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营造有内涵的美丽乡村(文化脉动)

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深扎根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善行河北”,营造有内涵的美丽乡村(文化脉动)

郑海鸥 崔文武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3日   19 版)

种“放心菜”的农民喜获丰收。

资料图片

“说事屋”调解成功,双方握手言和。

资料图片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社会的急遽变迁,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家风淡化、家教缺位的现象,一些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不能忽视农村这块阵地,必须重视农民这个群体。

瞄准乡村里的问题,“善行河北”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深扎根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如今在燕赵大地,只扫自己门前雪的少了,邻里互助办好事的多了;一味追求赚钞票的少了,讲信用的实在人多了;盲目攀比的少了,勤俭持家的多了……

良心也是“生产力”

当年,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坚持不用复炸油,只用一级大豆油炸“良心油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点赞。刘洪安说,“良心油条”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就看诚不诚。

然而,就在人们身边,还经常流传着“蔬菜专家不敢吃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水产专家不敢吃鱼”的谣言。其实,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管,但最根本的还是管住自己,如果人人讲良心,就不愁吃不上放心菜。

在燕赵大地,随着“善行河北”的深入,一个带动一个、一批影响一批,“油条哥”和良心企业越来越多,把种“良心菜”视为致富法宝的菜农也越来越多。

保定市博野县东章村村民尹广顺,刚种西红柿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种出的西红柿口感差、农药超标,没人愿意收购,当年就亏了3万元。“不转变观念,西红柿就卖不出去。”第二年,尹广顺摸索走种植无公害西红柿之路。如今他种植的无公害西红柿俏销北京新发地,成了中间商眼中的“香饽饽”,良心菜、放心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菜,年收入达20万元。

“‘种菜就种良心菜’已是菜农们的口头禅,使得有机肥料也特别畅销。”河北晋州润雨肥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有机肥料,可降农残、解药害、预防病虫害,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又不增加成本,肥料一推向市场便受到了菜农的普遍欢迎。

谈到生产有机肥料的初衷,公司董事长张书会说,“以前很多菜使用化肥农药,有的还使用激素,既不安全,还损害了土壤,使菜吃着不放心,钱赚着也不舒心。”

如今,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得到实惠的老乡越来越多,来公司洽谈业务的农业企业也越来越多,张书会笑得合不拢嘴,感慨道:“这就是良心构建起的产业链,有话说的好,良心就是生产力啊!”

一言一行效乡贤

可亲可爱、可敬可学,身边榜样最靠谱,身边好事最服人,而一直以来,代代传扬的乡贤故事村民听得最多,也最易接受。

传颂历史树乡贤,表彰先进扬乡风。石家庄藁城区岗上村从1982年至今,近33年未间断书写的《功德录》,记载了11万多件好人好事,其形式简单,却对老百姓的认识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将善行慢慢渗透到了村民心里,古今乡贤的朴实情操经久不息地塑造着这块乡土的精神家园。

目前,河北将《功德录》的经验推广开来,在3180个重点村绘制了近70万平方米的文化墙,建起《功德录》和《好人好事档案》,在农村人员聚集的地方竖立《善行榜》,将本村涌现出的所有善行义举记录在册,以百姓习惯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学好人、做好事。

一个个乡贤,四两拨千斤。“善行河北”又通过发扬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讲仁义礼智的历史,化解家长里短的矛盾,营造和谐健康的村风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在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东营村,有一个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说事屋”,这个小小的屋子,不但“说没了矛盾”“说近了乡情”,还“说鼓了荷包”“说出了好村风”,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村子里,大家‘勺子碰锅沿’的事情时有发生,耽误不处理,就容易影响村民团结,带坏民风村风”,村支书贾虎子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东营村,感慨道,“那时候我们村矛盾多、上访多,3年换了3任支书不说,企业也纷纷撤了资。”怎么办呢?谁讲话管用呢?东营村看准了村里辈分高、有威望的贤达人士,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说事屋”。

“村民遇到矛盾,就会来说说事,我们对村民的状况都比较了解,说的话双方都能听得进,也不伤和气。”如今82岁的刘西全曾经是村里20多年的治保主任,也是最为资深的“说事员”,看到近些年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干部腾出工夫搞好了招商引资,他也十分有成就感。

“‘说事屋’的几位乡贤,平时串东家、走西家,家长里短,乡贤故事,信手拈来。当事人服气,乡亲们信得过。”河北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讲道,乡村贤达人士化解矛盾与道德引领的作用不容小觑,让问题解决起来,没有怨气、不伤和气、除了晦气、生了福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栽种在村民心里。

家风引领好日子

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善行河北”瞄准家庭这个小切口,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弘扬善美家风活动。

石家庄市元氏县王家庄村,创新地开展起“和睦日”和“孝敬日”活动。村里将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和睦日,将父母、长辈的生日或祭日作为孝敬日。每逢“两日”,兄弟姐妹、妯娌之间都要坐一坐,儿女和长辈都要聚一聚、拉家常,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植根“孝悌传家久”“家和万事兴”的观念。

