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节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工程概述:
本设计为广东省某城市的给水管网初步设计,该城市位于广东,A 河的中下游。城市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总共人口12.2万人;A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工业区;城市中各工业企业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城市楼房平均层数6层。其基本资料具体如下。
一、 设计资料
1.基本情况
该城市位于广东,A 河的中下游。城市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总共人口12.2万人;A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工业区;房屋平均层数6层。
⒈条件图: 1:5000 城市平面图 2.城市居住房中的卫生设备情况:
Ⅰ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 Ⅱ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 3城市中房屋的平均层数: Ⅰ区 6 层;Ⅱ区 6 层; 4工业用水情况:
城市中有下列工业企业,其位置在城市平面图; ① 工业区Ⅰ,生产用水量 6000 米3/天。
工人总数 3400 人,分 两 班工作,热车间占 41.18 % 第一班 1700 人,使用淋浴者 1700 人;其中热车间 700 人 第二班 1700 人,使用淋浴者 1700 人;其中热车间 700 人 ②工业区Ⅱ,生产用水量 8000 米3/天。
工人总数 5100 人,分 两 班工作,热车间占 35.29 % 第一班 2550 人,使用淋浴者 2550 人;其中热车间 900人 第二班 2550 人,使用淋浴者 2550 人;其中热车间 900人 5. 给水水源: A河
2.城市综合用水
城市综合用水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
用水时变化系数Kh=1.23。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2. 城市输水管与给水管网设计 3. 二级泵站设计 4. 图纸。
第二节 给水管网布置及水厂选址
该城市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河流,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该城市的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城市的街区分布比较均匀,城市中各工业企业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因而采用统一的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取决于城市的平面布置、水源、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大用户的分布等。考虑要点有以下:
① 定线时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干管的间距一般
采用500m-800m 。 ② 循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干管位置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 ③ 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④ 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减小今后检
修时的困难。 ⑤ 干管与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成环状网。连接管的间距考虑在800-1000m左右。 ⑥ 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输水管线走向应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规划要求,沿现有道路铺设,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城市的输水管和配水管采用钢管(管径)1000mm时)和铸铁管。配水管网共设10个环,输配水管路布置如附图(一)所示.
另外考虑到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半,为了安全供水起见在河流的上游铺设倒虹管,在其两岸应设阀门井,阀门井顶部标高应保证洪水时不被淹没。井内有阀门和排水管等。倒虹管顶在河床下的深度不小与0.5m,在航道线范围内不应小于1m,倒虹管使用钢管并须加强防腐措施。
对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1)、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2)、不受洪水威胁; (3)、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4)、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5)、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6)、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7)、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第三节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基础资料:
1.
最高日用水量
城市最高日用水两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该城市在广东,总人口12.2万人,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上限370L/capd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 :
Q1=qNf
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3/d; 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工业用水量为:
车间每人每班40L
工厂生产用水量:
6000+8000=14000 m3/d
工人生活用水量:
工厂Ⅰ=0.025×2000+0.035×1400
=99.00 m3/d
工厂Ⅱ=0.025×3300+0.035×1800
=145.50 m3/d
工人淋浴用水量:
=40×(1000+2550-900)/1000+60×(700+900)/1000×2
=404 m3/d
工厂总用水量:
Q2=14000+99+145.50+404
=14648.50 m3/d
浇洒道路用水量Q3:
浇洒道路用水量按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5L计算;每天浇洒3次。
