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题卷及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案)

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 .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①施施而行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于蓝 冰,水为之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 )

A. 木直中绳,车柔 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参省乎己 B. 其曲中规 C. D. 也 6.下列各句,加点字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 )

A. 其曲中规 B. 筋骨之强 C. 登高而招 D. 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石可镂 B. 车柔 以为轮 C. 用心一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词一项的是( )

A. 者 B. 蚓无爪牙之利 C.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马之千里者 B. 青,取之于蓝

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古之(求学的人)必有师 今之众人(许多人) B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 .而大遗(小的方面) 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 .余嘉其能行(古人从师的风尚) 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12.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小学而大遗 B .而耻学于师 ..C .孔子师郯子之徒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 B .不拘于时(被动)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后)

14.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

B

C

D

15.选出 “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 .作《师说》以贻之

16.选出 “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其皆出于此乎B .其出人也远矣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吾未见其明也

17.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小学而大遗

C .而不知其所止 D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 .全相同 B .各不相同 C .只有①⑥相同 D .只有②③⑤相同

20.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 )

A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 .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 .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 .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白色的霜露) (旷远的样子、浩荡渺远的样子)

B

C (首尾相接的船只) 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2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A B C D

2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徘徊于斗牛之间 D .客有吹洞箫者

2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 .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26.选出对下列 “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又何羡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8.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却不知它要停留在何方】

B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C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D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2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 .暴秦之欲无厌 B .当与秦相较 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3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B

C

D .①至于颠覆(以致)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31.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 B

C D

32.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李牧连却之

A B C D

33. 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 .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D .其势弱于秦 (被动句)

34.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 (原因) (彼此)

B .①率赂秦耶 (全都) ②固不在战矣 (原本)

C (暴露) (对待 )

D (分清) (给予)

3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加速) (既然这样,那么)

B .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C (实在) (全都)

D (命运) (如果)

36.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A .洎牧以谗诛 B .苟以天下之大 C .至丹以荆卿为计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 .《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 .《六国论》是一篇 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 讽谏宋王朝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 护其统治。

C .《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3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诸侯之所亡(灭亡)与战败而亡者 B .暴霜露,斩荆棘,以(而,才)有尺寸之地

C D

4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B /

C / D /吾未见其明也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B

C D

4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作《师说》以贻之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登高而招 / 觉而起,起而归 ..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C .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4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举酒属客 属:劝 不绝如缕 缕:细丝

B .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渺渺兮予怀 怀:心中的情思

C .舞幽壑之潜蛟 幽:深 击空明兮溯流光 击:划开

D .倚歌而和之 和:伴奏 凌万顷之茫然 凌:凌驾

4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B

C D

4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谓智力孤危 B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 D 48.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4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文言语句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也 B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 D

5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 .戍卒叫,函谷举 B .灭六国者,六国也

C .赵尝五战于秦 D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2.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

C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D.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C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吾从而师之 ....

5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5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A .六王毕,四海一 B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56.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 .“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57、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A .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 .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 .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

D .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5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 .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 .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句子翻译: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事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基础限时答题卷

班级

答案: 1-5DDCBB

6-10BDCAD 11-15CCDCC 16-20ADACB 21-25 CCBDA 26-30AABCD 31-35ADDDD 36-40A-AAD

41-45BAACD 46-50DCAAA 51-55ADBDB

56AC 57-58DC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案)

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 .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①施施而行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于蓝 冰,水为之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 )

A. 木直中绳,车柔 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参省乎己 B. 其曲中规 C. D. 也 6.下列各句,加点字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 )

A. 其曲中规 B. 筋骨之强 C. 登高而招 D. 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石可镂 B. 车柔 以为轮 C. 用心一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词一项的是( )

