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浅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在于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也把实践引入历史观,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实践 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从开始从事哲学活动时起,就十分重视实践问题。但对实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博士论文》时期,他所讲的实践是哲学实践,即理论批判活动。《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和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使马克思对原有哲学信念发生怀疑和动摇,从而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分析,同时也由理性批判转向政治批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探索科学实践观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首先,由于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从而抓住了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即生产实践。其次,他在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中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强调提出,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离不开外部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第三,马克思还初步论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性,指出真正的实践是“显示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他们已把现实的物质生产看作历史的发源地,把现实的生产劳动视为实践的基本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提纲》一文,马克思突出表达了自己在哲学世界观上的新观点,即实践的观点。首先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近代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欧洲的唯物主义,其主要代表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而新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则区别旧唯物主义,它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过程,认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是建立在改造被改造的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反映、认识客观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马克思继而提出:“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不能对人的能动性作出合理解释,这样就给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留下了空间。唯心主义把实践看成纯粹的精神活动是错误的,因为实践是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相统一的活动。

同时,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尽管费尔巴哈主张研究人和自然界,特别把人提到哲学研究中心地位,有时似乎也强调实践的作用,但就其基本立场来看,他是贬损实践,抬高理论的,他只是把理论活动,而不是把实践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批判》一书的第二卷《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中指出:“马克思在1845年,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提纲》中“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和思维反映的对象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方法途径问题;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费尔巴哈在真理及检验的标准问题上,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在纯主观范围内或纯客观范围内,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都是无法得到证明的。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进而指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教会中的基督教哲学,它用繁琐的形式主义和抽象思维方法论证基督教教义,后来人们就把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习气叫做经院哲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马克思还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之所以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根本原因在于不懂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奠定了唯物史观理论大厦的基石。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他与一切就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曾将自己的正在阐发的新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源。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主体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起着怎样巨大的作用,都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存在”为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而“只能改变事物的形态”;同时,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程度还受到自身的状况和前人实践结果的制约。因此,无视实践的重要意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降低到就唯物主义的水平;而离开“自然界优先存在”这个前提,把实践抬高到世界本原的位置,就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把“实践的唯物主义”推向主观唯心主义。

浅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在于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也把实践引入历史观,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实践 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从开始从事哲学活动时起,就十分重视实践问题。但对实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博士论文》时期,他所讲的实践是哲学实践,即理论批判活动。《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和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使马克思对原有哲学信念发生怀疑和动摇,从而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分析,同时也由理性批判转向政治批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探索科学实践观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首先,由于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从而抓住了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即生产实践。其次,他在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中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强调提出,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离不开外部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第三,马克思还初步论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性,指出真正的实践是“显示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他们已把现实的物质生产看作历史的发源地,把现实的生产劳动视为实践的基本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提纲》一文,马克思突出表达了自己在哲学世界观上的新观点,即实践的观点。首先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近代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欧洲的唯物主义,其主要代表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而新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则区别旧唯物主义,它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过程,认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是建立在改造被改造的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反映、认识客观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马克思继而提出:“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不能对人的能动性作出合理解释,这样就给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留下了空间。唯心主义把实践看成纯粹的精神活动是错误的,因为实践是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相统一的活动。

同时,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尽管费尔巴哈主张研究人和自然界,特别把人提到哲学研究中心地位,有时似乎也强调实践的作用,但就其基本立场来看,他是贬损实践,抬高理论的,他只是把理论活动,而不是把实践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批判》一书的第二卷《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中指出:“马克思在1845年,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提纲》中“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和思维反映的对象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方法途径问题;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费尔巴哈在真理及检验的标准问题上,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在纯主观范围内或纯客观范围内,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都是无法得到证明的。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进而指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教会中的基督教哲学,它用繁琐的形式主义和抽象思维方法论证基督教教义,后来人们就把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习气叫做经院哲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马克思还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之所以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根本原因在于不懂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奠定了唯物史观理论大厦的基石。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他与一切就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曾将自己的正在阐发的新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源。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主体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起着怎样巨大的作用,都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存在”为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而“只能改变事物的形态”;同时,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程度还受到自身的状况和前人实践结果的制约。因此,无视实践的重要意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降低到就唯物主义的水平;而离开“自然界优先存在”这个前提,把实践抬高到世界本原的位置,就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把“实践的唯物主义”推向主观唯心主义。


相关内容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 ...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和意义
  •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在观察.思考一切社会现象时, ...

  •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
  •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蕴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以下简称<提纲>)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提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

  •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800字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 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在1844-1847 年笔记里的.整个<提纲>非常精炼,一共十一条,总共不过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却丰富而深刻.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 ...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也无一个完整而确定的答案.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能仅从某个伟人或哲学家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对人的本质下定义.我们认为应从辩证法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 ...

  •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及其读后感
  • >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 ...

  • 毕业论文就业能力写作提纲
  •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本科幼儿教师为主,但是学生在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面对就业仍然困惑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本研究主要希望通过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切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经济法政学院 09121218 沈茜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经济关系联系的明朗化,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科学地说明物质生产 ...

  • 谈实践观念和社会历史观念的新飞跃
  • 周承友 上世纪末以来, 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客观存在方式"等观念的由来为核心,兴起了对实践观念的重新研究和"实践唯物主义"思潮.这是实践观念的原有飞跃.它已经极大的提高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但总的说来,其实践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