所以浇洒道路用水量
Q3=1.5×84×104×3/1000=3780 m3/d
绿化用水量按2 L/d.m2 计算;
所以: Q4=2.0×50×10/1000=1000 m3/d
4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计算。
最高日设计流量Qd
Qd =1.25×(Q1+Q2+Q3+Q4)
=1.25×(45140+14648.5+3780+1000)
=80710.63 m3/d
消防用水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4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 城市消防用水量为:
2.最高时用水量
从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15~16点为用水最高时,最高时用水量为:
Qh=3362.94m3/h=1459.77 L/s
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
2. 清水池调节容积,二级泵站供水情况如下表:
因此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2.82%计算
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则清水池有效容积W为
W=W1+W2+W3+W4 W-清水池总容积m3; W1-调节容积;m3;
W2-消防储水量m3,按2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算;
W4-安全贮量按W1+W2+W3取整后计算
W1+W2+W3=64568.5×12.82%+0.09×2×3600+64568.5×10%
= 15382.53 m3
故W4取15382.53-15000=382.53 m3
因此:清水池总容积W:
W=15382+382.53 =15765.06 m3
取整数为:W=16000 m3
间断供水。
5.一、二级泵站的供水曲线:
根据该城市的用水量变化情况,一级泵站一天工作24小时平均供水,二级泵站工作分两级:6时~20时,二级泵站运转,流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5.82%,其他时间20~次日6时二级泵站运转流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2.67%,城市最高日用水变化曲线图如下:
最大时用水小时用水变化曲线
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
4
3
h
2
1
00
2
[***********]4
时间(h)
三、 管网水力计算
(一) 集中用水量
集中用水量主要为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当工人淋浴时间与最大时供水重合时淋浴用水也应该计入集中用水量,否则不计入集中用水量。
从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知:
最大时集中流量为:
(一) 比流量计算
Qh——为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L/s ∑q——为大用户集中流量L/s ∑L——管网总的有效长度 m
(二) 沿线流量计算
qi-j=q sLi-j
Li-j—有效长度;m q s—比流量
沿线流量计算表
(四) 节点流量
qi=α∑q1 折算系数取α=0.5
节点流量表
(五) 管网平差
1.环状管网流量分配计算
根据节点流量进行管段的流量分配 . 分配步骤:
①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②为了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线,这些平行干管中尽可能均匀地分配流量,并且符合水流连续性即满足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③与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其作用主要是沟通平行干管之间的流量,有时起一些输水作用,有时只是就近供水到用户,平时流量一般不大,只有在干损坏时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
。
3
.管径的确定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
q=Av=πD2v/4 D=(4q/πv)
公式中 D—管段管径,m;
q—管段计算流量,m3/s; A—管段过水断面面积,m2
v—设计流速,m/s;
设计中按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进行平差,确定实际管径。
流量分配如下:
1..最大时流量初步分配
最大时设计流量1459.77L/s,流量初步分配如下表:
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最大时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一)及附图平差(一)
2.最大时加消防流量初步分配
在控制点11跟大用户14点上分别加上45L/S的流量。设计流量加上消防用水量90L/s。进行流量的初步分配,如下表:
最大时加消防流量初步分配表
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二)及附图平差(二)
3.事故时流量初步分配
事故时4-5管段断开,70%的设计流量(即1212.47L/s)送向管网。
事故初步流量分配
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三)及附图平差(三)
(六)管网平差校核
1.最大时水泵扬程
清水池地面标高为34.8 m ,清水池最低水位2m,最低水位地面标高32.8m。 从水厂向管网两条输水管长为300m最高时每条管中流量为729.89 L/s,依此每条输水管渠的管径选为1200mm,查得输水管最高时I为0.0176 m,所以沿程水头损失为0.0176×300=5.28m,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故压水管水头损失为5.28×1.1= 5.81m。11 点为控制点,其地面标高为 30.8 m ,控制点需要的服务水头为六层楼即28m。水泵安全扬程为2m,吸水管长度取20m,其水头损失计算得:沿程水头损失为0.05m,局部水头损失为0.160m,故吸水管水头损失为0.05+0.160=0.210m。最大时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一)
最大时水泵扬程:
H1=∑h+28+(32.8-34.8)+5.81+0.210+2=44.95m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各自总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一)计算得 ∑h =10.93 m
2.最高时加消防时校核
在节点11跟节点14分别加上45 L/s的消防用水量,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二) 11点为控制点,查得输水管最高时I为0.0176 m。
