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 险 源 辨 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 、人员失误 C 、管理缺陷

D 、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 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 )=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 =L *E *C 。

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 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危 险 源 辨 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 、人员失误 C 、管理缺陷

D 、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 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 )=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 =L *E *C 。

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 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相关内容

  • 风险辨识的方法和步骤的探讨
  • 风险辨识的方法和步骤的探讨 我们在进行设备检修期间,按照公司安全管理规定,需要就每天 的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在工作开始前做好各种技 术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平稳进行.但从目前我们进行的风险辨识 情况来看,我们对风险辨识的认识还不到位:"从哪些方面进行辨识, 针对自己今天的工 ...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第一部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一.概念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 ...

  • 危险源辨识文件
  • 1 目的 为了对七冶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接受风险和重大风险,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七冶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等所有业务范围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

  • 非煤矿山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 非煤矿山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非煤矿山是指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 的矿山.尾矿库.非煤矿山虽无瓦斯爆炸的危险,但在其他方面与煤矿无根本区别.由于矿体条件多种多样,非煤矿山的采矿方法主要有空场.充填.崩落三大类. 1.危险因素 ...

  • 民用爆破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问题的研究
  • [摘 要] 首先简介我国现行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进而分析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存在的若十问题,根据(GB 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结合BZA-2评价法,提出了民用爆破自己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全国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和民用爆破重大危险 ...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计算方法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

  • 2014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2014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试大纲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一.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在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中,依据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和标准规范,独立辨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消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 ...

  • 露天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及预先危险分析体系的研究
  • 第62卷第5期 有色 金属(矿山部Yr) 2010年9月 露天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及预先 危险分析体系的研究 张金山,剥.晶,白豹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本文通过对露天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露天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运用预先危险分析安全 ...

  •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 ...

  • 关于征求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 关于征求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监总协调函字[2005]3号 为进一步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