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 热点专题预测-12卷之08: 诗词鉴赏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④①②③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的意境;诗的后两联主要是抒情,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
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字,使诗的意境蕴藉闲远,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
的情感。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 宋诗鉴赏(五)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
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③④②①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精神;下阕“泪空 流”表达的是作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宋词鉴赏(二)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天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上阕“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请仔细体味这一名联所含的意蕴。
3.这首词所要表达的心境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 。”意蕴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更加委婉含蓄,表达内容更加深入宽广。 宋诗鉴赏(三)
归 朝 欢
柳 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1.上阕词人描写了景物,抓住了与组成了一 幅江南水乡冬日晨景图,“”为写景之总括;“” 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
2.下阕词人转入抒情,““ ”表现词人思念故乡亲人。
3.全词结构匀称完整,以 由景到情的发展极其自然,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宋词鉴赏(四)
定 风 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谪居黄州时作。
1.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词的上阕,哪些词语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广阔 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答:
2.词的下阕,“山头斜照却相迎”既是写实,也透露出词人的的情绪;“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照应上阕“写出了词人经风历雨的真切感受和旷达的情怀。
3.这首词中主人公的形象鲜明,比较“独钓寒江雪”中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他们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性情和情趣?
答: 宋词鉴赏(五)
剔 银 灯
范仲淹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②如共,刘伶③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 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①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与欧阳修在酒席上分别赋诗填词,以助酒兴。②争:怎。③刘伶:西晋狂士,嗜酒。④騃:呆。⑤ 悴:衰弱貌。⑥些子:一点儿。
1.上阕词人是如何评论三国英雄的?
2.请解说下阕“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句。
3.范仲淹在创作以“”的政治抱负为主题的文学 作品时,态度是严肃的;此词写于他悲观失意,政治改革徒劳无功之时,在好友的酒桌 上,酒酣而作,故词的笔调,我们不妨也说此 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由此请你简评一下范仲淹这个人物形象。
宋词鉴赏(六)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上阕词人赞美“春正好”,好在何处,请一一找出。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④⑤⑥①
3.下阕词人具体细致地抒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 如何理解?
4.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法而论,有什 么区别?
5.这首词在在遣词用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元曲鉴赏(一)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
2.细细品味“眼阁(搁)着别离泪”,展开想象,扩写(不少于30字)
3.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等 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 元曲鉴赏(二)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第一首曲子首先平列三件事:一是以宴乐,二是西晋富豪石 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三是隋炀帝“筑堤植柳”修大运河下扬州以游乐。这三例告 诉我们
2.第二首曲子开头例举三个历史故事:一是,二是三是 班超从戎。这三个故事异时异地,但内容共通:
3.这两首怀古的曲子,在形式上都采用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风格上,则更多运用口语、俗语,充分体现了元曲通俗的特色。
参 考 答 案
八、
唐诗鉴赏(一)
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衬托。《鸟鸣涧》
唐诗鉴赏(二)
1.时间漫长,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2.江中的狂风巨浪 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3.同是天涯沦落人
唐诗鉴赏(三)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唐诗鉴赏(四)
1.愁 2.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谓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的无限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1.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侯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2.不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唐诗鉴赏(六)
1.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2、7、8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1、2、4、5、6 2.尾联诗人直接抒发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昂扬的战斗精神 3.颔联、颈联、尾联 宋诗鉴赏(一)
1.于料峭春寒中见盎然春意,颇富生机。作者对被贬后的遭遇自我宽慰,豁达洒脱 2.一个“疑”字,既表示作者的疑惑惊讶,又引出首联,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春来犹寒的特点(颔联紧扣春寒,具体描绘了山城早春景色,通过橘、笋顽强的活力,形象地表现出春意难挡)
宋诗鉴赏(二)
1.落日黄昏 见到了天涯、碧山、暮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 2.视野是由远而近,意境是由近而远 3.强烈的凝重压抑
宋诗鉴赏(三)
1.先总后分,由白天到夜晚,从视觉到听觉 2.自己久甘庸碌,已经两鬓如霜,而农村的环境如此宜人,就率性想在村野中过一生。 3.清 4.反衬(以闹衬清)
宋诗鉴赏(四)
1.革合离宫转夕晖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2.比喻 国家覆灭,自己如同天边孤云旧家燕子不知飘泊何方,归宿哪里的一种无所依托的亡国之痛 3.相同之处: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凄清哀婉,外柔内刚,沉挚悲壮;《过零丁洋》的尾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
宋诗鉴赏(五)
