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乔姆斯基 形式语言学 自然 科学 方法 语言能力合成说 论文提要:本文是对司富珍《语言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一文的回应。司文主要是通过把乔姆斯基理论与自然科学的简单比附,为其进行辩护,但是司文的论据既未准确反映科学 发展 的史实,又有悖于科学理论建设的程序,同时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如何从自然科学研究实践中得到启示。

论文 关键词:乔姆斯基 形式语言学 自然 科学 方法 语言能力合成说

1.引言

学术争鸣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学者由于知识背景不同,研究的经验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有别,很自然会对同一理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前文《乔姆斯基语言学的 哲学 基础及其缺陷》(《外国语))2005年第3期) 刊登出来以后,形式语言学派阵营的学者反应很激烈,我们已经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外国语)2oo6年第4期发表了两篇与我商榷的文章,其中一篇已对王强某些错误说法给予回应,另一篇就是司富珍的文章,本文就是对司文批评的答复。

司文的论证代表了形式学派为自己辩护的典型方式,那就是把乔氏理论与自然科学进行简单的比附,认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形态和发展符合自然科学的特征,因此也是科学的。比如宁春岩(2000)由此得出形式语言学是一种“纯科学”的结论,乔姆斯基在批我的前文时,甚至认为自己的理论符合牛顿以来的所有科学规范,是“标准科学(standardscience)”(王强,2006) 。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创始者和追随者对科学的向往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一门学科是否科学,主要是看它的研究实践,而不是根据任何个人的美好愿望。本文将通过考察科学发展史,弄清真正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可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哪些借鉴。 我们前文的核心思想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根据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而建设起来的,而是生硬地把数学的概念和结构直接移植到语言中来,在数学和语言这两种极不相同的系统之间进行简单的类比,结果造成了研究中的削足适履、扭曲割裂语言的现象。很遗憾,迄今尚无一个乔氏理论的维护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乔氏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对此的澄清,有助于人们对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正确了解。

2.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

科学理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任何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这是科学实践区别于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任何科学假说必须经过大量观察、实验的验证后方能成立。简单地说,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存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

司文说道,“从理论建设上来看,大量的科学史实表明,理论建树对于科学实验和数据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先理论思考后事实验证则是建构科学理论的常规程序之一。”然而这并不符合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我们前文(石毓智,2005) 曾引用牛顿受苹果落地启发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只是要说明观察实践对理论提出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对有关科学史的全面描写。司文认为我们的引例与科学史“正好相反”,她认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根据伽利略关于力的“假想”。乔姆斯基也是引用牛顿的科学实践来支持自己“先理论后事实”的语言学理论建构的合理性。那么就让我们以伽利略和牛顿这两位 现代 科学的奠基人的科学实践,来说明科学理论建设与实验观察之间的关系,讨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语言学理论建设有什么样的启发作用。

除了牛顿,伽利略要算是现代科学的最伟大奠基者了。一种关于科学的哲学是由伽利略开创的。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伽利略认为科学必须寻求数学描述,而不是物理解释。这一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扭转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加深与加强了数学的作用。他的工作成为牛顿伟大工作的开端。伽利略提出了一个科学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找出物理现象的定量描述,即联系它们的数学公式;第二,找出最基本的物理量,这些就是公式中的变量;第三,在此基础上建立演绎科学。

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关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论系统。伽利略强调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数学系统强加在物理世界中,而是探讨特定物理现象背后的数量 规律 。乔姆斯基也很重视把数学应用到语言学中去,但是他的程序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他是把已有的数学概念和系统移植到语言中去,而不是研究具体语言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由此而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

自然科学家应该毫不含糊地让自己所提出的假说接受试验的检验,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理论取信于人的必要条件。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找出了自由落体的公式:s=gt2/2。由此推出,同高度的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将同时落地。为了让大众信服,他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彻底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这种对待自己研究成果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任何高深的理论在事实面前都会变得简单易懂。然而为乔姆斯基辩护者态度却不是如此,当遇到有人批评他们的理论不符合事实时,往往会辩解道:“我的追求跟你们的不一样,我的理论是高深的,直捣人类的心智,因此你不能用具体的语言现象来衡量我的理论;你理解不了我,那是因为你的水平太差。”自上个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的假设以来,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说明:一个说 英语 或者汉语的小孩的天生普遍语法到底是什么样子? 又如何代人所谓的“参数”变成了具体的英语或者汉语? 而且认知心 理学 家所做的独立实验观察也不支持乔氏的假说。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以与其他科学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声称自己就是科学的了,都必须接受自己所分析对象的反复检验。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个依据是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定律。新天文学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思想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外,还有两点伟大的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发现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收集事实与大胆猜测相结合,这两点在他的后继者那里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在布拉埃观察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了天体运动三定律:(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从太阳到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可见,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也是在耐心收集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之上,然后进行大胆的科学猜测的结果,而且最终还要接受观察事实的检验。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牛顿熟悉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知道行星受一个被吸往太阳的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力,按照运动第一定律,行星将作直线运动,这个想法许多人都有过。哥白尼、开普勒、胡克、哈雷及其他人在牛顿之前就开始了探索工作,并且有人猜想,太阳对较远的行星的引力一定比较小,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力成反比地减小。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观察和猜测。牛顿在他们观察猜测的基础之上借助微积分的帮助,给出了万有引力的公式:。其中的f 表示引力,k 是常数,m 、m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运用过如此单一化和统一化的方程式来描写如此广大的现象。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很容易推出地球上的运动定律,在伽利略的地上物理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还在于,据此而做出的许多科学预测被一次次地证实了。最有名

