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及提高途径
作者:顾荣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积累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语文老师要注意调整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上的几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德育显性或隐性的课文都要注意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潜移默化,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课程改革中,语文老师注意“文道结合”的同时,还要调整好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阅读积累能力
于漪老师说过:“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教语文,是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因此,语文老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积累文化,并让阅读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不要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而占用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间,人们经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还附录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编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己会学”。语文的母语地位使它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及提高途径
作者:顾荣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积累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语文老师要注意调整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上的几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德育显性或隐性的课文都要注意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潜移默化,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课程改革中,语文老师注意“文道结合”的同时,还要调整好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阅读积累能力
于漪老师说过:“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教语文,是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因此,语文老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积累文化,并让阅读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不要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而占用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间,人们经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还附录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编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己会学”。语文的母语地位使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