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期中题目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 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三、阅读理解

(一)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15分)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下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味儿。”

⑾“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⑿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⒀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⒁“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⒂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⒃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

⒄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⒅“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⒆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二)感激(节选)(10分)

梁晓声

我感激我少年记忆中的陈大娘,她常使我觉得自己的少年曾有两位母亲。在我们那个大院儿我们两家住在最里边,是隔壁邻居。她年轻时就守寡,靠卖冰棍拉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少年的我甚至没有陈大娘家和我家是两户人家的意识区别,经常地,我闯入她家进门便说:“大娘,我妈不在家,家里也没吃的,快,我还要去上学呢!”

于是大娘一声不响放下活儿,掀开锅盖说:“喏,就有俩窝窝头,你吃一个,给正子留一个。”——正子是她的儿子,比我大四五岁,饭量也比我大得多。那正是饥饿的年代,而我却每每吃得① 。

后来我们那个大院被动迁,我们两家分开了。那时我已是中学生,下午课,每每提前上学,去大娘家,大娘一看我脸色,便主动说:“又跟你妈②了是不是?准没在家吃饭!稍等会儿,我给你弄口吃的。”

仍是饥饿的年代。

我照例吃得心安理得。

少不更事,从不曾对大娘说过一个谢字。甚至,心中也从未生出过感激。 有次,在路口看见卖冰棍的陈大娘受恶青年的欺辱,我像一条③的狼狗似的扑上去和他们打,咬他们手。我心中当时愤怒到极点,仿佛看见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

那便算是感激的另一种方式,也仅有那么一次。

6、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只填序号)(3分)

(1)A、安然自理 B、心安理得 C、泰然自若 D、理直气壮( )

(2)A、赌气 B、生气 C、吵架 D、吵闹 ( )

(3)A、凶恶 B、凶狠 C、凶猛 D、勇猛 ( )

7、陈大娘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8、作者为什么感激陈大娘?以什么方式感激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

(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14、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2分) ——访问桃花源——

四、作文(40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材料丰富、详略得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A 7.B 8.C 9.B 10.

二.填空题。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惟吾得馨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是故谋闭而不兴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恨别鸟惊心

(7)如闻泣幽咽

2.略。

3.略。

三.阅读理解。

(一)1.语言

2.都不能。“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是什么,也就表明他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符合他家的情况。“拍”和“打”表意程度不一样,“打”比“拍”程度更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3.不能。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反衬那位“衣着光艳”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4.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上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

5.略

(二)6。(1)B (2)A (3)C

7.是一个生活艰难但善良、坚强的人 。

8.因为陈大娘待“我”跟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陈大娘受恶青年欺辱,“我”心中愤怒到了极点,仿佛看到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就扑上去和他们打。

(三)9。(1)交错相通(2)更不用说(3)妻子儿女(4)隔绝

10.略。

11.如“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12.缘∕行,忘∕路。有∕良

13.(1)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发现桃花渊 离开桃花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 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三、阅读理解

(一)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15分)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下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味儿。”

⑾“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⑿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⒀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⒁“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⒂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⒃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

⒄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⒅“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⒆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二)感激(节选)(10分)

梁晓声

我感激我少年记忆中的陈大娘,她常使我觉得自己的少年曾有两位母亲。在我们那个大院儿我们两家住在最里边,是隔壁邻居。她年轻时就守寡,靠卖冰棍拉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少年的我甚至没有陈大娘家和我家是两户人家的意识区别,经常地,我闯入她家进门便说:“大娘,我妈不在家,家里也没吃的,快,我还要去上学呢!”

于是大娘一声不响放下活儿,掀开锅盖说:“喏,就有俩窝窝头,你吃一个,给正子留一个。”——正子是她的儿子,比我大四五岁,饭量也比我大得多。那正是饥饿的年代,而我却每每吃得① 。

后来我们那个大院被动迁,我们两家分开了。那时我已是中学生,下午课,每每提前上学,去大娘家,大娘一看我脸色,便主动说:“又跟你妈②了是不是?准没在家吃饭!稍等会儿,我给你弄口吃的。”