的要算是哈雷的预言和海王星的发现了。哈雷仔细研究了有关彗星的各种记载,根据万有定律推算出彗星出现的规律,他的预言最后被证实了。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的不规则规律,得出结论:这种不规则性是由其他行星的引力而发生的。勒未累根据力学法则 计算 出这个行星应该位于何处,最后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任何科学规律都应该具有预测性,它的说服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预测被证实的时候。

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的过程有四个特征:一是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三是统合了地球和天体两种类型的运动规律;四是据此而提出的科学预测被反复证实。乔姆斯基的理论建设过程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个特征。首先,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并不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独立观察试验的结果,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纯粹假想,迄今还没有找到它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现实,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似有不着边际之感。其次,乔氏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截然分开,不重视语言应用现象的调查分析,其理论大部分是纯粹思辨的东西,缺乏证据和说服力。

第三。乔氏理论在共时现象的分析上似乎勉强可自圆其说。然而对于历时现象则一筹莫展,根本不能把语言中不同领域的规律联系起来。 历史 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因为很多语言规律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历时的事实有助于共时规律的探讨,反之亦然。最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会带来很多逻辑结论,如果小孩真的有一个天生的形式语法系统,那么他们在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就会创造复杂的句子结构,然后代人参数变成具体的语言。但是小孩的语言发展过程根本不是如此,他们在10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独词句,1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双词语。2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复杂的语法现象,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对周围世界观察的深入而一步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看不到任何证据支持所谓的普遍语法的存在。

3.论证的逻辑和对待新理论的态度

人们在论证过程中,一种最常犯的错误是诉诸权威的言论。这在文科论文中尤其普遍。司文多次引用科学哲学家kuhn 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陆俭明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并没有论证他们的话为什么就是真的、对的,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权威人士的话就应该是真理。利用权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属于论证的常见逻辑错误之一。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乔姆斯基 形式语言学 自然 科学 方法 语言能力合成说 论文提要:本文是对司富珍《语言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一文的回应。司文主要是通过把乔姆斯基理论与自然科学的简单比附,为其进行辩护,但是司文的论据既未准确反映科学 发展 的史实,又有悖于科学理论建设的程序,同时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如何从自然科学研究实践中得到启示。

论文 关键词:乔姆斯基 形式语言学 自然 科学 方法 语言能力合成说

1.引言

学术争鸣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学者由于知识背景不同,研究的经验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有别,很自然会对同一理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前文《乔姆斯基语言学的 哲学 基础及其缺陷》(《外国语))2005年第3期) 刊登出来以后,形式语言学派阵营的学者反应很激烈,我们已经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外国语)2oo6年第4期发表了两篇与我商榷的文章,其中一篇已对王强某些错误说法给予回应,另一篇就是司富珍的文章,本文就是对司文批评的答复。

司文的论证代表了形式学派为自己辩护的典型方式,那就是把乔氏理论与自然科学进行简单的比附,认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形态和发展符合自然科学的特征,因此也是科学的。比如宁春岩(2000)由此得出形式语言学是一种“纯科学”的结论,乔姆斯基在批我的前文时,甚至认为自己的理论符合牛顿以来的所有科学规范,是“标准科学(standardscience)”(王强,2006) 。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创始者和追随者对科学的向往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一门学科是否科学,主要是看它的研究实践,而不是根据任何个人的美好愿望。本文将通过考察科学发展史,弄清真正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可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哪些借鉴。 我们前文的核心思想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根据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而建设起来的,而是生硬地把数学的概念和结构直接移植到语言中来,在数学和语言这两种极不相同的系统之间进行简单的类比,结果造成了研究中的削足适履、扭曲割裂语言的现象。很遗憾,迄今尚无一个乔氏理论的维护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乔氏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对此的澄清,有助于人们对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正确了解。

2.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

科学理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任何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这是科学实践区别于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任何科学假说必须经过大量观察、实验的验证后方能成立。简单地说,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存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

司文说道,“从理论建设上来看,大量的科学史实表明,理论建树对于科学实验和数据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先理论思考后事实验证则是建构科学理论的常规程序之一。”然而这并不符合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我们前文(石毓智,2005) 曾引用牛顿受苹果落地启发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只是要说明观察实践对理论提出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对有关科学史的全面描写。司文认为我们的引例与科学史“正好相反”,她认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根据伽利略关于力的“假想”。乔姆斯基也是引用牛顿的科学实践来支持自己“先理论后事实”的语言学理论建构的合理性。那么就让我们以伽利略和牛顿这两位 现代 科学的奠基人的科学实践,来说明科学理论建设与实验观察之间的关系,讨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语言学理论建设有什么样的启发作用。

