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规律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区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常要遵循“亚核心”发展规律,即通过特色经济的培育形成资源优势,进而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再通过区位优势的极化作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核心区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系发展路径的局部空间,通常具有权威性、主动性、综合性等特征。所谓“亚核心”,是指经济地位和功能介于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次级核心,是局部边缘区域的核心区。“亚核心”区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第一,少数特定经济部门的权威性与多数其他经济部门的普遍依附性并存。“亚核心”区依靠自身特色资源,只能在少数几个特定经济部门相对实力较强,在细分市场形成权威性和竞争优势。其他大多数产业部门不具有竞争优势,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核心区发展。第二,特定经济活动的主动性与其他经济活动的从动性并存。形成竞争优势的“亚核心”区在特定产业部门具有主动性,其他不从属这些特定产业部门的部分则处于对核心区的从动地位。第三,经济结构从部门性逐步向综合性发展、演进。随着部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亚核心”区的经济结构会因此由相对简单的部门经济逐步转化成多样化的综合经济。

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

资源优势培育。县域经济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核心经济,只能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细分市场发展少数特定的部门经济。因此,在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充分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资源,不断培育其成长,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达到局部领域垄断、局部市场垄断、特定部门发达的经济发展模式。

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随着县域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的成长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就会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区位优势形成后,竞争优势会更加扩大,生产技术垄断,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部门利润也会不断增加。

区位优势向极化优势转化。随着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就会形成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产生对周边地区的集聚效应,成为局部地区的增长极,这就是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具体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相对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相对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较为雄厚的资本和相对集中的消费市场等等。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是县域经济“亚核心”的形成阶段。通过极化阶段,可以产生以下作用:一是形成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人、财、物等资源不断集聚,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使各种产业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可能。三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完善,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业的发展。(刘国斌)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区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常要遵循“亚核心”发展规律,即通过特色经济的培育形成资源优势,进而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再通过区位优势的极化作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核心区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系发展路径的局部空间,通常具有权威性、主动性、综合性等特征。所谓“亚核心”,是指经济地位和功能介于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次级核心,是局部边缘区域的核心区。“亚核心”区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第一,少数特定经济部门的权威性与多数其他经济部门的普遍依附性并存。“亚核心”区依靠自身特色资源,只能在少数几个特定经济部门相对实力较强,在细分市场形成权威性和竞争优势。其他大多数产业部门不具有竞争优势,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核心区发展。第二,特定经济活动的主动性与其他经济活动的从动性并存。形成竞争优势的“亚核心”区在特定产业部门具有主动性,其他不从属这些特定产业部门的部分则处于对核心区的从动地位。第三,经济结构从部门性逐步向综合性发展、演进。随着部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亚核心”区的经济结构会因此由相对简单的部门经济逐步转化成多样化的综合经济。

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

资源优势培育。县域经济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核心经济,只能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细分市场发展少数特定的部门经济。因此,在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充分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资源,不断培育其成长,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达到局部领域垄断、局部市场垄断、特定部门发达的经济发展模式。

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随着县域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的成长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就会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区位优势形成后,竞争优势会更加扩大,生产技术垄断,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部门利润也会不断增加。

区位优势向极化优势转化。随着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就会形成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产生对周边地区的集聚效应,成为局部地区的增长极,这就是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具体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相对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相对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较为雄厚的资本和相对集中的消费市场等等。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是县域经济“亚核心”的形成阶段。通过极化阶段,可以产生以下作用:一是形成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人、财、物等资源不断集聚,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使各种产业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可能。三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完善,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业的发展。(刘国斌)


相关内容

  •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上述要求指明了解决我国 ”三农 ...

  •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发展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性,先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从而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创新:特色 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 ...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以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相关科学理论及实践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发展状 ...

  • 国家实力之2009全国百强县(市)排名
  • 7月25日,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县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9全国百强县排名名单揭晓 第九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10个.河南省40个.湖北省11个.湖南省17个. 中部百强 ...

  • 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研究
  • 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必然会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如何紧密配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提升农村金融的战略地位,更加 ...

  •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一. 县域经济概述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特点及现状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当前形势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二) 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 (三) 两型社会要求 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

  • "省管县"改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
  • 作者:何显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07期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09)02-0057-06 近些年来,随着"省管县"改革的思路得到决策层认可,理论界在"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已经取得了广泛共识.浙江 ...

  • 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探讨与思考
  • 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探讨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影响金融资源在县域之间配臵的首要因素:金融作为资本经济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的关键.笔者基于对云梦县金融生态环境情况的了解,就如何破解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我县金融生态环境 ...

  • 从江苏金湖县局函件发展看县域函件的经营之道
  • 善用优势 服务地方 --从江苏金湖县局函件发展看县域函件的经营之道 丁豪杰 吉尔云 函件业务作为中国邮政的标志性业务.基础业务和核心业务,如何实现常态化发展是各级邮政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县域函件业务如何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湖县邮政局,切实夯实县域邮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