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路实验报告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3 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接电导 6 电阻电路的分压 7 电阻电路的分流

8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10 KCL的性质 实验原理 1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当某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即置零值。 电压源置零值,用短路线代替;电流源置零值,用开路线代替。 如图

当U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

Uo`=R4/(R4+R2)*Us

当I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3所示,由图可得Uo``=R2*R4/(R2+R4)*Is

由叠加定理得Uo=U`+U`` 由此验证。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如图所示的网络NR 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

将互易前图一的端口条件u1=u2,u2=0和互易后图二的端口条件u1`=0,u2`=us代入式即可得证。

图1

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假定理想电压源和一固定电阻R1,将其视为一个电压源,R1为其内电阻,串联一可变电阻Rc ,不断改变电阻Rc ,流过电阻Rc 的电流不断改变,并分别记录下来,最后通过电流和电阻以及额定电压,来判断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电路图如下图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将一理想电压源与一个固定电阻Ro 串联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压源,Ro 可以看作是内阻,如果将莫一数值的电流源与Ro 并联在一起,也可以产生原来电压源的效果,这就是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先设定一个Us 的值,将可变电阻调整一固定值,记录电流数值,然后按图二改变电路,观察电流表数值,并调节电流源,如果电流表读书符合之前记录的,就说明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

通过如下图,探究双口网络的电导参数,假设端口电压u1和u2为自变量,而端口电流i1和i2为因变量,这正好与开路电阻参数情况形成对偶,把端口电压u1和u2看作两个独立的电压源,如图所示,根据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得i1=G11u1+G12u2 i2=G21u1+G22u2 可以得到电导参数G.

6电阻电路的分压

探究电阻电路分压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时候,各个电阻分压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正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担的电压也就越多,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

7电阻电路的分流

探究电阻电路分流的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情况下,各个电阻分流的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反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的的电流也就越少,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

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在直流情况下,一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或当一电路元件中没有电动势时,其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位差成正比。

当外电阻

R

减少时,根据I=E/(R+r)可知,电流I 增大(E和r 为定值) ,内电压Ir 增大,根据U=E-Ir可知路端电压U 减小。

根据公式E=U+IR,U=IR1,所以可以将R 求出。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外加正向电压时,在正向特性的起始部分,正向电压很小,不足以克服PN 结内电场得阻挡作用,正向电流几乎为零,这一段称为死区。这个不能使二极管导通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以后,PN 结内电场被克服,二极管导通,电流随电压增大而迅速上升。在正常使用的电流范围内,导通时二极管的端电压几乎维持不变,这个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外加反向电压不超过一定范围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是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所形成反向电流,由于反向电流很小,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这个反向电流又称为反向饱和电流或漏电流,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受温度影响很大。

所以按下图可以验证,当正想加压是,电路通,当反向加压时,电路处于断路。

10 探究KCL 的性质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就是KCL 是电荷守恒原理在集中参数电路中的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对于任一几种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KCL 的数字表达式为 I1+i2+……..+in=0

根据KCL 定理,流入或者流出节点b 的电流代数和为零,由此测出电流i1,i2,i3,验证KCL 定理。

三 实验设备

电压源 2个 电流源2个 电阻若干,按需求拿 可变电阻 1个 导线 若干 二极管 1个 电流表 3-4个 电压表 1-2个 四 实验内容 1叠加定理

(1) 当U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U`o=R4/(R4+R2)*US

(2) I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U``o=R2R4/(R2+R4)*Is、

(3) 由叠加定理得

Uo=U`o+U``o=R4/(R4+R2)Us+R2R4/(R2+R4)*Is

第一组数据

Us=10V,Is=20mA Uo=10.59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U=10V,U`o=10.9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s=20mA,U``o=-0.37v 所以根据Uo=U`o+U``o=10.98+(-0.37)=10.61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59V 第二组数据

Us=15V Is=24mA Uo=12.42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Us=15V U`o=12.8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24mA,U``o=-0.44v 所以根据Uo=U`o+U``o=12.88+(-0.44)=12.44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2.42V 第三组数据

Us=15V Is=150mA Uo=10.01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Us=15V U`o=12.8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150mA U``o=-2.86V 所以根据Uo=U`o+U``o=12.88+(-2.86)=10.02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01V

根据实验测的,基本符合叠加定理的要求,所以验证了叠加定理的正确性。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如图1所示的网络NR 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