此外,村里还专门树立起村训碑,征集善美家训,开展家庭故事会活动。每年,村妇代会会牵头选出好妯娌、好婆婆、好儿媳各5户,表彰传扬左邻右舍的好人好事,让大家在互相学习中树立起好家风。

勤劳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获全国“节约之星”称号的沧州农民潘淑兰,30年收废兴家、慷慨捐助,却对自家人很“抠门”。她常说:“过日子就是逐渐积攒,一个芝麻粒儿也要捡起来。”如今,老人的孙辈们都已长大成人,勤劳节俭的好家风也传扬了下来。

以潘淑兰为榜样,“善行河北”牢牢抓住乡亲们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倡节俭、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逢红白喜事,农村难免有“不差钱”的铺张浪费。衡水市武强县郭院村细算了这笔账,筹资10万元,在村委会院内建起了水电煤灶、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的“村民食堂”,供村民免费使用。

“本村红白事都在食堂里举办,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严格控制每桌8个菜,一桌饭菜不超200元,酒每瓶25元以下,烟每盒10元以下。”村主任郭子正说,“办一次红白事仅餐饮一项,就比以往节约近一半的费用。而且,统一的标准消除了村民的攀比心理,也杜绝了铺张浪费,做到了白事简办、喜事新办,社会新风尚起来了,村风民风正了。”

随着“善行河北”的深化,制止浪费又逐步向大要彩礼、大操大办开刀。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以“善行河北·美德十问”的形式,在全社会倡导“白手起家、别样幸福”,让众多家庭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彩礼纠结中解脱出来。

“善行河北”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做好人,而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让乡村美在环境,更要美在人、美在内心,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

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深扎根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善行河北”,营造有内涵的美丽乡村(文化脉动)

郑海鸥 崔文武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3日   19 版)

种“放心菜”的农民喜获丰收。

资料图片

“说事屋”调解成功,双方握手言和。

资料图片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社会的急遽变迁,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家风淡化、家教缺位的现象,一些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不能忽视农村这块阵地,必须重视农民这个群体。

瞄准乡村里的问题,“善行河北”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深扎根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如今在燕赵大地,只扫自己门前雪的少了,邻里互助办好事的多了;一味追求赚钞票的少了,讲信用的实在人多了;盲目攀比的少了,勤俭持家的多了……

良心也是“生产力”

当年,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坚持不用复炸油,只用一级大豆油炸“良心油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点赞。刘洪安说,“良心油条”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就看诚不诚。

然而,就在人们身边,还经常流传着“蔬菜专家不敢吃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水产专家不敢吃鱼”的谣言。其实,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管,但最根本的还是管住自己,如果人人讲良心,就不愁吃不上放心菜。

在燕赵大地,随着“善行河北”的深入,一个带动一个、一批影响一批,“油条哥”和良心企业越来越多,把种“良心菜”视为致富法宝的菜农也越来越多。

保定市博野县东章村村民尹广顺,刚种西红柿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种出的西红柿口感差、农药超标,没人愿意收购,当年就亏了3万元。“不转变观念,西红柿就卖不出去。”第二年,尹广顺摸索走种植无公害西红柿之路。如今他种植的无公害西红柿俏销北京新发地,成了中间商眼中的“香饽饽”,良心菜、放心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菜,年收入达20万元。

“‘种菜就种良心菜’已是菜农们的口头禅,使得有机肥料也特别畅销。”河北晋州润雨肥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有机肥料,可降农残、解药害、预防病虫害,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又不增加成本,肥料一推向市场便受到了菜农的普遍欢迎。

谈到生产有机肥料的初衷,公司董事长张书会说,“以前很多菜使用化肥农药,有的还使用激素,既不安全,还损害了土壤,使菜吃着不放心,钱赚着也不舒心。”

如今,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得到实惠的老乡越来越多,来公司洽谈业务的农业企业也越来越多,张书会笑得合不拢嘴,感慨道:“这就是良心构建起的产业链,有话说的好,良心就是生产力啊!”

一言一行效乡贤

可亲可爱、可敬可学,身边榜样最靠谱,身边好事最服人,而一直以来,代代传扬的乡贤故事村民听得最多,也最易接受。

传颂历史树乡贤,表彰先进扬乡风。石家庄藁城区岗上村从1982年至今,近33年未间断书写的《功德录》,记载了11万多件好人好事,其形式简单,却对老百姓的认识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将善行慢慢渗透到了村民心里,古今乡贤的朴实情操经久不息地塑造着这块乡土的精神家园。

目前,河北将《功德录》的经验推广开来,在3180个重点村绘制了近70万平方米的文化墙,建起《功德录》和《好人好事档案》,在农村人员聚集的地方竖立《善行榜》,将本村涌现出的所有善行义举记录在册,以百姓习惯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学好人、做好事。

