和实施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截至年末,在职人员门诊统筹参保人数110.55万人;参加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3239人;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03万人;城镇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参保12.62万人。出台关于推进杭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大力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至年末,全市定点医疗机构1001家,定点药店356家,分别比上年末新增55家和59家。与杭州市区以外的省内其他市县的29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现了医疗费用结算的有效管理。加大参保人员医疗困难救助力度,全市救助医疗困难人员9076人次,发放医疗困难互助救济资金2858.05万元,比上年增加1780人次、618.34万元。加大医疗保险稽核力度,市医保中心全年拒付违规医疗保险费2806.43万元,追回违规支付医疗保险基金247.5万元。做好异地退休人员门诊医疗服务工作。市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受理异地退休人员及驻外在职人员门诊医疗服务费报销80494人次,审核报销异地退休人员医疗费3029.46万元。
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没有漏洞、不留空白”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将原独立运作的各项制度整合到一个制度框架内,通过整合,完善了17个方面的相关政策,解决了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问题;落实了本市农村户籍居民、城镇非从业人员、外地户籍学龄前儿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非杭州市区户籍从业人员等人群的参保问题;建立了农民工医保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门诊医疗保障;取消了二次及以上住院起付标准和门诊定点管理规定;调整了城镇老年居民参保的准入户籍年限和准入年龄;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体现了广覆盖、城乡统筹,制度间可选择、可转换,加大政府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全市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不断优化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在主城区建立6182个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杭州劳动保障报寄送到自管小组长家里,自管组织在加强沟通、宣传政策、优化服务中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市区节日慰问费在每人每年3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500元,生活补贴标准从原每人每月42元增加到63元,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从原每人每月95元调整为110元(发放4个月)。萧山区、余杭区及各县(市)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千方百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
市财政按每区100万元(滨江区50万元)拨付各区作为启动资金,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困难帮扶资金,对通过春风行动、医疗救济、低保等其它救助渠道帮扶后生活仍然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各区共帮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9706人次,发放困难帮扶资金461万元。
各区、街道(乡镇)、社区积极开展为老服务,使困难老人的晚年生活进一步得到关心和照料。拱墅区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资金统一使用,建立助老助残站,实行装修、设备、标识、服装等“十个统一”,创出了“一岗解两难”的工作特色。
组织实施了首次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全市共有33.8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健康体检。通过体检,使退休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自身健康状况,提高了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意识。各区、街道(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跟踪检查、组织保健知识讲座等后续服务,积极帮助退休人员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各区、县(市)加强指导,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市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办好退休职工大学,上城、下城、拱墅等区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汇演、组建老年艺术团、举办企业退休人员文体比赛等特色活动,受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好评。
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按照“建设一座综合性、公益性、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的要求,完成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用地选址、设计招标、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12月28日开工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试行“首席技师”的评选工作,对选拔评选出的20名首席技师进行表彰和宣传。推出34个工种的技师和7个工种的高级技师进行社会化考评。认真落实xx年政府补助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一年来,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12607人(其中技师252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6%。会同市贸易局、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1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各区、县(市)推荐选拔774名选手参加了各类竞赛。临安市实施“50佳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高新区(滨江)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三方机制,桐庐县依托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拓展培训补贴对象,加大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力度,建立提高培训就业率的激励机制。一年来,全市再就业培训6.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8%,其中技能培训3.74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5%。全市共培训失地农民134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4%。广泛开展siyb创业培训,培训对象由失业人员扩大到失土农民、残疾人、妇女、大学生和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较好地发挥了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被劳动保障部国家项目办授予“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优秀培训机构荣誉称号,杭州市被列入全国13个创业实训项目试点城市之一。
积极开展高职院校、技校、职高毕业生的技能鉴定工作,加大对企业职工技能鉴定力度,技能鉴定工种达152个。进一步完善技能鉴定督导体系,首次向社会聘请15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社会督导员,一年来,全市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0.01万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9 %。
坚持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的方针,积极推进技校品牌专业建设,8所技校的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组织全市技工学校技能竞赛,9所技校60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中式烹饪的技能比赛。选拔出15名选手参加全省技校技能运动会,其中汽车维修工项目取得3个第一的好成绩。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完成新校园建设和搬迁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高非公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至年末,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3%。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登记台帐,逐步实现对单位用工和劳动合同的动态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开展劳动合同管理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扩大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的覆盖面。至年末,全市集体合同签订2.16万份,涉及职工184万人。
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执行工作,按期调整公布了xx年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公布了xx年度杭州市区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会同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以民营企业和转制企业为重点的全市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专项检查。至年末,全市共有1.05万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涉及职工86万人。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发布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了323个工种、14个国民经济行业、10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11种专业等级、分工种分学历的xx年企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加大办案力度,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一年来,全市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495件,涉及劳动者4472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99件,涉及劳动者1393人。全市结案2472件,结案率为93.74%,为双方当事人追回经济损失5050万元。强化劳动争议调解,一年来,共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999件,为双方当事人追回经济损失1.46亿元。加大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力度,至年末,全市各区、县(市)均成立了劳动仲裁院,新增编制38人,提高了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至年末,市区已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52个,划分网格191个,公开招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185名。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劳动用工基本信息采集准确及时,实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关口前移,方便了群众投诉,缓解了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等区、县(市)也陆续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基本形成了“两级执法、三级监管、四级网络”的劳动保障监察新体系。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来,组织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7次,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监察检查用人单位9.84万户(次),比上年增加128.6%,涉及劳动者303.9万人;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1.12万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6.5万家,比上年增加185%;为8万多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5551.7万元,比上年减少19.6%;督促补签劳动合同8.01万份,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523户,查处清退童工116名,清退风险抵押金55.5万元,处理群体性事件401起,实施行政处罚案件517起,比上年增加84%。
