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同心县第一小学:杨东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很少接触。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 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经历由“表象——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结合经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六大教学环节。

(一) 结合经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位置一词并不陌生,通过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录播室的位置,然后写在白纸上,以此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看、想,选,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

表示物体的方法。

(1)看一看

我依据小步子原则,将列、行的含义分割成下面两道道填空题,引导学生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2)想一想

通过出示标有列数和行数的平面图,让学生想一想确定行数和列数的规则, 明确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3)选一选

通过让学生甄别用数对表示周明同学位置的正确方法,是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下面选项中用数对正确表示了主题图中周明同学的位置的是( )。

A.1 B.3 C.(3,1) D.(1,3)

强调并板书: 竖排

数对横排

2、深入理解数对的含义,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写、找、比,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对的含义,达到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目的。

(1)写一写:

通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主题图中王燕和赵雪位置的数对,并同时在简图中圈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对数字虽然一样,但表示的位置不一样的原因

是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

(2)找一找:

通过让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王乐同学的位置,并和王燕同学的数对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如果相同,它们表示位置是同列不同行。

(3)比一比:

对比李小东和孙芳的位置,再用数对分别表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两位同学如果在同一列,它们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是相同的。

3、对比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点。

通过先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和之前写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和准确性,体会数学的简约之美。

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

通过完成练习五的1、2、3题,加深学生对数对含义的理解以及掌握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分别出生电影票和飞机票,让学生从中找出座位号,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通过让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位置 列竖排 数对

行横排

《位置》说课稿

同心县第一小学:杨东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很少接触。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 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经历由“表象——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结合经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六大教学环节。

(一) 结合经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位置一词并不陌生,通过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录播室的位置,然后写在白纸上,以此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看、想,选,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

表示物体的方法。

(1)看一看

我依据小步子原则,将列、行的含义分割成下面两道道填空题,引导学生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2)想一想

通过出示标有列数和行数的平面图,让学生想一想确定行数和列数的规则, 明确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3)选一选

通过让学生甄别用数对表示周明同学位置的正确方法,是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下面选项中用数对正确表示了主题图中周明同学的位置的是( )。

A.1 B.3 C.(3,1) D.(1,3)

强调并板书: 竖排

数对横排

2、深入理解数对的含义,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写、找、比,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对的含义,达到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目的。

(1)写一写:

通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主题图中王燕和赵雪位置的数对,并同时在简图中圈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对数字虽然一样,但表示的位置不一样的原因

是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

(2)找一找:

通过让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王乐同学的位置,并和王燕同学的数对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如果相同,它们表示位置是同列不同行。

(3)比一比:

对比李小东和孙芳的位置,再用数对分别表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两位同学如果在同一列,它们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是相同的。

3、对比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点。

通过先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和之前写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和准确性,体会数学的简约之美。

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

通过完成练习五的1、2、3题,加深学生对数对含义的理解以及掌握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分别出生电影票和飞机票,让学生从中找出座位号,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通过让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位置 列竖排 数对

行横排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 数一数 二 比一比: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 ...

  • 2015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 5.2.1 位置(一)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位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用数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及答案
  • <位置与方向(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丽丽面向北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丁丁面向西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豆豆面向南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齐齐面向东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 考查目的:确定方向,并能用正确.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

  • 2014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表格式
  • 六年级上册 数学 教者:范婷婷 花果畈小学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执教:范婷婷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本班女生多,好管理,但思维欠活跃.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整体水平不高,后进生的面很大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 ...

  •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 1 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这是他们"仔细研究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