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诸子略练习题

《艺文志诸子略》练习题

一、 填空

1. 《艺文志诸子略》其中的“艺文”应解释为(),“略”是指(),“志”在《汉书》中代表()

2.“哗众取宠”这个成语中“宠”应解释为(),“哗”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成为()

3.“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中的“君”的词性是(),“君人”应解释(),该短语的结构是()。

4. “儒学濅衰”中的“濅”在句中作()成分。

5.“茅屋采椽,是以贵俭。”中的“采”词性是(),应解释为()。

6.“诈谖”中的“谖” 应解释为(),与“诈”是()。

7.“至远恐泥”中“泥”的意思为()

8.“蜂出并立”中的“蜂”在句中作()成分,修饰(),可译为()。

9.“辟犹水火”中“辟 ”通(),意思是()。

10.“穷知究虑”是()结构,“究”的意思是()

二、 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完全没有通假字的是()

1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濅衰,此辟儒之患。 ○

2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3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

4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

5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6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7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

8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

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1○2○4○5 B、○3○5○7○8 C、○1○3○5○7 A、○

2○3○4○6 E、○5○7 D、○

2.下列“益”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1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

2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3延年益寿 ○4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 ○

5精益求精 ○6多多益善 ○

7澭水暴益 ○8满招损,谦受益。 ○

1○7○8 B、 ○2○4○3 C、○2○4○7 A、 ○

1○2○3 E 、○4○5○6 F、○5○6○8 D 、○

3.下列划线的词没有词语活用现象的是()

A、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B、流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C、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D、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下列“任”字有“听凭”义的一组是()

1曷不委心任去留? ○2任重道远 ○

3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4舍人事而任贵神。 ○

5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 ○6刘媪任高祖。 ○

1○3○5 B、○6○3○2C、○1○4D 、○2○3○5 A ○

5下列选项中与“皆起于王道既微”中的“既”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诛既不当,而以尽为心,是与天下为仇也。 ○

2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 ○

3 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 ○

4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

5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

6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 ○

7语未既,有老牛甿笑于旁。 ○

8余幼既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1○2○5 B、○2○3○8 C、○1○4○6 A、○

3○5○8 E、○2○4○7 D、○

三、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2.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濅衰,此辟儒之患。

3.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4.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5.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四、 给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

2.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答案:

一、 填空

1. 书籍,概要,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的一种文体,

2. 尊荣,动词的使动用法

3. 动词,做老百姓的君主,动宾结构

4. 状语

5. 名词,木名即枥木

6. 诈,同义词连用

7. 阻滞

8. 状语,“出”,象群蜂纷飞似的

9. 譬,比喻

10. 并列,尽

二、 选择题

1. E 2.DE 3. B 4.C 5.D

三、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宪章”,名词用如动词,本为“法制”之意,在这里是守其法制的意思;“宗”,动词“尊敬”,“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宗”、“师”两个动词组成并列词组作谓语动词。

2.“乖”,背戾、相反,这里指违反五经的本意;“析”,分离,这里指弄得经义支离破碎。动词并列作分句谓语。

3.“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薄”;“厚”,名词,作“薄”的宾语,“仁厚”。“薄厚”可译为“使仁厚变为刻薄”。整个动宾结构与“伤恩”组成并列词组作谓语。

4.“力”,名词作状语,“以武力”;“政”,通“征”,动词,“征伐” ,作分句的谓语。

5.“去”,动词,“离开”,与“圣”组成动宾结构作分句主语;“瘉”通“愈”,动词,“胜”。

四、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应当权衡事实做合适的对策,只从国君那里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话。

2.如果我对人有所称誉,那是因为我试用过他。

《艺文志诸子略》练习题

一、 填空

1. 《艺文志诸子略》其中的“艺文”应解释为(),“略”是指(),“志”在《汉书》中代表()

2.“哗众取宠”这个成语中“宠”应解释为(),“哗”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成为()

3.“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中的“君”的词性是(),“君人”应解释(),该短语的结构是()。

4. “儒学濅衰”中的“濅”在句中作()成分。

5.“茅屋采椽,是以贵俭。”中的“采”词性是(),应解释为()。

6.“诈谖”中的“谖” 应解释为(),与“诈”是()。

7.“至远恐泥”中“泥”的意思为()

8.“蜂出并立”中的“蜂”在句中作()成分,修饰(),可译为()。

9.“辟犹水火”中“辟 ”通(),意思是()。

10.“穷知究虑”是()结构,“究”的意思是()

二、 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完全没有通假字的是()

1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濅衰,此辟儒之患。 ○

2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3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

4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

5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6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7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

8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

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1○2○4○5 B、○3○5○7○8 C、○1○3○5○7 A、○

2○3○4○6 E、○5○7 D、○

2.下列“益”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1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

