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

【摘 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体制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居委会自治性质不强、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需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等三方面进行社区改革:在法律中明确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公众参与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合理确定社区管理机构工作的基本内容;制定社区管理公约。

【关键词】现代城市管理; 社区管理; 改革; 管理目标

1. 社区概念与现代社区管理目标

社区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是群体,“区”是指地域,社区是指居民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1]。我国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没有采用社区的概念,直到1979年社会学的恢复才重新提出。

现代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管理的目标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充分、全面地开展服务。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其管理目标必然要和城市管理的目标相一致,社区的主要管理目标应该是不断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使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人尽其才,自由而充分地发展。

2. 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

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一直采用的是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形成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1954年12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委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而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居民自治组织,应当按照居民的居住情况并参照公安户籍段的管辖区域设立,它的任务是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向当地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整居民间的纠纷等。

3.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社区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目前实行的社区管理是区街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行政色彩太浓,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区街都是政府行政机构,社区的决策一般由区街政府做出,居民基本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它的另一个严重弊端就是条块分离。由于区街中的单位隶属于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基本上属于条条管理,区街行政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于区街所属单位及居委会,而对于占本区面积、人口绝大多数的部、省、市属单位则没有管理权。

3.2社区管理目标不明确

现代管理学最关注的是人的因素。现代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因此,社区管理的实质应该是为社区内的每一个居民提供一个真正有“家园”的温馨感和一个有社区依存感、归属感的社区环境,使社区内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没能体现出这一重要的管理思想,导致了我国不少社区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如有的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

【摘 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体制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居委会自治性质不强、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需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等三方面进行社区改革:在法律中明确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公众参与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合理确定社区管理机构工作的基本内容;制定社区管理公约。

【关键词】现代城市管理; 社区管理; 改革; 管理目标

1. 社区概念与现代社区管理目标

社区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是群体,“区”是指地域,社区是指居民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1]。我国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没有采用社区的概念,直到1979年社会学的恢复才重新提出。

现代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管理的目标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充分、全面地开展服务。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其管理目标必然要和城市管理的目标相一致,社区的主要管理目标应该是不断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使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人尽其才,自由而充分地发展。

2. 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

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一直采用的是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形成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1954年12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委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而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居民自治组织,应当按照居民的居住情况并参照公安户籍段的管辖区域设立,它的任务是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向当地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整居民间的纠纷等。

3.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社区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目前实行的社区管理是区街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行政色彩太浓,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区街都是政府行政机构,社区的决策一般由区街政府做出,居民基本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它的另一个严重弊端就是条块分离。由于区街中的单位隶属于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基本上属于条条管理,区街行政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于区街所属单位及居委会,而对于占本区面积、人口绝大多数的部、省、市属单位则没有管理权。

3.2社区管理目标不明确

现代管理学最关注的是人的因素。现代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因此,社区管理的实质应该是为社区内的每一个居民提供一个真正有“家园”的温馨感和一个有社区依存感、归属感的社区环境,使社区内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没能体现出这一重要的管理思想,导致了我国不少社区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如有的


相关内容

  • 市政学.城市社会管理
  •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等城市社会管理是城市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城市社会管理各方面的含义.内容.机构.基本制度和意义,把握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推进城市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 ...

  • 社区治理(小抄版)
  • 一.不定向选择题 19.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作者作用与角色,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14.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物业管理是指物1."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 ). 容和范围,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 业管理企业运用现代管 ...

  •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重点辅导 该章是本书的开篇点题,主要介绍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其中需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社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 1.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 ...

  •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_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
  • 第40卷第3期V ol. 40 N o. 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5月 Jo urnal of Centr al China N or mal U niver 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2001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 ...

  •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理论分析
  •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 实践及理论分析 ●唐晓阳 王 巍 [摘要]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一种必然选择.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笔者力图根据 ...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 二. 选题方向 ...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参考题目 1 行政文化的革新与行政体制改革 2 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 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4 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 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 6 行政道德建设与反腐倡廉 7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 8 政府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9 危机管理 ...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笔记
  •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1. 新中间阶级:19世纪后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和社会 中作用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特征是管理阶层的出现,他们又被成为"新中间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