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教育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出路是:改变教育观念;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用人制度,改善教育管理,营造利于教师个人才能发挥的环境;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师资力量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09-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实现中国梦的不懈追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大量投入,特别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结合学校实际,对照《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提高质量”的总要求,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日渐凸显,许多家庭舍近求远,举家进城,想千方设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条件好的一些学校读书,他们宁肯放弃庄稼不种,宁肯放弃工作不做,也要削尖脑袋在城里买房、租房给孩子陪读。从每周末停放在学校门口的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可知,这是一支势不可挡的陪读大军。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学校偌大的校园显得冷冷清清。随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我校目前拥有功能齐全的理、化、生标准实验室,音、体、美多功能教学室,班班通设施和标准化的运动场地,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即使如此,去年我校学区应入学的初一新生仍有近40人涌向了城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单亲家庭的增多,所有这些,使我校现有的教学楼中有6间教室、学生男女生公寓中各有近两层的闲置。一边是教师D类危房的急需改造,一边是学生用房的大量闲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70多名教师和700余名学生的师生比,远远达不到义务教育办学的规范要求,此其一;还有,大凡选择到城里读书的家庭,往往都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城区学校的大门一般不会对农村较差成绩的学生开放。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和生源质量的明显降低给本不公平的义务教育再添筹码。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编制限制和财政供给问题,每年县政府招考的教师中分配到农村学校的特别少,特别是对口的专业教师3到5年也难以得到一个,“盼星星、盼月亮,无法如愿又以偿”,即使每年把所招考的教师全部放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于整个义务教育学校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下表是我校现阶段部分学科教师配备的基本情况:

  “两栖教师”比比皆是,每学年开学初教导处的课程安排是最头痛的一件事,“拆东墙补西墙”,“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学校工作难做,教师教学吃力,专业培训无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职称评审教师成绩的认可影响巨大。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师资配备没有引起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根本就没有兼顾到学科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瓶颈无法从根本上获得突破。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思想极不稳定

  行业收入的差距使许多年轻教师对从教这一信心产生了动摇。家门口的大老板、小商贩不说,仅是每年外出务工的同村的没念多少书的小青年,不到3至5年时间就盖起了楼房、买起了小车,银行里还有不菲的存款,而我们教师呢?年轻人不说,就是工作了近30年的老教师,好不容易评上了一个高级职称,工资也才3000元左右,想在城里买套房产或者买辆小车,不是靠亲朋挪借就是靠银行按揭,“教书的不如杀猪的”,这一工资落差极大的不争的事实,使许多教师感觉犹如玻璃罩下青蛙,“前途一片光明,脚下寸步难行”。

  同行收入的差距也使许多年轻教师不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这块净土。我们不与高中教师相比,就拿城区的初中学校来说,他们不仅没有早、晚坐班的压力,而且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无论是什么学科,也无论是什么老师都雨后春笋般办起了名目众多的家教班,补课收入远远高于自己的工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只要能进城,哪怕职称从中高降到中三也毫无怨言的原因。义务教育农村初中的教师昵?从早上鸡鸣忙到晚上狗吠,安全紧箍咒套在头上不说,坐班费等是一分钱没有,学校仅有的办公经费想让教师们每年外出学习一趟都是捉襟见肘。大多数年轻教师还是靠自己不到2000元的月工资养活一家三口,而且他们仍能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着,困难对他们是望而却步,学校对他们是爱莫能助。

  诸多问题的困扰使学校疲于应付

  学校辐射半径大,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是时刻悬在我们的头顶上的一把利剑。虽然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已覆盖整个学区,但接送学生的车辆多是“三无”车辆,对他们我们无权监管,对学生上学困难的现状我们又无力解决,我们能做的就是除了叮咛还是叮咛。

