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1.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一般职工本人直接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有关生产、作指挥、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强令职工违章冒险作业。

2. 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所谓规章制度,不仅指上述国家发布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并涉及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章、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而且还包括那些虽无明文规定,但却反映了生产、科研、设计、施工中安全操作的客观规律并长期为群众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与惯例。但是,应逐步将这些操作习惯和惯例条理化、规范化并见诸文字,以便于衡量和检验。

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前提条件。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往往具有不同的形式。

普通职工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服管理,不听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设计要求,盲目蛮干,或者擅离岗位。

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违背科学原理,对设计、配方等应予论证、检验而不进行论证、检验。

生产管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劳动保护法规,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违背客观规律在现场瞎指挥。

认定某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首先应查明其是否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没有违章行为不构成犯罪,具有违章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3. 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毒罪等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违章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有违章行为,才可能出现责任事故。

就普通职工而言,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违章行为,引起严重的危害结果,但如果同其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仍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过失犯罪,而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就生产管理人员而言,其违章管理、违章指挥行为只有与生产直接联系,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否则,仅在一般管理层次上出现漏洞,不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引起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则构成玩忽职守罪,不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4. 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引起了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有违章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必要时可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从造成的结果看,本条规定了“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两个标准,具备其一便构成犯罪。

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取案件标准的规定》,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这两个标准作了量化规定。重大伤亡,是指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伤三人以上的;严重后果,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以及经济损失虽不足规定数,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害的。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5. 所谓情节特别恶劣,是指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明知没有安全保证,不听劝阻,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发生过事故不引以为戒,仍继续蛮干;

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使危害后果蔓延扩大;

为逃避责任,伪造现场、嫁祸于人;造成伤亡人数特别多;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大等。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1.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一般职工本人直接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有关生产、作指挥、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强令职工违章冒险作业。

2. 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所谓规章制度,不仅指上述国家发布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并涉及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章、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而且还包括那些虽无明文规定,但却反映了生产、科研、设计、施工中安全操作的客观规律并长期为群众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与惯例。但是,应逐步将这些操作习惯和惯例条理化、规范化并见诸文字,以便于衡量和检验。

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前提条件。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往往具有不同的形式。

普通职工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服管理,不听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设计要求,盲目蛮干,或者擅离岗位。

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违背科学原理,对设计、配方等应予论证、检验而不进行论证、检验。

生产管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劳动保护法规,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违背客观规律在现场瞎指挥。

认定某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首先应查明其是否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没有违章行为不构成犯罪,具有违章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3. 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毒罪等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违章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有违章行为,才可能出现责任事故。

就普通职工而言,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违章行为,引起严重的危害结果,但如果同其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仍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过失犯罪,而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就生产管理人员而言,其违章管理、违章指挥行为只有与生产直接联系,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否则,仅在一般管理层次上出现漏洞,不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引起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则构成玩忽职守罪,不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4. 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引起了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有违章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必要时可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从造成的结果看,本条规定了“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两个标准,具备其一便构成犯罪。

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取案件标准的规定》,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这两个标准作了量化规定。重大伤亡,是指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伤三人以上的;严重后果,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以及经济损失虽不足规定数,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害的。

怎样正确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5. 所谓情节特别恶劣,是指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明知没有安全保证,不听劝阻,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发生过事故不引以为戒,仍继续蛮干;

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使危害后果蔓延扩大;

为逃避责任,伪造现场、嫁祸于人;造成伤亡人数特别多;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大等。


相关内容

  • 对认定税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几点思考
  • 对认定税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当前税务系统的税务人员犯罪以职务犯罪为多,在职务犯罪中渎职犯罪又比较严重,渎职犯罪中涉嫌玩忽职守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在整个税务人员渎职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从法理的角度对玩忽职守罪的构成.罪与非罪的界限及其主观.客观要件的认定进行了剖析,以期对规范相 ...

  • 刑法学作业答案
  • 刑法学作业答案 1.什么是刑法?如何认识刑法的性质与分类? 所谓刑法,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与经济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应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特别是给予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在性质上表现出阶级性与法律性两个方面.刑法的阶级性表现在刑法是掌 ...

  • 刑法学(2)
  • 刑法学(2)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及案例 名词解释 罪状: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法定刑: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简单罪状:即在条文中只简单地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叙明罪状:即在条文中较为详细地描述具体犯罪的构成特 ...

  • 渎职罪证据标准论纲
  • 作者:李忠诚 人民检察 2012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43(2012)-1(上)-0015-6 证明标准是对证明程度的要求,而证据标准是对证据数量与质量的要求,要达到证明程度的要求必须有符合质量要求的一定数量的证据予以支撑.所以,渎职罪证据标准 ...

  • 保险公司怎样正确看待交通事故的认定书
  • 保险公司怎样正确看待交通事故的认定书 案情回放 2009年6月,王某驾驶李某的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与骑摩托车的张某相撞,致张某受伤住院,并在起诉之后死亡.肇事车辆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保险.事发时,张某无驾驶证.未佩戴头盔驾驶无号牌轻便摩托车.交警队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王某对 ...

  • 刑法演讲稿
  •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一.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 在我看来,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并不存在某些学者所认为的诸多缺陷, 相反, 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一)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合理性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性的选 ...

  • 五部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
  • (原标题:五部门负责人解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依法惩罚犯罪 切实保障人权--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邹伟.陈菲.罗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

  •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应用基础
  •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应用基础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是一门综合性工作, 即需要要充分的理论基础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掌 握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业务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程序, 搞清楚纪检监察案 件检查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不断研究提高案件检查质量和效率的 途径,是我们每个办案人员 ...

  • 刑法学[小抄]
  • 刑法学小抄 名词解释[分章节] 第一章 1 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⑴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⑵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2.刑法的体系,是指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