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走创新之路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能力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知识,勇于创新。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而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将来创新奠定基础,创新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要学以致用,才有收获。

【教学难点】

让创新思维闪光。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如何让幻想变为现实,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图片展示: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壮举、我国太空授课第一人王亚平的风采、蛟龙号深海潜水7000米海试成功、蛟龙号拍摄深海奇异生物。

师: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豪情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逐一成为现实。是什么让我们美好的理想成为现实的呢?

生:科技发展、创新等等。

师:是创新、发明搭起了理想和现实的桥梁。那么,应如何搭起创新的桥梁呢?(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创新”号列车开始今天的旅行。

列车驶入第一站:“感受”创新。

设计意图:使学生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环节二:自主体验,感悟新知

【第一站】“感受”创新

活动一:小小蚂蚁力量大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阳的故事。

结合教材73——78页,说一说张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分析这些优秀品质与创新的关系。

(设计安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组1:我们组认为是好奇心,因为张阳对蚂蚁负重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细心观察、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好奇心是出现的最初动力。

组2:我们组认为是敢于质疑,因为张阳不相信书本上的观点,不相信美国生物学家马克莫非特的观点,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研究。所以,敢于质疑是创新的源头。

组3:我们组认为还有善于观察,因为张阳对小家蚁的负重方式细心观察,所以才有了科学的数据。我们认为善于观察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组4:我们认为还有积极实践,„„,积极实践是创新的基本途径。

组5:我们认为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

组6:我们认为还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板书。

师:课件展示: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1)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4)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5)勇于实践是创新的最佳途径。

教师板书:创新=好奇心+敢质疑+善观察+善积累+勇实践+( )+------ 学生思考:要创新,还应具备哪些品质?

生:坚持不懈、敢于想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看同龄人的故事,共同探究、领悟、感受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既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第二站】“尝试”创新

尝试一:考考你的观察力

师:在图片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物。

师:想像是创新的先导。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将逐一成为现实。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展示爱因斯坦的教育名言。

读故事,谈启迪,鼓励学生要大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展示: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敢于想”。

其次,要“能够想”。

最后,要“善于想”。

尝试二:测测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法移动两只杯子,按要求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准备六根相同的小木棒,设法摆出四个三角形。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方设法摆脱思维定势,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一起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讲述:培养求异思维,不但要学会“质疑”,而且还应突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帮帮我们的伙伴

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

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进一步感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求异思维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让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闪光。通过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完成教学重点。

【第三站】创新在行动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中学生潜心发明创新 五年创造1500项专利 相信学生感触颇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此处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也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 环节三: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此处分为知识小结和盘点收获两部分内容。

伴随着隐形的翅膀轻音乐,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收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差距,确定今后的努力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寄语:此处的设计意图是期待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实现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能力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知识,勇于创新。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而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将来创新奠定基础,创新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要学以致用,才有收获。

【教学难点】

让创新思维闪光。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如何让幻想变为现实,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图片展示: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壮举、我国太空授课第一人王亚平的风采、蛟龙号深海潜水7000米海试成功、蛟龙号拍摄深海奇异生物。

师: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豪情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逐一成为现实。是什么让我们美好的理想成为现实的呢?

生:科技发展、创新等等。

师:是创新、发明搭起了理想和现实的桥梁。那么,应如何搭起创新的桥梁呢?(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创新”号列车开始今天的旅行。

列车驶入第一站:“感受”创新。

设计意图:使学生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环节二:自主体验,感悟新知

【第一站】“感受”创新

活动一:小小蚂蚁力量大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阳的故事。

结合教材73——78页,说一说张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分析这些优秀品质与创新的关系。

(设计安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组1:我们组认为是好奇心,因为张阳对蚂蚁负重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细心观察、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好奇心是出现的最初动力。

组2:我们组认为是敢于质疑,因为张阳不相信书本上的观点,不相信美国生物学家马克莫非特的观点,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研究。所以,敢于质疑是创新的源头。

组3:我们组认为还有善于观察,因为张阳对小家蚁的负重方式细心观察,所以才有了科学的数据。我们认为善于观察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组4:我们认为还有积极实践,„„,积极实践是创新的基本途径。

组5:我们认为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

组6:我们认为还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板书。

师:课件展示: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1)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4)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5)勇于实践是创新的最佳途径。

教师板书:创新=好奇心+敢质疑+善观察+善积累+勇实践+( )+------ 学生思考:要创新,还应具备哪些品质?

生:坚持不懈、敢于想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看同龄人的故事,共同探究、领悟、感受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既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第二站】“尝试”创新

尝试一:考考你的观察力

师:在图片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物。

师:想像是创新的先导。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将逐一成为现实。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展示爱因斯坦的教育名言。

读故事,谈启迪,鼓励学生要大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展示: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敢于想”。

其次,要“能够想”。

最后,要“善于想”。

尝试二:测测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法移动两只杯子,按要求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准备六根相同的小木棒,设法摆出四个三角形。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方设法摆脱思维定势,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一起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讲述:培养求异思维,不但要学会“质疑”,而且还应突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帮帮我们的伙伴

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

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进一步感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求异思维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让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闪光。通过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完成教学重点。

【第三站】创新在行动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中学生潜心发明创新 五年创造1500项专利 相信学生感触颇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此处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也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 环节三: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此处分为知识小结和盘点收获两部分内容。

伴随着隐形的翅膀轻音乐,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收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差距,确定今后的努力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寄语:此处的设计意图是期待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实现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 [我的上学之路]综合实践教案
  • 我的上学之路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樊灵艳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 自2000年撤乡并镇以来,我们黑林镇已经撤消5所完小,改为教学点.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到附近的完小上学,上学之路改变了,他们生活也随之改变.为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化和想法,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所以我们五年级(1 ...

  • 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
  • 初二体育与健康课<障碍跑>构思与设计及教案 构思与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教材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从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萌生创新意识.体现团结合作. ...

  • 反思我的成长之路
  • 王淑苹 在学习今年教师节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教师的"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希望"是从敬业(社会责任).勤业(治学态度).创业(创新精神).乐业(道 ...

  • 精细化管理思路与做法
  • 学校 "精细化"管理思路与做法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2008年秋季学期的全县开学工作会议为我们确定了"精细化管理"这一带有方向性的管理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接龙中学将把"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创建精 ...

  • 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 开学初认真解读了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围绕局工作要点.学校三年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年初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分析我校的现状,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打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本年度在教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小学开展"村小行动"工作总结
  • 近一年来,在教育局和xx镇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培训中心和学区的具体指导下,在xx村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借儿基会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在我校试点实施的大好机遇,我校全体员工同舟共济、积极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特别是遵循《xx区教育局村小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扎扎实实 ...

  •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 全国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四年级 2,学科:传统文化 3,课时:1 4.教师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在网上百度搜索本节课的有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二. 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 西域;张骞;张 ...

  • 6.洋务运动教案
  • 第5课 洋务运动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