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姆雷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成因

论《哈姆雷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成因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0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 施静平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演绎了不同的两种悲剧。《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最后与仇人叔父同归于尽的彻底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却因封建家族世仇而不能成为美眷,双双殉情,最后家族言归于好的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悲剧。

本文将从两种悲剧的写作背景,剧中矛盾,以及人物性格来分析两部戏剧的悲剧成因。

一. 写作背景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先于《哈姆雷特》六年出世,但这两部 戏剧都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个时期,城市手工业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这给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产生了反封建的政治愿望和要求,便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个人的情感,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求以及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在压

抑人们欲求的封建时代,它无疑成了点燃人们反封建的熊熊火炬。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当时新思想的代表,他们厌恶禁锢思想的封建制度,憧憬美好的爱情,所以,当他们彼此得知自己是门第相当的世仇家族时,他们毅然不顾世俗的藩篱,大胆相爱。罗密欧由衷的叛逆:“……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得粉碎。”,朱丽叶也有同样的声音:“……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这种微弱的呼喊人性自由的声音与敦厚的封建思想的抗衡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成为了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在《哈姆雷特》中也是如此。

12世纪的丹麦王国封建势力强大,封建势力的代表者克劳迪斯掌握着国家的权利,拥有朝廷的力量,哈姆雷特作为受过新思想熏陶的人文主义代表势单力薄;再加上,哈姆雷特昔日的朋友与情人,如今也成了克劳迪斯的密探,而哈姆雷特不仅需要复仇,他还有重整乾坤的任务在身,孤身一人的他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对抗,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悲剧便出现了。

二. 剧中矛盾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展开,以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

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该剧的开场诗中就提到了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的世仇:“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无疑,两个家族的世仇是这部戏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使原本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正常的恋爱,他们只能偷偷地约会,偷偷地举办婚礼。然而,戏剧在原本激烈的冲突中又加了另一层冲突——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这无疑在世仇的刀疤上划了新的伤口,罗密欧因此被逐他乡,二人爱情陷入困境,致使最后罗密欧不能准确获知朱丽叶的死讯,导致了戏剧悲剧的发生。

在《哈姆雷特》中,戏剧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以福丁部拉斯和雷欧提斯的复仇为辅线展开了情节。剧中,哈姆雷特一直以为父报仇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使得他与仇人克劳迪斯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尤其在“戏中戏”之后,哈姆雷特验证了鬼魂说的话,克劳迪斯也明白了哈姆雷特疯狂的原因,这使得原本互相猜疑的两人成了在明处斗争的对手,哈姆雷特也从主动走向了被动,被动接受“去英国”,被动接受击剑,悲剧也就在矛盾冲突中发生了。

在该剧中,除了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对手外,老王也是哈姆雷特的幕后对手,我们知道是鬼魂告知了哈姆雷特父亲去世的真正原因,也是鬼魂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当哈姆雷特意志销钝的时候,

鬼魂一直在提醒他,因此它是推动哈姆雷特复仇的一股隐藏力量,它强化了血腥复仇的神圣性,使得原本在思索中延宕的哈姆雷特不得不行动,这也就铸就了不堪的悲剧。

三. 人物性格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成败。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的专 制分不开,但与剧中人物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当罗密欧误认为因药力而昏睡的朱丽叶已经死去,就拔剑自刎,醒后的朱丽叶也只好相随而去。在这件事上,虽然说罗密欧的抉择是他对爱的忠诚,但是,细想他是否缺乏应有的冷静呢?如果他得知这种情况后,不那么轻率,冒失,而是找他信任的神父,可能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而朱丽叶也过高的估计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她太天真幼稚了,把一切都想的美好,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悲剧就在这不言中发生了。

在《哈姆雷特》中,正如哈姆雷特自己所说的性格忧郁,柔弱,在安排“戏中戏”的时候,哈姆雷特有一段独白:“……我所看见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借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魔鬼是有着一种本领的;对于柔弱忧郁的灵魂,他最容易发挥他的力量;也许他看中了我的柔弱与忧郁,才来向我作祟,要把我引诱到沉沦的路上……”这一段中哈姆雷特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柔弱和忧郁。因此,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也是他延宕的原因之一。

论《哈姆雷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成因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0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 施静平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演绎了不同的两种悲剧。《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最后与仇人叔父同归于尽的彻底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却因封建家族世仇而不能成为美眷,双双殉情,最后家族言归于好的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悲剧。

本文将从两种悲剧的写作背景,剧中矛盾,以及人物性格来分析两部戏剧的悲剧成因。

一. 写作背景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先于《哈姆雷特》六年出世,但这两部 戏剧都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个时期,城市手工业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这给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产生了反封建的政治愿望和要求,便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个人的情感,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求以及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在压