进一步提高工伤认定质量,全市工伤认定复议案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一年来,全市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5843件,受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945人,受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1687人,切实保障了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抓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落实法定行政执法权限,完善决策机制,抓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发和管理,规范劳动保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执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六、以提高满意度为目标,认真做好信访处理和提案议案办理工作
认真做好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处理工作。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78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125件,政协委员提案153件。已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委员,按时办结率100%,面商率100%。在收回的意见表中,反馈满意的258件,基本满意的2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七、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本级先后完成了社会保险管理系统政策性调整以及就业再就业协查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监察管理系统的开发,扩大社会保险、培训、劳动保障监察等网上办事项目的延伸服务,积极推进劳动保障数据中心、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础网络建设,认真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开展城区、街道(乡镇)系统维护员培训,建立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维护机制。市劳动保障局获全国首批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每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至少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行政村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全市有1179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室,1835个行政村配备了劳动保障管理员。开展了劳动保障服务室规范化建设,首批83家劳动保障服务室被评为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站(室)工作人员培训,参训212人,经考核合格获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83人。
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全年来电量达111.83 万个。扩大劳动保障新闻宣传,积极办好《劳动一周》、《劳动时空》等电视电台联办节目和《杭州劳动保障报》、《杭州劳动保障》杂志。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至年末,全市共开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学习培训班235期、计24029人,举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专场82场次,印发《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单行本及宣传册30.6万本,举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劳动保障政策培训班154期,参训人员12290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组织开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建立和完善加强学习教育、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办理提案议案等四个长效机制,把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理念融入到了工作生活之中。紧密结合各项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培训活动,劳动保障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注重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入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自查自评,积极运用反面典型,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抓好劳动保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机关办事项目实行窗口式服务。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机关和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群众满意度和系统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市社会保险服务局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萧山区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富阳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下城区武林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江干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当前劳动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各统筹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能力较弱。三是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较多,规范和协调任务重。四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市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发育滞后。五是劳动保障工作力量和人员素质与劳动保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充分重视,予以研究解决。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职业道德小结2篇
网管工作小结2篇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的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8.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75%;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3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97%和289.17%;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下发政策文件,妥善处理了就业援助证申领、公益性岗位管理等一些突出问题。出台了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一年来,全市使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88亿元,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3040 个,主城区申领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13444人、3941.01万元。
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至年末,全市共消除“零就业”家庭2264户,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全市有287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列入考核社区总数的60%,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30%以上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目标,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春风行动爱心奖(项目奖)”。
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招聘活动。组织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参加在郑州举行的“xx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围绕“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主题,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围绕“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主题,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春风行动”;围绕“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扶持政策,开拓就业天地”主题,联合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开展杭州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举办“杭州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杭州市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在杭部队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
