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泰安)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 )
A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封锁
C .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2.(2014,连云港)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D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2014,聊城)“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D )
A .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 D.苏联的兴替
4.(2013,柳州)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各国发生了社会剧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C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D.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5.1990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庄严宣告独立。这个国家是( A )
A .纳米比亚 B.巴西 C.古巴 D.埃及
6.(2013,荆州)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B )
A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C .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开端 D.非洲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
7.(2014,昆明)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贩卖黑人奴隶、掠夺资源,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C )
A .印度独立 B.埃及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独立
8.右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D
)
A .胜利时间
B .斗争对象
C .成果
D .意义
9.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有一个热点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
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B )
A .美洲地区 B.中东地区 C.北非地区 D.南亚地区
10.右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
①民族问题 ②历史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建筑:金字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中东地区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和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创立者:穆罕默德。代表作:《天方夜谭》。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 。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
因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民主问题、大国争夺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
【相关联想】
(5)18世纪,美国摆脱哪个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在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之后,美国人在20世纪参与了欧洲人掀起的两次世界大战。请写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参与的军事集团。
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同盟国) 。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2.合作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俄国历史时,以分组的形式,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题目是《改革与革命》。 导言:俄国近现代以来,曾经历过三次历史剧变,第一次是1861年改革,第二次是十月革命,第三次是苏联解体。
过程:
关于1861年改革,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1)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看,上述两组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应如何全面地评价这次改革?
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关于十月革命,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2)上述甲组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说明乙组同学观点的正确性。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
关于苏联解体,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3)你同意上述哪组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中国的史实说明你的认识。
甲组。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通过辩论,两组同学对俄国这三次剧变的历史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都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泰安)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 )
A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封锁
C .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2.(2014,连云港)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D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2014,聊城)“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D )
A .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 D.苏联的兴替
4.(2013,柳州)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各国发生了社会剧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C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D.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5.1990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庄严宣告独立。这个国家是( A )
A .纳米比亚 B.巴西 C.古巴 D.埃及
6.(2013,荆州)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B )
A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C .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开端 D.非洲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
7.(2014,昆明)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贩卖黑人奴隶、掠夺资源,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C )
A .印度独立 B.埃及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独立
8.右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D
)
A .胜利时间
B .斗争对象
C .成果
D .意义
9.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有一个热点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
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B )
A .美洲地区 B.中东地区 C.北非地区 D.南亚地区
10.右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
①民族问题 ②历史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建筑:金字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中东地区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和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创立者:穆罕默德。代表作:《天方夜谭》。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 。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
因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民主问题、大国争夺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
【相关联想】
(5)18世纪,美国摆脱哪个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在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之后,美国人在20世纪参与了欧洲人掀起的两次世界大战。请写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参与的军事集团。
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同盟国) 。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2.合作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俄国历史时,以分组的形式,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题目是《改革与革命》。 导言:俄国近现代以来,曾经历过三次历史剧变,第一次是1861年改革,第二次是十月革命,第三次是苏联解体。
过程:
关于1861年改革,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1)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看,上述两组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应如何全面地评价这次改革?
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关于十月革命,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2)上述甲组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说明乙组同学观点的正确性。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
关于苏联解体,辩论的主要观点是:
(3)你同意上述哪组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中国的史实说明你的认识。
甲组。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通过辩论,两组同学对俄国这三次剧变的历史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都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