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效率

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摘要: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而财政支出效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X-效率(或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 X-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政支出效率

X-效率( 生产效率) 是指公共商品或劳务供给方的效率,即公共部门总是按最低成本生产公共劳务的最适水平和结构,如果公共部门没有按最低成本提供公共劳务的最适水平和结构,则在这个公共部门的制度安排中就存在X-无效率或X-低效率。即公共部门没有在其效率边界上运行, 而在效率边界的错误点上运行。只要公共部门的制度安排发生变化, 能够使产出效率得以提高, 那么表明其中存在的X-效率被发掘出来了。实际上公共部门的产出效率可以不断提高, 有许多领域如同未知数X般等待开发。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中人们容易忽视后者而格外强调资源配置效率, 但是如果决策者不了解公共劳务的生产效率( X-效率) , 就不可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事实上是以X-效率为基础的。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财政资源按照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从更务实的角度而言, 它是指公共部门是否有选民所需服务( 公共支出) 的水平和结构;在政治市场上,是指选民是否拥有主权,选民的偏好是否被考虑。可见其本身所追求的同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一样也是帕累托最优。但同私人部门不同的是, 财政的资源配置对象是市场经济无法提供或无法有效提供的带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公共商品; 其支出除考虑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外还要考长期的、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从而在支出标准上并非是利润, 而是全社会的收益。因而与市场经济不同, 财政的资源配置使用的是政治行政手段, 其本身就有垄断和成本收益外部化的特征, 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财政配置资源的意愿是由政治决策形成的, 而政治决策依托于政治制度, 如果是政治制度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 变革是必须的也是困难的。

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途径解析

(一) 进一步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地位

前已论及, 在非市场经济( 财政) 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中, 市场经济处于基础地位。没有市场机制作为基础, 也不可能有财政的效率。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 起基础作用, 政府负责的事项和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市场作用不到或市场机制失效的领域, 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手段, 主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而不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事务和领域一般由市场调节和供给。

(二)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加强资金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督导。目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体系,特别是要抓紧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预算法》等配套的相关法规,为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3.建立并完善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予以及时地反馈,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1. 提高公共部门和公共工程项目的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对生产同一种公共产品的部门应打破绝对垄断, 允许存在多个生产主体, 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效率。在公共支出的模式中引入私人企业或是将原有的公共企业加以拆分, 以形成各个企业在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竞争的格局。在这方面可以采取财政筹资、私人经营或生产, 财政和私人混合筹资、按公司制运营, 私人筹资、私人经营、政府管理等多种方式来达到目的。此外, 通过建立对公共工程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审计制度, 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 进行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和效率评估。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率排队后择优选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运用

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 来分析财政支出效率要以帕累托效率价格为基础, 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 因此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适用条件。国外的国防、交通、社会福利和教育四个部门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的比较好的部门, 可以适当的加以借鉴。

2. 完善官僚的竞争机制

首先对职能部门的设置要讲求效率。我国目前财政经常性预算中人员经费、行政管理费严重膨胀的背后, 机构臃肿、重复劳动、人浮于事的情况十分普遍。公共部门内部效率的提高, 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基础。如果公共部门的职能部门重复建设严重, 重复劳动的结果只能是无效率或低效率。职能部门通过合理的设置,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不仅可以直接节约财政支出, 而且可以改善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行政效率, 最终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其次是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由于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劳务是最终产品, 不可替代性较大, 从而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比物质生产部门慢。根据经济规律, 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慢的部门, 工资的增加也比较慢。这样就会造成有能力的人不愿在公共部门干, 因此官员的薪金福利等要相应跟上。上岗和职务的晋升都要有竞争性, 使职务与能力相称。在决策方面, 对决策程序进一步的规范, 制定相应的行政奖惩制度, 改变把决策的错误推为集体决策而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在行政性的管理办法下, 可以尝试运用行政性的利益约束机制, 从而提高支出的决策效率。

(三) 通过监督机制,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完善和加强支出法制建设, 是解决目前财政支出管理诸多问题的根本。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预算法》是目前我国财政管理的根本性法律, 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中起着主体法的作用, 各项财政支出都要依照《预算法》进行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其次要依据《预算法》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法规体系。《预算法》仅对财政支出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具体的支出项目管理还要有相应的支出管理来约束, 以使各项财政支出都能有法可依。再次要搞好与财政支出有关的配套法规建设, 特别是财政监督的法律。明确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工作程序及权力范围, 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同时大力推行部门预

