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1,2段翻译及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éi)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4-5]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4-5]

(1)奇:奇妙。

  (2)曰:叫。

  (3)以:用。

  (4)径:直径。

  (5)之:的。

  (6)为:做,这里指雕刻。

  (7)罔不:无不、全都。

  (8)因:顺着,就着[2]。

  (9)势:样子。

  (10)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11)具:具有。

  (12)情:神情。

  (13)各:各自。

  (14)态:姿态。

  (15)尝:曾经。

  (16)贻(yí):赠。

  (17)余:我。

  (1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19)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20)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21)云:句尾语助词,无意。

  (22)约:大约。

  (23)有(yòu)奇(jī):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24)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25)可:大约。

  (26)许:上下。

  (27)轩:高。

  (28)敞:宽敞。

  (29)为:是。

  (30)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31)覆:覆盖。

  (32)之:代词,代指“船舱”。

  (33)开:开设。

  (34)启:打开。

  (35)

而:表修饰。

  (36)相望:左右相对。

  (37)焉:语气词。

  (38)之:代窗。

  (39)则:就。

  (40)徐:缓缓地。

  (41)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42)糁:涂染,名作动。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éi)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4-5]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4-5]

(1)奇:奇妙。

  (2)曰:叫。

  (3)以:用。

  (4)径:直径。

  (5)之:的。

  (6)为:做,这里指雕刻。

  (7)罔不:无不、全都。

  (8)因:顺着,就着[2]。

  (9)势:样子。

  (10)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11)具:具有。

  (12)情:神情。

  (13)各:各自。

  (14)态:姿态。

  (15)尝:曾经。

  (16)贻(yí):赠。

  (17)余:我。

  (1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19)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20)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21)云:句尾语助词,无意。

  (22)约:大约。

  (23)有(yòu)奇(jī):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24)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25)可:大约。

  (26)许:上下。

  (27)轩:高。

  (28)敞:宽敞。

  (29)为:是。

  (30)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31)覆:覆盖。

  (32)之:代词,代指“船舱”。

  (33)开:开设。

  (34)启:打开。

  (35)

而:表修饰。

  (36)相望:左右相对。

  (37)焉:语气词。

  (38)之:代窗。

  (39)则:就。

  (40)徐:缓缓地。

  (41)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42)糁:涂染,名作动。


相关内容

  • 论语中的成语
  • 1不亦乐乎 <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 <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 ...

  • 功能翻译理论
  • 功能翻译理论 一.产生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扭伯特(A.Neubert)卡德(O.Kade)为代表的莱比锡学派(the Leipzig School)和以威尔斯(W.Wilss)为代表的萨尔派(the Saarbrucken School).前者立足于 ...

  • 朱子家训翻译
  •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1(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翻译):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已经到了黄昏的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 ...

  • 文学翻译中翻译补偿问题探讨
  • 摘要: 由于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活动存在时翻译损失便与之相伴而生.较之其它类别的翻译,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尤为明显,翻译中更是有得有失.在文学翻译中,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不论在语言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独具特色.张谷若先生在其中译本中 ...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 ...

  •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孔子曰:会用兵者,军中无粮,仅用三日,但可用十日 .不会用兵者,军中有粮, 仅用十日,最用2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 ...

  •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 ...

  • 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 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作者:丁莹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介绍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功能对等的评价与影响,使读者对尤金的翻译理论有更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 尤金·奈达(Euge ...

  •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 第23卷第5期 2006年10月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23 No.5Oct. 200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康 健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榆次 030600) 摘 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 ...

  •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信赖(trust);2)侵入(aggression);3)吸收(incorporation); 4)补偿(restitution) 首先是信赖,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不知不觉地经历了这一步骤.他之所以拿一篇原文来进行翻译,是因为他相信原文有价值,有意思,因而确有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