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中的寂寞浅析戴望舒的诗歌白蝴蝶

ANHUIWENXUE

意象中的寂寞

———浅析戴望舒的诗歌《白蝴蝶》

刘骏飞

摘要:本文在论述了中西方意象理论的基础上,细读戴望舒的小诗《白蝴蝶》中的蝴蝶和书页意象,了解诗人语言中的寂寞孤单,以及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存在之思和生存之思。

关键词:戴望舒意象蝴蝶书页

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虽然一生诗作不多,却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足以见他创作出来的诗歌中蕴含的巨大感染力。细读戴望舒的诗歌,从雨巷开始就有一种独特的灵性从字句中喷薄而发,带着扑面而来的忧郁与孤单席卷读者内心深处的灵魂。他笔下涌现出来的寂寞以及淡淡的愁绪,既有丁香的紫,又有雨水的晶莹,这些纯洁的色彩交织成他诗句的灵秀模样,好像天空一样透彻,又好像大海一样深邃。

戴望舒的诗歌之所以能表现出来这么多的灵韵感动人心,与他擅长的诗歌创作手法,即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密不可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戴望舒的诗歌,既融合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艺术,又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在实现中西文化结合、古今汇通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特色。

一、中西方文论中的意象观念(一)中国古代意象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意象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重要范畴,它是作家创造的融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于一炉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景”与内心的“情”逐渐契合,并最终达到水乳交融的结果。

意象思维最早源于《易经》,完成于《易传》。其中所谓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马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请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意指人们通过八卦之象或象形文字之象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且联系了自身,取其中的深意,蕴含着艺术思维之胚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象征意味。但是,它还不足以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审美意象进入艺术生产领域。

“意象”作为完整的范畴出现,始于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乱龙》云:“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为侯,示射为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王充这段话首次提到“意象”一词,它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审美范畴,“意象”出于绘形,而绘形通于艺术和审美。随后,汉末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讲“言”、“象”、“意”已经不限于卦意、卦象、卦辞,而是从一般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谈“意”和“象”的关系,“推动

美学领域中象的范畴向意象这个范畴的转变”。①而真正提出审美意义和艺术意义上的“意象”一词,并且把它在创作中的地位提升到重要位置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他在论述创作需要做的各种准备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淪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的意象,指的是作家在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中创作出来的心物交融的意象,饱含着作家的个人情感,即是一个与作者的感情色彩、形象思维密合无间的特定客观事物。其后,钟嵘、王昌龄、司空图等都对“意象”有一定的论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明清时代,“意象”观念趋于成熟。王廷相强调诗歌之所以能动人,就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在于诗歌有“余味”,诗的意象不宜过于质实和直露,应该含蓄蕴藉,“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所谓“言征时则寡余味也,情直至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除了王相庭之外,陆时雍的观点也不可忽视。他认为,首先,诗歌的意象是情景的统一,情景都贵真,但不能过求,而应在意似之间,“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欲其神色毕著”。其次,创造诗歌意象应该是随物感兴,即景自成。②最后,王夫之对于意与象的关系的论述是意象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姜斋诗话》中所言“言情则于往来动止缥缈有无之中,得灵口而执之有象,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合情。神理流于两问,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认为诗歌的意象是由物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一的产物,在王夫之这里,古代的意象理论得以大成。(二)庞德的意象派诗论

意象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英国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们的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意象派诗人却创作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诗篇,对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意象,作为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被他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他在《回顾》中对意象做了如下表述:“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作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一位诗人,他在东方诗歌中“感悟到了天人合一、主客相容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意象主义诗论,提出了意象这一核心审美范畴”。③意象指涉了“诗人的感情、智性和客观物体在瞬间的融合,它暗示诗人内心的图景,它锋利而具体有着坚固的质量”。④他追求情感在审美中的融合,使得意和象在诗歌中化为统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内容与形式、物我水乳交融成主客一体。

14

2013

ANHUIWENXUE

意象中的寂寞

———浅析戴望舒的诗歌《白蝴蝶》

刘骏飞

摘要:本文在论述了中西方意象理论的基础上,细读戴望舒的小诗《白蝴蝶》中的蝴蝶和书页意象,了解诗人语言中的寂寞孤单,以及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存在之思和生存之思。

关键词:戴望舒意象蝴蝶书页

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虽然一生诗作不多,却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足以见他创作出来的诗歌中蕴含的巨大感染力。细读戴望舒的诗歌,从雨巷开始就有一种独特的灵性从字句中喷薄而发,带着扑面而来的忧郁与孤单席卷读者内心深处的灵魂。他笔下涌现出来的寂寞以及淡淡的愁绪,既有丁香的紫,又有雨水的晶莹,这些纯洁的色彩交织成他诗句的灵秀模样,好像天空一样透彻,又好像大海一样深邃。

戴望舒的诗歌之所以能表现出来这么多的灵韵感动人心,与他擅长的诗歌创作手法,即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密不可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戴望舒的诗歌,既融合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艺术,又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在实现中西文化结合、古今汇通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特色。

