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然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那北方的金风乍起、白云初临的神韵。
一向,我钦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慰藉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智慧的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已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秋,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那就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地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说:“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邈远深沉的棕土。到了那一天,你将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的最后胜利,去吟唱生命最后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该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了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刻骨的悲伤与酸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1.“原来一切的悲秋,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那就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一句中,“悲秋”、“诗情”和“智慧”,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①悲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秋天”之口说:“你应该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请联系全文,说说“清醒的时候清醒”一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一下作者的心里喜欢什么样的秋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秋天,这种写法并不常见,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1.悲秋:人生中不如意的时候。诗情:欣赏并陶醉于生命或自然的美丽。智慧:豁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
2.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在人生的秋天,要有较为冲淡的心情和清醒、豁达、安闲、宁静的人生态度。
3.安闲明澈,怡然宁静,含蓄淡雅,有哲学家的明悟、豁达与超然
4.把秋天拟人化,和秋天进行对话,使文章富于抒情性,读起来亲切感人,也使文章所讲述的哲理在娓娓而谈中容易被人接受。
解析:1.本题看似写出词语的含义,实则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只有把握作者深沉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才能准确写出这三个词的内涵。
2.读懂了文章,自然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和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这两个角度是答题的关键,也应是明白作者意图的两个重要方面。
4.拟人的手法大家并不陌生,但本文运用起来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得益于秋天中包含人生的一些哲理,所以与秋天对话,道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被人接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然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那北方的金风乍起、白云初临的神韵。
一向,我钦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慰藉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智慧的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已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秋,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那就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地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说:“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邈远深沉的棕土。到了那一天,你将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的最后胜利,去吟唱生命最后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该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了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刻骨的悲伤与酸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1.“原来一切的悲秋,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那就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一句中,“悲秋”、“诗情”和“智慧”,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①悲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秋天”之口说:“你应该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请联系全文,说说“清醒的时候清醒”一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一下作者的心里喜欢什么样的秋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秋天,这种写法并不常见,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1.悲秋:人生中不如意的时候。诗情:欣赏并陶醉于生命或自然的美丽。智慧:豁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
2.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在人生的秋天,要有较为冲淡的心情和清醒、豁达、安闲、宁静的人生态度。
3.安闲明澈,怡然宁静,含蓄淡雅,有哲学家的明悟、豁达与超然
4.把秋天拟人化,和秋天进行对话,使文章富于抒情性,读起来亲切感人,也使文章所讲述的哲理在娓娓而谈中容易被人接受。
解析:1.本题看似写出词语的含义,实则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只有把握作者深沉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才能准确写出这三个词的内涵。
2.读懂了文章,自然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和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这两个角度是答题的关键,也应是明白作者意图的两个重要方面。
4.拟人的手法大家并不陌生,但本文运用起来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得益于秋天中包含人生的一些哲理,所以与秋天对话,道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