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格言

中国古代法制格言

1.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战国)《商君书•定分》

3.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寡。 ——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4.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战国) 5.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战国•楚)《鹖冠子•度一》

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8.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9.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

10.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

赏罚》

11.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

刑》

12.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

平》

1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唐)《天论上》

14.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

15.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

16.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 宋 苏辙

17.法者,辅治之具,当以教化为先。

——薛瑄(明)《读书录》

18.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19.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2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中国古代法制格言

1.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战国)《商君书•定分》

3.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寡。 ——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4.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战国) 5.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战国•楚)《鹖冠子•度一》

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8.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9.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

10.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

赏罚》

11.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

刑》

12.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

平》

1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唐)《天论上》

14.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

15.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

16.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 宋 苏辙

17.法者,辅治之具,当以教化为先。

——薛瑄(明)《读书录》

18.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19.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2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相关内容

  •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错题集
  • 历史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错题集 1."尊祖敬宗"和"认祖归宗"都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这是因为古代的宗法制 A.保障了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B.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C.把"家"与"国"密切地结 ...

  •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 原文 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 译文 喝酒后不要即饮冷水冷茶,否则,这冷液易为酒引入肾脏停滞而成毒水,必须及早除去。此毒水多时必将引发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称的尿泡)又冷又痛,且还可兼患水肿、消渴和腿痉挛难行等疾玻 ...

  • 中国古代家训与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 作者:洪彩华王保庆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10期 传统文化中的家训,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和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和道德伦理思想,具有积极的人生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汲取古代家训中的营养因素,批判其糟粕,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 ...

  • 民族团结的格言
  • 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 -------马克吐温 一个民族正经历著动荡 ...

  • 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这她,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怎样的文化或者说怎样的精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的发展 ...

  • 江夏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活动指南
  • 江夏区中小学各学段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内容参考方案 一月.二月 教育主题: 感受传统年风俗,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目的: 利用春节亲人大团圆的契机,让小学生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引导小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活动: 1. 开展" ...

  • 关于寓言概念定义的考证
  • 2009年2月第23卷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XINXIANGUNIVERSITY Eeb.2009v01.23No.1 关于"寓言 王菊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寓言"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4.v-m来命名文 ...

  • 朱子治家格言详解
  • 《朱子治家格言》为明代朱柏庐所撰,且用于教育子弟的教材。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盖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其父明末殉难,用纯亦入清不仕,康熙中有人荐他参加鸿博考试,他因辞乃免。他是个不投降异族的铮铮汉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详解):大清早, ...

  • 下南街小学诚信教育活动记录表
  • 下南街小学诚信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时间 主持人 20014 3.15 徐志波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地点 参加人 校园 全校师生 格言欣赏,体会古人.名人对诚信的认识. 1. 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2.海涅(德国诗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 的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