2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3延年益寿 ○4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 ○

5精益求精 ○6多多益善 ○

7澭水暴益 ○8满招损,谦受益。 ○

1○7○8 B、 ○2○4○3 C、○2○4○7 A、 ○

1○2○3 E 、○4○5○6 F、○5○6○8 D 、○

3.下列划线的词没有词语活用现象的是()

A、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B、流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C、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D、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下列“任”字有“听凭”义的一组是()

1曷不委心任去留? ○2任重道远 ○

3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4舍人事而任贵神。 ○

5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 ○6刘媪任高祖。 ○

1○3○5 B、○6○3○2C、○1○4D 、○2○3○5 A ○

5下列选项中与“皆起于王道既微”中的“既”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诛既不当,而以尽为心,是与天下为仇也。 ○

2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 ○

3 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 ○

4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

5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

6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 ○

7语未既,有老牛甿笑于旁。 ○

8余幼既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1○2○5 B、○2○3○8 C、○1○4○6 A、○

3○5○8 E、○2○4○7 D、○

三、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2.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濅衰,此辟儒之患。

3.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4.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5.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四、 给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

2.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答案:

一、 填空

1. 书籍,概要,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的一种文体,

2. 尊荣,动词的使动用法

3. 动词,做老百姓的君主,动宾结构

4. 状语

5. 名词,木名即枥木

6. 诈,同义词连用

7. 阻滞

8. 状语,“出”,象群蜂纷飞似的

9. 譬,比喻

10. 并列,尽

二、 选择题

1. E 2.DE 3. B 4.C 5.D

三、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宪章”,名词用如动词,本为“法制”之意,在这里是守其法制的意思;“宗”,动词“尊敬”,“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宗”、“师”两个动词组成并列词组作谓语动词。

2.“乖”,背戾、相反,这里指违反五经的本意;“析”,分离,这里指弄得经义支离破碎。动词并列作分句谓语。

3.“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薄”;“厚”,名词,作“薄”的宾语,“仁厚”。“薄厚”可译为“使仁厚变为刻薄”。整个动宾结构与“伤恩”组成并列词组作谓语。

4.“力”,名词作状语,“以武力”;“政”,通“征”,动词,“征伐” ,作分句的谓语。

5.“去”,动词,“离开”,与“圣”组成动宾结构作分句主语;“瘉”通“愈”,动词,“胜”。

四、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应当权衡事实做合适的对策,只从国君那里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话。

2.如果我对人有所称誉,那是因为我试用过他。


相关内容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摘要]关于"诸子百家"这个说法的来历,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百八十九家.后人称为"诸子百家."大致有老子.孔子.关尹.孙武.墨子.杨朱.子夏.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 春秋 ...

  • 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料的目录与检索
  • 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料的目录与检索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第二节 音乐史料在中国传统目录分类中的归属 第三节 新音乐史料的目录目录与检索 (以下资料采自武汉音乐学院 孙晓辉博士 副教授) 一.目录学 目录学是关于文献分类的学问.目录学是呈现了每一时代的知识结构或认识结构的学科. 目录学有两大功用:一是记 ...

  • 汉书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及方技略译文 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 ...

  •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
  • 作者: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年01期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2003)05-0045-15 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有学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大约是因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以重新讨论和解决一些"古史& ...

  • 兵家在诸子百家中的地位
  • 兵家在国学中的地位 在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中,兵家是什么地位呢?我国古代学科分类不如古代希腊罗马,没有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几何学的划分,学科边界不很清楚.熟读诸子我们会发现,在先秦诸子中兵家的地位非常突出,我们现在的思想史讲儒家.道家.法家比较多,而忽略了兵家.作为一个学科,兵家也未见与儒. ...

  • 简论诸子思想与其表达特色之间的关系
  • 简论诸子思想与其表达特色之间的关系 答:"诸子",先秦习称"百家",<史记·贾谊列传>始见"诸子",<汉书·艺文志>详细分述各派缘起.思想以及著述,"诸子"概念得以确立. <老子>的文 ...

  • 先秦诸子语录
  • 先秦诸子语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2.使学生既获得理想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思想境界.人 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滋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教学重点: 1.诸子百 ...

  • 中国史学史
  • 中 国 史 学 史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目的及对象 (一)研究目的:通过历代史家和史著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史学的源流演变进程,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 (二)研究对象:①史官与修史机构②史家及其史学理论 ③史籍与史体演变. 二.中国史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史学 1.古代史学的萌芽创 ...

  • 论战国时期_百家争鸣_的历史条件_薛国中
  • 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薛国中 摘 要: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历史条件,在于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两大基础.其产生既是当时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古典文化首次大展现.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树立了光辉榜样. 关键词:<六经>:孔子: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