抑人们欲求的封建时代,它无疑成了点燃人们反封建的熊熊火炬。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当时新思想的代表,他们厌恶禁锢思想的封建制度,憧憬美好的爱情,所以,当他们彼此得知自己是门第相当的世仇家族时,他们毅然不顾世俗的藩篱,大胆相爱。罗密欧由衷的叛逆:“……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得粉碎。”,朱丽叶也有同样的声音:“……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这种微弱的呼喊人性自由的声音与敦厚的封建思想的抗衡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成为了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在《哈姆雷特》中也是如此。

12世纪的丹麦王国封建势力强大,封建势力的代表者克劳迪斯掌握着国家的权利,拥有朝廷的力量,哈姆雷特作为受过新思想熏陶的人文主义代表势单力薄;再加上,哈姆雷特昔日的朋友与情人,如今也成了克劳迪斯的密探,而哈姆雷特不仅需要复仇,他还有重整乾坤的任务在身,孤身一人的他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对抗,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悲剧便出现了。

二. 剧中矛盾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展开,以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

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该剧的开场诗中就提到了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的世仇:“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无疑,两个家族的世仇是这部戏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使原本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正常的恋爱,他们只能偷偷地约会,偷偷地举办婚礼。然而,戏剧在原本激烈的冲突中又加了另一层冲突——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这无疑在世仇的刀疤上划了新的伤口,罗密欧因此被逐他乡,二人爱情陷入困境,致使最后罗密欧不能准确获知朱丽叶的死讯,导致了戏剧悲剧的发生。

在《哈姆雷特》中,戏剧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以福丁部拉斯和雷欧提斯的复仇为辅线展开了情节。剧中,哈姆雷特一直以为父报仇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使得他与仇人克劳迪斯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尤其在“戏中戏”之后,哈姆雷特验证了鬼魂说的话,克劳迪斯也明白了哈姆雷特疯狂的原因,这使得原本互相猜疑的两人成了在明处斗争的对手,哈姆雷特也从主动走向了被动,被动接受“去英国”,被动接受击剑,悲剧也就在矛盾冲突中发生了。

在该剧中,除了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对手外,老王也是哈姆雷特的幕后对手,我们知道是鬼魂告知了哈姆雷特父亲去世的真正原因,也是鬼魂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当哈姆雷特意志销钝的时候,

鬼魂一直在提醒他,因此它是推动哈姆雷特复仇的一股隐藏力量,它强化了血腥复仇的神圣性,使得原本在思索中延宕的哈姆雷特不得不行动,这也就铸就了不堪的悲剧。

三. 人物性格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成败。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的专 制分不开,但与剧中人物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当罗密欧误认为因药力而昏睡的朱丽叶已经死去,就拔剑自刎,醒后的朱丽叶也只好相随而去。在这件事上,虽然说罗密欧的抉择是他对爱的忠诚,但是,细想他是否缺乏应有的冷静呢?如果他得知这种情况后,不那么轻率,冒失,而是找他信任的神父,可能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而朱丽叶也过高的估计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她太天真幼稚了,把一切都想的美好,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悲剧就在这不言中发生了。

在《哈姆雷特》中,正如哈姆雷特自己所说的性格忧郁,柔弱,在安排“戏中戏”的时候,哈姆雷特有一段独白:“……我所看见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借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魔鬼是有着一种本领的;对于柔弱忧郁的灵魂,他最容易发挥他的力量;也许他看中了我的柔弱与忧郁,才来向我作祟,要把我引诱到沉沦的路上……”这一段中哈姆雷特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柔弱和忧郁。因此,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也是他延宕的原因之一。


相关内容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最危险的游戏 ...

  •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莎士比亚悲剧集]
  •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莎士比亚悲剧集> 相信命运吗?相信预言吗?还是你两者都相信.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命运的东西,还是愚昧的相信. <麦克白>,也许就是这样的.麦克白是个曾经正直的人.但是在巫婆的预言下,杀死了肯特国王,然后诬陷给两位王子,然后登基上了王位.但是,我唯一不理解 ...

  •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 <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突出集中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斗争.莎士比亚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尤其是他的悲剧,使悲剧从神的世界来到人间,直接反映了社会.人生.人的关系.人的斗争.人的命运„„莎 ...

  •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简介
  •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 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 ...

  • [哈姆莱特]教案1
  • <哈姆莱特>考点分析导学案 一.高考考题回顾 (08附加):选项D.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0年附加 ...

  • 古希腊戏剧选--莎士比亚
  • 古希腊戏剧选 内容提要 古希腊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戏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古希腊戏剧是世界古代文化的瑰宝,虽已历时数千载,但其动人的情节.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巧,至今仍然能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 古希腊戏剧直接影响了古罗马戏剧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了后代欧洲 ...

  • 哈姆雷特选择题
  • <哈姆雷特> 练习一 1. 下列有关<哈姆雷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哈姆雷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B .哈姆雷特的悲 ...

  • [哈姆莱特]教案
  • 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味莎土比亚诗化 ...

  • 必修四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 必修四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部分 一.填空题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包括10部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