最高时消防所需水泵扬程:
H2=(32.8-34.8)+10+5.81+0.210+2+∑h
=35.21 m<H1 满足要求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二)计算得19.19 m 。平差结果见附图平差(二)
4-5管段断开,70%的设计流量(即1212.47L/s)送向管网,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三)查得每条输水管最高时I为0.0086 m。压水管水头损失为0.0086×500×1.1=4.730m 。事故时平差结果见附图平差(三)
事故时所需水泵扬程:
H3=28+(32.8-34.5)+4.730+0.210+2+∑h =42.72 m<H1 满足要求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三)计算得9.48 m
(七) 确定每一点的自由水头
(八) 水泵的选择
水泵扬程:
Hp=H1=44.95 m
选用型号:20sh-9A的水泵三台,二用一备。
(九) 图纸
绘制最大时等水压线图,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土图,在平面图上画三个节点上的详图,并在某一管道上绘制消火栓。
结果见附图等水压线图、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 管网附件和构筑物
1.阀类
配水管网应根据管道连接情况设置分区检查阀门,并且能满足事故管段切断的需要、管网区域检漏的需要。阀门间距不应超过5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配水管道的隆起点应装设排(进)气阀,低凹点应装设泻水阀,限制水流流向处应装止回阀,消火栓前面应装设阀门。
2.消火栓
负有消防任务的配水管网应设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与120m,消火栓接管应为直径不小与100mm,的分配管,消火栓尽可能设在交叉路口,距离建筑物不小与5m,距车行道边不大与2m。
3.管道配件
参考资料:
1.严煦世 范谨初主编 给水工程 (第四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严煦世主编 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第1,4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3,4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室外给水规范 (GBJ 14-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节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工程概述:
本设计为广东省某城市的给水管网初步设计,该城市位于广东,A 河的中下游。城市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总共人口12.2万人;A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工业区;城市中各工业企业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城市楼房平均层数6层。其基本资料具体如下。
一、 设计资料
1.基本情况
该城市位于广东,A 河的中下游。城市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总共人口12.2万人;A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工业区;房屋平均层数6层。
⒈条件图: 1:5000 城市平面图 2.城市居住房中的卫生设备情况:
Ⅰ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 Ⅱ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 3城市中房屋的平均层数: Ⅰ区 6 层;Ⅱ区 6 层; 4工业用水情况:
城市中有下列工业企业,其位置在城市平面图; ① 工业区Ⅰ,生产用水量 6000 米3/天。
工人总数 3400 人,分 两 班工作,热车间占 41.18 % 第一班 1700 人,使用淋浴者 1700 人;其中热车间 700 人 第二班 1700 人,使用淋浴者 1700 人;其中热车间 700 人 ②工业区Ⅱ,生产用水量 8000 米3/天。
工人总数 5100 人,分 两 班工作,热车间占 35.29 % 第一班 2550 人,使用淋浴者 2550 人;其中热车间 900人 第二班 2550 人,使用淋浴者 2550 人;其中热车间 900人 5. 给水水源: A河
2.城市综合用水
城市综合用水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
用水时变化系数Kh=1.23。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2. 城市输水管与给水管网设计 3. 二级泵站设计 4. 图纸。
第二节 给水管网布置及水厂选址
该城市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河流,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该城市的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城市的街区分布比较均匀,城市中各工业企业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因而采用统一的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取决于城市的平面布置、水源、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大用户的分布等。考虑要点有以下:
① 定线时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干管的间距一般
采用500m-800m 。 ② 循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干管位置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 ③ 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④ 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减小今后检
修时的困难。 ⑤ 干管与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成环状网。连接管的间距考虑在800-1000m左右。 ⑥ 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输水管线走向应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规划要求,沿现有道路铺设,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城市的输水管和配水管采用钢管(管径)1000mm时)和铸铁管。配水管网共设10个环,输配水管路布置如附图(一)所示.
