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义而富且贵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 韩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饭疏食饮水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义之与比

一: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二:合作探究:

思考: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孔子的义利观是什么?

1)富贵是否“可求”。

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

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

2)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

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第3则选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和“饮水”相对,

所以“饭”和“饮”一样应该是作动词,意思是吃;“疏食”和“水”则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吃粗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该怎么选择?

第4则选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处”之“处”本指安居,这里可以理解为接受。后一个“不以其道得之”应当是“不以其道去之”,这样上下文才能够连贯起来,很可能是古人误写成了“得之”。富是财产多,贵是地位高,这些都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人格高尚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贫是财物缺少,贱是地位低下,这些都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可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人格高尚的人宁可不去摆脱它。人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不据有,人们厌恶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摆脱、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接下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成就君子之名,根基在于培植仁德。如果离开了仁德,又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惟其如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谓“终食之间”就是吃完一顿饭的工夫。“违仁”就是离开仁、违背仁。“造次”是指慌忙、仓促之间。“必于是”意思是一定按照这(仁的要求)做。“颠沛”是指受磨难、受挫折或者贫困。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第7则选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有几个关键词组要弄清楚。“无適”(dí)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適”是专主的意思。“无莫”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莫”字表示劝诫,意思是不要、不可、不能。“义之与比”就是与义并列,也就是一切按照义的规定去做;“比”本是并列、紧靠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此题为开放式讨论,同学们可结合各自了解的社会现象来陈述。

参考答题思路之一: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这里有一个很近的例子。2002年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相继爆发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先后几十个省份报告有疫情,数以千计的人染病入院,有的甚至被疫病夺去了生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掀起了抗击“非典”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为牟取财利而罔顾道义,不择手段。假如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大夫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就不会这样草菅人命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 韩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饭疏食饮水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义之与比

一: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二:合作探究:

思考: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孔子的义利观是什么?

1)富贵是否“可求”。

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

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

2)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

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第3则选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和“饮水”相对,

所以“饭”和“饮”一样应该是作动词,意思是吃;“疏食”和“水”则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吃粗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该怎么选择?

第4则选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处”之“处”本指安居,这里可以理解为接受。后一个“不以其道得之”应当是“不以其道去之”,这样上下文才能够连贯起来,很可能是古人误写成了“得之”。富是财产多,贵是地位高,这些都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人格高尚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贫是财物缺少,贱是地位低下,这些都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可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人格高尚的人宁可不去摆脱它。人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不据有,人们厌恶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摆脱、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接下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成就君子之名,根基在于培植仁德。如果离开了仁德,又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惟其如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谓“终食之间”就是吃完一顿饭的工夫。“违仁”就是离开仁、违背仁。“造次”是指慌忙、仓促之间。“必于是”意思是一定按照这(仁的要求)做。“颠沛”是指受磨难、受挫折或者贫困。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第7则选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有几个关键词组要弄清楚。“无適”(dí)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適”是专主的意思。“无莫”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莫”字表示劝诫,意思是不要、不可、不能。“义之与比”就是与义并列,也就是一切按照义的规定去做;“比”本是并列、紧靠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此题为开放式讨论,同学们可结合各自了解的社会现象来陈述。

参考答题思路之一: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这里有一个很近的例子。2002年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相继爆发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先后几十个省份报告有疫情,数以千计的人染病入院,有的甚至被疫病夺去了生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掀起了抗击“非典”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为牟取财利而罔顾道义,不择手段。假如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大夫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就不会这样草菅人命了。


相关内容

  • 第十课 古文翻译
  • <列德而尚贤> [原文]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 ...

  •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译文]   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要自取灭亡. [出典]   <左传隐公元年> 注: 1.[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3.[近义词]: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自食其果 4.春秋时期 ...

  •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 郑伯克段于鄢 第一部分:姜氏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并想立共叔段,埋下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的祸根. 初,郑武公娶于申[2],曰武姜[3].生庄公及共叔段[4].庄公寤生,惊姜氏[5],故名曰寤生,遂恶之[6].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7],公弗许[8]. [1]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

  • 论墨子"非攻"思想
  • 摘 要: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伟大智者.其代表作品<墨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奇丽瑰宝.所谓非攻,就是不攻无罪之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非攻"思想蕴含着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发掘其"非攻"的军事思想及 ...

  • 职场:不能"你不仁,我不义"
  • 舒先生在单位加班不断,每周有2-3天要到深更半夜,而且公司不发加班工资.单位还振振有词说是合同上写明的.他寻出合同来看,果然有一句:"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安排加班,必须参加,否则作违纪处理.加班费包含在工资里". 一年后,单位原先加薪的承诺(口头)又赖掉了,他觉得上当了.在找到机会后 ...

  • [琅琊榜]:梅长苏,你为什么执意要置靖王于不仁不义之绝地
  • 对朋不仁,对友不义.这是靖王的命门,一击即破,毫无回旋之地. 你可曾知道,如果早一些让靖王知道你就是林殊,他绝不会让你干身赴险,如果早一些让靖王知道你就是林殊,他就绝不会让你呕心沥血...... 是的,你一直都知道,所以,你不敢告诉他,你一直很小心的扮演着你的谋士之角色,生怕那一天靖王知道你就是林殊 ...

  • 作忠心的管家
  • 经文: 路 16:10/12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太24:45「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作忠心的管家 一.生命是属于神的 (诗24:1)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林前 6:20 ...

  • 爱的颂歌专题讲章
  • 爱的颂歌专题讲章 一. 什么是爱 (1).爱的分类.爱由某种事物给予人满足(如"我爱吃这些食物")甚至至为了爱某些东西而愿意死(如爱国.爱情).爱是与生俱来的,爱可以包括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法律与组织的爱.对自己的爱.对食物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