1.“耕犁千亩实行箱”,亩复亩,年复年千箱充实,牛必然气力衰竭 并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 2.“病牛”为让“众生皆得饱”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是“病卧残阳”也无怨无悔的襟怀,歌颂了病牛忧在人先,乐在人后的可贵精神。 3.此诗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语言通俗、凝炼,意境高远。(一点即可)
宋诗鉴赏(六)
1.共同之处:都写秋天,都写琐细的生活,都表现体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都动中有静 不同之点:一夜晚,二白天;一船中,二家里;一水乡夜色,二庭院情景;一大处落笔,二小处着眼 2.菰蒲中还有人家,环境的幽寂 3.碾茶烹茗 呼儿读书 懂茶道,好学问的闲适的生活情趣 4.一泽国风光 二亭轩雅趣(大致对即可)
宋词鉴赏(一)
1.现实 梦境 2.当年自信的精神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的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3.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之大,爱国的热情,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的痛苦和失望之情。
宋词鉴赏(二)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与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词鉴赏(三)
1.江岸、扁舟、葭苇、沙汀、宿雁 残月白霜 “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 2.“浪萍风梗诚何益” “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宋词鉴赏(四)
1.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2.喜悦 “一蓑烟雨任平生” 3.柳宗元既有倔强不屈的精神,又有凄清孤冷的味道。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出闲适的情趣
宋词鉴赏(五)
1.这些三国英雄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还不如像刘伶那样一醉方休。 2.人生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她来追求功名利禄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非常诙谐 通欲易懂 读罢此词,词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更为丰满了,几句牢骚话体现了他强烈的个性,词人不只是可敬。而且可爱。
宋词鉴赏(六)
1.点火樱桃、荼縻如雪,龙孙穿破、乳燕引雏,流莺唤友 2.拟人和夸张 春归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与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繁乱心境。 3.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抗金复国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古今遗恨词人侧重今之恨:中原失陷、祖国分裂之恨
4.《永遇乐》直抒胸 臆,以慷慨豪放见长;这首词曲达心意,以清丽幽婉见长 5.下阕“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中的“不传”“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凄切地传达出思家念远之悲 上阕“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了读者的眼前
元曲鉴赏(一)
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 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 情人相别的内心感受 2.大大的眼睛看着将分离的心上人,眼眶中强忍着噙着的泪珠儿,是那样的 3.心理、动作、神情、语言 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元曲鉴赏(二)
1.秦始皇在骊山造阿房宫 封建统治者穷极奢糜而终不免败亡的历史教训 2.霸王别姬 吴蜀破曹
美人或轰烈或哀艳多见于史册,那哪有老百姓的地位呢 3. 对比 第二首
2011届高考语文 热点专题预测-12卷之08: 诗词鉴赏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④①②③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的意境;诗的后两联主要是抒情,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
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字,使诗的意境蕴藉闲远,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
的情感。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 宋诗鉴赏(五)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
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③④②①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精神;下阕“泪空 流”表达的是作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宋词鉴赏(二)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天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上阕“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请仔细体味这一名联所含的意蕴。
3.这首词所要表达的心境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 。”意蕴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更加委婉含蓄,表达内容更加深入宽广。 宋诗鉴赏(三)
归 朝 欢
柳 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1.上阕词人描写了景物,抓住了与组成了一 幅江南水乡冬日晨景图,“”为写景之总括;“” 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
2.下阕词人转入抒情,““ ”表现词人思念故乡亲人。
3.全词结构匀称完整,以 由景到情的发展极其自然,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宋词鉴赏(四)
定 风 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谪居黄州时作。
1.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词的上阕,哪些词语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广阔 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答:
2.词的下阕,“山头斜照却相迎”既是写实,也透露出词人的的情绪;“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照应上阕“写出了词人经风历雨的真切感受和旷达的情怀。
3.这首词中主人公的形象鲜明,比较“独钓寒江雪”中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他们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性情和情趣?
答: 宋词鉴赏(五)
剔 银 灯
范仲淹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②如共,刘伶③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 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①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与欧阳修在酒席上分别赋诗填词,以助酒兴。②争:怎。③刘伶:西晋狂士,嗜酒。④騃:呆。⑤ 悴:衰弱貌。⑥些子:一点儿。
1.上阕词人是如何评论三国英雄的?
2.请解说下阕“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句。
3.范仲淹在创作以“”的政治抱负为主题的文学 作品时,态度是严肃的;此词写于他悲观失意,政治改革徒劳无功之时,在好友的酒桌 上,酒酣而作,故词的笔调,我们不妨也说此 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由此请你简评一下范仲淹这个人物形象。
宋词鉴赏(六)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上阕词人赞美“春正好”,好在何处,请一一找出。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④⑤⑥①
3.下阕词人具体细致地抒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 如何理解?
4.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法而论,有什 么区别?