将互易前的端口条件u1=Us,u2=0.和互易后图二的条件u1`=0,u2`=Us代入验证。 第一组数据 Us=20V i2=32.5mA i1=51.6mA 互易后 i1`=32.3mA i2`=45mA I1`基本等于i2

第二组数据 Us=28V i1=72.3mA i2=44.8mA 互易后 i1`=44,3mA,i2`=63.2mA I1`基本等于i2

第三组数据 Us=15V i2=24mA i1=38.5mA 互易后 i1`=24.1mA i2`=33.8mA I1`基本等于i2

所以验证了互易定理形式一的正确性

3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RL=70欧姆 I=178mA

P=I*I*RL=2.218W

RL=80欧姆 I=168.2mA

P=I*I*RL=2.263W

RL=100欧姆 I=151.5mA

P=I*I*RL=2.295W

RL=130欧姆 I=131.9mA

P=I*I*RL=2.261W

RL=180欧姆 I=108.4mA

P=I*I*RL=2.115W

RL=230欧姆 I=92.9mA

P=I*I*RL=1.955W

应为根据电路图,可以将电阻R1和电源等效为电源,那么R1为其内阻,只有当外电路电阻和其内阻相等时,电源传输功率最大,约为百分之五十。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Us=20V

当RL=100欧姆 i=91.8mA

当RL=300欧姆 i=48.3mA

当RL=500欧姆

i=32.7mA

当RL=100欧姆,i=91.8mA时 Is=168mA

当RL=300欧姆,i=48.3mA时,Is=168mA

当RL=500欧姆,i=32.7mA时,Is=168mA

所以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当电流源为168mA 时,可以等效替换电压源,所以验证了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

如图所示

u1(V ) u2(V ) i1(mA) i2(mA)

10 0 62.7 18.9

0 10 -19.0 -51.9

0 8 -14.9 -40.5

8 0 55.0 14.5

6 0 40.9 10.6

0 6 -11.4

-30.3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1=I1/U1当U2=0时,可以算出G11=0.00627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1=I2/U1当U2=0时,可以算出G21=0.00189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2=I1/U2当U1=0时,可以算出G12=-0.0019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2=I2/U2当U1=0时,可以算出G22=-0.00519

所以算出短路电导参数矩阵为 0.00627 -0.0019

G=-0.00189 -0.00519

6电阻电路的分压

R1=51欧姆 R2=30欧姆 R3=200欧姆

应为R2与R3并联,可以将其等效为R4=600/23欧姆

R1/R4=51/600*23=1.955

U1=3.21V U2=1.65V U1/U2=1.945

U1=3.82V U2=1.98V U1/U2=1.938

U1=4.46V U2=2.26V U1/U2=1.973

可以看出电压比与电阻比基本吻合,可以说明电阻分压与其阻值成正比。

7电阻电路的分流

当U=5V时,I1=148.3mA,I2=92.1mA,I3= 24.4mA

R1*I1=4.449W R2*I2=4.491W R3*I3=4.512W

当U=6V时,I1=176.9mA I2=110.0mA I3=28.9mA

R1*I1=5.307V R2*I2=5.41V R3*I3=5.44V

当U=4V时 I1=118.4mA I2=73.6mA I3=19.4mA

R1*I1=3.552V R2*I2=3.573V R3*I3=3.60V

综上所属,可以看出支路电流与其电阻阻值的乘积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电阻越大,分担的电流越小,电阻阻值与其分担的电流成反比。

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当U=20V时,R=200欧姆,I=97.1mA

所以U=RI+rI 得r=5.97欧姆

当U=18.5V时,R=200欧姆,I=89.8mA

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

当U=14.5V时。R=200欧姆,

I=70.3mA

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

当U=20V时,R=250欧姆,I=78mA

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

当U=20V时,R=1250欧姆,I=15.6mA

所以U=RI+rI 得r=5.96欧姆

当U=20V时,R=750欧姆,I=26mA

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

所以综上所属,r=(r1+r2+r3+r4+r5+r6)/6=5.95欧姆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当正向接通的时候