A. 者 B. 蚓无爪牙之利 C.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马之千里者 B. 青,取之于蓝

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古之(求学的人)必有师 今之众人(许多人) B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 .而大遗(小的方面) 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 .余嘉其能行(古人从师的风尚) 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12.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小学而大遗 B .而耻学于师 ..C .孔子师郯子之徒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 B .不拘于时(被动)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后)

14.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

B

C

D

15.选出 “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 .作《师说》以贻之

16.选出 “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其皆出于此乎B .其出人也远矣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吾未见其明也

17.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小学而大遗

C .而不知其所止 D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 .全相同 B .各不相同 C .只有①⑥相同 D .只有②③⑤相同

20.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 )

A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 .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 .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 .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白色的霜露) (旷远的样子、浩荡渺远的样子)

B

C (首尾相接的船只) 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2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A B C D

2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徘徊于斗牛之间 D .客有吹洞箫者

2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 .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26.选出对下列 “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又何羡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8.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却不知它要停留在何方】

B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C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D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2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 .暴秦之欲无厌 B .当与秦相较 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3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B

C

D .①至于颠覆(以致)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31.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 B

C D

32.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李牧连却之

A B C D

33. 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 .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D .其势弱于秦 (被动句)

34.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 (原因) (彼此)

B .①率赂秦耶 (全都) ②固不在战矣 (原本)

C (暴露) (对待 )

D (分清) (给予)

3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 (加速) (既然这样,那么)

B .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C (实在) (全都)

D (命运) (如果)

36.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A .洎牧以谗诛 B .苟以天下之大 C .至丹以荆卿为计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 .《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 .《六国论》是一篇 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 讽谏宋王朝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 护其统治。

C .《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3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诸侯之所亡(灭亡)与战败而亡者 B .暴霜露,斩荆棘,以(而,才)有尺寸之地

C D

4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B /

C / D /吾未见其明也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B

C D

4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作《师说》以贻之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登高而招 / 觉而起,起而归 ..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C .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4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举酒属客 属:劝 不绝如缕 缕:细丝

B .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渺渺兮予怀 怀:心中的情思

C .舞幽壑之潜蛟 幽:深 击空明兮溯流光 击:划开

D .倚歌而和之 和:伴奏 凌万顷之茫然 凌:凌驾

4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B

C D

4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谓智力孤危 B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 D 48.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4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文言语句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也 B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 D

5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 .戍卒叫,函谷举 B .灭六国者,六国也

C .赵尝五战于秦 D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2.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

C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D.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C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吾从而师之 ....

5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5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A .六王毕,四海一 B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56.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 .“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57、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A .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 .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 .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

D .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5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 .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 .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句子翻译: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事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基础限时答题卷

班级

答案: 1-5DDCBB

6-10BDCAD 11-15CCDCC 16-20ADACB 21-25 CCBDA 26-30AABCD 31-35ADDDD 36-40A-AAD

41-45BAACD 46-50DCAAA 51-55ADBDB

56AC 57-58DC


相关内容

  • 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 篇一: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篇二: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15分)隔窗相望贺点松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下穿一件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 ...

  •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
  • 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质量分析及其思考 王海龙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 ...

  • 2015高一语文考试反思
  • 2015高一语文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考试反思反思一: 这次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差不多,尤其是作文.因为我每次的作文分数不是26分,就是28分.(总是40分)因此,我非常希望下次的作文可以考到30分以上,并且我打算在以后的每个星期里都至少要看3到5篇作文左右,希望下次的作文一定能有所突破. 而且我 ...

  •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考试名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 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 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诗歌鉴赏选 ...

  •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与理解
  •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与理解 永宁中学高一语文 杨巧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了最流行的名词,每个人都挂在嘴上,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为了赶时髦?还有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疑问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四年前就开始对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四年的感悟,浅谈如下. 一 ...

  • 高三下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三下语文教学计划一:下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14年考试大纲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训练这条主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七上语文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 篇一: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梁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 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 ...

  • 2010年九年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以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集体备课求真务实。集体备课统一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