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既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二、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三、无产阶级为什么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才能解决领导权的归属问题?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拟就上述问题予以阐释。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问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一般意义上讲应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资产阶级也曾经充当过这一领导角色。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代资产阶级担负起领导责任,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出现的独特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呢?

首先,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中国近代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英勇的抗争。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这些斗争和探索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特别是辛亥革命,提出了比较完备的三民主义纲领,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缔造了中华民国,从而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继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虽为重建民主共和制度做过不懈的努力,曾先后发动和组织“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其结局同样归于失败。“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这就表明,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农民人口虽然众多,且具有强烈的革命意识,但它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摆脱不了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地位所造成的落后性,提不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由于其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能把革命引向彻底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勃兴,呼唤新的领导阶级,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向新阶段。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

其次,它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作为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更老一些,因而它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也更广大一些。它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纪律性等世界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外,还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有利于它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第一,身受三重压迫,具有最坚决和最彻底的革命性。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第二,人数虽然不多但分布集中,易于无产阶级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

动的展开,便于形成强大的力量。第三,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容易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第四,从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就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社会中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阶级,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强调指出:“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群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如果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犯错误的话),而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再次,它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使得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十月革命后,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已经过时,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由此开始。此后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毛泽东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处于帝国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这就使得中国资产阶级“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他们“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这就实际上否定了资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前途,并指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当作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还是当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了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二、无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取得执政地位,并且在敌我力量对比中长期处于弱势,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则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掌控并支配着主要的国家资源,占据着中心城市,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领导”这一概念。领导是个含义宽泛而又丰富的概念。领导就是带领、引导的意思,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据此,我们不能对领导作偏狭的理解,既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行政隶属关系范畴来理解,也不能直观地按照某一方所处的地位之大小或力量之强弱来看待。 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是“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政治领导就是根据党在一定时期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革命任务,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广大党员来带动劳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提出的目标而奋斗,从而以这种方式来把握历史进程的方

向。简而言之,就是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策上发挥领导作用,解决政治上谁追随谁、谁吸引谁的问题。

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的实现,需要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第一,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件中的动员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没有这种目标,是无所谓政治领导的。第二,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应该提起以自己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共产党员应该做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决,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三,在不失掉确定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政治领导的基础,也就是使革命获得彻底的胜利而不被同盟者的动摇性所破坏的基础。”

三、无产阶级要实现其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的领导权会天然地、自动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身上,资产阶级也不会自动地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因此,无产阶级要实现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多次建立统一战线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资产阶级虽然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政治目标下或特殊条件下,能够与无产阶级结成不同程度的联盟,但在阶级利益上与无产阶级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族资产阶级总是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大资产阶级则顽固地坚持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而无产阶级是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资产阶级经常以自己的政治意图去影响群众,甚至影响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因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最集中地体现在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争夺上。哪个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就决定着中国走哪一条道路,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仅仅认识到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显然还不能解决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还必须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问题。毛泽东反复强调,要重视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他指出,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无产阶级要实现其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第一,要坚决地联合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这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关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民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榨对象。生活极端贫穷

困苦,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农联盟是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坚实基础,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所在。第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原则。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要讲统一性,为结成同盟需要有协商一致的原则,各方应共同遵守;另一方面要讲独立性,坚持党派和阶级必要的、一定限

度的权利,不能因合作而牺牲党派和阶级必要的权利,这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合作就变成了混同,被同盟者所同化,党的领导就不复存在。第三,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对军队的领导权。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在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自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强大的革命武装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更谈不上所谓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第四,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在极端复杂的中国革命斗争环境中,要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权,需要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不仅需要不断地发展工人阶级的独立政治力量,消除各式各样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同时还需要经常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把一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纲领、政策、路线等看作是一样的东西,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实际上是把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变成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尾巴,这种倾向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最为典型;二是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的可能性,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同等看待,忽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这种倾向以王明的“左”倾关门主义为主要代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则是把同盟者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来,实际上也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只有坚决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焦 奎)

4、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既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二、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三、无产阶级为什么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才能解决领导权的归属问题?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拟就上述问题予以阐释。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问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一般意义上讲应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资产阶级也曾经充当过这一领导角色。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代资产阶级担负起领导责任,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出现的独特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呢?