U=6V I=163.8mA R=30欧姆

U=20V I=96mA R=200欧姆

U=15V I=72mA R=200欧姆

当方向接通时

U=6V I=0mA R=30欧姆

U=20V I=0mA R=200欧姆

U=15V I=0mA R=200欧姆

所以可以看出当二极管正向接通时,可以看出导通电流能力强

当二极管反向接通的时候,基本不导通,所以可以看出二极管的性质正想电阻相对比较小,反向电阻大。

10 KCL的性质

R1=1000欧姆 R2=3000欧姆 R3=2000欧姆 R4=6200欧姆 U2=20V

U1=30V I1=7.70mA I2=7.41Ma I3=-0.26mA

U1=25V I1=6.04mA I2=6.26mA I3=0.15mA

U1=15V I1=2.96mA I2=3.98mA I3=0.98mA

所以从节点b 可以看出

I1+i3=i2

7.70+(-0.26)=7.44约等于7.41

6.04+0.15=6.19约等于6.26

2.96+0.98=3.94约等于3.98

所以验证了KCL 定理。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是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实验中,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实验的严谨性以及困难性,同时又使我产生了深厚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自己对实验的认知,使自己更加注意细节,更加具有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和队友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我们认识到1+1>2这个真理,为自己日后工作铺垫了基础,培养了合作能力,更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同时,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刚开始实验的时候,

好多仪器不懂,用法不会用,都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

帮助下才能完成本次实验,在这里由衷的感谢老师,老师,你们辛苦了。

在本次实验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实验误差处理不妥当,或者是实验设计时存在漏洞,导致实验结果与理想存在偏差,不过好在有老师的指导帮助,才克服这些问题,使我以后需要更加严谨。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掌握了很多电路实验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会对我以后的实验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3 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接电导 6 电阻电路的分压 7 电阻电路的分流

8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10 KCL的性质 实验原理 1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当某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即置零值。 电压源置零值,用短路线代替;电流源置零值,用开路线代替。 如图

当U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

Uo`=R4/(R4+R2)*Us

当I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3所示,由图可得Uo``=R2*R4/(R2+R4)*Is

由叠加定理得Uo=U`+U`` 由此验证。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如图所示的网络NR 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

将互易前图一的端口条件u1=u2,u2=0和互易后图二的端口条件u1`=0,u2`=us代入式即可得证。

图1

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假定理想电压源和一固定电阻R1,将其视为一个电压源,R1为其内电阻,串联一可变电阻Rc ,不断改变电阻Rc ,流过电阻Rc 的电流不断改变,并分别记录下来,最后通过电流和电阻以及额定电压,来判断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电路图如下图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将一理想电压源与一个固定电阻Ro 串联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压源,Ro 可以看作是内阻,如果将莫一数值的电流源与Ro 并联在一起,也可以产生原来电压源的效果,这就是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先设定一个Us 的值,将可变电阻调整一固定值,记录电流数值,然后按图二改变电路,观察电流表数值,并调节电流源,如果电流表读书符合之前记录的,就说明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

通过如下图,探究双口网络的电导参数,假设端口电压u1和u2为自变量,而端口电流i1和i2为因变量,这正好与开路电阻参数情况形成对偶,把端口电压u1和u2看作两个独立的电压源,如图所示,根据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得i1=G11u1+G12u2 i2=G21u1+G22u2 可以得到电导参数G.

6电阻电路的分压

探究电阻电路分压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时候,各个电阻分压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正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担的电压也就越多,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

7电阻电路的分流

探究电阻电路分流的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情况下,各个电阻分流的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反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的的电流也就越少,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

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在直流情况下,一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或当一电路元件中没有电动势时,其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位差成正比。

当外电阻

R

减少时,根据I=E/(R+r)可知,电流I 增大(E和r 为定值) ,内电压Ir 增大,根据U=E-Ir可知路端电压U 减小。

根据公式E=U+IR,U=IR1,所以可以将R 求出。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外加正向电压时,在正向特性的起始部分,正向电压很小,不足以克服PN 结内电场得阻挡作用,正向电流几乎为零,这一段称为死区。这个不能使二极管导通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以后,PN 结内电场被克服,二极管导通,电流随电压增大而迅速上升。在正常使用的电流范围内,导通时二极管的端电压几乎维持不变,这个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外加反向电压不超过一定范围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是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所形成反向电流,由于反向电流很小,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这个反向电流又称为反向饱和电流或漏电流,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受温度影响很大。

所以按下图可以验证,当正想加压是,电路通,当反向加压时,电路处于断路。

10 探究KCL 的性质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就是KCL 是电荷守恒原理在集中参数电路中的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对于任一几种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KCL 的数字表达式为 I1+i2+……..+in=0