进一步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训练,提供见习岗位3710个,发放见习训练生活补贴37.76万元。在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4所高校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与团市委、市工商联、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xx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举办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推荐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专场洽谈会。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在全市农村开展劳动力资源补充调查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调查。继续落实农村劳动者职介补贴政策。建德、桐庐、淳安等县(市)积极推行在中心镇建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一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3.36%。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保险覆盖面、受益率进一步扩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扩面力度。至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59.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参保25.07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7.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参保24.7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7.74万人,净增参保29.2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0.09万人,净增参保24.32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1.64万人,净增参保69.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5.64万人,净增参保26.75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3.23亿元,支付75.83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能力从xx年的18.37个月增长到21.32个月。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明显提高,至年末,市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从xx年底的1186.29元增加到1342.43元;最低养老金从xx年的863.50元增加到920.77元。从9月1日起,杭州市区失业保险金计发标准按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80%确定,由原来每月525元调整到680元。失土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至年末,全市有33.14万名失土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及享受各类生活补贴,其中参加征地农转非“双低”养老保险4.85万人。
出台和实施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截至年末,在职人员门诊统筹参保人数110.55万人;参加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3239人;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03万人;城镇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参保12.62万人。出台关于推进杭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大力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至年末,全市定点医疗机构1001家,定点药店356家,分别比上年末新增55家和59家。与杭州市区以外的省内其他市县的29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现了医疗费用结算的有效管理。加大参保人员医疗困难救助力度,全市救助医疗困难人员9076人次,发放医疗困难互助救济资金2858.05万元,比上年增加1780人次、618.34万元。加大医疗保险稽核力度,市医保中心全年拒付违规医疗保险费2806.43万元,追回违规支付医疗保险基金247.5万元。做好异地退休人员门诊医疗服务工作。市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受理异地退休人员及驻外在职人员门诊医疗服务费报销80494人次,审核报销异地退休人员医疗费3029.46万元。
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没有漏洞、不留空白”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将原独立运作的各项制度整合到一个制度框架内,通过整合,完善了17个方面的相关政策,解决了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问题;落实了本市农村户籍居民、城镇非从业人员、外地户籍学龄前儿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非杭州市区户籍从业人员等人群的参保问题;建立了农民工医保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门诊医疗保障;取消了二次及以上住院起付标准和门诊定点管理规定;调整了城镇老年居民参保的准入户籍年限和准入年龄;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体现了广覆盖、城乡统筹,制度间可选择、可转换,加大政府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全市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不断优化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在主城区建立6182个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杭州劳动保障报寄送到自管小组长家里,自管组织在加强沟通、宣传政策、优化服务中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市区节日慰问费在每人每年3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500元,生活补贴标准从原每人每月42元增加到63元,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从原每人每月95元调整为110元(发放4个月)。萧山区、余杭区及各县(市)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千方百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
市财政按每区100万元(滨江区50万元)拨付各区作为启动资金,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困难帮扶资金,对通过春风行动、医疗救济、低保等其它救助渠道帮扶后生活仍然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各区共帮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9706人次,发放困难帮扶资金461万元。
各区、街道(乡镇)、社区积极开展为老服务,使困难老人的晚年生活进一步得到关心和照料。拱墅区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资金统一使用,建立助老助残站,实行装修、设备、标识、服装等“十个统一”,创出了“一岗解两难”的工作特色。
组织实施了首次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全市共有33.8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健康体检。通过体检,使退休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自身健康状况,提高了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意识。各区、街道(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跟踪检查、组织保健知识讲座等后续服务,积极帮助退休人员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各区、县(市)加强指导,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市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办好退休职工大学,上城、下城、拱墅等区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汇演、组建老年艺术团、举办企业退休人员文体比赛等特色活动,受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好评。
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按照“建设一座综合性、公益性、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的要求,完成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用地选址、设计招标、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12月28日开工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试行“首席技师”的评选工作,对选拔评选出的20名首席技师进行表彰和宣传。推出34个工种的技师和7个工种的高级技师进行社会化考评。认真落实xx年政府补助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一年来,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12607人(其中技师252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6%。会同市贸易局、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1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各区、县(市)推荐选拔774名选手参加了各类竞赛。临安市实施“50佳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高新区(滨江)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三方机制,桐庐县依托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拓展培训补贴对象,加大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力度,建立提高培训就业率的激励机制。一年来,全市再就业培训6.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8%,其中技能培训3.74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5%。全市共培训失地农民134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4%。广泛开展siyb创业培训,培训对象由失业人员扩大到失土农民、残疾人、妇女、大学生和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较好地发挥了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被劳动保障部国家项目办授予“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优秀培训机构荣誉称号,杭州市被列入全国13个创业实训项目试点城市之一。
积极开展高职院校、技校、职高毕业生的技能鉴定工作,加大对企业职工技能鉴定力度,技能鉴定工种达152个。进一步完善技能鉴定督导体系,首次向社会聘请15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社会督导员,一年来,全市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0.01万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9 %。
