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鉴赏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现“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采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更类乎《鹊踏枝》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

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象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有分解。

',1)">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鉴赏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现“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采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更类乎《鹊踏枝》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

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象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有分解。

',1)">


相关内容

  •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形象明朗,意境清新.词风清丽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这首词描写了暮 ...

  • [踏莎行(候馆梅残)]导学案1课时
  •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八单元第一课 <踏莎行(候馆梅残)>导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2 日 [学习目标]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 ...

  • 花草树木节日的各类诗句集锦
  • 花草树木节日的各类诗句集锦 [二十四番花信风] [一]简称"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中国节令用语. 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 ...

  •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教学案
  •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学习<破阵子·春景>借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质朴写法: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领会晏殊 ...

  • 古代经典情书诗句
  •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 ...

  • 从[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
  • 摘 要:北宋前期婉约派的著名词人晏殊,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其尤致力于小令创作,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浓重的感伤情绪在令词的创作过程中,使其抒情方式逐渐演变,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也使其文学创作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 关键词:晏殊 令词 感伤情绪 一曲新词酒一杯, ...

  • 诗词里的春天是这样的...
  •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唐寅 |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 题都城南庄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 | 八六子·倚危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 | 绝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

  • 古代咏月诗精典优美词句大全[转]
  • 2009-06-23 14:04 l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l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l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l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 中国最美100首情诗
  • 中国最美 100 首情诗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柳永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 .-佚名 经邶风击鼓 ...