根据KCL 定理,流入或者流出节点b 的电流代数和为零,由此测出电流i1,i2,i3,验证KCL 定理。

三 实验设备

电压源 2个 电流源2个 电阻若干,按需求拿 可变电阻 1个 导线 若干 二极管 1个 电流表 3-4个 电压表 1-2个 四 实验内容 1叠加定理

(1) 当U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U`o=R4/(R4+R2)*US

(2) Is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U``o=R2R4/(R2+R4)*Is、

(3) 由叠加定理得

Uo=U`o+U``o=R4/(R4+R2)Us+R2R4/(R2+R4)*Is

第一组数据

Us=10V,Is=20mA Uo=10.59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U=10V,U`o=10.9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s=20mA,U``o=-0.37v 所以根据Uo=U`o+U``o=10.98+(-0.37)=10.61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59V 第二组数据

Us=15V Is=24mA Uo=12.42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Us=15V U`o=12.8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24mA,U``o=-0.44v 所以根据Uo=U`o+U``o=12.88+(-0.44)=12.44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2.42V 第三组数据

Us=15V Is=150mA Uo=10.01V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Us=15V U`o=12.88V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150mA U``o=-2.86V 所以根据Uo=U`o+U``o=12.88+(-2.86)=10.02V 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01V

根据实验测的,基本符合叠加定理的要求,所以验证了叠加定理的正确性。 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

如图1所示的网络NR 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

将互易前的端口条件u1=Us,u2=0.和互易后图二的条件u1`=0,u2`=Us代入验证。 第一组数据 Us=20V i2=32.5mA i1=51.6mA 互易后 i1`=32.3mA i2`=45mA I1`基本等于i2

第二组数据 Us=28V i1=72.3mA i2=44.8mA 互易后 i1`=44,3mA,i2`=63.2mA I1`基本等于i2

第三组数据 Us=15V i2=24mA i1=38.5mA 互易后 i1`=24.1mA i2`=33.8mA I1`基本等于i2

所以验证了互易定理形式一的正确性

3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RL=70欧姆 I=178mA

P=I*I*RL=2.218W

RL=80欧姆 I=168.2mA

P=I*I*RL=2.263W

RL=100欧姆 I=151.5mA

P=I*I*RL=2.295W

RL=130欧姆 I=131.9mA

P=I*I*RL=2.261W

RL=180欧姆 I=108.4mA

P=I*I*RL=2.115W

RL=230欧姆 I=92.9mA

P=I*I*RL=1.955W

应为根据电路图,可以将电阻R1和电源等效为电源,那么R1为其内阻,只有当外电路电阻和其内阻相等时,电源传输功率最大,约为百分之五十。

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

Us=20V

当RL=100欧姆 i=91.8mA

当RL=300欧姆 i=48.3mA

当RL=500欧姆

i=32.7mA

当RL=100欧姆,i=91.8mA时 Is=168mA

当RL=300欧姆,i=48.3mA时,Is=168mA

当RL=500欧姆,i=32.7mA时,Is=168mA

所以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当电流源为168mA 时,可以等效替换电压源,所以验证了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替换。

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

如图所示

u1(V ) u2(V ) i1(mA) i2(mA)

10 0 62.7 18.9

0 10 -19.0 -51.9

0 8 -14.9 -40.5

8 0 55.0 14.5

6 0 40.9 10.6

0 6 -11.4

-30.3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1=I1/U1当U2=0时,可以算出G11=0.00627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1=I2/U1当U2=0时,可以算出G21=0.00189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2=I1/U2当U1=0时,可以算出G12=-0.0019

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2=I2/U2当U1=0时,可以算出G22=-0.00519

所以算出短路电导参数矩阵为 0.00627 -0.0019

G=-0.00189 -0.00519

6电阻电路的分压

R1=51欧姆 R2=30欧姆 R3=200欧姆

应为R2与R3并联,可以将其等效为R4=600/23欧姆

R1/R4=51/600*23=1.955

U1=3.21V U2=1.65V U1/U2=1.945

U1=3.82V U2=1.98V U1/U2=1.938

U1=4.46V U2=2.26V U1/U2=1.973

可以看出电压比与电阻比基本吻合,可以说明电阻分压与其阻值成正比。

7电阻电路的分流

当U=5V时,I1=148.3mA,I2=92.1mA,I3= 24.4mA

R1*I1=4.449W R2*I2=4.491W R3*I3=4.512W

当U=6V时,I1=176.9mA I2=110.0mA I3=28.9mA

R1*I1=5.307V R2*I2=5.41V R3*I3=5.44V

当U=4V时 I1=118.4mA I2=73.6mA I3=19.4mA

R1*I1=3.552V R2*I2=3.573V R3*I3=3.60V

综上所属,可以看出支路电流与其电阻阻值的乘积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电阻越大,分担的电流越小,电阻阻值与其分担的电流成反比。

