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5期2010年10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3NO.5
Oct.201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康
宁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
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巴克;多重性格
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5--0156—02
一、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一)富有抗争精神的强者
巴克一生下来就住在加利福尼亚米勒法官的庄园中,过着优越的贵族生活。但是后来遭人拐卖,从舒适的南方被抛到严酷的北方,“生命和肉体随时都
处在危险之中”。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巴克没有向
了各种生存技能。从柯利病倒后被三四十条狗践踏
中,巴克得到了一个教训:一旦倒下,就是你的终结。
为躲避严寒,它从其他狗那里学会了挖洞并在里面过夜;由于沉重的劳动和北方的严寒,很多时候巴克是处于饥饿状态的,为了填饱肚子,它很快就忘掉了自己爱挑剔的毛病而变得阴险狡诈,去偷食物吃,也从同伴那里抢食物。为了在这充满敌意的北方生存,它不得不调整自己而把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二)对自由荒野的向往者和渴望者
巴克从阳光明媚的南方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进入了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荒原。它很快适应了北国富于挑战性的生活并且喜欢上了那里,原始的野性开始不断地在它身上苏醒,它感受到了祖先的召唤和森林的巨大吸引力。书中描述它追逐雪兔的一幕写得异常精彩,充满了力量和生气:“巴克的身体紧擦着雪地,急切地呜叫着,优美的身躯在苍白的月光下闪电一般向前跳跃……它率领狗群,发出古老的狼嗥……它被生命的汹涌、生存的潮汐所左右;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肌腱,都被那种完美无缺的快乐支配了。”这是一种生命美和野性美的完美境界,自然界生命的追逐是那么的自然和壮观,体现了个体的智慧和能力,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令人为之感动。巴克在跟了桑顿,有了行动自由后,更是感到“密林深处传来的一种令它激动和富于诱惑力的
呼唤”。因此,桑顿死后,巴克就毫不犹豫地响应自然的召唤,回到充满神秘与冒险的自由的丛林中去
命运低头。当它被卖给狗贩子后,勃然大怒,一次又
一次地反扑,直至被打得失去知觉。后来,巴克把领
头犬斯匹茨击败,它想当领头犬,主人却让索尔利克站在领头犬的位置上,巴克非常生气,坚决不妥协,它们较量了一个多钟头,最后,弗朗索斯,巴克的主
人不得不扔下棍棒,表示失败,而巴克则带着胜利者
的微笑站在领头犬的位置。还有一次,巴克给查尔斯、哈尔一伙拉雪橇,当走到约翰・桑顿营帐的时候,桑顿忠告哈尔不要继续前进,河道开始融化了,很危险。哈尔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挥舞皮鞭,指挥狗队继续前进。整个瘫在地上的狗队,在哈尔皮鞭的无情抽打下,挣扎着痛苦地爬了起来。而巴克,它任由鞭子一次又一次地抽在身上,始终死了般地躺
在他倒下的地方,既不哀嚎也不挣扎。哈尔暴跳如
雷,把鞭子换成了一根木棒,狠狠地打在巴克身上,但巴克仍然一动不动。在强权和暴力下,巴克宁死不屈,公然反抗迫害它的人,充分表现出巴克对不公正的人类社会的反抗精神。
为了适应这个冰天雪地的蛮荒社会,巴克学会
收稿日期:2010一05—30
作者简介:康宁(1977~),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33卷第5期康宁:《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i
o
.化,弱肉强食的超人哲学,强悍、野蛮、兽性便成了美
(三)凶残狡诈的统治者
动物世界存在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斯匹茨
是巴克所在雪橇队的领头犬,它使巴克“学”到了很
多,让朦胧中的巴克记起了原始的杀戮。同时,争夺
霸权的原始野性在它心中也日渐强烈。它变得不但
勇猛、凶残而且狡黠、奸诈。对于斯匹茨的多次挑
衅,巴克恨之入骨。却不轻举妄动。它巧妙地挑动群狗与斯匹茨作对,以原始的耐心等待着最终的时机。最后,巴克愤怒地进攻了,并成了领头犬。“这位得
胜的勇士,这个争得了霸权的原始野兽,完成了它的杀戮,而且感觉良好。”这时的巴克已不再是法官家那条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宠物狗了,而蜕变成北方
极地中嗜杀的狼。
巴克新官上任就立刻表现出自己的领导能力。
它对狗群进行整顿,并且率领狗队多次打破运送记