算,对具备条件的部门实行零基预算。

(四)提高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

1.严格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及公共支出的范围,防止公共支出的“缺位”和“越位”。具体来说,以效率为标准,政府公共支出的范围应当在以下领域: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如国防、社会秩序、行政管理、外交等;社会公益事务,如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通讯、环境保护等;非竞争性基础产业,如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基础研究投人等。

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在其有效作用领域是最有效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对于这些领域,政府必须让位,以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市场经济失效的领域,其中主要是公共事务,政府应当管起来,从而产生比私人部门更高的效率。在这些方面,私人部门(企业和个人)无法提供、不愿意提供或不需要提供的。

(五) 宣传财政支出效率理念

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 人的因素占的比例很大, 我国由于有重收入、轻支出传统, 因此需要国家利用宣传手段来大力宣传财政支出效率理念, 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使每一个涉及到财政支出的人员, 从决策者到执行者, 从财政部门到其他部门, 统一树立讲求效率的理念, 在财政决策和执行过程中, 把效率标准放在第一位, 这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

结论: 提高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既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要用市场调节的方法,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把效率放第一位.

致谢: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我衷心感谢教导我们的老师,你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总

能及时而又耐心地指导我,帮助我,鼓动我,抚慰我焦急的的情绪.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修改, 最终使我的论文完成

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摘要: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而财政支出效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X-效率(或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 X-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政支出效率

X-效率( 生产效率) 是指公共商品或劳务供给方的效率,即公共部门总是按最低成本生产公共劳务的最适水平和结构,如果公共部门没有按最低成本提供公共劳务的最适水平和结构,则在这个公共部门的制度安排中就存在X-无效率或X-低效率。即公共部门没有在其效率边界上运行, 而在效率边界的错误点上运行。只要公共部门的制度安排发生变化, 能够使产出效率得以提高, 那么表明其中存在的X-效率被发掘出来了。实际上公共部门的产出效率可以不断提高, 有许多领域如同未知数X般等待开发。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中人们容易忽视后者而格外强调资源配置效率, 但是如果决策者不了解公共劳务的生产效率( X-效率) , 就不可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事实上是以X-效率为基础的。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财政资源按照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从更务实的角度而言, 它是指公共部门是否有选民所需服务( 公共支出) 的水平和结构;在政治市场上,是指选民是否拥有主权,选民的偏好是否被考虑。可见其本身所追求的同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一样也是帕累托最优。但同私人部门不同的是, 财政的资源配置对象是市场经济无法提供或无法有效提供的带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公共商品; 其支出除考虑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外还要考长期的、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从而在支出标准上并非是利润, 而是全社会的收益。因而与市场经济不同, 财政的资源配置使用的是政治行政手段, 其本身就有垄断和成本收益外部化的特征, 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财政配置资源的意愿是由政治决策形成的, 而政治决策依托于政治制度, 如果是政治制度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 变革是必须的也是困难的。

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途径解析

(一) 进一步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地位

前已论及, 在非市场经济( 财政) 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中, 市场经济处于基础地位。没有市场机制作为基础, 也不可能有财政的效率。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 起基础作用, 政府负责的事项和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市场作用不到或市场机制失效的领域, 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手段, 主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而不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事务和领域一般由市场调节和供给。

(二)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加强资金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督导。目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体系,特别是要抓紧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预算法》等配套的相关法规,为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3.建立并完善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予以及时地反馈,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1. 提高公共部门和公共工程项目的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对生产同一种公共产品的部门应打破绝对垄断, 允许存在多个生产主体, 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效率。在公共支出的模式中引入私人企业或是将原有的公共企业加以拆分, 以形成各个企业在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竞争的格局。在这方面可以采取财政筹资、私人经营或生产, 财政和私人混合筹资、按公司制运营, 私人筹资、私人经营、政府管理等多种方式来达到目的。此外, 通过建立对公共工程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审计制度, 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 进行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和效率评估。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率排队后择优选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运用

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 来分析财政支出效率要以帕累托效率价格为基础, 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 因此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适用条件。国外的国防、交通、社会福利和教育四个部门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的比较好的部门, 可以适当的加以借鉴。