坚持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的方针,积极推进技校品牌专业建设,8所技校的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组织全市技工学校技能竞赛,9所技校60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中式烹饪的技能比赛。选拔出15名选手参加全省技校技能运动会,其中汽车维修工项目取得3个第一的好成绩。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完成新校园建设和搬迁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高非公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至年末,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3%。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登记台帐,逐步实现对单位用工和劳动合同的动态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开展劳动合同管理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扩大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的覆盖面。至年末,全市集体合同签订2.16万份,涉及职工184万人。
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执行工作,按期调整公布了xx年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公布了xx年度杭州市区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会同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以民营企业和转制企业为重点的全市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专项检查。至年末,全市共有1.05万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涉及职工86万人。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发布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了323个工种、14个国民经济行业、10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11种专业等级、分工种分学历的xx年企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加大办案力度,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一年来,全市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495件,涉及劳动者4472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99件,涉及劳动者1393人。全市结案2472件,结案率为93.74%,为双方当事人追回经济损失5050万元。强化劳动争议调解,一年来,共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999件,为双方当事人追回经济损失1.46亿元。加大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力度,至年末,全市各区、县(市)均成立了劳动仲裁院,新增编制38人,提高了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至年末,市区已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52个,划分网格191个,公开招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185名。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劳动用工基本信息采集准确及时,实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关口前移,方便了群众投诉,缓解了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等区、县(市)也陆续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基本形成了“两级执法、三级监管、四级网络”的劳动保障监察新体系。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来,组织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7次,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监察检查用人单位9.84万户(次),比上年增加128.6%,涉及劳动者303.9万人;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1.12万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6.5万家,比上年增加185%;为8万多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5551.7万元,比上年减少19.6%;督促补签劳动合同8.01万份,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523户,查处清退童工116名,清退风险抵押金55.5万元,处理群体性事件401起,实施行政处罚案件517起,比上年增加84%。
进一步提高工伤认定质量,全市工伤认定复议案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一年来,全市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5843件,受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945人,受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1687人,切实保障了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抓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落实法定行政执法权限,完善决策机制,抓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发和管理,规范劳动保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执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六、以提高满意度为目标,认真做好信访处理和提案议案办理工作
认真做好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处理工作。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78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125件,政协委员提案153件。已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委员,按时办结率100%,面商率100%。在收回的意见表中,反馈满意的258件,基本满意的2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七、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本级先后完成了社会保险管理系统政策性调整以及就业再就业协查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监察管理系统的开发,扩大社会保险、培训、劳动保障监察等网上办事项目的延伸服务,积极推进劳动保障数据中心、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础网络建设,认真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开展城区、街道(乡镇)系统维护员培训,建立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维护机制。市劳动保障局获全国首批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每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至少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行政村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全市有1179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室,1835个行政村配备了劳动保障管理员。开展了劳动保障服务室规范化建设,首批83家劳动保障服务室被评为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站(室)工作人员培训,参训212人,经考核合格获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83人。
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全年来电量达111.83 万个。扩大劳动保障新闻宣传,积极办好《劳动一周》、《劳动时空》等电视电台联办节目和《杭州劳动保障报》、《杭州劳动保障》杂志。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至年末,全市共开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学习培训班235期、计24029人,举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专场82场次,印发《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单行本及宣传册30.6万本,举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劳动保障政策培训班154期,参训人员12290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组织开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建立和完善加强学习教育、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办理提案议案等四个长效机制,把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理念融入到了工作生活之中。紧密结合各项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培训活动,劳动保障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注重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入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自查自评,积极运用反面典型,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抓好劳动保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机关办事项目实行窗口式服务。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机关和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群众满意度和系统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市社会保险服务局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萧山区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富阳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下城区武林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江干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当前劳动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各统筹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能力较弱。三是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较多,规范和协调任务重。四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市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发育滞后。五是劳动保障工作力量和人员素质与劳动保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充分重视,予以研究解决。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职业道德小结2篇
网管工作小结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