  留守学生多,“隔代教育”给学生心理上、生理上带来的负面效应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我校现有学生700余人,留守学生占65%,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有学生362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231人。“隔代教育”的直接效果就是父母负责供钱,爷爷奶奶负责供食,至于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奋学习教育的任务全部落在了学校一方。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沟通和父母的严加管教,他们在校所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相当普通,听不进老师的教育,听不进父母的忠告,不愿帮助他人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稍一放松,就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钻进网吧聊天游戏。   中考指挥棒的调节,使教师成了备战、学生成了应战的专门机器。由于没有普及高中教育,上高中比上大学难上加难这一事实,所以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初中学校期望值特别高,学校也只能是戴着素质教育的镣铐,跳着应试教育的舞蹈。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目标评估末位问责,可以说学校没有轻松的呼吸和片刻的安宁。民生工程――学生营养餐的实施,每天3元的补助既要让学生吃好,又要让学生吃饱,还要吃得安全、卫生、满意,谈何容易?平常满负荷的教学管理之余,还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去对营养餐进行监管,先要接受上级多家执法部门的检查,再要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还要应对校教师对学校领导和经销商之间关系的猜疑,如此种种,实在叫人揪心而力乏。

  教育是一个需要有梦、寻梦、追梦、实现梦的过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永远是教育的两大梦想。教育公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障,而提高教育质量又是寻找教育梦、实现教育梦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是奠基工程,它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如何使义务教育学校担当起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义务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国家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极力改善办学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努力从根本上消除D类危房,逐步尽快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对已建的学生公寓、教学楼等项目工程定期进行加固、改造与维修,只有学校、教师与学生有了安全感,才能使学校与教师腾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学管理,学生才能在舒心、放心的和谐校园中快乐学习。

  切实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蜻蜒点水式的象征性的几十元钱一个月的“艰苦补贴”远远不能缩小城乡地区教师的收入差别。调查表明,同时参加工作,同样职称的教师,城里教师的年收入是农村教师年收入的3倍有余,要使广大农村教师既能安得下心,又能留得住人,主管部门应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从教师结构编制、职称岗位设置,目标考核机制尤其是工资待遇,应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极力倾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称评聘优先,工资水平居前,生活条件无忧。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安排足够的教师外出学习和骨干培训的费用,同时学校自身也应从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角度,积极申报课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目前,我校市级课题《家村初中作文有序训练策略探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性工作,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易错成因分析全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究》正在申报之中。对这两个课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信心十足,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看似“高深莫测”的研究给自己的教学与成长带来的实在的好处,也必将成就一批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规范办学行为,谈化考试竞争,注重素质培养。继续扩大示范高中招生的定向指标分配比例,缓解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的压力,坚持全面育人的舆论导向,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不单纯以中考成绩评价学校,要从安全办学、规范办学、文化办学、发展办学诸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要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盲目随从,不搞务虚花架,把学校立德理念的倡导、教师高尚品德的养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争取政府支持,全社会形成合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留守学生多而且难以管理是社会发展转型期的特有现象,“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中,学校肩负的任务特别重大。作为寄宿制学校,要时刻关注留守学生、关心留守学生、关爱留守学生,

  要通过深入家访、联系亲人、活动渗透和积极引导的方式使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珍视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培育,珍视集体的温暖和师生的情谊,珍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地,处处都育人”,只有每一位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培养,那么每一位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他(她)的父母去感恩,师与生的情感之桥飞架到千家万户,共同铺就学生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只要我们全体义务教育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好自家事,管好自家人,相信一定会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描绘的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蓝图中,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张慧.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2]薛文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孙刚成.“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胡雪彬.目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责任与监督问题[J];南方论丛;2005年03期.

  摘 要:教育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出路是:改变教育观念;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用人制度,改善教育管理,营造利于教师个人才能发挥的环境;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师资力量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09-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实现中国梦的不懈追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大量投入,特别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结合学校实际,对照《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提高质量”的总要求,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日渐凸显,许多家庭舍近求远,举家进城,想千方设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条件好的一些学校读书,他们宁肯放弃庄稼不种,宁肯放弃工作不做,也要削尖脑袋在城里买房、租房给孩子陪读。从每周末停放在学校门口的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可知,这是一支势不可挡的陪读大军。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学校偌大的校园显得冷冷清清。随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我校目前拥有功能齐全的理、化、生标准实验室,音、体、美多功能教学室,班班通设施和标准化的运动场地,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即使如此,去年我校学区应入学的初一新生仍有近40人涌向了城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单亲家庭的增多,所有这些,使我校现有的教学楼中有6间教室、学生男女生公寓中各有近两层的闲置。一边是教师D类危房的急需改造,一边是学生用房的大量闲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70多名教师和700余名学生的师生比,远远达不到义务教育办学的规范要求,此其一;还有,大凡选择到城里读书的家庭,往往都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城区学校的大门一般不会对农村较差成绩的学生开放。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和生源质量的明显降低给本不公平的义务教育再添筹码。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编制限制和财政供给问题,每年县政府招考的教师中分配到农村学校的特别少,特别是对口的专业教师3到5年也难以得到一个,“盼星星、盼月亮,无法如愿又以偿”,即使每年把所招考的教师全部放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于整个义务教育学校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下表是我校现阶段部分学科教师配备的基本情况:

  “两栖教师”比比皆是,每学年开学初教导处的课程安排是最头痛的一件事,“拆东墙补西墙”,“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学校工作难做,教师教学吃力,专业培训无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职称评审教师成绩的认可影响巨大。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师资配备没有引起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根本就没有兼顾到学科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瓶颈无法从根本上获得突破。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思想极不稳定

  行业收入的差距使许多年轻教师对从教这一信心产生了动摇。家门口的大老板、小商贩不说,仅是每年外出务工的同村的没念多少书的小青年,不到3至5年时间就盖起了楼房、买起了小车,银行里还有不菲的存款,而我们教师呢?年轻人不说,就是工作了近30年的老教师,好不容易评上了一个高级职称,工资也才3000元左右,想在城里买套房产或者买辆小车,不是靠亲朋挪借就是靠银行按揭,“教书的不如杀猪的”,这一工资落差极大的不争的事实,使许多教师感觉犹如玻璃罩下青蛙,“前途一片光明,脚下寸步难行”。

  同行收入的差距也使许多年轻教师不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这块净土。我们不与高中教师相比,就拿城区的初中学校来说,他们不仅没有早、晚坐班的压力,而且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无论是什么学科,也无论是什么老师都雨后春笋般办起了名目众多的家教班,补课收入远远高于自己的工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只要能进城,哪怕职称从中高降到中三也毫无怨言的原因。义务教育农村初中的教师昵?从早上鸡鸣忙到晚上狗吠,安全紧箍咒套在头上不说,坐班费等是一分钱没有,学校仅有的办公经费想让教师们每年外出学习一趟都是捉襟见肘。大多数年轻教师还是靠自己不到2000元的月工资养活一家三口,而且他们仍能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着,困难对他们是望而却步,学校对他们是爱莫能助。

  诸多问题的困扰使学校疲于应付

  学校辐射半径大,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是时刻悬在我们的头顶上的一把利剑。虽然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已覆盖整个学区,但接送学生的车辆多是“三无”车辆,对他们我们无权监管,对学生上学困难的现状我们又无力解决,我们能做的就是除了叮咛还是叮咛。

  留守学生多,“隔代教育”给学生心理上、生理上带来的负面效应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我校现有学生700余人,留守学生占65%,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有学生362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231人。“隔代教育”的直接效果就是父母负责供钱,爷爷奶奶负责供食,至于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奋学习教育的任务全部落在了学校一方。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沟通和父母的严加管教,他们在校所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相当普通,听不进老师的教育,听不进父母的忠告,不愿帮助他人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稍一放松,就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钻进网吧聊天游戏。   中考指挥棒的调节,使教师成了备战、学生成了应战的专门机器。由于没有普及高中教育,上高中比上大学难上加难这一事实,所以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初中学校期望值特别高,学校也只能是戴着素质教育的镣铐,跳着应试教育的舞蹈。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目标评估末位问责,可以说学校没有轻松的呼吸和片刻的安宁。民生工程――学生营养餐的实施,每天3元的补助既要让学生吃好,又要让学生吃饱,还要吃得安全、卫生、满意,谈何容易?平常满负荷的教学管理之余,还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去对营养餐进行监管,先要接受上级多家执法部门的检查,再要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还要应对校教师对学校领导和经销商之间关系的猜疑,如此种种,实在叫人揪心而力乏。

