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和明清科举制度的对比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实行的重要选官制度。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制度产生后的一千多年中,不断有所变化,隋唐和明清就是我国科举制度变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隋唐是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时期,隋朝废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首开考试取士的先河,唐在隋朝的基础上使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明清是科举制度的鼎盛和衰亡时期,明朝使科举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完善,但同时也使它越来越繁琐,清末,随着社会的开放,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日甚,此制度也走向僵化和衰落。两个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一、两个时期科举制度考生来源和资格的对比    隋唐时期,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类,生徒和乡贡。中央与地方官学的学生经考试合格,由学校送尚书省参加省试,这些考生被称之为生徒。不在学校学习而学业有成者,则向州县“投牒自举”,经审查考试合格,由州县送省参加考试,称为乡贡。考生来源较广,资格审查较松,给大部分知识分子以科举取士的机会。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紧密结合,非经由学校出身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府、州、县是地方学校,学员称为生员,未取得生员资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进学校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    二、两个时期科考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对比    隋唐时期,科考的科目较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等,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考试内容涉及经义、时务、诗赋、杂文等,内容多,并且注重考查考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有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明清时期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变化,考试科目减少了,考试内容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得有自己的见解。考试形式笔试,规定必须用八股文的文体作文,严格规定答题文章的具体格式和写作步骤,有严格的程式、标准和规范,不允许有任何的个人发挥。    三、考试和录取程度的对比    隋唐时期尤其在唐朝把考试分为常科考试和制科考试,常科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进行,唐初由吏部后由礼部主考,确定录取人之后送由中书门下进行复核,再把录取名单送给皇帝过目,省试录取,称之为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明清实行三级考试,首先是乡试,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一次,考中称为举人;其二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举行,考中为举人;最后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主要考策问,殿试不会淘汰会试录取的人员,仅排出名次,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四、两个时期的科举制度的作用对比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学的人,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是进士出身,促进了隋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这种考试制度的外传,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选官制度提供了最初的模式。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虽选拔出了大批官员,维护了封建统治,其中也不乏能吏贤臣,如洪承畴、纪晓岚、刘墉,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呆板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新,引导着应试者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的方向发展,还浪费了大量人才,如蒲松龄、李时珍等人,都是科考的失意者。明清的科举制,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实行的重要选官制度。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制度产生后的一千多年中,不断有所变化,隋唐和明清就是我国科举制度变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隋唐是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时期,隋朝废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首开考试取士的先河,唐在隋朝的基础上使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明清是科举制度的鼎盛和衰亡时期,明朝使科举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完善,但同时也使它越来越繁琐,清末,随着社会的开放,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日甚,此制度也走向僵化和衰落。两个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一、两个时期科举制度考生来源和资格的对比    隋唐时期,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类,生徒和乡贡。中央与地方官学的学生经考试合格,由学校送尚书省参加省试,这些考生被称之为生徒。不在学校学习而学业有成者,则向州县“投牒自举”,经审查考试合格,由州县送省参加考试,称为乡贡。考生来源较广,资格审查较松,给大部分知识分子以科举取士的机会。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紧密结合,非经由学校出身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府、州、县是地方学校,学员称为生员,未取得生员资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进学校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    二、两个时期科考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对比    隋唐时期,科考的科目较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等,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考试内容涉及经义、时务、诗赋、杂文等,内容多,并且注重考查考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有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明清时期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变化,考试科目减少了,考试内容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得有自己的见解。考试形式笔试,规定必须用八股文的文体作文,严格规定答题文章的具体格式和写作步骤,有严格的程式、标准和规范,不允许有任何的个人发挥。    三、考试和录取程度的对比    隋唐时期尤其在唐朝把考试分为常科考试和制科考试,常科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进行,唐初由吏部后由礼部主考,确定录取人之后送由中书门下进行复核,再把录取名单送给皇帝过目,省试录取,称之为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明清实行三级考试,首先是乡试,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一次,考中称为举人;其二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举行,考中为举人;最后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主要考策问,殿试不会淘汰会试录取的人员,仅排出名次,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四、两个时期的科举制度的作用对比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学的人,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是进士出身,促进了隋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这种考试制度的外传,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选官制度提供了最初的模式。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虽选拔出了大批官员,维护了封建统治,其中也不乏能吏贤臣,如洪承畴、纪晓岚、刘墉,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呆板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新,引导着应试者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的方向发展,还浪费了大量人才,如蒲松龄、李时珍等人,都是科考的失意者。明清的科举制,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


相关内容

  •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单位:临朐第四中学 姓名:付广民 教材分析 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个课时,所 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大繁荣的时期,这 ...

  •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摘要]官吏的选拔制度贯穿着古今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存在着"禅让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再到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封建社会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直接当今社会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我们要了解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 ...

  •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 发布日期:2014-4-1 作者: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 浏览次数:111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上) 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03月09日 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4/3/9/1127220 ...

  • 高考历史专题讲义--科举制的演变
  • 2011高考历史难点突破 科举制功过是非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有"功",亦有"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是一个思维的障碍点. ●难点磁场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

  •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教学设计
  •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靖难之役.营建北京和迁都北京: 分析理解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央和地方的措施和制度:理解<大明律>.锦衣卫制度.八股取士制度.文字狱.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内容.形式.及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去分析八股取 ...

  • 明清科举制度下读书人道德灵魂之浅陋
  • 浅析明清科举制度下读书人道德灵魂之浅陋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隋唐以后统治阶层挑选整个官僚阶层的具体方式,同时科举制也塑造了古代中国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从"范进"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历科举后扭曲的灵魂和变异的人性.在以他为代表的儒生们 ...

  •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 七年级历史下册预习题 班 级 姓 名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1.隋朝建立者是 他原先的身份是 建立时间 都城在 .完成统一时间是 2.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1)措施:改革 ,发展 ,注重 ,减轻 : (2)表现(结果):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灭亡的时间是 年,在位皇 ...

  •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题纲第三单元
  •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题纲第三单元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谥号,都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南京. 2.和皇太极为清朝建立各作了哪些贡献?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1616年建立后金(1115年女真族曾经建立过与南宋对峙的金朝).1636年,皇 ...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这种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兴盛衰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选官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选官制度在古代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