一、中西方文论中的意象观念(一)中国古代意象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意象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重要范畴,它是作家创造的融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于一炉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景”与内心的“情”逐渐契合,并最终达到水乳交融的结果。

意象思维最早源于《易经》,完成于《易传》。其中所谓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马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请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意指人们通过八卦之象或象形文字之象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且联系了自身,取其中的深意,蕴含着艺术思维之胚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象征意味。但是,它还不足以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审美意象进入艺术生产领域。

“意象”作为完整的范畴出现,始于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乱龙》云:“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为侯,示射为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王充这段话首次提到“意象”一词,它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审美范畴,“意象”出于绘形,而绘形通于艺术和审美。随后,汉末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讲“言”、“象”、“意”已经不限于卦意、卦象、卦辞,而是从一般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谈“意”和“象”的关系,“推动

美学领域中象的范畴向意象这个范畴的转变”。①而真正提出审美意义和艺术意义上的“意象”一词,并且把它在创作中的地位提升到重要位置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他在论述创作需要做的各种准备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淪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的意象,指的是作家在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中创作出来的心物交融的意象,饱含着作家的个人情感,即是一个与作者的感情色彩、形象思维密合无间的特定客观事物。其后,钟嵘、王昌龄、司空图等都对“意象”有一定的论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明清时代,“意象”观念趋于成熟。王廷相强调诗歌之所以能动人,就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在于诗歌有“余味”,诗的意象不宜过于质实和直露,应该含蓄蕴藉,“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所谓“言征时则寡余味也,情直至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除了王相庭之外,陆时雍的观点也不可忽视。他认为,首先,诗歌的意象是情景的统一,情景都贵真,但不能过求,而应在意似之间,“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欲其神色毕著”。其次,创造诗歌意象应该是随物感兴,即景自成。②最后,王夫之对于意与象的关系的论述是意象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姜斋诗话》中所言“言情则于往来动止缥缈有无之中,得灵口而执之有象,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合情。神理流于两问,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认为诗歌的意象是由物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一的产物,在王夫之这里,古代的意象理论得以大成。(二)庞德的意象派诗论

意象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英国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们的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意象派诗人却创作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诗篇,对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意象,作为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被他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他在《回顾》中对意象做了如下表述:“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作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一位诗人,他在东方诗歌中“感悟到了天人合一、主客相容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意象主义诗论,提出了意象这一核心审美范畴”。③意象指涉了“诗人的感情、智性和客观物体在瞬间的融合,它暗示诗人内心的图景,它锋利而具体有着坚固的质量”。④他追求情感在审美中的融合,使得意和象在诗歌中化为统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内容与形式、物我水乳交融成主客一体。

14

2013


相关内容

  • 戴望舒和卞之琳诗歌(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 戴望舒诗歌的 意义:中西诗歌艺术的自觉的 融合: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 融合.对五四以来中国诗歌艺术的综合与超越:吸取五四白话诗歌注重意象的 方法,将写实性意象.单纯的 比喻性意象发展为隐喻性的 象征意象:反对郭沫若式的坦白式抒情,主张诗情的 内在节奏与郭沫若相同:不满新格律诗 ...

  • 穿越时空的彩翼_从_我思想_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 第15卷第4期Vol.15No.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08年12月December 2008 穿越时空的彩翼 ---从<我思想>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余蔷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 雨巷0教学设计
  • <雨 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体味诗歌意境. 2.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把握中心意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探究戴望舒的真实心境. 3.以读带品,以品促悟,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反 ...

  •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一.什么是诗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必先正名. 什么是诗,<新华字典>上说,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辞海>上说,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 ...

  • 妙"悟"意象 雨巷
  • 举三反一,妙"悟"意象 安徽六安市叶集中学 陈永睿 <雨巷>是一篇颇令人费解的诗歌,原因是初进高中的学生对文中特定的意象.情感缺乏认知和共鸣,如果照老办法解剖麻雀.细嚼慢咽的话,则耗时多收效低.怎么办? 突然想到韩军老师的"举三反一"说. 韩军老师 ...

  •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殊意象(部分)讲解
  •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殊意象(部分)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 ...

  • 戴望舒诗中的吴越文化情愫
  • 作者:张新 复旦学报:社科版 1999年07期 地域文化的基本要素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土人情."风土"大体指的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人情"是地域习俗或者说是生活方式的呈示形态.诗歌有偏重于情和偏重于景的,或者把景当作象征的.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自称是" ...

  • 现代灵魂的寻索歌 浅析罗寄一[诗六首]
  • 现代灵魂的寻索歌 浅析罗寄一<诗六首> 罗寄一(1920-2003) ,原名江瑞熙,祖籍安徽贵池,生于天津.一九四三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四十年代在桂林.重庆的<大公报文艺>和昆明<文聚>上面发表过新诗和散文.罗诗意象繁美,富有抒情的乐趣和圆浑的哲理,有着典型的 ...

  • [雨巷]优秀教案2
  • <雨巷>优秀教案 <雨巷>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