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卷201504

无锡市羊尖中学初三三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挑剔.(t ì) 重峦叠障.(zh àng ) B. 呜咽.(y è) 驰.(ch í)名中外 C. 杀戮.(l ù) 骇.(h ài )人听闻 D. 矜.(j īn )持 脍.(ku ài )炙人口 2.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1)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 ,令人难忘。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道路上行

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他们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 的一整套看法。 A .(1)栩栩如生 (2)异曲同工 (3)不谋而合 B .(1)惟妙惟肖 (2)殊途同归 (3)不谋而合 C .(1)惟妙惟肖 (2)异曲同工 (3)不约而同 D .(1)栩栩如生 (2)殊途同归 (3)不约而同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戚:忧伤 B. 涕:眼泪 C. 生:活下去 D. 向:从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一致的一项是(3分) ( ) A .穿上妈妈送来的大衣,她感到十分温暖..。 他的义举温暖..了人们日渐冷漠的心灵。 B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趁老师不注意,他悄悄..离开了教室。 C .为了生火,他抱进来一捆.干草。 出发前,他将行李捆.好了。 D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 感人的场景朦胧..

了观众的眼睛。 5.对下面有关礼仪教育的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谁?

A .学生与市民中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 .学生与市民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 .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D .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市民比学生更加强烈。

二、阅读与分析(共49分)

(一)颜斶说齐王(12分)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有删改,选自《古文观止》) .

【注释】①颜斶(ch ù):战国时齐国高士。②柳下季:鲁孝公的儿子。③垄:坟墓。 ④樵采:打柴。 ⑤镒:古代重量单位。⑥太牢:牛、羊、豕。 ⑦制:裁断。 6.下列句中的“以”与“安步以当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以其境过清 B .以塞忠谏之路也 ..C .以激怒其众 D .策之不以其道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 .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C .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泊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D .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宣王不说 说: ②寡人自取病耳 病: ..③推选则禄焉 禄: ④则终身不辱也 辱: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2分)

译: ②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2分)

译:

(二)(4分)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中一、二两句写出了小松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5分) ①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

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②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③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

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11.第①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答: 12.第③段中加点的“过度”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四)(4分)

谈读书 朱光潜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打麻将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选自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信,有删改)

13.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五)(14分)

蝉 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 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5.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6.第(7)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7.第(10)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18.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说说“蝉声”中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4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六)(10分)

1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10)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0.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不许斜眼看人,不许抖腿。‛‚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世易时移,这些餐桌上的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请围绕“老规矩是否需要重提”展开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适当的分析。字数在100~120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最苦的时光;这是智慧的年岁,这是愚蠢的年岁;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初中三年,我们快乐着、痛苦着,质疑着、求索着,失望过、希望过……

请以“我这 的三年”为题写一篇文章。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XX”代替; (5)不少于600字。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无锡市羊尖中学初三三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挑剔.(t ì) 重峦叠障.(zh àng ) B. 呜咽.(y è) 驰.(ch í)名中外 C. 杀戮.(l ù) 骇.(h ài )人听闻 D. 矜.(j īn )持 脍.(ku ài )炙人口 2.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1)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 ,令人难忘。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道路上行

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他们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 的一整套看法。 A .(1)栩栩如生 (2)异曲同工 (3)不谋而合 B .(1)惟妙惟肖 (2)殊途同归 (3)不谋而合 C .(1)惟妙惟肖 (2)异曲同工 (3)不约而同 D .(1)栩栩如生 (2)殊途同归 (3)不约而同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戚:忧伤 B. 涕:眼泪 C. 生:活下去 D. 向:从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一致的一项是(3分) ( ) A .穿上妈妈送来的大衣,她感到十分温暖..。 他的义举温暖..了人们日渐冷漠的心灵。 B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趁老师不注意,他悄悄..离开了教室。 C .为了生火,他抱进来一捆.干草。 出发前,他将行李捆.好了。 D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 感人的场景朦胧..

了观众的眼睛。 5.对下面有关礼仪教育的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谁?

A .学生与市民中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 .学生与市民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 .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D .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市民比学生更加强烈。

二、阅读与分析(共49分)

(一)颜斶说齐王(12分)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有删改,选自《古文观止》) .

【注释】①颜斶(ch ù):战国时齐国高士。②柳下季:鲁孝公的儿子。③垄:坟墓。 ④樵采:打柴。 ⑤镒:古代重量单位。⑥太牢:牛、羊、豕。 ⑦制:裁断。 6.下列句中的“以”与“安步以当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以其境过清 B .以塞忠谏之路也 ..C .以激怒其众 D .策之不以其道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 .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C .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泊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D .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宣王不说 说: ②寡人自取病耳 病: ..③推选则禄焉 禄: ④则终身不辱也 辱: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2分)

译: ②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2分)

译:

(二)(4分)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中一、二两句写出了小松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5分) ①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

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②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③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

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11.第①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答: 12.第③段中加点的“过度”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四)(4分)

谈读书 朱光潜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打麻将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选自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信,有删改)

13.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五)(14分)

蝉 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 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5.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6.第(7)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7.第(10)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18.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说说“蝉声”中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4分)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六)(10分)

1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10)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0.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不许斜眼看人,不许抖腿。‛‚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世易时移,这些餐桌上的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请围绕“老规矩是否需要重提”展开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适当的分析。字数在100~120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最苦的时光;这是智慧的年岁,这是愚蠢的年岁;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初中三年,我们快乐着、痛苦着,质疑着、求索着,失望过、希望过……

请以“我这 的三年”为题写一篇文章。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XX”代替; (5)不少于600字。

初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相关内容

  • 语文教研组总结
  • 语文教研组总结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 ...

  • 中高考政策
  • 二○一一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 2010年我市中考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落实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9 ...

  • 学校教研工作会议记录
  • 篇一:2014-2015第一学期教研会议记录 教研会议记录 (2014――2015第一学期) 烈山区前岭学校 2014年9月1日 篇二: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2013---2014学 年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时间: 2014.3.14 主持: 王远征 ...

  • 2012学年下学期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 ...

  • 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
  • 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 面临中考,我们语文老师是非常尽职尽责的,有很多老师制定了周密的总复习计划.因而出现了"拉网式"."链条式"."训练式"等种种复习方式.可语文老师们也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的效果常常不是很明显 ...

  • 高一下语文201504月考
  • 2014-2015高一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默写: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7分,每空1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3)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

  • 初三下学期教学计划
  • 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要中考了,这个学期很关键,既要考虑到继续提升,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制定好教学计划是必须的.下面是YJBYS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下学期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计划一:初三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九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十分关键.面对着升学的压 ...

  • 初三寒假备考学习计划
  •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初三语文篇 立足课本,抓住提分关键 据了解,截至寒假前,大部分初三学生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部分已经普遍学完了,初三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只剩下一些现代文内容没有学习。专家认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下学期书本上的现代文知识没有特别大的难度。专家建议,针对语文学科,这个寒假学生已经可以开 ...

  •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十五里园中学 王玉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坐在这个地方,感到诚惶诚恐,一来我们的成绩与教研室定下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来确实感到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拿出来同各位分享,既然教研室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下面就向领导.同仁汇报一下在2011年中考备考中我校初三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