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论政典籍《韩非子》,原意是指决定某种策略、计谋。现代意义上的“决策”(decision making)概念则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在现代管理学中,“决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二种理解。广义的决策是指针对特定的问题,从确定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及实施方案的活动过程;狭义的决策则指对若干备选方案的最后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
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按照参与决策的范围大小,决策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寡头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寡头决策是垄断方式的决策,是完全自上而下的决策。因此,宽泛地讲,除寡头决策外的所有决策都是民主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的民主程度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民主决策是指大众决策。
精英决策是指由权利集团的核心成员、特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集团联合作出决策。精英决策是对“长官”决策权利的分享,是对“长官”自由意志的一种制约和限制。精英决策是一种参与有限的集体决策形式。这种决策适用于目标专一,有特殊需要的领域。如风沙整治、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振兴科技以及社会安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具体决策,等等。精英决策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垄断方式而言,它是“自下而上”的民意途径。
大众决策即民主决策,是指以公民和公民代表为主导力量的决策。在民主决策中,不仅包括直接利害关系群体及其代表,还包括没有直接关联的以及与决策目标相左的群体及其代表,这种决策方式是公民行使个人权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的典型特征是" 大众参与" ,指的是决策的形成要征得社会大众(大多数人)的同意,大众对这一决策具有知情权、讨论权、参与权和否决权。注意到我们所说的大众,并不必然指全民,但要保证决策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拥有表
意权。
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
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在对决策对象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而个人智慧有限,单靠个人或少数人决策,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决策者只有实行民主决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事、集中民智,才能避免认识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因此,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化至关重要。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就要将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有机地加以结合,发挥不同决策模式的长处,扬长避短。既发挥了专家学者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也尊重了公众的民主权利,代表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因此,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有多种民主决策方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谋和断是决策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结果。发扬民主既贯穿于谋中,即请专家谋,到广大群众中谋;也贯穿于决断中,即依靠领导集体决断,通过会议民主表决作出决断。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谋”的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在决断事关发展全局、投入较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项目时,除了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充分的“不可行性论证”,通过向专家咨询和请专家论证,对有关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使决策者通过既了解当前整个局势,又预知未来发展趋势;既明确主观条件,又知晓客观因素,真正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并求得共识,再进行
决断,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要正确处理按程序办事与应急处置的关系。决策程序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体现,反映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决策的决断过程应遵循“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反对个人说了算。
【问题拓展】
决策方式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说,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目的和内容,而决策方式是手段和形式。但是,决策的方式不仅是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请进一步阐述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分析。
一、决策、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论政典籍《韩非子》,原意是指决定某种策略、计谋。现代意义上的“决策”(decision making)概念则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在现代管理学中,“决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二种理解。广义的决策是指针对特定的问题,从确定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及实施方案的活动过程;狭义的决策则指对若干备选方案的最后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
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按照参与决策的范围大小,决策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寡头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寡头决策是垄断方式的决策,是完全自上而下的决策。因此,宽泛地讲,除寡头决策外的所有决策都是民主决策。精英决策和大众决策的民主程度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民主决策是指大众决策。
精英决策是指由权利集团的核心成员、特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集团联合作出决策。精英决策是对“长官”决策权利的分享,是对“长官”自由意志的一种制约和限制。精英决策是一种参与有限的集体决策形式。这种决策适用于目标专一,有特殊需要的领域。如风沙整治、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振兴科技以及社会安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具体决策,等等。精英决策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垄断方式而言,它是“自下而上”的民意途径。
大众决策即民主决策,是指以公民和公民代表为主导力量的决策。在民主决策中,不仅包括直接利害关系群体及其代表,还包括没有直接关联的以及与决策目标相左的群体及其代表,这种决策方式是公民行使个人权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的典型特征是" 大众参与" ,指的是决策的形成要征得社会大众(大多数人)的同意,大众对这一决策具有知情权、讨论权、参与权和否决权。注意到我们所说的大众,并不必然指全民,但要保证决策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拥有表
意权。
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
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在对决策对象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而个人智慧有限,单靠个人或少数人决策,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决策者只有实行民主决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事、集中民智,才能避免认识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因此,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化至关重要。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就要将民主决策与精英决策有机地加以结合,发挥不同决策模式的长处,扬长避短。既发挥了专家学者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也尊重了公众的民主权利,代表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因此,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有多种民主决策方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谋和断是决策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结果。发扬民主既贯穿于谋中,即请专家谋,到广大群众中谋;也贯穿于决断中,即依靠领导集体决断,通过会议民主表决作出决断。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谋”的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在决断事关发展全局、投入较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项目时,除了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充分的“不可行性论证”,通过向专家咨询和请专家论证,对有关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使决策者通过既了解当前整个局势,又预知未来发展趋势;既明确主观条件,又知晓客观因素,真正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并求得共识,再进行
决断,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要正确处理按程序办事与应急处置的关系。决策程序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体现,反映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决策的决断过程应遵循“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反对个人说了算。
【问题拓展】
决策方式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说,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目的和内容,而决策方式是手段和形式。但是,决策的方式不仅是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还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请进一步阐述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