录。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
(四)充满爱意、富有激情的献身者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会为约翰・桑顿和巴克之间的真爱而动容。当桑顿把它从哈尔的棍棒下救出来,像照料自己孩子一样照料它时,巴克表现出对桑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爱以及忠诚。桑顿的话对它就是命令,即便是让它跳崖,拉千磅重担,它都毫不退缩。桑顿在河中遇险,巴克三次跳下激流,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桑顿救了上来。主人被欺,它就去为主人讨公道;主人被杀,它就去为主人报仇。巴克的
爱,包含了忠诚和对理解、关爱的回报,是一种不以
时间为转移的真爱。这是一种“强烈炽热的爱,怀着敬慕的爱,疯狂的爱”。
二、巴克的多重性格在杰克・伦敦身上
的现实写照(一)时代背景与创作
杰克・伦敦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时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劳动力,加上先进技术的采用、矿藏的开发、铁路干线的建成等一系列因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的人们满怀着民主自由的理想,推崇具有侵略性的冒险精神。同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带来了失业、贫困、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
题。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变化推动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盛行,“适者生存”和
“人形兽”成了当时社会的时髦语。自从斯宾塞将达尔文主义引入哲学范畴,用自然进化来解释社会进
万方数据
国人向往与追求的品格,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弥漫整个社会。
正如杰克・伦敦自己所经历的那样,淘金时代
的生活风貌成为他北方系列小说的主要背景。而这
一时期盛行的斯宾塞的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t
学,也在杰克・伦敦的创作思想中打下了深刻的烙
印。J・StewardDoublday曾指出:适者生存的哲学思想贯穿了《野性的呼唤》的每一页。
(二)个人经历与创作
杰克・伦敦是在贫穷中长大的。由于贫穷,他过早地开始谋生,干过很多工作。他回忆青年时代的生活时写道:“我当过水手,做过装卸工,也曾是个流浪汉;在罐头厂干,在其他工厂也做过工人,在洗衣店里当过学徒。”而当水手期间,杰克・伦敦更是凭着自己的拼搏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战胜了死
亡和难以置信的艰难,也正因此,他认为只要凭借自
己的强悍体力,就能成为生存的强者。
他去北方淘金,却得了败血症;他因流浪而被判坐牢并服苦役。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却没有磨灭
他生活的激情。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他带来了苦难,
却也给他带来了沉甸甸的创作题材。即使是在最贫困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放弃读书写作。他的努力终于使他在16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50部著作,其中长篇小说19部,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巴克的奋
斗,正是杰克・伦敦自己的奋斗过程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巴克是杰克・伦敦塑造的出色的狗的形象,在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杰克・伦敦的影子和他的渴
望。巴克的经历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平和没人情味的社会现实;巴克艰苦卓绝的道路,反映了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中的个人奋斗的真谛;巴克摆脱人类羁绊最后回归自然,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和对原始自然的向往。可以说,巴克代表的正是杰克・伦敦自己,是杰克・伦敦生活历程和价值
观的现实写照。
参考文献:
[1](美)杰克・伦敦.杰克・伦敦小说选[M].万紫,等,译.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黄源深。周立人.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3.
