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与自然

第三节 文化景观与自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2.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教学重点: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两者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文化、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

从实际出发,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重点讨论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

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但人类在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

一、文化与自然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

环境发生联系,自然环境是指处于原始性状,未受人类活动较大改变自然物质及组合。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活动的场所或空间。多数气候适宜、生态环境适宜且形

较平缓的陆地是利于大规模人口定居的。利于人类生活的地方是有限的,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产和生活的资料。自然界中凡是人类需要的都是人类的

资源,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也保存了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更多自然资源的可能性。

3.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大自然不但给予了人们美的感受,还可以激发人们奋发

向上的力量,慰籍人们疲惫的心灵,如“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都是与自然分不开的。

因此,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二、文化景观与自然

既然文化与自然有密切联系,文化景观与自然的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对

于与地表自然环境联系较为紧密的物质文化景观,自然有着明显的作用。如在温带半干旱地区和热带湿润的山麓地区,自然景观不同,农业景观也不同,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土地利用功能的不同;同是被利用为耕地,由于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土地利用形态也各不相同。(如图中的不同景观)

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少。如中国古代修建的龙王庙

就属于精神文化景观,在干旱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龙王庙就多。但也有在当地佛教或道教的寺观中供奉与水有关的神祗的。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因此,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

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

由此可以说明自然环境只是产生某种文化景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实文化

景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技术因素、农艺因素、心理因素等人为因素,这些人为因素影响着所有的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形成的充分条件。

2.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虽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

是它也同样影响到自然环境,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或无利的影响,违背了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古代的都江堰工程,当代的三峡工程等是遵循了自然规律,为民造福。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部平原开发引来的黑风暴,原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对中亚的垦荒造成的土地荒芜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在研究人地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地关系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把课堂内容条理化,指明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文化景观与自然

一、文化与自然

提供了生存空间

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

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二、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及其表现形态

2.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及其改变

教学后记:

多联系实际,从周围生活中理解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文化景观与自然关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

A.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少

B.精神文化景观不受自然的影响

C.自然环境主要影响物质文化景观

D.梯田就是反映山区的农耕文化景观

2.下列文化现象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蒙古包——草原地区——游牧业

B.北极爱斯基摩人——冰天雪地——极昼时间近一年

C.京剧艺术、越剧艺术等戏曲艺术——东部平原——气候湿润

D.龙门石窟艺术造型——黄土高原——岩石坚硬

3.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是( )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草原开垦为农田 D.红壤丘陵和茶树

二、填空题

1.文化景观顺应了或的影响,违背

了 则产生 的影响。

2.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首先,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

了 与

的场所或空间,自然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的资料。同时,自然是人类 的源泉。

三、以课文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简要说明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二、1.自然发展 有利 无害 自然规律 不利

2.生存 活动 物质生产和生活 精神生活

三、都江堰工程不但设计构思精美绝伦,工程技术巧夺天工,成功地解决了排洪、排沙等棘手问题,更可贵的是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考验,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表明,都江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型工程应生态化,人类的行为应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三节 文化景观与自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2.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教学重点: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两者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文化、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

从实际出发,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重点讨论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

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但人类在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

一、文化与自然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

环境发生联系,自然环境是指处于原始性状,未受人类活动较大改变自然物质及组合。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活动的场所或空间。多数气候适宜、生态环境适宜且形

较平缓的陆地是利于大规模人口定居的。利于人类生活的地方是有限的,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产和生活的资料。自然界中凡是人类需要的都是人类的

资源,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也保存了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更多自然资源的可能性。

3.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大自然不但给予了人们美的感受,还可以激发人们奋发

向上的力量,慰籍人们疲惫的心灵,如“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都是与自然分不开的。

因此,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二、文化景观与自然

既然文化与自然有密切联系,文化景观与自然的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对

于与地表自然环境联系较为紧密的物质文化景观,自然有着明显的作用。如在温带半干旱地区和热带湿润的山麓地区,自然景观不同,农业景观也不同,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土地利用功能的不同;同是被利用为耕地,由于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土地利用形态也各不相同。(如图中的不同景观)

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少。如中国古代修建的龙王庙

就属于精神文化景观,在干旱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龙王庙就多。但也有在当地佛教或道教的寺观中供奉与水有关的神祗的。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因此,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

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

由此可以说明自然环境只是产生某种文化景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实文化

景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技术因素、农艺因素、心理因素等人为因素,这些人为因素影响着所有的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形成的充分条件。

2.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虽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

是它也同样影响到自然环境,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或无利的影响,违背了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古代的都江堰工程,当代的三峡工程等是遵循了自然规律,为民造福。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部平原开发引来的黑风暴,原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对中亚的垦荒造成的土地荒芜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在研究人地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地关系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把课堂内容条理化,指明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文化景观与自然

一、文化与自然

提供了生存空间

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

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二、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及其表现形态

2.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及其改变

教学后记:

多联系实际,从周围生活中理解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文化景观与自然关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

A.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少

B.精神文化景观不受自然的影响

C.自然环境主要影响物质文化景观

D.梯田就是反映山区的农耕文化景观

2.下列文化现象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蒙古包——草原地区——游牧业

B.北极爱斯基摩人——冰天雪地——极昼时间近一年

C.京剧艺术、越剧艺术等戏曲艺术——东部平原——气候湿润

D.龙门石窟艺术造型——黄土高原——岩石坚硬

3.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是( )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草原开垦为农田 D.红壤丘陵和茶树

二、填空题

1.文化景观顺应了或的影响,违背

了 则产生 的影响。

2.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首先,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

了 与

的场所或空间,自然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的资料。同时,自然是人类 的源泉。

三、以课文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简要说明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二、1.自然发展 有利 无害 自然规律 不利

2.生存 活动 物质生产和生活 精神生活

三、都江堰工程不但设计构思精美绝伦,工程技术巧夺天工,成功地解决了排洪、排沙等棘手问题,更可贵的是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考验,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表明,都江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型工程应生态化,人类的行为应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关内容

  • 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与国际共识(一)
  •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依托所处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和相关保护理论的进步,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重大发展.在这一探 ...

  • 云南云南特色景观规划
  •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应用基金项目(编号:2007E027M).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7C30245).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科研启动 ...

  •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_马金祥
  • 第12卷第5期2010年09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12No. 5Sept., 2010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马金祥,刘 杰 1 2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 ...

  •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 第21卷 第6期 2002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Vol.21,No.6Nov.,2002 文章编号:1000-0585(2002)06-0733-09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角媛梅1,2,程国栋11 (1.,2.,摘要:,以及文,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 ...

  •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刘新华 谭国俊 肖敏云 1.杭州钟秀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浙江3100582.浙江大学园艺系浙江3100583.江阴市中意园林景 观工程有限公司江苏214432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几大风景名胜区的探讨分析,阐释风景名胜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关系,以 ...

  •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 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 ofTourism Development on LocalLandscapes 陈丹丹吴必虎 CHEN Dan-dan,WUBi-hu 万 方数据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诠释景观定义及其与旅 游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然景 ...

  •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 园林景观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起绿色作用.想要保障园林景观美观性和生态性的实现,使其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式,获得的设计风格有着明显差异.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的兴起,新中式园林景观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新 ...

  • 重庆师范大学的景观环境设计说明
  •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育以师范为先,以师资培养为最重,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培养培养人才之人,为国家之重任,师范学校之本体,更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校园景观之所以重要,莫过于环境育人.保持校园环境的自然生态属性.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积淀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我们当竭尽努力之„ ...

  •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运而生深圳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武汉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