另外考虑到河流将该城市分成两半,为了安全供水起见在河流的上游铺设倒虹管,在其两岸应设阀门井,阀门井顶部标高应保证洪水时不被淹没。井内有阀门和排水管等。倒虹管顶在河床下的深度不小与0.5m,在航道线范围内不应小于1m,倒虹管使用钢管并须加强防腐措施。
对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1)、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2)、不受洪水威胁; (3)、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4)、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5)、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6)、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7)、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第三节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基础资料:
1.
最高日用水量
城市最高日用水两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该城市在广东,总人口12.2万人,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上限370L/capd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 :
Q1=qNf
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3/d; 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工业用水量为:
车间每人每班40L
工厂生产用水量:
6000+8000=14000 m3/d
工人生活用水量:
工厂Ⅰ=0.025×2000+0.035×1400
=99.00 m3/d
工厂Ⅱ=0.025×3300+0.035×1800
=145.50 m3/d
工人淋浴用水量:
=40×(1000+2550-900)/1000+60×(700+900)/1000×2
=404 m3/d
工厂总用水量:
Q2=14000+99+145.50+404
=14648.50 m3/d
浇洒道路用水量Q3:
浇洒道路用水量按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5L计算;每天浇洒3次。
所以浇洒道路用水量
Q3=1.5×84×104×3/1000=3780 m3/d
绿化用水量按2 L/d.m2 计算;
所以: Q4=2.0×50×10/1000=1000 m3/d
4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计算。
最高日设计流量Qd
Qd =1.25×(Q1+Q2+Q3+Q4)
=1.25×(45140+14648.5+3780+1000)
=80710.63 m3/d
消防用水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4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 城市消防用水量为:
2.最高时用水量
从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15~16点为用水最高时,最高时用水量为:
Qh=3362.94m3/h=1459.77 L/s
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
2. 清水池调节容积,二级泵站供水情况如下表:
因此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2.82%计算
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则清水池有效容积W为
W=W1+W2+W3+W4 W-清水池总容积m3; W1-调节容积;m3;
W2-消防储水量m3,按2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算;
W4-安全贮量按W1+W2+W3取整后计算
W1+W2+W3=64568.5×12.82%+0.09×2×3600+64568.5×10%
= 15382.53 m3
故W4取15382.53-15000=382.53 m3
因此:清水池总容积W:
W=15382+382.53 =15765.06 m3
取整数为:W=16000 m3
间断供水。
5.一、二级泵站的供水曲线:
根据该城市的用水量变化情况,一级泵站一天工作24小时平均供水,二级泵站工作分两级:6时~20时,二级泵站运转,流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5.82%,其他时间20~次日6时二级泵站运转流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2.67%,城市最高日用水变化曲线图如下:
最大时用水小时用水变化曲线
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
4
3
h
2
1
00
2
[***********]4
时间(h)
三、 管网水力计算
(一) 集中用水量
集中用水量主要为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当工人淋浴时间与最大时供水重合时淋浴用水也应该计入集中用水量,否则不计入集中用水量。
从表(一)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知:
最大时集中流量为:
(一) 比流量计算
Qh——为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L/s ∑q——为大用户集中流量L/s ∑L——管网总的有效长度 m
(二) 沿线流量计算
qi-j=q sLi-j
Li-j—有效长度;m q s—比流量
沿线流量计算表
(四) 节点流量
qi=α∑q1 折算系数取α=0.5
节点流量表
(五) 管网平差
1.环状管网流量分配计算
根据节点流量进行管段的流量分配 . 分配步骤:
①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②为了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线,这些平行干管中尽可能均匀地分配流量,并且符合水流连续性即满足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③与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其作用主要是沟通平行干管之间的流量,有时起一些输水作用,有时只是就近供水到用户,平时流量一般不大,只有在干损坏时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
。
3
.管径的确定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
q=Av=πD2v/4 D=(4q/πv)
公式中 D—管段管径,m;
q—管段计算流量,m3/s; A—管段过水断面面积,m2
v—设计流速,m/s;
设计中按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进行平差,确定实际管径。
流量分配如下:
1..最大时流量初步分配
最大时设计流量1459.77L/s,流量初步分配如下表:
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最大时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一)及附图平差(一)
2.最大时加消防流量初步分配
在控制点11跟大用户14点上分别加上45L/S的流量。设计流量加上消防用水量90L/s。进行流量的初步分配,如下表:
最大时加消防流量初步分配表
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二)及附图平差(二)
3.事故时流量初步分配
事故时4-5管段断开,70%的设计流量(即1212.47L/s)送向管网。
事故初步流量分配
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三)及附图平差(三)
(六)管网平差校核
1.最大时水泵扬程
清水池地面标高为34.8 m ,清水池最低水位2m,最低水位地面标高32.8m。 从水厂向管网两条输水管长为300m最高时每条管中流量为729.89 L/s,依此每条输水管渠的管径选为1200mm,查得输水管最高时I为0.0176 m,所以沿程水头损失为0.0176×300=5.28m,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故压水管水头损失为5.28×1.1= 5.81m。11 点为控制点,其地面标高为 30.8 m ,控制点需要的服务水头为六层楼即28m。水泵安全扬程为2m,吸水管长度取20m,其水头损失计算得:沿程水头损失为0.05m,局部水头损失为0.160m,故吸水管水头损失为0.05+0.160=0.210m。最大时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一)
最大时水泵扬程:
H1=∑h+28+(32.8-34.8)+5.81+0.210+2=44.95m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各自总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一)计算得 ∑h =10.93 m
2.最高时加消防时校核
在节点11跟节点14分别加上45 L/s的消防用水量,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二) 11点为控制点,查得输水管最高时I为0.0176 m。
最高时消防所需水泵扬程:
H2=(32.8-34.8)+10+5.81+0.210+2+∑h
=35.21 m<H1 满足要求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二)计算得19.19 m 。平差结果见附图平差(二)
4-5管段断开,70%的设计流量(即1212.47L/s)送向管网,平差结果见附表平差(三)查得每条输水管最高时I为0.0086 m。压水管水头损失为0.0086×500×1.1=4.730m 。事故时平差结果见附图平差(三)
事故时所需水泵扬程:
H3=28+(32.8-34.5)+4.730+0.210+2+∑h =42.72 m<H1 满足要求
(式中∑h为控制点到节点5最不利管段的水头损失取11-12-13-14-13-16-5与11-20-19-18-17-16-5两条管线的水头损失的平均值,由附表平差(三)计算得9.48 m
(七) 确定每一点的自由水头
(八) 水泵的选择
水泵扬程:
Hp=H1=44.95 m
选用型号:20sh-9A的水泵三台,二用一备。
(九) 图纸
绘制最大时等水压线图,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土图,在平面图上画三个节点上的详图,并在某一管道上绘制消火栓。
结果见附图等水压线图、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 管网附件和构筑物
1.阀类
配水管网应根据管道连接情况设置分区检查阀门,并且能满足事故管段切断的需要、管网区域检漏的需要。阀门间距不应超过5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配水管道的隆起点应装设排(进)气阀,低凹点应装设泻水阀,限制水流流向处应装止回阀,消火栓前面应装设阀门。
2.消火栓
负有消防任务的配水管网应设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与120m,消火栓接管应为直径不小与100mm,的分配管,消火栓尽可能设在交叉路口,距离建筑物不小与5m,距车行道边不大与2m。
3.管道配件
参考资料:
1.严煦世 范谨初主编 给水工程 (第四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严煦世主编 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第1,4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3,4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室外给水规范 (GBJ 14-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