[3]漆以凯.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康宁, KANG Ning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0,33(5)
参考文献(3条)
1. 漆以凯 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 19812. 黄源深;周立人 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 20033. 杰克·伦敦;万紫 杰克·伦敦小说选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买春艳. MAI Chun-yan 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再解读[期刊论文]-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
2. 梁新惠. LIANG Xin-hui 赏析《野性的呼唤》——感悟生命的顽强[期刊论文]-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3. 魏瑜芬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走向荒野之动机解读[期刊论文]-飞天2010(4)
4. 崔成鹏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5. 裴秀娟. PEI Xiu-juan 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野性的呼唤》的原型解读[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
6. 林海霞. 吾文泉 论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中"个人奋斗主义"思想[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40)7. 胡芙蓉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6(31)
8. 王晓辉 巴克——杰克·伦敦的一面镜子——读《野性的呼唤》[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
9. 赵立平 徘徊在文明与荒野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解读[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10)10. 耿霞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野性的回归[期刊论文]-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sfxyxb-shkxb201005058.aspx
第33卷第5期2010年10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3NO.5
Oct.201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康
宁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
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巴克;多重性格
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5--0156—02
一、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一)富有抗争精神的强者
巴克一生下来就住在加利福尼亚米勒法官的庄园中,过着优越的贵族生活。但是后来遭人拐卖,从舒适的南方被抛到严酷的北方,“生命和肉体随时都
处在危险之中”。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巴克没有向
了各种生存技能。从柯利病倒后被三四十条狗践踏
中,巴克得到了一个教训:一旦倒下,就是你的终结。
为躲避严寒,它从其他狗那里学会了挖洞并在里面过夜;由于沉重的劳动和北方的严寒,很多时候巴克是处于饥饿状态的,为了填饱肚子,它很快就忘掉了自己爱挑剔的毛病而变得阴险狡诈,去偷食物吃,也从同伴那里抢食物。为了在这充满敌意的北方生存,它不得不调整自己而把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二)对自由荒野的向往者和渴望者
巴克从阳光明媚的南方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进入了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荒原。它很快适应了北国富于挑战性的生活并且喜欢上了那里,原始的野性开始不断地在它身上苏醒,它感受到了祖先的召唤和森林的巨大吸引力。书中描述它追逐雪兔的一幕写得异常精彩,充满了力量和生气:“巴克的身体紧擦着雪地,急切地呜叫着,优美的身躯在苍白的月光下闪电一般向前跳跃……它率领狗群,发出古老的狼嗥……它被生命的汹涌、生存的潮汐所左右;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肌腱,都被那种完美无缺的快乐支配了。”这是一种生命美和野性美的完美境界,自然界生命的追逐是那么的自然和壮观,体现了个体的智慧和能力,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令人为之感动。巴克在跟了桑顿,有了行动自由后,更是感到“密林深处传来的一种令它激动和富于诱惑力的
呼唤”。因此,桑顿死后,巴克就毫不犹豫地响应自然的召唤,回到充满神秘与冒险的自由的丛林中去
命运低头。当它被卖给狗贩子后,勃然大怒,一次又
一次地反扑,直至被打得失去知觉。后来,巴克把领
头犬斯匹茨击败,它想当领头犬,主人却让索尔利克站在领头犬的位置上,巴克非常生气,坚决不妥协,它们较量了一个多钟头,最后,弗朗索斯,巴克的主
人不得不扔下棍棒,表示失败,而巴克则带着胜利者
的微笑站在领头犬的位置。还有一次,巴克给查尔斯、哈尔一伙拉雪橇,当走到约翰・桑顿营帐的时候,桑顿忠告哈尔不要继续前进,河道开始融化了,很危险。哈尔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挥舞皮鞭,指挥狗队继续前进。整个瘫在地上的狗队,在哈尔皮鞭的无情抽打下,挣扎着痛苦地爬了起来。而巴克,它任由鞭子一次又一次地抽在身上,始终死了般地躺
在他倒下的地方,既不哀嚎也不挣扎。哈尔暴跳如
雷,把鞭子换成了一根木棒,狠狠地打在巴克身上,但巴克仍然一动不动。在强权和暴力下,巴克宁死不屈,公然反抗迫害它的人,充分表现出巴克对不公正的人类社会的反抗精神。
为了适应这个冰天雪地的蛮荒社会,巴克学会
收稿日期:2010一05—30
作者简介:康宁(1977~),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33卷第5期康宁:《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i
o
.化,弱肉强食的超人哲学,强悍、野蛮、兽性便成了美
(三)凶残狡诈的统治者
动物世界存在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斯匹茨
是巴克所在雪橇队的领头犬,它使巴克“学”到了很
多,让朦胧中的巴克记起了原始的杀戮。同时,争夺
霸权的原始野性在它心中也日渐强烈。它变得不但
勇猛、凶残而且狡黠、奸诈。对于斯匹茨的多次挑
衅,巴克恨之入骨。却不轻举妄动。它巧妙地挑动群狗与斯匹茨作对,以原始的耐心等待着最终的时机。最后,巴克愤怒地进攻了,并成了领头犬。“这位得
胜的勇士,这个争得了霸权的原始野兽,完成了它的杀戮,而且感觉良好。”这时的巴克已不再是法官家那条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宠物狗了,而蜕变成北方
极地中嗜杀的狼。
巴克新官上任就立刻表现出自己的领导能力。
它对狗群进行整顿,并且率领狗队多次打破运送记
录。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