5.这首词在在遣词用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元曲鉴赏(一)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
2.细细品味“眼阁(搁)着别离泪”,展开想象,扩写(不少于30字)
3.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等 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 元曲鉴赏(二)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第一首曲子首先平列三件事:一是以宴乐,二是西晋富豪石 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三是隋炀帝“筑堤植柳”修大运河下扬州以游乐。这三例告 诉我们
2.第二首曲子开头例举三个历史故事:一是,二是三是 班超从戎。这三个故事异时异地,但内容共通:
3.这两首怀古的曲子,在形式上都采用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风格上,则更多运用口语、俗语,充分体现了元曲通俗的特色。
参 考 答 案
八、
唐诗鉴赏(一)
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衬托。《鸟鸣涧》
唐诗鉴赏(二)
1.时间漫长,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2.江中的狂风巨浪 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3.同是天涯沦落人
唐诗鉴赏(三)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唐诗鉴赏(四)
1.愁 2.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谓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的无限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1.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侯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2.不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唐诗鉴赏(六)
1.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2、7、8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1、2、4、5、6 2.尾联诗人直接抒发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昂扬的战斗精神 3.颔联、颈联、尾联 宋诗鉴赏(一)
1.于料峭春寒中见盎然春意,颇富生机。作者对被贬后的遭遇自我宽慰,豁达洒脱 2.一个“疑”字,既表示作者的疑惑惊讶,又引出首联,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春来犹寒的特点(颔联紧扣春寒,具体描绘了山城早春景色,通过橘、笋顽强的活力,形象地表现出春意难挡)
宋诗鉴赏(二)
1.落日黄昏 见到了天涯、碧山、暮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 2.视野是由远而近,意境是由近而远 3.强烈的凝重压抑
宋诗鉴赏(三)
1.先总后分,由白天到夜晚,从视觉到听觉 2.自己久甘庸碌,已经两鬓如霜,而农村的环境如此宜人,就率性想在村野中过一生。 3.清 4.反衬(以闹衬清)
宋诗鉴赏(四)
1.革合离宫转夕晖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2.比喻 国家覆灭,自己如同天边孤云旧家燕子不知飘泊何方,归宿哪里的一种无所依托的亡国之痛 3.相同之处: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凄清哀婉,外柔内刚,沉挚悲壮;《过零丁洋》的尾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
宋诗鉴赏(五)
1.“耕犁千亩实行箱”,亩复亩,年复年千箱充实,牛必然气力衰竭 并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 2.“病牛”为让“众生皆得饱”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是“病卧残阳”也无怨无悔的襟怀,歌颂了病牛忧在人先,乐在人后的可贵精神。 3.此诗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语言通俗、凝炼,意境高远。(一点即可)
宋诗鉴赏(六)
1.共同之处:都写秋天,都写琐细的生活,都表现体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都动中有静 不同之点:一夜晚,二白天;一船中,二家里;一水乡夜色,二庭院情景;一大处落笔,二小处着眼 2.菰蒲中还有人家,环境的幽寂 3.碾茶烹茗 呼儿读书 懂茶道,好学问的闲适的生活情趣 4.一泽国风光 二亭轩雅趣(大致对即可)
宋词鉴赏(一)
1.现实 梦境 2.当年自信的精神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的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3.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之大,爱国的热情,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的痛苦和失望之情。
宋词鉴赏(二)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与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词鉴赏(三)
1.江岸、扁舟、葭苇、沙汀、宿雁 残月白霜 “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 2.“浪萍风梗诚何益” “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宋词鉴赏(四)
1.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2.喜悦 “一蓑烟雨任平生” 3.柳宗元既有倔强不屈的精神,又有凄清孤冷的味道。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出闲适的情趣
宋词鉴赏(五)
1.这些三国英雄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还不如像刘伶那样一醉方休。 2.人生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她来追求功名利禄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非常诙谐 通欲易懂 读罢此词,词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更为丰满了,几句牢骚话体现了他强烈的个性,词人不只是可敬。而且可爱。
宋词鉴赏(六)
1.点火樱桃、荼縻如雪,龙孙穿破、乳燕引雏,流莺唤友 2.拟人和夸张 春归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与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繁乱心境。 3.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抗金复国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古今遗恨词人侧重今之恨:中原失陷、祖国分裂之恨
4.《永遇乐》直抒胸 臆,以慷慨豪放见长;这首词曲达心意,以清丽幽婉见长 5.下阕“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中的“不传”“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凄切地传达出思家念远之悲 上阕“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了读者的眼前
元曲鉴赏(一)
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 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 情人相别的内心感受 2.大大的眼睛看着将分离的心上人,眼眶中强忍着噙着的泪珠儿,是那样的 3.心理、动作、神情、语言 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元曲鉴赏(二)
1.秦始皇在骊山造阿房宫 封建统治者穷极奢糜而终不免败亡的历史教训 2.霸王别姬 吴蜀破曹
美人或轰烈或哀艳多见于史册,那哪有老百姓的地位呢 3. 对比 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