  教育是一个需要有梦、寻梦、追梦、实现梦的过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永远是教育的两大梦想。教育公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障,而提高教育质量又是寻找教育梦、实现教育梦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是奠基工程,它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如何使义务教育学校担当起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义务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国家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极力改善办学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努力从根本上消除D类危房,逐步尽快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对已建的学生公寓、教学楼等项目工程定期进行加固、改造与维修,只有学校、教师与学生有了安全感,才能使学校与教师腾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学管理,学生才能在舒心、放心的和谐校园中快乐学习。

  切实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蜻蜒点水式的象征性的几十元钱一个月的“艰苦补贴”远远不能缩小城乡地区教师的收入差别。调查表明,同时参加工作,同样职称的教师,城里教师的年收入是农村教师年收入的3倍有余,要使广大农村教师既能安得下心,又能留得住人,主管部门应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从教师结构编制、职称岗位设置,目标考核机制尤其是工资待遇,应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极力倾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称评聘优先,工资水平居前,生活条件无忧。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安排足够的教师外出学习和骨干培训的费用,同时学校自身也应从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角度,积极申报课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目前,我校市级课题《家村初中作文有序训练策略探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性工作,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易错成因分析全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究》正在申报之中。对这两个课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信心十足,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看似“高深莫测”的研究给自己的教学与成长带来的实在的好处,也必将成就一批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规范办学行为,谈化考试竞争,注重素质培养。继续扩大示范高中招生的定向指标分配比例,缓解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的压力,坚持全面育人的舆论导向,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不单纯以中考成绩评价学校,要从安全办学、规范办学、文化办学、发展办学诸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要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盲目随从,不搞务虚花架,把学校立德理念的倡导、教师高尚品德的养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争取政府支持,全社会形成合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留守学生多而且难以管理是社会发展转型期的特有现象,“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中,学校肩负的任务特别重大。作为寄宿制学校,要时刻关注留守学生、关心留守学生、关爱留守学生,

  要通过深入家访、联系亲人、活动渗透和积极引导的方式使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珍视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培育,珍视集体的温暖和师生的情谊,珍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地,处处都育人”,只有每一位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培养,那么每一位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他(她)的父母去感恩,师与生的情感之桥飞架到千家万户,共同铺就学生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只要我们全体义务教育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好自家事,管好自家人,相信一定会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描绘的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蓝图中,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张慧.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2]薛文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孙刚成.“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胡雪彬.目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责任与监督问题[J];南方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内容

  • 李祖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 困境与出路
  • 摘要: 在村庄空心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面临内外双重困境: 一方面,村庄空心化导致对外部供给的高依赖,但从外部供给来看,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组织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供给乏力和监管缺失等问题; 另一方面,村庄内部文化承接主体缺乏,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群众基础.结合实证分析,理清困境 ...

  •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中图分类号:F241.4摘 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1)24-0194-02 81.7%.很明显,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优厚,更有条件来注重 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农村教育条件有限,只能满足基本教学 能条件,使得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综合素质不够高. 力不够强. 2.1.2 ...

  •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1)
  • 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答: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5~6岁-6~7岁) 高级小学(9~10岁-11~12岁) 初级小学(6~7岁-7~8岁).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 ...

  • 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 第32卷第3期2015年6月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32No. 3 Jun. 2015 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梅龙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 ...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鄢长红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 ...

  • 中国传统医学,困境与出路(下)
  • 作者:许俊才,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夏志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中医,未来何去何从?倡导取消中医的企图在中国一直引起不少争议,但是,从未成功过.20世纪90年代,中医教育和实践的深度出现较大滑坡,各方意见严重分化,产生诸多内部争议.为此,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尝试形成统一认识.与此同时,为了传承中 ...

  • "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实践报告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中国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 ...

  •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一.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 1.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的位置 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问题,是困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 题.思想认识问题的不解决,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永远也摆不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

  • 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出路是什么?
  •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大脑科学证明,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学前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那么你是否为该专业而心动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17年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希望大家能够考虑清楚哦! 一.政策环境分析 (一)就全国而言,幼儿教师缺口很大,就业机会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