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怎样理解精英决策与民主决策?

一、决策、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论政典籍《韩非子》,原意是指决定某种策略、计谋。现代意义上的“决策”(decision making)概念则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在现代管理学中,“决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二种理解。广义的决策是指针对特定的问题,从确定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及实施方案的活动过程;狭义的决策则指对若干备选方案的最后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

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按照参与决策的范围大小,决策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寡头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寡头决策是垄断方式的决策,是完全自上而下的决策。因此,宽泛地讲,除寡头决策外的所有决策都是民主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的民主程度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民主决策是指大众决策。

精英决策是指由权利集团的核心成员、特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集团联合作出决策。精英决策是对“长官”决策权利的分享,是对“长官”自由意志的一种制约和限制。精英决策是一种参与有限的集体决策形式。这种决策适用于目标专一,有特殊需要的领域。如风沙整治、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振兴科技以及社会安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具体决策,等等。精英决策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垄断方式而言,它是“自下而上”的民意途径。

大众决策即民主决策,是指以公民和公民代表为主导力量的决策。在民主决策中,不仅包括直接利害关系群体及其代表,还包括没有直接关联的以及与决策目标相左的群体及其代表,这种决策方式是公民行使个人权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的典型特征是" 大众参与" ,指的是决策的形成要征得社会大众(大多数人)的同意,大众对这一决策具有知情权、讨论权、参与权和否决权。注意到我们所说的大众,并不必然指全民,但要保证决策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拥有表

意权。

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

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在对决策对象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而个人智慧有限,单靠个人或少数人决策,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决策者只有实行民主决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事、集中民智,才能避免认识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因此,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化至关重要。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就要将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有机地加以结合,发挥不同决策模式的长处,扬长避短。既发挥了专家学者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也尊重了公众的民主权利,代表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因此,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有多种民主决策方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谋和断是决策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结果。发扬民主既贯穿于谋中,即请专家谋,到广大群众中谋;也贯穿于决断中,即依靠领导集体决断,通过会议民主表决作出决断。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谋”的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在决断事关发展全局、投入较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项目时,除了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充分的“不可行性论证”,通过向专家咨询和请专家论证,对有关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使决策者通过既了解当前整个局势,又预知未来发展趋势;既明确主观条件,又知晓客观因素,真正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并求得共识,再进行

决断,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要正确处理按程序办事与应急处置的关系。决策程序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体现,反映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决策的决断过程应遵循“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反对个人说了算。

【问题拓展】

决策方式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说,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目的和内容,而决策方式是手段和形式。但是,决策的方式不仅是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请进一步阐述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分析。

一、决策、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论政典籍《韩非子》,原意是指决定某种策略、计谋。现代意义上的“决策”(decision making)概念则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在现代管理学中,“决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二种理解。广义的决策是指针对特定的问题,从确定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及实施方案的活动过程;狭义的决策则指对若干备选方案的最后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

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按照参与决策的范围大小,决策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寡头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寡头决策是垄断方式的决策,是完全自上而下的决策。因此,宽泛地讲,除寡头决策外的所有决策都是民主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的民主程度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民主决策是指大众决策。

精英决策是指由权利集团的核心成员、特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集团联合作出决策。精英决策是对“长官”决策权利的分享,是对“长官”自由意志的一种制约和限制。精英决策是一种参与有限的集体决策形式。这种决策适用于目标专一,有特殊需要的领域。如风沙整治、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振兴科技以及社会安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具体决策,等等。精英决策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垄断方式而言,它是“自下而上”的民意途径。

大众决策即民主决策,是指以公民和公民代表为主导力量的决策。在民主决策中,不仅包括直接利害关系群体及其代表,还包括没有直接关联的以及与决策目标相左的群体及其代表,这种决策方式是公民行使个人权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的典型特征是" 大众参与" ,指的是决策的形成要征得社会大众(大多数人)的同意,大众对这一决策具有知情权、讨论权、参与权和否决权。注意到我们所说的大众,并不必然指全民,但要保证决策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拥有表

意权。

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

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在对决策对象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而个人智慧有限,单靠个人或少数人决策,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决策者只有实行民主决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事、集中民智,才能避免认识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因此,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化至关重要。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就要将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有机地加以结合,发挥不同决策模式的长处,扬长避短。既发挥了专家学者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也尊重了公众的民主权利,代表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因此,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有多种民主决策方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谋和断是决策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结果。发扬民主既贯穿于谋中,即请专家谋,到广大群众中谋;也贯穿于决断中,即依靠领导集体决断,通过会议民主表决作出决断。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谋”的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在决断事关发展全局、投入较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项目时,除了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充分的“不可行性论证”,通过向专家咨询和请专家论证,对有关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使决策者通过既了解当前整个局势,又预知未来发展趋势;既明确主观条件,又知晓客观因素,真正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并求得共识,再进行

决断,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要正确处理按程序办事与应急处置的关系。决策程序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体现,反映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决策的决断过程应遵循“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反对个人说了算。

【问题拓展】

决策方式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说,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目的和内容,而决策方式是手段和形式。但是,决策的方式不仅是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请进一步阐述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分析。


相关内容

  • 精英理论概论
  • 鲁行经院学报 二★★二年第四期 ·领导科学· 精英理论概论 温 龙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83) 摘 要:兴起于19世纪末期的精英主义理论,强调精英统治的必然性和合法性,否认自由民主的真实性 和可能性,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西方多元民主理论.在政治价值观上,它是保守的.反民主的;在 ...

  • 两种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两种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1.3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 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描述的是,国家的精英集团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喜好转化为公共政策.为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过程想像为彼此独立的路径,通过这些路径,政策自上而下地贯通(见图1-1).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过 ...

  • 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案.答案)
  •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课时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案) 课前展示 民主决策听证会 近年来,民主决策日益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市政府同意,2007年4月29日,济南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管道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37名听证代表到会发言,就建立燃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和调整民用管道燃气价格这一议题 ...

  • 行政管理考研北大行管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内部讲义
  • 第六章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一.模型的含义 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 ...

  • 从_大鸣大放_到_神马都是浮云_评公众话语权的下移_刘家书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第26卷第4期 ,从"大鸣大放"到"神马都是浮云"评公众话语权的下移 刘家书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中国不乏全民参与的事件:文革式运动中群众在领袖号召下的大鸣大放,超女决赛时八百万短信投票对 ,&q ...

  • 威权主义的韧性: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 威权主义的韧性: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威权主义的韧性: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项继权 俞秋阳 内容提要:第三波民主化已经过去四十余年,威权主义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现实迫使当代西方比较政治学家修正现代化理论和民主转型理论并对威权主义的韧性进行系统研究.政治制度和国家能力 ...

  •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 ...

  • 01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 名词心理学 1. 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 ...

  •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 读<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有感 一.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尼古拉斯·亨利,一位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专长于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研究.他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享利教授著书十余本,发表论文几十篇共论文获得过<美国公共行政评论>颁发的埃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