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

当U=20V时,R=200欧姆,I=97.1mA

所以U=RI+rI 得r=5.97欧姆

当U=18.5V时,R=200欧姆,I=89.8mA

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

当U=14.5V时。R=200欧姆,

I=70.3mA

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

当U=20V时,R=250欧姆,I=78mA

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

当U=20V时,R=1250欧姆,I=15.6mA

所以U=RI+rI 得r=5.96欧姆

当U=20V时,R=750欧姆,I=26mA

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

所以综上所属,r=(r1+r2+r3+r4+r5+r6)/6=5.95欧姆

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

当正向接通的时候

U=6V I=163.8mA R=30欧姆

U=20V I=96mA R=200欧姆

U=15V I=72mA R=200欧姆

当方向接通时

U=6V I=0mA R=30欧姆

U=20V I=0mA R=200欧姆

U=15V I=0mA R=200欧姆

所以可以看出当二极管正向接通时,可以看出导通电流能力强

当二极管反向接通的时候,基本不导通,所以可以看出二极管的性质正想电阻相对比较小,反向电阻大。

10 KCL的性质

R1=1000欧姆 R2=3000欧姆 R3=2000欧姆 R4=6200欧姆 U2=20V

U1=30V I1=7.70mA I2=7.41Ma I3=-0.26mA

U1=25V I1=6.04mA I2=6.26mA I3=0.15mA

U1=15V I1=2.96mA I2=3.98mA I3=0.98mA

所以从节点b 可以看出

I1+i3=i2

7.70+(-0.26)=7.44约等于7.41

6.04+0.15=6.19约等于6.26

2.96+0.98=3.94约等于3.98

所以验证了KCL 定理。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是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实验中,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实验的严谨性以及困难性,同时又使我产生了深厚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自己对实验的认知,使自己更加注意细节,更加具有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和队友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我们认识到1+1>2这个真理,为自己日后工作铺垫了基础,培养了合作能力,更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同时,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刚开始实验的时候,

好多仪器不懂,用法不会用,都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

帮助下才能完成本次实验,在这里由衷的感谢老师,老师,你们辛苦了。

在本次实验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实验误差处理不妥当,或者是实验设计时存在漏洞,导致实验结果与理想存在偏差,不过好在有老师的指导帮助,才克服这些问题,使我以后需要更加严谨。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掌握了很多电路实验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会对我以后的实验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相关内容

  • 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
  • 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书 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方法. 2.验证戴维南定理. 二.实验器材 直流电压源 1个 电压表 1个 电流表 1个 电阻 4个 三.实验原理 在电路理论中等效电路定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包括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可描述为:任 ...

  • 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 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 ...

  • 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报告册(2013人教版)
  • 东兴市东兴镇松柏中学 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报告册 班级: 学生: 学期: 目 录 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2 2 连接串.并联电路....................................... ...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 班 级: 学 号: 班内序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一. 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 ...

  •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实验二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实验三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实验四实验五单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 ...

  • 哈工大电路自主实验报告
  • 姓名 陈若兰 班级 1104102 学号 1110410223 实验日期 成绩 实验名称:验证互易定理 1.实验目的 (1).验证互易定理,加深对互易定理的理解: (2).进一步熟悉仪器的使用. 2. 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 (1).实验原理: 互易定理: 对一个仅含有线性电阻(不含独立源和受控源) ...

  • 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时间 10 月 24 日(周五)17:50-21:00 2.实验地点 实验楼 902 3.实验材料 电阻:100Ω .1kΩ .5kΩ .10kΩ .51kΩ .220kΩ 电容:47μ F 电阻箱 电源:12V 直流电压源,50mV 1KH ...

  • 实验报告2电路定理验证
  •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电子学 实验项目名称: 电路定理的验证 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报 告 人: 学号: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含源二端网络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定方法: 2.验证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 ...

  • 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 探究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电阻定律 二.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 些因素有关呢?比如,下列的因素是否对导体的电阻有影响?如果有,关系如何呢? 1. 导体的材料: 2导体的体积: 3导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