除了牛顿,伽利略要算是现代科学的最伟大奠基者了。一种关于科学的哲学是由伽利略开创的。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伽利略认为科学必须寻求数学描述,而不是物理解释。这一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扭转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加深与加强了数学的作用。他的工作成为牛顿伟大工作的开端。伽利略提出了一个科学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找出物理现象的定量描述,即联系它们的数学公式;第二,找出最基本的物理量,这些就是公式中的变量;第三,在此基础上建立演绎科学。

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关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论系统。伽利略强调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数学系统强加在物理世界中,而是探讨特定物理现象背后的数量 规律 。乔姆斯基也很重视把数学应用到语言学中去,但是他的程序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他是把已有的数学概念和系统移植到语言中去,而不是研究具体语言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由此而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

自然科学家应该毫不含糊地让自己所提出的假说接受试验的检验,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理论取信于人的必要条件。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找出了自由落体的公式:s=gt2/2。由此推出,同高度的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将同时落地。为了让大众信服,他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彻底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这种对待自己研究成果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任何高深的理论在事实面前都会变得简单易懂。然而为乔姆斯基辩护者态度却不是如此,当遇到有人批评他们的理论不符合事实时,往往会辩解道:“我的追求跟你们的不一样,我的理论是高深的,直捣人类的心智,因此你不能用具体的语言现象来衡量我的理论;你理解不了我,那是因为你的水平太差。”自上个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的假设以来,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说明:一个说 英语 或者汉语的小孩的天生普遍语法到底是什么样子? 又如何代人所谓的“参数”变成了具体的英语或者汉语? 而且认知心 理学 家所做的独立实验观察也不支持乔氏的假说。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以与其他科学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声称自己就是科学的了,都必须接受自己所分析对象的反复检验。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个依据是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定律。新天文学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思想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外,还有两点伟大的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发现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收集事实与大胆猜测相结合,这两点在他的后继者那里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在布拉埃观察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了天体运动三定律:(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从太阳到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可见,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也是在耐心收集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之上,然后进行大胆的科学猜测的结果,而且最终还要接受观察事实的检验。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牛顿熟悉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知道行星受一个被吸往太阳的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力,按照运动第一定律,行星将作直线运动,这个想法许多人都有过。哥白尼、开普勒、胡克、哈雷及其他人在牛顿之前就开始了探索工作,并且有人猜想,太阳对较远的行星的引力一定比较小,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力成反比地减小。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观察和猜测。牛顿在他们观察猜测的基础之上借助微积分的帮助,给出了万有引力的公式:。其中的f 表示引力,k 是常数,m 、m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运用过如此单一化和统一化的方程式来描写如此广大的现象。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很容易推出地球上的运动定律,在伽利略的地上物理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还在于,据此而做出的许多科学预测被一次次地证实了。最有名

的要算是哈雷的预言和海王星的发现了。哈雷仔细研究了有关彗星的各种记载,根据万有定律推算出彗星出现的规律,他的预言最后被证实了。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的不规则规律,得出结论:这种不规则性是由其他行星的引力而发生的。勒未累根据力学法则 计算 出这个行星应该位于何处,最后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任何科学规律都应该具有预测性,它的说服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预测被证实的时候。

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的过程有四个特征:一是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三是统合了地球和天体两种类型的运动规律;四是据此而提出的科学预测被反复证实。乔姆斯基的理论建设过程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个特征。首先,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并不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独立观察试验的结果,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纯粹假想,迄今还没有找到它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现实,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似有不着边际之感。其次,乔氏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截然分开,不重视语言应用现象的调查分析,其理论大部分是纯粹思辨的东西,缺乏证据和说服力。

第三。乔氏理论在共时现象的分析上似乎勉强可自圆其说。然而对于历时现象则一筹莫展,根本不能把语言中不同领域的规律联系起来。 历史 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因为很多语言规律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历时的事实有助于共时规律的探讨,反之亦然。最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会带来很多逻辑结论,如果小孩真的有一个天生的形式语法系统,那么他们在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就会创造复杂的句子结构,然后代人参数变成具体的语言。但是小孩的语言发展过程根本不是如此,他们在10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独词句,1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双词语。2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复杂的语法现象,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对周围世界观察的深入而一步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看不到任何证据支持所谓的普遍语法的存在。

3.论证的逻辑和对待新理论的态度

人们在论证过程中,一种最常犯的错误是诉诸权威的言论。这在文科论文中尤其普遍。司文多次引用科学哲学家kuhn 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陆俭明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并没有论证他们的话为什么就是真的、对的,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权威人士的话就应该是真理。利用权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属于论证的常见逻辑错误之一。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献疑
  • [内容提要]一般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否证,认为,"三个组成部分说"是 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游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生 形态,也不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

  •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只有从理论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它的实质,才能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也才能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清晰的理论框架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体系都是有层次的,各层 ...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 ...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2.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 ...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

  • 关于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研究的特点.价值和功能问题
  • 作者:杜卫 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7年04期 提 要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研究的特点.价值和功能问题.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学科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旨在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的实践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学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学科的确立和发展是社 ...

  •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类1.教育学类(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3)教师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