一个个乡贤,四两拨千斤。“善行河北”又通过发扬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讲仁义礼智的历史,化解家长里短的矛盾,营造和谐健康的村风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在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东营村,有一个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说事屋”,这个小小的屋子,不但“说没了矛盾”“说近了乡情”,还“说鼓了荷包”“说出了好村风”,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村子里,大家‘勺子碰锅沿’的事情时有发生,耽误不处理,就容易影响村民团结,带坏民风村风”,村支书贾虎子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东营村,感慨道,“那时候我们村矛盾多、上访多,3年换了3任支书不说,企业也纷纷撤了资。”怎么办呢?谁讲话管用呢?东营村看准了村里辈分高、有威望的贤达人士,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说事屋”。

“村民遇到矛盾,就会来说说事,我们对村民的状况都比较了解,说的话双方都能听得进,也不伤和气。”如今82岁的刘西全曾经是村里20多年的治保主任,也是最为资深的“说事员”,看到近些年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干部腾出工夫搞好了招商引资,他也十分有成就感。

“‘说事屋’的几位乡贤,平时串东家、走西家,家长里短,乡贤故事,信手拈来。当事人服气,乡亲们信得过。”河北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讲道,乡村贤达人士化解矛盾与道德引领的作用不容小觑,让问题解决起来,没有怨气、不伤和气、除了晦气、生了福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栽种在村民心里。

家风引领好日子

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善行河北”瞄准家庭这个小切口,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弘扬善美家风活动。

石家庄市元氏县王家庄村,创新地开展起“和睦日”和“孝敬日”活动。村里将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和睦日,将父母、长辈的生日或祭日作为孝敬日。每逢“两日”,兄弟姐妹、妯娌之间都要坐一坐,儿女和长辈都要聚一聚、拉家常,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植根“孝悌传家久”“家和万事兴”的观念。

此外,村里还专门树立起村训碑,征集善美家训,开展家庭故事会活动。每年,村妇代会会牵头选出好妯娌、好婆婆、好儿媳各5户,表彰传扬左邻右舍的好人好事,让大家在互相学习中树立起好家风。

勤劳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获全国“节约之星”称号的沧州农民潘淑兰,30年收废兴家、慷慨捐助,却对自家人很“抠门”。她常说:“过日子就是逐渐积攒,一个芝麻粒儿也要捡起来。”如今,老人的孙辈们都已长大成人,勤劳节俭的好家风也传扬了下来。

以潘淑兰为榜样,“善行河北”牢牢抓住乡亲们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倡节俭、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逢红白喜事,农村难免有“不差钱”的铺张浪费。衡水市武强县郭院村细算了这笔账,筹资10万元,在村委会院内建起了水电煤灶、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的“村民食堂”,供村民免费使用。

“本村红白事都在食堂里举办,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严格控制每桌8个菜,一桌饭菜不超200元,酒每瓶25元以下,烟每盒10元以下。”村主任郭子正说,“办一次红白事仅餐饮一项,就比以往节约近一半的费用。而且,统一的标准消除了村民的攀比心理,也杜绝了铺张浪费,做到了白事简办、喜事新办,社会新风尚起来了,村风民风正了。”

随着“善行河北”的深化,制止浪费又逐步向大要彩礼、大操大办开刀。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以“善行河北·美德十问”的形式,在全社会倡导“白手起家、别样幸福”,让众多家庭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彩礼纠结中解脱出来。

“善行河北”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做好人,而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让乡村美在环境,更要美在人、美在内心,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


相关内容

  • 善行河北征文
  • 最是善行酒 最是善行酒,河北梦正圆 善行如葡萄酒,越久越香醇,香气飘散在河北.传遍中华大地!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开始流行学习中国古老的善行文化,孔夫子的话越来越普及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行河北,树德立人:善行中国,爱我中华.善意让河北更温暖,河北传承了善文化.善行河 ...

  •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善行河北深入开展
  •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善行河北深入开展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3-03-06 09:15:45 ) 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我省各设区市.37个行业和部门贯彻落实<意见>,广泛深入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掀起新的高潮---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 ...

  •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
  •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 201x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河北省博物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一.宣传推广 采用多种手段向广大公众宣传今年"国际博物馆日&quo ...

  • 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五大举措
  •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之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针对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被动灌输"."不接地气"."知行脱节"等问题,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群众本位.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 ...

  • 国内乡土文学发展问题分析
  • 国内乡土文学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日头>是关仁山"农村三部曲"小说创作中最后一部,是收束之作,也是拳头之作.在这部小说中,关仁山依旧表现出对当前风云变幻的乡村生活以及农民的生存现状和农村文化的发展脉络的关注.借助对文武纠葛.传统与现代碰撞.道德与物化交锋等的矛盾将一曲 ...

  • 完善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摘 要: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必然要求,而要建立全省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层次单一以及官民互动性差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管理能力,丰富保障层次 ...

  • 霞涌街道巩固文明成果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 霞涌街道巩固文明成果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 2015-2017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2017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目标,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确保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街道党工委. ...

  • 2015年水电学院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总结
  • 2015年水电学院学生资助诚信 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5年5月28日 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总结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推动国家助学贷 ...

  • 好人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 好人365: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纵观"好人365",百行以德为首,讲述平凡人的美德故事,用行动引领时代道德风尚:每天一个故事.一年365个故事,用坚守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凡人善举成为 你我生活中"流动的风景线",这样的风景怎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