仍是饥饿的年代。

我照例吃得心安理得。

少不更事,从不曾对大娘说过一个谢字。甚至,心中也从未生出过感激。 有次,在路口看见卖冰棍的陈大娘受恶青年的欺辱,我像一条③的狼狗似的扑上去和他们打,咬他们手。我心中当时愤怒到极点,仿佛看见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

那便算是感激的另一种方式,也仅有那么一次。

6、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只填序号)(3分)

(1)A、安然自理 B、心安理得 C、泰然自若 D、理直气壮( )

(2)A、赌气 B、生气 C、吵架 D、吵闹 ( )

(3)A、凶恶 B、凶狠 C、凶猛 D、勇猛 ( )

7、陈大娘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8、作者为什么感激陈大娘?以什么方式感激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

(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14、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2分) ——访问桃花源——

四、作文(40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材料丰富、详略得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A 7.B 8.C 9.B 10.

二.填空题。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惟吾得馨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是故谋闭而不兴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恨别鸟惊心

(7)如闻泣幽咽

2.略。

3.略。

三.阅读理解。

(一)1.语言

2.都不能。“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是什么,也就表明他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符合他家的情况。“拍”和“打”表意程度不一样,“打”比“拍”程度更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3.不能。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反衬那位“衣着光艳”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4.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上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

5.略

(二)6。(1)B (2)A (3)C

7.是一个生活艰难但善良、坚强的人 。

8.因为陈大娘待“我”跟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陈大娘受恶青年欺辱,“我”心中愤怒到了极点,仿佛看到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就扑上去和他们打。

(三)9。(1)交错相通(2)更不用说(3)妻子儿女(4)隔绝

10.略。

11.如“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12.缘∕行,忘∕路。有∕良

13.(1)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发现桃花渊 离开桃花渊


相关内容

  • 反思深刻的期中小结
  • <关于期末考试的深刻教训与反思> 实验中学 曹磊 学生成绩下来后,我一直在不停的反思:为什么成绩很不理想呢?难道学生都是一些笨蛋?不对,因为有的科目在全市位居前列:难道是我教学方法有问题?不对,我始终保持我的教法.那是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我在思考原因,终于总结出以下三条: 首先:过分相信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朱如欢 一.总体情况分析 这次测验全班58人都参加,从测验成绩看,这次测验最高分92.5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75.12分,优秀12人,优秀率为20.69%,及格51人,及格率87.93%.这样的成绩和上学期成绩相比较,显然 ...

  • 2012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
  • 2012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 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比较简单,每个班优秀的都达到50多个,7个班的平均分差距两分之内,级平均分有83分多.这样的成绩看起来很华丽,经过我们的仔细分析,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整改提高.以下是我们年级组语文老 ...

  •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反思 马村小学 路梅梅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考试的成绩来看,不大理想,从中看到考试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 ...

  • 初一期中反思作文400字
  • 初一期中反思作文400字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于是我进行了自我反思.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反思.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怎样评价你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呢?一是要看课堂上能否专心听讲,能否克制自己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二是能否自觉.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能否主动改正错题 ...

  • 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的语文试卷共十道大题,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 1.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试题主要从字词句段.古诗等方面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字词理解,文章感悟等方面考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 ...

  • 语文月考反思500字高中生
  • 语文考后反思500字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 ...

  •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与反思
  •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分析 李亚丽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将学生的成绩进行细细地梳理,发现孩子们本次的考试成绩虽不算理想,但有所进步.51个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086.5分,平均分80.13分,90分以上8人,80分以上25人,不及格3人.下面就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 ...

  •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文言文翻译两小题共7分 第一题多数学生得2-3分,能把重点词.主要句式翻译出来. 第二题得分在0-2分之间.主要是对倒装句.词的活用现象不懂. 建议:平时授课时,强调古文语法知识点. 诗歌欣赏 两小题共6分. 1.得分情况:该首绝句,语言浅白,只要结合注解,即能悟情 ...

  • 双磊期中语文质量分析
  • 和平中学2010-2011(下)期中质量分析 学科:语文班级:初三(3-4班) 任课教师:双磊 一.命题分析 本次试题贴近中考试题类型,考察全面,内容广泛,体现"大语文"的课改理 念.对于学生而言,本次试卷稍有难度.对开放性的试题理解不是很透彻,阅读考察全面,既有其广泛性,又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