2. 完善官僚的竞争机制

首先对职能部门的设置要讲求效率。我国目前财政经常性预算中人员经费、行政管理费严重膨胀的背后, 机构臃肿、重复劳动、人浮于事的情况十分普遍。公共部门内部效率的提高, 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基础。如果公共部门的职能部门重复建设严重, 重复劳动的结果只能是无效率或低效率。职能部门通过合理的设置,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不仅可以直接节约财政支出, 而且可以改善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行政效率, 最终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其次是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由于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劳务是最终产品, 不可替代性较大, 从而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比物质生产部门慢。根据经济规律, 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慢的部门, 工资的增加也比较慢。这样就会造成有能力的人不愿在公共部门干, 因此官员的薪金福利等要相应跟上。上岗和职务的晋升都要有竞争性, 使职务与能力相称。在决策方面, 对决策程序进一步的规范, 制定相应的行政奖惩制度, 改变把决策的错误推为集体决策而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在行政性的管理办法下, 可以尝试运用行政性的利益约束机制, 从而提高支出的决策效率。

(三) 通过监督机制,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完善和加强支出法制建设, 是解决目前财政支出管理诸多问题的根本。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预算法》是目前我国财政管理的根本性法律, 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中起着主体法的作用, 各项财政支出都要依照《预算法》进行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其次要依据《预算法》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法规体系。《预算法》仅对财政支出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具体的支出项目管理还要有相应的支出管理来约束, 以使各项财政支出都能有法可依。再次要搞好与财政支出有关的配套法规建设, 特别是财政监督的法律。明确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工作程序及权力范围, 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同时大力推行部门预

算,对具备条件的部门实行零基预算。

(四)提高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

1.严格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及公共支出的范围,防止公共支出的“缺位”和“越位”。具体来说,以效率为标准,政府公共支出的范围应当在以下领域: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如国防、社会秩序、行政管理、外交等;社会公益事务,如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通讯、环境保护等;非竞争性基础产业,如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基础研究投人等。

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在其有效作用领域是最有效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对于这些领域,政府必须让位,以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市场经济失效的领域,其中主要是公共事务,政府应当管起来,从而产生比私人部门更高的效率。在这些方面,私人部门(企业和个人)无法提供、不愿意提供或不需要提供的。

(五) 宣传财政支出效率理念

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 人的因素占的比例很大, 我国由于有重收入、轻支出传统, 因此需要国家利用宣传手段来大力宣传财政支出效率理念, 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使每一个涉及到财政支出的人员, 从决策者到执行者, 从财政部门到其他部门, 统一树立讲求效率的理念, 在财政决策和执行过程中, 把效率标准放在第一位, 这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

结论: 提高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既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要用市场调节的方法,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把效率放第一位.

致谢: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我衷心感谢教导我们的老师,你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总

能及时而又耐心地指导我,帮助我,鼓动我,抚慰我焦急的的情绪.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修改, 最终使我的论文完成


相关内容

  • 论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
  • 论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 关键词:财政收入分配; 公平与效率; 政策调整 摘 要: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这也是财政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 但是在财政收入分配中也要讲效率,财政分配活动不仅是宏观的活动,而且是微观的活动.不能把效率与公平简单对立起来.效率与公平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两者之间既有 ...

  • 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 2011年第4期第27卷(总第212期)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l0N&STRATEGY NO.4,2011 (Cumulatively,NO.212) 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李娣,崔潮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教育公平与效率是教育资源配置 ...

  • 807-2016公共经济学考研大纲
  • 807-公共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公共经济学>是公共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行为,公共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行为.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学生和实际的管理工作者 ...

  • 文化生活构建知识网络
  •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知识网络构建 一.本单元地位 1.本单元的基本生活主题是:财富分配. 2.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为谁生产. 4.本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 分配制度确立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决定分配 2.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 ...

  • 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
  • 2014-2015学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泸源中学 学科: 政治 主备人: 寸祖梅 备课组长: 徐志雄 集体备课: 2015 年 10 月 30 日 教学: 11 月18 日至 12 ...

  • 山东师范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总结
  • 财政学  第一章  1.公共物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  2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

  • 2015会计继续教育财政监督管理答案
  • 财政监督管理 1.公共产品具有不同于私人产品的特殊性有哪些:(BCD) A.使用的无差异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非排他性 2.如果让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产品,由于"免费搭车"的存在,那么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公共产品短缺的情况.因此公共产品不适宜通过市场机 ...

  • 行政事业管理天津大学作业答案
  • 行政事业管理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彼得原理 2.象征性权力 3. POSDCORB 4.分权制与集权制 5. 帕金森定律 6.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7. 行政国家 8. 霍桑试验 9. 行政伦理 10. 新公共行政学 答案: 1. 彼得原理: 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在<彼得原理>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