首先,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中国近代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英勇的抗争。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这些斗争和探索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特别是辛亥革命,提出了比较完备的三民主义纲领,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缔造了中华民国,从而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继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虽为重建民主共和制度做过不懈的努力,曾先后发动和组织“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其结局同样归于失败。“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这就表明,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农民人口虽然众多,且具有强烈的革命意识,但它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摆脱不了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地位所造成的落后性,提不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由于其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能把革命引向彻底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勃兴,呼唤新的领导阶级,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向新阶段。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

其次,它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作为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更老一些,因而它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也更广大一些。它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纪律性等世界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外,还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有利于它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第一,身受三重压迫,具有最坚决和最彻底的革命性。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第二,人数虽然不多但分布集中,易于无产阶级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

动的展开,便于形成强大的力量。第三,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容易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第四,从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就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社会中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阶级,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强调指出:“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群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如果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犯错误的话),而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再次,它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使得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十月革命后,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已经过时,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由此开始。此后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毛泽东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处于帝国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这就使得中国资产阶级“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他们“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这就实际上否定了资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前途,并指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当作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还是当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了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二、无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取得执政地位,并且在敌我力量对比中长期处于弱势,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则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掌控并支配着主要的国家资源,占据着中心城市,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领导”这一概念。领导是个含义宽泛而又丰富的概念。领导就是带领、引导的意思,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据此,我们不能对领导作偏狭的理解,既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行政隶属关系范畴来理解,也不能直观地按照某一方所处的地位之大小或力量之强弱来看待。 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是“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政治领导就是根据党在一定时期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革命任务,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广大党员来带动劳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提出的目标而奋斗,从而以这种方式来把握历史进程的方

向。简而言之,就是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策上发挥领导作用,解决政治上谁追随谁、谁吸引谁的问题。

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的实现,需要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第一,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件中的动员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没有这种目标,是无所谓政治领导的。第二,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应该提起以自己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共产党员应该做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决,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三,在不失掉确定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政治领导的基础,也就是使革命获得彻底的胜利而不被同盟者的动摇性所破坏的基础。”

三、无产阶级要实现其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的领导权会天然地、自动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身上,资产阶级也不会自动地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因此,无产阶级要实现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多次建立统一战线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资产阶级虽然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政治目标下或特殊条件下,能够与无产阶级结成不同程度的联盟,但在阶级利益上与无产阶级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族资产阶级总是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大资产阶级则顽固地坚持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而无产阶级是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资产阶级经常以自己的政治意图去影响群众,甚至影响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因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最集中地体现在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争夺上。哪个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就决定着中国走哪一条道路,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仅仅认识到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显然还不能解决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还必须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问题。毛泽东反复强调,要重视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他指出,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无产阶级要实现其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第一,要坚决地联合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这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关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民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榨对象。生活极端贫穷

困苦,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农联盟是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坚实基础,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所在。第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原则。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要讲统一性,为结成同盟需要有协商一致的原则,各方应共同遵守;另一方面要讲独立性,坚持党派和阶级必要的、一定限

度的权利,不能因合作而牺牲党派和阶级必要的权利,这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合作就变成了混同,被同盟者所同化,党的领导就不复存在。第三,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对军队的领导权。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在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自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强大的革命武装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更谈不上所谓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第四,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在极端复杂的中国革命斗争环境中,要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权,需要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不仅需要不断地发展工人阶级的独立政治力量,消除各式各样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同时还需要经常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把一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纲领、政策、路线等看作是一样的东西,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实际上是把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变成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尾巴,这种倾向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最为典型;二是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的可能性,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同等看待,忽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这种倾向以王明的“左”倾关门主义为主要代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则是把同盟者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来,实际上也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只有坚决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焦 奎)


相关内容

  •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最新
  •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 2) 3)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

  •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本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1)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 ...

  • 毛概课后题答案全解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3) A. B. 2. A. B. C. 3. 4. 5. 6.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 A. 思想内涵 a) b) c) d) B.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 ...

  • 毛中特上课后题答案最新修订[1]
  • 第一章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

  • 毛特课后题答案
  •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 ...

  • 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 第一章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 ...

  • 毛概答案 东南大学 2016
  •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概括地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 ...

  • 三个代表全面
  •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的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4.解放思想. 5.实事求是. 6.与时俱进. 7.求真务实.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 ...

  • 如何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提出原因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提出原因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重要一课,对此问题的深入理解直接决定着对本门课程线索实质的清醒认识.本文在总结教学一线经验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具体讲授内容进行了概括梳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 提出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