(四)充满爱意、富有激情的献身者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会为约翰・桑顿和巴克之间的真爱而动容。当桑顿把它从哈尔的棍棒下救出来,像照料自己孩子一样照料它时,巴克表现出对桑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爱以及忠诚。桑顿的话对它就是命令,即便是让它跳崖,拉千磅重担,它都毫不退缩。桑顿在河中遇险,巴克三次跳下激流,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桑顿救了上来。主人被欺,它就去为主人讨公道;主人被杀,它就去为主人报仇。巴克的
爱,包含了忠诚和对理解、关爱的回报,是一种不以
时间为转移的真爱。这是一种“强烈炽热的爱,怀着敬慕的爱,疯狂的爱”。
二、巴克的多重性格在杰克・伦敦身上
的现实写照(一)时代背景与创作
杰克・伦敦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时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劳动力,加上先进技术的采用、矿藏的开发、铁路干线的建成等一系列因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的人们满怀着民主自由的理想,推崇具有侵略性的冒险精神。同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带来了失业、贫困、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
题。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变化推动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盛行,“适者生存”和
“人形兽”成了当时社会的时髦语。自从斯宾塞将达尔文主义引入哲学范畴,用自然进化来解释社会进
万方数据
国人向往与追求的品格,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弥漫整个社会。
正如杰克・伦敦自己所经历的那样,淘金时代
的生活风貌成为他北方系列小说的主要背景。而这
一时期盛行的斯宾塞的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t
学,也在杰克・伦敦的创作思想中打下了深刻的烙
印。J・StewardDoublday曾指出:适者生存的哲学思想贯穿了《野性的呼唤》的每一页。
(二)个人经历与创作
杰克・伦敦是在贫穷中长大的。由于贫穷,他过早地开始谋生,干过很多工作。他回忆青年时代的生活时写道:“我当过水手,做过装卸工,也曾是个流浪汉;在罐头厂干,在其他工厂也做过工人,在洗衣店里当过学徒。”而当水手期间,杰克・伦敦更是凭着自己的拼搏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战胜了死
亡和难以置信的艰难,也正因此,他认为只要凭借自
己的强悍体力,就能成为生存的强者。
他去北方淘金,却得了败血症;他因流浪而被判坐牢并服苦役。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却没有磨灭
他生活的激情。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他带来了苦难,
却也给他带来了沉甸甸的创作题材。即使是在最贫困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放弃读书写作。他的努力终于使他在16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50部著作,其中长篇小说19部,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巴克的奋
斗,正是杰克・伦敦自己的奋斗过程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巴克是杰克・伦敦塑造的出色的狗的形象,在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杰克・伦敦的影子和他的渴
望。巴克的经历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平和没人情味的社会现实;巴克艰苦卓绝的道路,反映了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中的个人奋斗的真谛;巴克摆脱人类羁绊最后回归自然,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和对原始自然的向往。可以说,巴克代表的正是杰克・伦敦自己,是杰克・伦敦生活历程和价值
观的现实写照。
参考文献:
[1](美)杰克・伦敦.杰克・伦敦小说选[M].万紫,等,译.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黄源深。周立人.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3.
[3]漆以凯.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康宁, KANG Ning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0,33(5)
参考文献(3条)
1. 漆以凯 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 19812. 黄源深;周立人 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 20033. 杰克·伦敦;万紫 杰克·伦敦小说选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买春艳. MAI Chun-yan 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再解读[期刊论文]-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
2. 梁新惠. LIANG Xin-hui 赏析《野性的呼唤》——感悟生命的顽强[期刊论文]-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3. 魏瑜芬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走向荒野之动机解读[期刊论文]-飞天2010(4)
4. 崔成鹏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5. 裴秀娟. PEI Xiu-juan 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野性的呼唤》的原型解读[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
6. 林海霞. 吾文泉 论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中"个人奋斗主义"思想[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40)7. 胡芙蓉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6(31)
8. 王晓辉 巴克——杰克·伦敦的一面镜子——读《野性的呼唤》[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
9. 赵立平 徘徊在文明与荒野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解读[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10)10. 耿霞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野性的回归[期刊论文]-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sfxyxb-shkxb20100505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